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畸治疗相关的牙周炎症问题是近年来口腔医生探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缺乏牙周系统认知的正畸治疗,会增加牙龈红肿出血、牙龈退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正畸治疗相关的牙周炎症问题考量及治疗策略意义重大。文章将对正畸患者的牙周炎症控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策略及以牙周健康为导向的正畸治疗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为广大正畸与牙周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为高血流血管畸形,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内及颌骨中均可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病变区皮色改变、皮温增高伴搏动,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严重者可出现明显面部畸形,并可发生溃疡及出血。治疗方法主要为血管内栓塞或硬化及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软组织及颌骨AVM的血管构筑特点探讨了其治疗的要点与疗效。软组织AVM的治疗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或硬化治疗,对于存在严重面部畸形的病例可结合手术治疗。对于颌骨AVM尤其是发生大出血的病例,栓塞后行颌骨刮治术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
牙周健康与正畸的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正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排列整齐的牙齿有利于口腔卫生清洁,降低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风险;但是如果正畸治疗过程忽略定期牙周评估,也可能出现牙周软硬组织不良等临床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正畸治疗中常见的牙周软组织异常,主要包括牙龈炎、牙龈肥大、牙龈退缩、牙龈内陷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原则,以期保护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辅助正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初探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35 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分析所有病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及畸形血管网的分布特征.20例单纯栓塞治疗,15例行栓塞与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6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从血管造影表现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可分为4型:弥散型(15例),病变由多个动脉支供血,畸形血管呈弥散的网状结构;密集型(11例),供养动脉及畸形血管网密集分布,呈团块状;混合型(6例),病变部分较弥散分布,部分呈密集的血管团状;伴动静脉瘘型(3例),病变内含较大的动静脉瘘结构.从疗效看,35例中20例疗效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3例复发需进一步治疗;2例巨大病变则进行性发展.结论 颌面部软组织AVM的血管构筑可分为4型,血管构筑的分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器官移植术后牙龈增生和牙周病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治疗,共计291人次,并与2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器官移植组的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高于对照组,牙龈指数、龈沟探诊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牙龈增生45例,牙髓牙周联合病变25例。牙龈增生严重者进行牙龈切除2例,进行根管治疗29例,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36例,经过治疗,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器官移植术后牙龈增生和牙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发生于口腔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例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前牙区牙周手术治疗后,牙龈形态得到改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该病可在幼儿时就发病,一般发生在恒牙萌出后,表现为牙龈广泛地逐渐增生,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甚至达膜龈联合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牙龈上皮的棘层增厚,上皮钉突明显增长,结缔组织体积增大,充满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相对较少,炎症不明显。在临床上需与药物性牙龈增生、以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龈炎等疾病相鉴别。目前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治疗以牙龈切除术为主。该病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与口腔卫生维护有关,复发后可再次手术治疗。结论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较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牙周系统治疗的目的不仅是牙周健康,还要满足牙周炎患者日益提高的功能和美观需求,因此修复、正畸以及口腔种植等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牙周系统治疗中.这在定程度上提高了对牙周基础治疗的要求,如果牙周治疗不完善,修复、正畸等治疗将增加牙周组织进一步破坏的风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收治了一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该患者在4年的观察中接受了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正畸治疗及口腔种植治疗等多学科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Ⅳ期/C级牙周炎错畸形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和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诊断为Ⅳ期/C级牙周炎后接受规范的牙周系统治疗, 并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减数正畸治疗的错畸形患者8例(男性3例, 女性5例, 25~38岁), 共减数17颗牙(8颗切牙和9颗前磨牙), 通过牙周检查记录表和根尖片评价减数矫治前后34颗减数牙邻牙(teethadjacenttoextractionsites, TAES)与34颗对照牙(同一患者口内以TAES的同对侧同名牙、对颌同侧同名牙或牙根形态相似以及牙周状况相似的邻牙的优先顺序选取)的牙周探诊深度和相对骨高度(relativeboneheight, RBH)。结果矫治前后TAES与对照牙的探诊深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 矫治后TAES的RBH显著增加8.19%(-3.36%, 14.01%)(P<0.05);对照牙RBH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S近减数侧RBH矫治前后差异无...  相似文献   

9.
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早期,颌骨骨膜下骨吸收,牙周硬骨板部分或全部消失,骨密质厚度降低,颏孔、下颌神经管和上颌窦底等解剖结构模糊不清。57.7%行血液透析的肾衰患者出现上颌骨骨质疏松,牙根周围局部骨质硬化,牙周硬骨板减少或消失。终末期肾脏病患儿的龈沟液量和渗透压以及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升高。慢性肾脏病患者口内的牙周致病菌明显升高,罹患牙周病的风险更大。血液透析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石指数均明显升高,牙周状况的严重程度会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牙周膜周围出现草酸钙晶体沉积,导致周围骨组织的吸收和破坏,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损伤,引起牙松动和牙根外吸收,最终导致牙缺失。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牙周膜和牙骨质出现损伤且损伤逐渐加重。在口腔疾病治疗前,口腔医生应与肾脏病医生会诊,以获得疾病的发展状态、治疗方式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等肾损害药物的使用。对于血液透析者,口腔疾病治疗应选择在非透析时段,以降低出血的风险。在肾移植术后的前6个月,应避免任何可选择性的口腔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缝扎注射PLE治疗口腔颌面部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大型静脉畸形15例,并记录治疗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15例患者经过2~5次治疗,疗效Ⅳ级12例,Ⅲ级3例;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组织坏死及功能障碍症状.缝扎注射PLE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静脉畸形,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骨性Ⅱ类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问题,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该文报道1例数字化多学科联合治疗骨性Ⅱ类高角伴有OSAHS及双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成年男性患者病例。治疗后患者的OSAHS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小颌畸形得以纠正,面部软组织侧貌也得到了改善,关节症状得到控制。该病例显示数字化指导呼吸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对该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致口腔颌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报道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牙龈及唇化脓性肉芽肿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4个月后,出现全身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apillary hemangiomas,RCH),随后出现下唇及牙龈多发肿物,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切除下唇及牙龈肿物并停用卡瑞利珠单抗,病理结果为牙龈化脓性肉芽肿/肉芽肿型血管瘤,术后随访口腔内未见新生肿物。文献回顾表明,RCH是卡瑞利珠单抗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口腔者较少。目前尚未明确RCH病因,有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可能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为血管瘤;联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安全性优于单用;RCH有自限性,大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消退;若肿物引起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可致口腔颌面部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并发化脓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3.
口腔诊断学     
69例鼻咽癌侵犯颅面部解剖结构的CT影像分析;茎突舌骨综合征23例诊治分析;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婴幼儿血管瘤49例的诊断与处理;LeFortI型截骨术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多层CT测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睾丸绒毛膜癌是一种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高度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侵袭性强, 易发生早期血行转移, 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 转移至口腔者罕见。由于肿瘤转移灶易与口腔原发性肿瘤混淆, 且睾丸绒毛膜癌发病率低, 增加了诊断难度, 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利于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睾丸绒毛膜癌转移至牙龈的病例, 旨在提高医师对口腔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水平及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雄  章锦才  倪佳  李毅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07-510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缺乏症(acatalasia,AC)的口腔表现及综合诊断,以及长期牙周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收集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完善体格检查及口腔专科检查;进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检测,明确诊断为AC。进行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并随访12年。结果患者口腔病变表现为青春前期牙周炎,红细胞CAT活性低下(52 mU/L,4.6%),确诊为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即过氧化氢酶缺乏症-牙周破坏综合征。通过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维护治疗及患者的积极配合,该例AC患者在12年追踪随访中牙周健康状况良好,疗效稳定。结论对AC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并对症牙周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技术初步探索并建立一种评价软组织改变的方法,评估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骨嵴顶冠方牙龈厚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全身和牙周健康、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24.0±4.5)岁(19~35岁);观测前牙共112颗,其中上颌前牙46颗,下颌前牙66颗。在前牙去代偿正畸移动前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观察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差异。术前与术后6个月通过口内扫描技术直接获取患者上下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软组织形态测量模型,并定量分析牙冠正中测量矢状面上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手术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从术前的(4.22±1.43)mm显著增加至(5.18±2.32)mm(P<0.05)。术后6个月上颌、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上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68±0.56)和(1.00±0.69)mm;下颌前牙龈缘根方1和2 mm处牙龈厚度增加量分别为(0.38±0.42)和(0.58±0.45)mm;且上颌牙龈厚度增加量均显著大于下颌(P<0.01)。结论基于口内扫描技术进行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不但能增加角化龈宽度,而且可增加骨嵴顶冠方牙龈组织厚度。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因牙周疾病而就诊于口腔科的人数不断上升, 而且症状相对较重, 常因合并一些并发症增加了牙周治疗的复杂性。本文简述了伴糖尿病牙周炎的流行病学和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表现等, 并重点阐述和总结其治疗策略, 以期为口腔医师在临床诊疗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牙周病患病率仍居高不下,牙周炎仍然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早期规范化检查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确定其病情程度、进行预后的风险评估等尤为重要。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口腔诊疗中的牙周基本检查评估规范,强调牙周健康评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标准委员会审批通过和正式发布,做为国家行业标准,有助于统一和提高口腔临床医师对牙周危害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对于守护天然牙和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牙周病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病人常已出现明显牙周症状方来就诊,需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牙周手术,临床多采用牙龈切除术及龈翻瓣术。以前,我们对该部份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后,临床见习时教师示教的方法。由于手术是在口腔内操作,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人慢性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伴有前牙唇倾、牙间隙增宽、覆牙合覆盖增大的18例患有牙周病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常规牙周治疗及正畸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牙槽骨情况的变化来评价正畸治疗对患有牙周病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18例患者平均疗程21个月,正畸治疗后牙齿稳定度增加、移位牙复位、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龈无明显炎症,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结束时牙周情况较矫治前明显的改善。结论:正畸治疗改善了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牙周环境和牙列功能,对牙周病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牙周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牙周病患者因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吸收,常引起牙齿的松动、移位、伸长等,从而引起继发性的牙牙合畸形及咬合创伤。成人牙周病通常会伴有前牙唇侧漂移、牙间隙增宽,覆牙合覆盖增大等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严重影响美观。正畸治疗成为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病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矫治,恢复相对理想的牙弓形态和咀嚼功能以及稳定的口腔环境,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临床笔者对18例因牙周病所致前牙散隙的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牙周及正畸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