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火电厂粉尘危害现状和防治措施,对某大型火电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以及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接尘作业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为89.3%(75/84),点合格率为66.3%(61/92)。输煤系统1个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国家标准,4个点超限倍数超国家标准;该系统个体采样检测合格率为90.0%(27/30),定点采样检测合格率为61.0%(36/59)。燃烧系统3个岗位测定及22份定点煤尘和矽尘样本全部合格。除灰系统2个岗位TWA超过国家标准,2个点超限倍数超过国家标准,该系统个体采样检测合格率为83.3%(30/36),定点采样检测合格率为27.2%(3/11);除灰系统矽尘样本检测合格率为27.3%(3/11),细灰库粉尘粒径<2μm所占的比例为54.5%,对人体危害较大。2005年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及2006、2008年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均未有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发生。提示,该厂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输送系统和除灰系统,应对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区域加强粉尘治理,做好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2.
对某大型陶瓷企业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该企业生产性粉尘以矽尘为主,11份粉尘样品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1. 02±15. 93)%;现场矽尘检测64个点共280份样品,合格率为62. 5%(样品合格率85. 4%),排风罩控制点风速合格率为13. 33%。该企业矽尘的超标原因主要为生产工艺落后、工艺布局不合理、防护设施不足等,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矽尘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茂名市粉尘作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对茂名市13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浓度检测和接尘工人健康体检。结果水泥、碳黑、饲料和高岭土粉尘浓度合格率分别为47.1%、28.7%、81.8%和83.3%。4种企业接尘工人的呼吸道炎症和眼部炎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非接尘工人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46名接尘工人中未发现尘肺病,但有3名无尘肺(0 )者。结论上述4种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有一定危害。应重点做好水泥和碳素生产企业通风防尘工作和个人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玻璃制品业粉尘与噪声的危害情况。 方法 对某市3家玻璃瓶制造企业和1家玻璃纤维制造企业进行粉尘、噪声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结果 玻璃瓶制造企业矽尘检测合格率为44.4%(4/9);玻璃纤维制造企业玻璃纤维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8/8);超标的矽尘浓度为4.17~32.92 mg/m3。4家企业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4.4%(8/18),超标的噪声强度为88.3~101.5 dB (A)。 结论 玻璃制品业中矽尘、噪声的危害较严重,可能对作业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陶瓷洁具成型工艺改进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对陶瓷洁具成型工艺改进前后的工作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分别测定工作现场的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对各检测点的粉尘检测合格率、噪声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艺改进后,工作场所中的总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大幅降低(均P0.05),粉尘检测点合格率由26.47%升到92.50%(χ2=34.07,P0.05)、噪声检测点合格率由20.59%升到100.00%(χ2=57.17,P0.05)。结论湿式修坯成型工艺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泥生产中采用的回转窑法和立窑法的粉尘控制效果及其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情况,为今后水泥生产的粉尘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要求,对尘源及其浓度进行调查、检测,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尘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本次检测是在生产线所有设备运转正常、满负荷生产中进行。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工种进行检测,连续检测3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分上、下午各1次。结果回转窑生产方法对粉尘危害的控制效果显著好于立窑生产方法,两种水泥生产方法主要接尘工种的粉尘合格率分别为86.57%和32.11%;主要尘源点粉尘合格率分别为83.94%和15.62%,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5)。回转窑水泥厂体检了4 210名粉尘作业工人,检出尘肺观察对象以上者29人,检出率为0.67%;立窑水泥厂体检了1 300名粉尘作业工人,检出尘肺观察对象以上者65人,检出率为4.23%。两种窑尘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291.1,P<0.05)。结论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立窑,其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相对于小立窑,改革水泥生产工艺、提高水泥生产自动化、机械化是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粉尘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电石制聚乙烯过程中粉尘危害分布情况,探讨粉尘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的超标岗位和场所的危害分级及防控措施。方法 2017年9—10月,依据与粉尘相关职业卫生检测和危害分级标准、规范,对粉尘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乙炔工序电石粉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合格率为50.0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C_(TWA)检测合格率为100.00%;乙炔工序电石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检测合格率为47.10%,聚氯乙烯工序聚氯乙烯粉尘总尘C_(STEL)检测合格率为94.10%。粉尘接触超标岗位粉尘作业危害分级均为I级,作业场所粉尘危害分级除3#细破碎厂房危害分级为Ⅱ级,其余粉尘超标作业场所危害分级均为I级。结论电石制聚氯乙烯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性粉尘危害为电石粉尘和聚氯乙烯粉尘,且电石粉尘、聚氯乙烯粉尘浓度均存在超标的现象,其中电石粉尘接触浓度超标情况严重,需加强粉尘危害管控,持续改进粉尘危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冰霞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3-1975
目的了解常熟市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家模特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混苯、苯乙烯。树脂粉尘空气浓度合格率为52.8%,滑石粉尘合格率为26.0%;混苯合格率为100.0%,苯乙烯合格率为75.8%。经统计学分析,壳体成形和修补岗位的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壳体成型岗位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偏低,危害较重。结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苯乙烯超标率较高。壳体成型、切边修磨等岗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煤炭行业不同岗位工种接触粉尘浓度的分布特征,为防治粉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7~9月对山东省部分煤矿,采用个体粉尘采样器采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调查10家煤矿,矿采工作面采集样品98份,浓度为0.03~15.65 mg/m3,合格83份,合格率为84.69%;炮掘工作面采集样品275份,浓度为0.05~14.30mg/m3,合格229份,合格率为83.63%;综采工作面采集样品98份,浓度为0.09~38.23mg/m3,合格52份,合格率为53.06%;综掘工作面采集样品63份,浓度为0.36~15.24mg/m3,合格29份,合格率为46.03%;不同工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差异较大(P0.01)。结论综采、综掘工作面仍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市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提出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有关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本市68个家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资料以及检测数据,利用Excel软件对检测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1 128个检测点中,噪声合格率44.3%,木粉尘合格率52.0%,化学毒物合格率76.9%。大型企业的木粉尘以及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远高于于中小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χ2=7.89,均P<0.05)。结论目前,东莞的家具企业职业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职业危害因素样品检测合格率低,监督执法重点在于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大兴区家具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洪杰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52-1454
目的了解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有关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2003—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家具行业工作场所进行了检测。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要求,采用活性碳管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毒物,用粉尘采样仪采集粉尘样品,声级计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该行业13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其结果为物理因素(噪声)合格率53.86%,粉尘合格率41.43%,化学毒物(苯)合格率85.51%。物理因素、粉尘样品检测合格率远低于化学毒物。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4.77,P0.05)。结论目前,大兴区家具行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检测合格率较低,物理因素、粉尘、化学毒物样品检测合格率均低于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及其相关关系,为确定粉尘治理、评价治理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山市存在矽尘危害企业的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共采集矽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有效数据58对,总粉尘的超标率与呼吸性粉尘的超标率分别为77.5%和6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总粉尘和呼尘浓度比值(T/R)范围1.15~21.58。某运动用品厂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采用24对数据,得到线性方程为Y=0.175 X+0.654(r=0.816,P<0.05)。 结论 所调查企业粉尘危害不容忽视,总粉尘浓度反映的危害程度与呼吸性粉尘基本一致;但部分岗位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差别较大,不能确定多行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换算关系。应尽量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干扰,确定两者的关系,指导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尘肺病进行主动监测, 了解粉尘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现状, 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为今后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 在江苏省范围内选取粉尘危害企业相对集中的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开展尘肺病主动监测, 对255家企业接尘劳动者(3 540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内容包括胸片、肺功能等检查。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龄等组间率的差异水平。结果 255家用人单位的企业规模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小型企业(186家, 72.94%), 企业经济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私有经济(225家, 88.24%), 企业行业分类中机械制造行业所占比例最高(44家, 17.25%)。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检出疑似职业病6人(0.17%), 职业禁忌证50人(1.41%), 其他疾病或异常1 469人(41.50%)。3 540名接尘劳动者中胸片检查结果异常399人(11.27%), 肺功能指标异常848人(23.95%)。男性胸片异常检出率(12.25%, 359/2 931)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石材行业矽尘危害现状,为进一步强化该行业领域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现场查阅资料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对15家石材加工企业使用的25份原辅料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矽尘检出率为52.0%,12家企业存在矽尘危害。工作场所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4~10.67 mg/m3,检测超标率为75.0%,其中主要接尘岗位检测合格率为14.8%,辅助岗位检测合格率为55.6%,接尘岗位的检测合格率低于辅助岗位(P < 0.05)。防尘设施配备符合程度、有效性、维护检测情况和台账完整程度方面完全符合的企业2家(16.7%),完全不符合的企业2家(16.7%)。个体防护用品采购计划与实施、配备情况、发放记录和佩戴情况均符合要求的企业有6家(50.0%),未发现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2015年至2017年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要求的企业分别为:1家(8.3%)、4家(33.3%)和7家(58.3%);2015年至2017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要求的企业分别为:2家(16.7%)、3家(25.0%)和7家(58.3%);2015年至2017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符合要求的企业分别为:2家(16.7%)、2家(16.7%)和5家(41.7%)。
结论 石材行业矽尘危害依然比较严重,劳动者健康威胁形势依然严峻,行政执法力度还应不断增强,企业主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铸造企业在生产环境中所产生矽尘的职业危害和分布规律,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产生矽尘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并检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对63名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男性55人,女性8人;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0.4岁。矽尘浓度范围0.2~9.0 mg/m3,平均浓度为(2.27±1.95)mg/m3,中位数为1.60 mg/m3。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为23.8%。各工种在空气中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26,P〉0.05)。不同接尘工龄矽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8,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对35~49岁组和接尘工龄1~9 a组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有效控制矽肺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热电厂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粉尘作业岗位进行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输煤系统设置27个检测点,5个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煤检班制样室、2#B输煤皮带尾部、1#输煤皮带(叶轮给煤机)、3#B输煤皮带头部、2#输煤皮带尾部B、4#输煤皮带尾部.输煤系统检测113份煤尘样品,93份合格,合格率为82.3%.燃烧系统设置11个检测点,其中1个点的STEL检测值超标,超标点主要在煤仓间5#输煤皮带尾部.燃烧系统检测63份煤尘样品,59份合格,合格率为93.7%.除灰渣系统6个检测点中,有2个点的STEL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1个粉尘作业岗位的TWA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灰库、灰场.除灰渣系统检测23份煤尘样品,9份合格,合格率为39.1%.煤检制样间、输煤栈桥、煤仓间、灰库等作业场所是该项目的主要尘源,为该项目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区域.结论 该厂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燃煤贮存、输送系统和除灰渣系统.应对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区域加强粉尘治理,做好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7.
某热电厂生产性粉尘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热电厂粉尘危害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粉尘作业岗位进行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输煤系统设置27个检测点,5个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煤检班制样室、2#B输煤皮带尾部、1#输煤皮带(叶轮给煤机)、3#B输煤皮带头部、2#输煤皮带尾部B、4#输煤皮带尾部.输煤系统检测113份煤尘样品,93份合格,合格率为82.3%.燃烧系统设置11个检测点,其中1个点的STEL检测值超标,超标点主要在煤仓间5#输煤皮带尾部.燃烧系统检测63份煤尘样品,59份合格,合格率为93.7%.除灰渣系统6个检测点中,有2个点的STEL检测值超过国家标准,1个粉尘作业岗位的TWA超过国家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灰库、灰场.除灰渣系统检测23份煤尘样品,9份合格,合格率为39.1%.煤检制样间、输煤栈桥、煤仓间、灰库等作业场所是该项目的主要尘源,为该项目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区域.结论 该厂的粉尘危害主要存在于燃煤贮存、输送系统和除灰渣系统.应对粉尘危害的关键控制区域加强粉尘治理,做好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承德县水泥厂粉尘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别对3家不同企业性质的水泥厂进行粉尘浓度、分散度和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测定,对接尘作业工人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依据国家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诊断尘肺病。结果显示,共检测作业点64个,采集样品162份,粉尘浓度为4.85~194.25mg/m3,合格点9个,合格样品14份,粉尘分散度<5μm为79.5%~88.0%,绝大多数在80%以上。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为5.6%~57.4%。胸部X射线检查731名作业工人查出I期尘肺病患者7人,检出率为0.96%。检测点合格率及样品合格率分别占14.10%和8.64%。提示,该水泥厂粉尘浓度超标现象相当严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均较高,长期吸入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 2011年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职业病中粉尘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粉尘危害情况。结果调查28家企业共20 821人,其中有13 174人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患者749人,主要病种为尘肺、职业性皮肤病、听力损伤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大型企业的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4.92 mg/m3,合格率是90.2%;中型企业的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16 mg/m3,合格率是64.1%;小型企业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7.51 mg/m3,合格率为51.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粉尘合格率只有42.9%。85.71%的企业在生产场所配置了防尘的工程措施。结论粉尘危害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中小型企业粉尘危害相对较大。80%以上企业生产场所均采取了防护措施,但是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粉尘对工人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陶瓷粉尘对接尘工人健康的危害,为进一步规范陶瓷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4年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某陶瓷洁具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同时对该厂1 599名接尘工人和433名非接尘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尘工人中有504名检出有呼吸系统疾病,检出率为31.52%;非接尘工人中41名检出有呼吸系统疾病,检出率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1,P0.05)。接尘组胸部高仟伏照片显示异常306名,异常率为19.14%;对照组胸部高仟伏照片显示异常35名,异常率为8.08%;两组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1,P0.05)。接尘组肺功能异常253名,占15.82%;非接尘组肺功能异常为9名,占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5)。结论陶瓷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职业性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