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治医师: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监测)自1961年创用后,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心脏疾病、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判断疗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78年,此项技术开始在我国应用,并已从大医院逐步向中、小医院普及。今天,我们利用教学查房机会,对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实习医师;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有什么实用价值?副主任医师: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安静或活动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大大扩大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范围,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无创性检查诊断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心电图是一种有效、无创、经济便捷的重要检查手段。探讨及掌握老年人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及规律,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给予随访,对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描记尽管应用于临床已数十年,但至今仍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由于其描记短暂,有时难以捕捉心血管疾病的一些阳性表现,如心肌缺血性改变或心律失常等征象。动态心电图于1961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可长时间记录心电活动,大大弥补了心电图描记的不足。美国理学博士NormanJ.Holter首先倡导用这种监测心电图的方法,因而把动态心电图称为Holier监测。此方法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及研究,为临床诊断心脏疾病、判断心律失常性质、指导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判断其疗效提供了可…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结节的早期检测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肺结节检测和诊断的准确率,是实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阐述了4种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海量训练人工神经网络、自编码器和深度信念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最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主要包括二维卷积神经网络、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多流、多尺度的卷积神经网络,其中的多流、多尺度的卷积神经网络更有利于肺结节的分类;海量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在有限的肺结节训练样本中具有优势;自编码器可以在较低维空间下对肺结节进行检测;深度信念网络是一种生成模式,与极限学习机结合可提高肺结节的诊断率。另外,本研究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存在的问题:标记图像过少、可解释性和可控制性不足、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影像学,也改变了所有其他的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电图检查和监护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心电图,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心电图,为遏制病情恶化、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这对于护士(尤其是监护室护士)的心电图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意义。方法我院于2004年10月至2008年2月对收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诊断,并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电图的观察,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痛诊断和疗效评价可靠、高效、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无创性检测技术的现状与进展,旨在为提高飞行人员心血管疾病检查准确性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12导联同步心电图等无创性心电检测技术现状与进展进行综合归纳。结果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准确性高,可对大多数心律失常作出明确诊断。动态心电图对于监测各种持续性、间歇性、一过性的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心电向量图是提高心电图诊断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可弥补常规体表心电图诊断某些心律失常的不足。食管导联心电图等新的心电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可拓展心电图的应用范围。结论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为简便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动态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食管导联心电图等是诊断某些复杂心律失常的必要补充,应重视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吴玉红 《临床荟萃》2009,24(13):1141-1142
12导联心电能量谱又称频谱心电图(FCG),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无创伤性诊断技术。为了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40例糖尿病患者FCG及12导联同步心电图(ECG)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FCG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贵州遵义医学院附院(563003)冼惠珍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又称主-肺动脉窗(APW),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体症、X线所见和心电图表现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但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各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数十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经济、简单、无创,易于普及,临床应用很有价值?但尚存在盲区,分辨率不够高,组织特异性差等不足。其准确性与操作者的手法和经验密切相关。心血管造影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性检查,可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导管操作并发症和X线辐射等副作用。传统凹和MRI扫描因受呼吸运动和心脏跳动影响,限制了对心血管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近20年来,由于新型螺旋凹及MRI扫描系统的推出,才真正开创了心血管疾病的现代影像学检查。现将凹和MRI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已成为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一个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它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价值,对心室肥大的诊断也可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查体中是一个必查项目。我院于2007年12月对全县离退休干部体检,参与体检的离退休干部共1294人,其中发现异常心电图35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向阳 《临床医学》2012,32(11):59-60
目的比较运动平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来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诊为冠心病患者50例,均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并分别进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为45.45%,敏感性为87.18%,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为64.29%,敏感性为75.00%,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湖南省人民医院侯永葵陈红天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各类心血管疾病在国内发展甚快,即安全、可靠,又简便、无创伤,且可重复,是诊断准确率高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对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如室缺(VSD),房缺(ASD),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数据集并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对颈动脉斑块自动分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首先采集254例患者和354例正常人的颈部动脉超声图像,每例采集2幅图像,构建共包含1216幅图像的颈动脉超声图像数据集;然后,基于已构建的颈动脉超声图像数据集对传统的HOG+SVM方法和14种不同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三个量化指标(分类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确定现有的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分类性能最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结果 通过综合比较15种不同的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分类方法,得出性能最好的模型是深度残差网络模型ResNet50,其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97.36%、97.32%和97.34%。 结论 本文通过数据集构建、模型选择、模型训练和测试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在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自动诊断应用中的有效性,其中深度残差网络模型ResNet50对颈动脉超声图像能进行高准确度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当重要。为寻找一种简单、易操作且费用低廉的检测方法来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作者对370例老年患者进行血尿酸检查,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检测45例单纯糖尿病(DMA)组和4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DMB)组,与正常组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HRV值均低于正常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降低明显(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测定是一种敏感的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误诊、漏诊时有发生,临床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线平片和核素-通气灌注肺扫描,其诊断的特异性不够高,X线肺血管造影目前是其诊断“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使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寻找一种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可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检查疾病,特别对疼痛部位、性质不典型,年龄较大、体格较胖、长期高血压以及胸膜炎,心包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所致疼痛,胃肠道痉孪性疼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电图均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企事业单位1356名退休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霞  ;唐铁龙 《华西医学》2009,(10):2633-2635
目的:通过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类型,为当地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光电三道心电图机在体检者安静休息状态下以常规12道描记,时间在15秒左右。按3个年龄段对健康体检患者心电图进行分组分析,同时对心电图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1356例完成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异常心电图占22.57%,其中ST-T异常占首位11.23%。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结论: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尚缺乏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频域心电图分级法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通过计算机对心电信号分析,提出心电频域多栩分析的理论。我们采用多功能心电机对240例健康人及200例高危病和40例确认为冠心病的人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