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修订本(DSM-Ⅳ-TR)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4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T3、FT3、TT4、FT4及TSH.选用HAMD、HAMA及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组临床症状.结果 双相躁狂组中TT4、F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T3水平明显高于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相抑郁组中TT3、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T4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比较,女性双相躁狂组F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双相抑郁组TT3明显低于对照组或双相躁狂组,FT4明显高于对照组,FT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躁狂组中仅T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相抑郁患者中,HAMD总分与FT4呈负相关(r=-0.34,P=0.03).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变,不同临床相甲状腺功能改变亦不相同,且这种变化以女性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D-M)和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成套测试(CANTAB)对80例BD-M患者(BD-M组)、137例MDD患者(MDD组)及90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视觉记忆、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患者(BD)精神科共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3月至8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1例重性抑郁障碍和5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及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调查。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和双相障碍组精神科共病率分别为30.0%和28.8%,两组共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两组共病焦虑障碍最为常见,其共病率分别为27.0%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9,P=0.094);共病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科疾病存在广泛共病,尤以焦虑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激素异常与心境障碍发病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双相抑郁诊断识别率有所提高,但其治疗现状并不乐观。加拿大心境及焦虑治疗指导组(CANMAT)建议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作为双相II型抑郁急性期管理的三线联合治疗药物。本文就T_3对双相抑郁增效治疗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期为双相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首发重性抑郁障碍(first-episod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F-MDD)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躯体症状的特征,以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纳入197例首发未治疗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并据此评分是否大于7分将患者分为失眠组与非失眠组,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障碍(BD)患者躯体疾病共病情况。方法:对141例MDD和52例B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躯体疾病调查及精神疾病评估。结果:MDD和BD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分别为68.1%、46.2%,共病的躯体疾病以慢性病为主,依次为高血压、慢性胃炎、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与非共病患者比较,共病患者年龄及起病年龄大,精神疾病复发次数多(P0.05或P0.01)。MDD共病患者自杀意念风险明显增加(P0.01)。结论:较高龄及较高龄起病的MDD、BD患者更易共病慢性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失眠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就诊的101例M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患者睡眠情况,根据睡眠障碍因子得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规范治疗后目前已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复诊的抑郁障碍患者分为残留症状组(HAMD 8~20分,40例)和无残留症状组(HAMD8分,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家庭功能评定(FAD)评分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无残留症状组相比,残留症状组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以及病程长,住院次数多,经济状况和治疗依从性差,家族史阳性率高;SSRS和FAD总分低,LES评分、治疗前HAMD总分及其中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3个因子分高;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病程、及时治疗与否、治疗依从性、家族史、经济状况、社会和家庭支持、生活事件、治疗前病情可能是抑郁障碍患者残留症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以持久自发性的情绪低落为主的二系列抑郁症状,常导致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记忆损害与血清皮质醇的关系。方法:对30例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量以评定其记忆水平,同时进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测定。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的韦氏记忆商数及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理解、背数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理解、记忆商数与HAMD总分以及HAMD因子中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皮质醇浓度与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记忆商数显著负相关(r分别=-0.432,-0.410,-0.399,-0.421,-0.472,-0.436,P0.05);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各因子得分与其年龄、病程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首次发病患者急性期存在记忆功能减退,并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8例MDD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TC水平,并据此分为TC异常组和TC正常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组的MDD患者中,44例(40. 7%)入TC异常组,64例入TC正常组; TC异常组HAMD-17总分及其中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因子分、以及SIOSS总分显著高于TC正常组(P均0. 01);以血清TC水平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D中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和SIOSS总分纳入方程(P 0. 05或P 0. 01)。结论:MDD患者血清TC水平越高,其焦虑/躯体化症状和自杀意念越重。  相似文献   

13.
14.
金睿  徐理  杨玥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4):323-326
目的探讨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症状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为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抽取5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诊断标准的首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各项及TSH水平与SAS、SDS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TT_4水平与SCL-90的躯体化因子评分呈负相关;FT_4水平与SCL-90中的其他因子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症状水平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与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躯体化症状、睡眠及饮食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心境恶劣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心境恶劣障碍的分类演变并对它与重性抑郁障碍在神经内分泌、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对照研究作了回顾  相似文献   

16.
心境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两个主要疾病亚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其患病率正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18位,预计到2020年,重性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第二位.目前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近来国外学者开始提出心境障碍就是胶质细胞的功能障碍,而S100B蛋白作为一种胶质细胞源性的蛋白质,可能与心境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1].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对S100B蛋白与心境障碍的关系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保定市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生活功能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的人群10073人,以一般键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调查诊断工具。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况。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4.19%(95%CI:3.78%~4.60%);时点患病率为2.64%(95%CI:2.31%~2.97%)。时点患病率女性3.26%明显高于男性2.00%(u=3.73,P〈0.01);农村2.84%明显高于城市1.40%(u=2.76,P〈0.01);50~69岁年龄段患病率较高;单次发作60.80%,复发39.20%;GAF平均为(50.74±6.73)分,社会和生活功能受损明显。结论: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面部表情特征与攻击风险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研究,选取2019年9—12月北京15家社区医院的30例既往有攻击行为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达到临床痊愈标准后心理社会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分量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2例经住院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2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协变量方差分析显示,以客观社会支持或负性生活事件为协变量时;研究组躯体功能维度(F=5.75,P<0.05)及躯体不适感因子得分(F=5.5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功能维度中的正性情感因子得分(F=4.75,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社会功能维度中的工作学习(t=-3.80,P<0.01)和婚姻家庭因子得分(t=-3.30,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因子(F=4.94,P<0.05)和业余娱乐生活因子得分(F=9.30,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得分(F=4.1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功能可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躯体、社会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