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泌体携带的微小RNA在肿瘤发生、基因表达、生物途径、基因沉默和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关键调节因子, 是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miR-130a参与各种生理过程以及细胞凋亡、肿瘤进展、炎性反应等病理进程。现综述外泌体miR-130a对肿瘤进展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15a(RPS15a)和SIAH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两者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诊治的12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PS15a和SIAH2在上述组织的表达, 结合临床资料, 应用χ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PS15a表达率为71.88%(92/128), 癌旁组织中RPS15a表达率为13.28%(17/12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71, P<0.01)。RPS15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070、4.867、5.357, P<0.05), RPS15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无相关(χ2=0.015、0.030、0.224、0.051,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IAH2表达率为75.78%(97/128), 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RNA-519d-3p(miR-519d-3p)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对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将miR-519d-3p模拟物(mimic)分别转染于RKO及SW620, 同时设置mimic阴性对照(mimic 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519d-3p表达及DCAF4L2 mRNA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CAF4L2蛋白表达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两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iR-519d-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显著下降, 其中RKO和SW620表达倍数明显低于NCM460[RKO:(0.311±0.165)倍比1.000倍, t=7.783, P<0.05;SW620:(0.354±0.079)倍比1.000倍, t=15.72, 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6a、miR-21、miR-19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设立其为观察组, 按照1∶2配对原则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设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iR-26a、miR-21、miR-192, 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中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miR-26a、miR-21、miR-192联合诊断胃癌模型, 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miR-26a、miR-21、miR-192及三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miR-26a、miR-21、miR-192(20.43±5.96、36.74±12.47、0.15±0.04)均高于对照组(15.23±3.63、23.45±5.25、0.22±0.08, t=5.718、7.286、6.396, P<0.01)。不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的miR-26a、miR-21、miR-192比较(17.52±4.93、33.82±10.64、0.17±0.03比26.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 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FoxQ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T-qPCR检测miR-422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 并使用miR-422a模拟物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22a对FoxQ1的靶向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 Western blot法检测FoxQ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422a的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联合同源盒蛋白D9(HOXD9)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CRC组)及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1及HOXD9表达, 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miR-21及HOXD9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1联合HOXD9预测结直肠癌1年预后不良的效能。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miR-21、HOXD9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CRC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miR-21、HOXD9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miR-21分别为0.74±0.08比0.43±0.05、0.44±0.06, HOXD9分别为0.92±0.11比0.57±0.06、0.56±0.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22、18.917, P<0.05)。CRC组低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T3~T4、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患者miR-21、HOXD9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T1~T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N-乙酰转移酶10(NAT10)对Erastin诱导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公共数据库明确NAT10在CRC中的表达及其与Erastin利用度的关系;应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探索Erastin对NAT10 mRNA表达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NAT10抑制剂Remodelin联合Erastin对CRC细胞SW620活力的影响。构建NAT10稳转敲低细胞株,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敲减效率成功后, 进行RNA-Seq和ac4C-RNA-Seq的测序, 分析与对照组比较, NAT10敲低组出现ac4C修饰水平降低和mRNA表达水平下降的基因, 再和铁死亡抑制因子集取交集, 最后筛选出NAT10调控铁死亡的潜在下游靶基因。RT-qPCR或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和NAT10敲低组或Remodelin处理细胞中的转录调节因子核蛋白1(NUPR1)表达水平, 验证NAT10对NUPR1的调控作用。两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结果 NAT10表达越高, Erastin的药物利用度越低(R=-0...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给国人健康带来极大威胁。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的过氧化脂质聚集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 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同时, 结直肠癌对一线化疗药耐药性逐渐增加, 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其中。因此, 本文将对近年铁死亡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改善结直肠癌化疗药耐药性以及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建立一种炎性反应复合评分(N.P.Ls)并验证其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分析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1例CR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发或者死亡绘制NLR、PLR和LMR的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基于CRC患者死亡的NLR、PLR和LMR最佳截断值构建N.P.L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内部数据集评估Nomogram模型预后价值。结果以死亡为研究终点, NLR、PLR和LM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1、≥201.52、≤2.48。根据N.P.Ls判分准则, 不同分值CRC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表现出一定等级趋势差异(Log-rankP<0.05)。时间-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P.Ls在诊断复发和死亡方面具有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内部数据集的验证结果显示实际观测值与Nomogram模型预测值间保持良好一致性且能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 筛选其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 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对于临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并通过外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85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XCL3)、脂联素受体蛋白1(ADIPOQ)、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i)亚基α-1(GNAI1)、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锯齿状蛋白2(JAG2)、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活性肠肽(VIP)、盐皮质激素受体(NR3C2)共8个基因建立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患者风险评分, 高风险组预后差于低风险组(χ2=22.611, P<0.001), 且该风险评分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1.154, 95%可信区间(CI):1.091~1.220, P<0.001)。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3, 可以较好地区分高低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结论本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主要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男性功能的损伤, 严重影响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因为担心性功能和泌尿功能受损而放弃直肠癌的根治手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是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损伤。其中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主要是下腹神经, 其主要负责男性射精功能。骨盆内脏神经主要司男性阴茎的勃起。本文对这两种神经的解剖来源、分布及其对相关的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并介绍有关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分类、操作要点和效果评估。在微创外科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同时, 充分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学概念, 应用现代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实现对患者骨盆自主神经的保留, 是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重要必修课程, 也是直肠癌外科手术规范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小RNA-217(miR-21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途径。方法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和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RKO、HT-29、HCT116中miR-217表达水平。将miR-217模拟物(mimic)与阴性对照(mimic NC)分别转染于RKO细胞系, 检测miR-217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与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RT-q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miR-217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降低, 其中RKO细胞系明显低于NCM460细胞系[(0.286±0.022)倍比(1.000±0.090)倍, t=13.36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细胞系转染miR-217 mimic后, miR-217表达水平高于N...  相似文献   

13.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在结直肠癌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免疫治疗的主要获益人群。dMMR或MSI-H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缓解率接近100%, 其中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60%~67%。新辅助免疫治疗在dMMR或 MSI-H结直肠癌, 尤其是直肠癌人群的应用前景, 在于可获得持续临床完全缓解, 以达到器官保留和避免手术以及放疗后对生育能力、性功能、肠道和膀胱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表明, 部分错配修复基因正常(pMMR)或微卫星稳定(MSS)的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等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可产生应答。在 pMMR或MSS结直肠癌中, 优化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和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 克服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甄别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和超进展是需要关注的临床挑战。本文就新辅助免疫治疗(主要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与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评述, 期望为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210-3p(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SW620、DLD1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NCM460。将miR-210-3p抑制剂(inhibitor)及inhibitor阴性对照(NC)转染于RKO细胞中, 设为miR-210-3p inhibitor实验组以及NC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0-3p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激活素A的ⅠB型受体(ACVR1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两样本间比较采取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miR-210-3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均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 以RKO中升高最为明显(2.33±0.51、5.54±0.95、1.80±0.15、3.34±0.45比1.00±0.02...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目前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主的综合治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然而CRS和HIPEC的适应证要求严格, 操作难度高, 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经验不足的中心开展CRS+HIPEC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建立专科诊治中心可以为规范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心的必要性及国内外腹膜表面恶性肿瘤诊治中心建设的概况。然后重点介绍了笔者团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 强调了中心建设必须要做好两方面:一方面要实现临床上的优化, 加强各个环节的专业化;另一方面要确保患者的治疗质量, 维护好每位患者的权利、福祉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复发与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改善晚期CRC的预后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展现出动员机体自身免疫力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然而如何克服CRC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激活机体固有的抗肿瘤免疫, 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某些治疗CRC的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特征性地高表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 促进树突状细胞(DCs)的活化、成熟及抗原递呈功能, 激活CD8+ 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同时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 在抗CRC复发与转移中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潜力。本文主要对CRC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ICD的标志事件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抗CRC中的优势进行述评。旨在深入了解诱导CRC发生ICD的有效措施及其分子机制, 为晚期CRC开发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微小RNA-21(miR-21)对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人类胰腺癌MiaPaCa-2细胞, 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四组:正常组、miR-21过度表达组、空白对照组和miR-21抑制组。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MiaPaCa-2细胞, 调节miR-21的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miR-21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其侵袭能力;流式细胞蛋白检测和RT-PCR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 包括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两样本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miR-21组中miR-21的表达(1.99±0.17)和MiaPaCa-2细胞侵袭能力(128.00±5.66)高于正常组(0.87±0.12、36.50±0.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06、39.315, P<0.01), 反之miR-21i组中miR-21的表达(0.5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5a对骨肉瘤干细胞(OSCs)迁移、侵袭和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微球体筛选移植瘤原代细胞的OSCs(P-OSCs)和Saos-2的OSCs(S-OSCs)。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分化群(CD)CD133、CD44、CD24和BMI1的转录水平,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D133、CD44、CD24、BMI1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蛋白水平。构建miR-135a过表达的P-OSCs或S-OSCs为miR-135a组, 相应的阴性病毒转染P-OSCs或S-OSCs为对照组(NC)。划痕、Transwell和球体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自我更新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8.4.2进行分析。结果 miR-135a组P-OSCs和S-OSCs的伤口愈合率[(46.33±11.25)%比(73.46±2.24)%和(31.25±2.61)%比(47.20±1.94)%, t=3.346、8.489, 均P<0.05]、穿膜细胞数[(287.00±34.29)个比(401.33±14.66...  相似文献   

19.
腹膜是结直肠癌的常见转移部位, 腹膜转移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晚期阶段。种子-土壤学说和寡转移学说是腹膜转移发生发展机制的主要假设。近年来,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相关的机制研究逐渐深入, 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腹膜转移灶的形成依赖于多种分子的协同作用, 以完成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至定植于腹膜并形成转移灶的全过程, 而肿瘤微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治疗方面, 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 除全身化疗外,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腹膜转移的治疗中, 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3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n=29)和非AKI组(n=347), 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围手术期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76例患者中有29例(7.7%)患者术后发生AKI。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3.487, 95%CI:1.081~11.251, P=0.037)、术前贫血(OR=3.158, 95%CI:1.114~8.953, P=0.031)、术中输注晶体量不足(OR=0.998, 95%CI:0.997~0.999, P=0.007)、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值较低(OR=0.915, 95%CI:0.863~0.970, P=0.003)及术后Hb中~重度下降(OR=4.105, 95%CI:1.487~11.335, P=0.006)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