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氧疗对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例因超声检查怀疑胎儿异常行磁共振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2例,接受常规检查准备;观察组99例,除接受常规检查准备外,给予检查前鼻导管、检查中面罩常压氧疗。评价两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中指尖脉搏等。结果 (1)胎儿磁共振检查孕妇焦虑情绪与指尖脉搏间相关系数r=0.920,P<0.001;(2)观察组孕妇一次检查成功率(95.96%)优于常规组(81.37%);(3)两组孕妇检查中指尖脉搏均>检查前指尖脉搏;(4)观察组孕妇检查中指尖脉搏(105.80±5.87)次/min,小于对照组孕妇检查中指尖脉搏(116.94±5.00)次/min。结论 氧疗对于提高孕妇检查舒适度、减轻焦虑情绪等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可以提高孕妇检查配合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三点定位法在胎儿头颅磁共振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54例在本院进行胎儿头颅磁共振扫描母体后发现胎儿头颅三方位不正的孕妇,根据扫描定位方法将其分为A、B组。A组使用三点定位法定位,扫描27例,孕妇平均年龄(28.5±4.2)岁,平均孕周(30.4±4.1)周;B组使用传统方法定位,扫描25例,孕妇平均年龄(28.7±3.6)岁,平均孕周(31±3.3)周。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对A、B组扫描流程时间、影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全程扫描时间中位数低于B组[A组8.5(7.4,9.1)min, B组13.4(11.1,19.4)min,P<0.05]。A、B两组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分别为4(4,4)、4(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点定位技术在胎儿头部方位不正的MRI检查中,能够大大缩短对胎儿头部定位扫描所需的时间,提高成像速度,并且不会降低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学龄期儿童腹部M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行3.0T MRI全腹检查的学龄期儿童,其中实验组40例,扫描前对患儿行吸气-呼气-屏气训练,记录患儿可耐受的最长屏气时间;并以此设定为单次屏气扫描的最长时间。常规组40例,检查前行吸气-呼气-屏气训练,但不记录屏气时间,据扫描范围和年龄不同,设置屏气扫描时间经验值。对比两组患儿的配合率、一次检查成功率、MR图像优良率及检查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儿配合率和一次检查成功率(97.5%,100%)均高于常规组(87.5%,87.5%)(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P<0.05),两组检查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 学龄期儿童腹部MRI检查过程中,通过呼吸训练,记录屏气最长时间,以此进行扫描参数设定,可提高检查的成功率,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并提高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张莹  张薇  周雁  李冬梅 《武警医学》2017,28(4):375-37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及动脉穿刺针用于肥胖患儿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增强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3-12至2015-10我院小儿骨科及骨肿瘤科收治年龄5~14周岁,体重指数BMI>24,拟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共60例进行本研究,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操作方法组(TM组,n=30)及实施超声引导组(UG组,n=30)。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穿刺准备时间、穿刺置管时间、总时间、进针次数及成功率,置管成功后即刻及置管后24 h观察并记录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24 h随访家长对穿刺工作满意度。结果 US组穿刺置管前准备时间(3.4±0.7)min较TM组(1.9±0.7)min 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TM组[TM组(3.8±4.9)min vs US组(1.4±0.5) min,P=0.041],两组患者总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进针次数均为1针,明显少于TM组(TM组2.0±1.8次 vs US组1.0±0.0次,P=0.028),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肘正中静脉穿刺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明显减少反复进针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孕妇胎盘MRI检查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孕妇完成MRI检查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方法其中80例孕妇采取普通检查程序(为对照组),包括预约-准备-检查。80例孕妇采取改进的护理方案(为实验组),包括预约-宣教-答疑-准备-检查。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孕妇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检查。对照组中的6例出现喘憋,呕吐等症状,在护士安抚干预后,于第二次配合完成检查。2例因严重的恐惧幽闭症未完成MRI检查。结论健全的护理方案对孕妇MRI检查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oreSee View辅助定位软件在胎儿头部MRI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接受胎儿头部MRI检查的孕妇的影像资料,根据扫描定位方法将其分为A、B组。A组使用传统方法定位,B组使用ForeSee View软件辅助定位。A组98例,孕妇平均年龄(28.6±4.3)岁,平均孕周(28.4±4.4)周;B组50例,孕妇平均年龄(29.9±4.9)岁,平均孕周(27.3±4.1)周。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对A、B组扫描流程时间、初始定位时间、影像质量及影像规范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全程扫描时间和初始定位时间中位数均高于B组[A组,31.0(25.0,41.3) min、4.1(3.7,4.5) min;B组,24.5(21.0,37.0) min、1.1(1.0,1.2) min;P<0.05],影像切面规范评分低于B组[A组,3(2,3);B组,3(3,4),P<0.05]。A组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为3(3,4),B组为3(3,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reSee View辅助定位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胎儿头部扫描的初始定位时间及整个工作流程的扫描时间,使扫描影像更加规范,对影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36例,ASAⅡ或Ⅲ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定位(U组)和神经刺激器定位(S组),每组18例,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阻滞麻醉操作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误入血管次数、感觉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辅助用药例数,观察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为(4.5±1.2)min,明显短于S组的(8.1±2.5)min(P<0.01)。U组一次穿刺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S组,U组穿刺误入血管次数和辅助用药例数明显低于S组,U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2.4)min,明显快于S组(13.1±2.5)min(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有1例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用于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肝内胆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age,PTCD)中MRI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行肝管穿刺引流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采用MRI三维重建进行引导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SA引导下穿刺,每组30例。对比穿刺次数、两组手术时间、完成置管DSA显示X线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1. 8±0. 6)次vs对照组(3. 0±1. 1)次,P 0. 05]、手术时间[(22. 8±4. 8) min vs (38. 8±7. 6) min,P 0. 05]短于对照组,完成置管DSA显示X线剂量[(164. 5±54. 6) m Gy vs (810. 7±410. 7) m Gy,P 0. 05]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 3%低于对照组26. 7%。观察组30例全部成功完成置管引流术,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25例完成置管引流术,手术成功率83. 3%。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肝管穿刺引流术中采取MRI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有效缩短介入治疗时间,穿刺次数也随之相应的减少,手术的成功率更高,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Smith等[1]首次报道了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来,胎儿MRI检查已从实验性阶段发展成为产科重要的临床影像检查方法,是产科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随着MRI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MRI能够克服胎动和孕妇呼吸运动的影响,在数秒之内无需镇静或屏气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CT结合双下肢负重位力线X线影像制作3D打印个性化模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精确截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须行TKA患者32例,随机分为3D打印TKA组(20膝)和常规TKA组(19膝)各16例。3D打印TKA组应用膝关节CT结合双下肢负重位力线X线影像制作3D打印个性化模具辅助行TKA;对照组应用常规截骨器械行TKA。记录两组患者完成股骨及胫骨截骨所用的时间、所得胫骨侧截骨片厚度与术前规划之间的偏差以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果 3D打印TKA组股骨及胫骨截骨的完成时间为(27.8±4.3)min,常规TKA组为(36.5±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52,P<0.05)。3D打印TKA组胫骨侧截骨厚度与术前规划厚度偏差为(1.60±0.67)mm,常规TKA组为(3.40±1.3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7,P<0.05);3D打印TKA组手术时间为(57.0±7.3)min,常规TKA组为(58.0±8.0)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应用膝关节CT结合双下肢负重位力线X线影像制作3D打印个性化模具辅助行TKA能缩短股骨及胫骨截骨所需时间,使胫骨侧截骨更加精确,但对整个TKA所需时间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 PTCD)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采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技术行PTC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DSA透视引导下行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目标胆管穿刺次数、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均成功实施PTCD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次数[联合组(1.6±0.5)次vs对照组(2.8±0.8)次];手术时间[联合组(25.3±5.4) min vs对照组(40.8±6.7) min];X线辐射剂量[联合组(325.7±54.1) mGy vs对照组(624.6±45.7)mGy,P<0.05];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胆道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在胎儿先灭性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的MRI表现.16例孕妇年龄22~40岁,平均29岁;孕龄22~39周,平均29周.产前常规行超卢(US)检查后24~48 h内行MR检查,采用二维快速稳态自由进动序列(2D FIESTA),行胎儿颅脑脊柱胸腹部常规及肢体重点扫描,将产前MRI、US表现与出牛后影像表现或外观(4例胎儿)、引产后尸体解剖或外观检查结果 (12例孕妇共13例胎儿,其中1例孕妇为双胎)对照.结果 16例孕妇共检出胎儿17例.包括先天性双上肢完全截肢1例,人体鱼序列征1例,短肢畸彤6例,双手腕内翻畸形2例,右手多指畸形1例,单纯有手缺指畸形1例,右手截指畸形1例,单纯马蹄内翻足2例,脊柱裂脑积水伴马蹄内翻足2例(其中1例还伴双手叠指样屈曲).16例孕妇随访结果 与产前MRI诊断完全一致14例,不完全一致2例.结论 MRI在胎儿先天性肢体畸形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提供超声以外的额外信息,甚至更正超声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观察过期妊娠胎儿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标改变,旨在为临床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提供进一步的依据.现将147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间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史明确、全部检查记录完整并排除高血压、贫血、妊高症等病症的妊娠超过42周的14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3~36岁.其中初产妇109例,经产妇38例.所有孕妇均于检查后48h内终止妊娠.根据产前临床及胎儿监护(NST或OCT)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及5min小7分者验证胎儿宫内缺氧存在[1],并据此将胎儿分为正常组(62例)和宫内缺氧组(8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US)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CMA)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226例怀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的孕妇为此次观察的对象,所有孕妇胎儿均接受MRI联合US与CMA进行相关的检查。比较在不同检查方法下对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检出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比较异常胎儿在每种检查下的影像学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在视野、分辨率、组织特异性以及脑沟、裂、回的图像都要比US检查的质量要高(P<0.05),而血流显示以及脉络丛室管膜的显示要比US检查的质量要低(P<0.05);总体来看MRI检查(91.50%)对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总检出率要比US检查(87.17%)的高,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04%、21.43%;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的226例胎儿中,经CMA检测其中有13例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6.77%),41例检查出CNVs(21.35%),包括24例致命性CNVs(12.50%),13例胎儿检查出VOUS(6.77%);其中11例选择了继续妊娠分娩,2例选择了引产,可见有选择继续妊娠的比例为84.62%。结论MRI联合US与CMA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产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特别是对于在超声结构检查异常的胎儿,结合MRI能够更加有效的于产前对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进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初次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作用.方法 20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检查前进行心理支持、亲情支持、放松指导等人文关怀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预约时、检查前20 min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疼痛分级评定法评定患者检查中的腹痛情况并比较两组检查结束所需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腹痛程度分级评定及检查结束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对初次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缓解检查过程中腹痛感受,提高检查成功率和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对剖宫产孕妇术前生命体征及胎心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剖宫产孕妇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孕妇术前聆听音乐,对照组不聆听.采用状态焦虑问卷(S-AI)对两组孕妇分别进行焦虑程度测定.结果:观察组孕妇术前焦虑程度、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胎心等均明显下降或趋于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剖宫产孕妇术前聆听音乐,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情绪并稳定胎儿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否通过常规MRI和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病人。低级别组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48±8)岁;高级别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7)岁。全部病人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检查,对肿瘤MRI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包括标准MRI影像和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和TIC类型。采用t检验比较2组肿瘤最长径,Fisher精确检验比较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组间TIC类型分布差异。结果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的肿瘤最长径分别为(7.3±5.8) cm、(13.1±6.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04)。低级别软骨肉瘤的肿瘤强化程度轻且强化缓慢,边缘轻度线状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TIC曲线分布以Ⅰ型(13例,65.0%)、Ⅱ型(5例,25.0%)为主。高级别软骨肉瘤早期即出现结节状、花环状显著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TIC曲线分布以Ⅱ型(4例,22.2%)、Ⅲ型(11例,61.1%)为主。2组TIC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是鉴别长骨高低级别软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可有助于鉴别高低级别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微循环的血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指尖脉搏图波幅高度的变化反映微循环血流和心脏介入治疗的关系。结果1.PTCA、PMR和显性预激组介入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隐匿性WPW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PTCA组治疗前、治疗后指尖脉搏图波幅均高于PMR组(P<0.001);3.隐匿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显性WPW组(P<0.001),但治疗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4.显性WPW组治疗前指尖脉搏图波幅高于PTCA组(P<0.001),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和心脏除极顺序的改变均可使微循环灌注减少,血管狭窄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心脏介入治疗后微循环灌注均有改善,但以PTCA和显性预激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CT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确定为宫颈癌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MRI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CT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MRI诊断准确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CT检查83.33%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MRI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比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更明显,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文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30-123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胃肠镜患者160例,按是否用药分成:无痛胃肠镜(观察组)80例,其中4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4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同期选取常规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患者80例(对照组)。观察2组疼痛结果、入镜时间等。结果:对照组肠镜和胃镜检查:平均入镜时间、平均心率、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t=2.451,t=2.601,t=2.457,t=2.461,P均〈0.05;t=2.711,t=2.811,P〈0.01);观察组平均呼吸频率用药前(21.30±2.98)次/min高于用药后(13.11±3.25)次/min(t=2.461,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可行,可明显减轻痛苦和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