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现中国临床上常用抗凝药物为利伐沙班,但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同时,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具有良好预防效果,但对于能否将其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常规用药至今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比较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324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于置换后12 h,分别用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干预治疗14 d。所有患者均随访4周。 结果与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P0.05)。结果证实,利伐沙班拥有较强抗凝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疗效和安全性均无差异。阿司匹林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疗效已经得到诸多实验的证明,但有关其安全性实验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系统评价利用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的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文献6篇,其中5篇英文和1篇中文,全部样本量合计9611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依诺肝素,RR为1.75(95%CI,0.76-4.04),Z=1.31(P=0.19);临床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依诺肝素,RR为1.29(95%CI,0.99-1.68),Z=1.85(P=0.06);小出血事件发生率稍低于依诺肝素,RR为0.98(95%CI,0.76-1.25),Z=0.20(P=0.84);总出血事件发生率稍高于依诺肝素,RR为1.13(95%CI,0.95-1.35),Z=1.38(P=0.1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抗凝药物方案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但仍存在一定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能否采用置换前后联合用药方案,既不增加出血风险又能更好地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目的:比较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仅置换后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等4所医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656例,随机分试验组(n=1830)和对照组(n=1826),前者置换前给予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后者置换前给予安慰剂联合置换后给予利伐沙班。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P〈0.01),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二者接近(P〉0.05)。说明置换前维生素E联合置换后利伐沙班比仅置换后利伐沙班可更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并未额外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依诺肝素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并非百分之百的有效与安全.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预防全髋或全膝置换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ed、ScienceDirect、Cochrane Library、CBM、CNKI,收集有关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全髋或全膝置换后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用 RevMan5.1.0.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7212例患者.Meta 分析显示,利伐沙班组总静脉血栓发生率、大静脉血栓及有症状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依诺肝素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组;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与依诺肝素在出血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新型口服抗凝药对全髋或全膝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且利伐沙班优于达比加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利伐沙班治疗28例(利伐沙班组),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或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7例(传统抗凝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内的复发、出血、死亡及总体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内,两组复发、出血、血栓相关死亡及抗凝总体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及其肿瘤患者亚组的全因死亡均低于传统抗凝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在80岁以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剂量(10 mg/d)利伐沙班、15 mg/d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与出血事件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96例使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用药种类及用药剂量分为10 mg/d利伐沙班组34例,15 mg/d利伐沙班组28例,华法林组34例;随访并记录用药1年内发生的血栓栓塞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及再入院的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3组患者用药后的出血风险。结果3组患者的血栓栓塞性事件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事件方面,15 mg/d利伐沙班组相较于10 mg/d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d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消化道疾病史等因素后,15 mg/d利伐沙班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10 mg/d利伐沙班组高(OR=14.09,95%CI:1.180~168.730);3组患者的其他出血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g/d利伐沙班与15 mg/d利伐沙班、华法林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效果相当,15 mg/d利伐沙班与10 mg/d利伐沙班相比可能会增加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12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基础及机械预防,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抗凝剂利伐沙班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例数.结果 预防组发生深静脉血栓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5例,依据术后用药分为利伐沙班组75例与肝素组70例。利伐沙班组于术后6~8h口服利伐沙班10mg/次,1次/d;肝素组于术后12~14h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10d。术后第11天行彩超检查观察2组DVT形成情况,比较2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引流量、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结果利伐沙班组术后发生DVT 5例(6.7%),切口出血2例(2.7%),术后引流量(148.3±20.1)mL,血小板计数(223.0±13.1)×109/L,ATPP(35.4±7.8)s,PT(12.6±0.9)s;肝素组术后发生DVT 6例(8.6%),切口出血3例(4.3%),术后引流量(155.0±29.3)mL,血小板计数(219.5±12.2)×109/L,ATPP(36.7±8.9)s,PT(12.4±1.1)s,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利伐沙班可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置换的患者167例,其中全髋置换患者114例,膝关节置换患者53例。以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n=84):术后6 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 mg/d,1次/日,口服,膝关节置换术2周,全髋置换术5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n=83):手术前2 h及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 IU,5 d。疗效评定: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超声,了解深静脉管腔大小改变、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于实验开始前和治疗2 d、5 d、1周、2周、5周末各测定1次。结果①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有9例发生DVT(10.7%);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15例患者发生DVT(18.1%)。②下肢静脉管腔大小前后变化比较:股浅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3例(27.4%),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38例(45.8%);腘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7例(32.1%),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47例(5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凝血功能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0 s以上者,利伐沙班组0例(0%),低分子量肝素钙23例(27.7%)(P<0.01)。结论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效果更佳,且凝血功能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伐沙班组(n=80)和基因检测组(n=80)。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9及vkorc1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华法林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利伐沙班组利伐沙班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依从性,均高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均高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肉眼血尿、皮肤及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基因检测组(P 0. 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中抗凝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且药物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3期)、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The National Reseach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建库至2009年12月。纳入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低分子肝素)比较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154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伐沙班与伊诺肝素比较,能减少主要疗效终点风险达60%[RR=0.40,95%C(I0.28,0.57),P<0.00001],能减少主要的次要疗效终点风险达71%[RR=0.29,95%C(I0.15,0.56),P<0.00001],能减少其他疗效终点风险达56%[RR=0.44,95%CI(0.29,0.66),P<0.00001];治疗期间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者相似[RR=1.16,95%CI(0.68,1.999),P=0.59],次要安全性终点发生率两者也相似。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术后服用利伐沙班);对照组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在术前和术后14 d 进行随访,根据彩超观察 VTE 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 VTE 的发生率为8%低于对照组(18%,P<0.05);试验组总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大出血1例,非大出血2例)稍微高于对照组总的4%(非大出血2例,无大出血,P >0.05);试验组平均引流量[(365.6±181.4)mL]高于对照组[(300.7±108.2)mL ,P<0.05];术后10 d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系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 VTE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钠对预防经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卧床患者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了解两种药物的用药原则.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冠心病并经股动脉行PCI治疗患者398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98)和依诺肝素钠组(n=200).利伐沙班组术后4~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5mg,bid,疗程7d.依诺肝素钠组术后4~6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4000 IU,qd,疗程7d.监测术前及术后7d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术后7d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同时随访12个月内的DVT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累积血栓风险概率.结果 (1)术后7d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有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2%,依诺肝素钠组出现12例,发生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12个月累积血栓风险概率,依诺肝素钠组(10.69%)高于利伐沙班组(5.58%),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Plt、APPT及D-二聚体含量,手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及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大伤口血肿,伤口渗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伐沙班在经股动脉行PCI治疗后预防DVT的近远期预防效果优于依诺肝素钠,而其安全性与依诺肝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4100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以及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0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静脉注射治疗,C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术后3 d,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C组患者D-dimer、hs-CRP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 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及利伐沙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三种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可以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 有效的术后抗凝是其最主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低分子肝素、Xa因子抑制剂等抗凝药物是目前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药物, 虽然其疗效肯定, 出血风险较低, 但仍存在价格较高、使用及保存不便等问题。近年来, 部分指南及研究认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同样可用于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其与抗凝药物预防效果相似, 安全性好, 具有价格低廉、无须监测、口服方便等优点, 且小剂量阿司匹林即可有足够的预防效果。另有研究认为, 阿司匹林相比于抗凝药物, 围手术期出血风险更低。总之, 阿司匹林用于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是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药的不良反应。方法入选非瓣膜性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36例和华法林组38例,术后利伐沙班组每天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华法林组每天给予华法林片(2.5 mg/d),术后的第1、3个月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统计脑卒中发生率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用药前后及两组间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尿常规、大便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房颤复发率,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指标异常与观察药物无关。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利伐沙班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1例;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1例,无外周动脉栓塞。两组患者牙龈出血各1例;华法林组患者皮肤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现血尿1例,患者停药后出血症状消失,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患者。结果显示无论在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上,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强效抗凝作用,无需监测出凝血指标,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卒中和栓塞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