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HPV感染普遍性的增加,HPV的诊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也更加完善。本文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P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女性子宫颈癌的一个危险因子,研究表明,反复被HPV感染容易引起宫颈癌。由于HPV至今为止还无法在体外培养,检测手段主要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主。本文对各种HPV的PCR检测技术作简要分析,并描述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HPV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 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已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对HPV研究的逐层深入,从流行病学分析其与疾病相关关系,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HPV200余种临床亚型,阐明不同临床亚型的HPV感染分别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导致不同病变。HPV感染患者通常有较高复发率,且易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病原同时感染。针对HPV感染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手术和免疫学治疗等多种方法。就HPV感染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及宫颈癌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HPV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PCR技术检测了44例宫颈癌患者和1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病变组织中高危型HPV(16,18,31,33)的感染率,发现44例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的阳性率高达91%(40/44),其中HPV16型感染率54.55%(24/44),HPV18型感染率18.2%(8/44),HPV31型感染率13.6%(6/44),HPV33型感染率4.55%(2/44);1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有2例感染HPV16型。结果提示HPV16型是宫颈癌发生最常见的基因型,其次为HPV18型和HPV31型,故对育龄妇女定期进行高危型HPV感染的普查,在早期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联合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技术进行即定期普查,既能提高阳性率,又能对感染高危型HPV的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早期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HPV的早期检测尤其是分型检测对预警宫颈细胞癌变倾向,以及对宫颈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极为关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核酸杂交法、PCR法以及基因芯片等技术在HPV检测中广泛应用,此文主要对这些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蒲霞  郭庆喜  唐明希 《现代预防医学》2014,(15):2748-2749,2757
目的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以了解泸州地区女性HPV亚型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泸州地区712例健康体检女性进行HPV感染定性检测和型别诊断。结果在71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标本174例,阳性率为24.44%,共检出18种基因型,包括高危型HPV16、18、33、35、39、45、51、52、56、58、59、66、68、81、83和低危型HPV6、11、43。高危型以HPV16、58感染为主,低危型以HPV6感染为主。结论在不同地区的女性中HPV感染率和感染亚型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性传播疾病。自从Laverty发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病毒颗粒以来,从不同角度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大量和广泛的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现对近年来HPV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洛阳女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常见亚型与宫颈癌早期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到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且进行HPV分型筛查检测的2 000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技术+导流杂交技术)对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分型检测,本实验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包括20个亚型,其中高危型14种(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 56、HPV58、HPV 59、HPV 66、HPV68型),疑似高危型1种(HPV53型),低危型5种(HPV6、HPV11、HPV42、HPV43、HPV44型),统计并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上述研究对象中的年龄分布、感染型别及其与早期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HPV的阳性率为16.40%(328/2 000),HPV阳性病例中,高危型占78.66%(258/328),疑似高危型占11.28%(37/328),低危型占32.93%(108/328),混合感染者占22.87%(75/328)。20个亚型共检出17种,其中HPV35、HPV51和HPV44型未被检出。感染类型中72.26%(237/328)为单一感染,且多为高危型,以HPV58、HPV52、HPV16、HPV39型等为主。5个年龄段人群中HPV感染的概率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洛阳女性HPV感染以高危型、单一为主,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女性HPV基因分型的筛查对预防宫颈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性传播疾病.自从Laverty发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病毒颗粒以来,从不同角度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大量和广泛的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现对近年来HPV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燕玉  项双卫 《现代保健》2012,(14):160-16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RaplGAP家族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与肿瘤抑制相关的基因,RaplGAP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下调,且与HPV感染相关。RaplGAP的失活可能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3.
涂权梅  赵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57-2758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和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妇科门诊5 104例妇女进行宫颈HPV 21种亚型感染筛查和感染人群的年龄分布。结果:5 104例患者中,HPV感染者1 490例,感染率为29.19%,单一感染1 145例,占HPV感染者76.85%;多重感染345例,占23.15%,以双重感染为主,占多重感染的77.10%。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40岁(占11.40%),50~60岁年龄段下降至2.00%,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A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可1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30~40岁为HPV感染的高峰年龄,持续感染或年龄>50岁的妇女HPV阳性者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十分普遍,由于该病毒在宫颈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其在女性中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使人们对于男性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男性HPV感染的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部位及不同部位的感染率、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随着各种研究的出现,最近的观点认为临床医生取材的结果准确性优于患者本人。恰当的检测方法及检测手段对HPV感染检出率的提高至关重要,不同的标本均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该病毒的感染状态,医生可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案。未行包皮环切术及HIV感染等均为男性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56例阴道CA组织和62例宫颈CA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56例阴道CA组织中检出HPV阳性感染51例,感染率为91.07%;其中一重HPV感染32例,感染率为57.14%;多重HPV感染19例,感染率为33.93%;一重感染中HPV11型19例,HPV6型11例;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4例,HPV11+52型3例。62例宫颈CA组织中检出HPV阳性感染59例,感染率为95.16%;其中一重HPV感染45例,感染率为72.58%;多重HPV感染14例,感染率为22.58%;一重感染中HPV11型29例,HPV6型14例;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4例,HPV11+18型2例。结论 HPV6、11、6+11、11+52型是阴道CA的主要致病类型,HPV6、11、6+11、11+18型是宫颈CA的主要致病类型。PCR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诊断的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我国女性阴道和宫颈CA及其癌瘤的防治以及疫苗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RDB)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CR-RDB对524例HPV感染的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型的感染率以及感染病毒与年龄段关系。结果 524例HPV感染者共检出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其中单一型感染者304例,占58.02%,2种混合感染79例,占15.07%,3种混合感染51例,占9.73%,4种混合感染45例,占8.59%,5种混合感染35例,占6.68%,>5种混合感染10例,占1.91%,低危型感染以HPV-6、11为主,高危型感染以HPV-16、18、58、52、33型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各型也存在差异,15~25岁感染者以低危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主要发生在该年龄段;46~55岁年龄段感染高危型较多,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多重感染数量也增加。结论 PCR-RDB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对HPV感染早期诊断及预防宫颈病变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103例中度及中度以上宫颈糜烂及/或有糜烂而巴氏涂片异常的病人常规行阴道镜检查并行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病理诊断HPV感染并与阴道镜检查结果相印证。[结果]阴道镜下诊断宫颈HPV感染符合率为83.5%,敏感度为88.9%。宫颈HPV感染镜下异常图像主要为泡沫状改变和醋-白上皮,其醋-白上皮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 IN)所致的不易区分。[结论]阴道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宫颈HPV感染的筛查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常见,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HPV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而不是诊断有无病毒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杂交捕获2代HPV (HC2-HPV)、Cervista HPV、Cobas HPV和Aptima HPV检测。这4种HPV检测方法诊断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常接近。目前HPV检测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或单独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分流及治疗后或筛查异常的随访。HPV初筛方案与联合筛查效能相似、需要的检测次数更少,但HPV初筛诊断高级别CIN的特异度较低,也可能更易漏诊宫颈癌。如何最佳地将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防治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粤北地区门诊就诊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不同亚型的分布情况和年龄特征以及HPV不同亚型引起宫颈癌的风险情况。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3 247例不同年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和23种HPV亚型感染检测,对HPV检测为阳性及细胞学诊断≥ASCUS的妇女阴道镜下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根据细胞异型性的程度和范围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①HPV总感染率23.19%(753/3 247),液基细胞学诊断≥AS-CUS为4.87%(158/3247)。在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中HPV的检出率分别为49.57%、68.97%、80.00%、100.00%。②细胞学诊断阳性≥LSIL(1.26%,41/3 247)与组织学诊断阳性≥CINⅠ(1.82%,59/3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和SCC病变中HPV检出率以62.50%、84.62%、100%和100%依次递增。③3247例样本中HPV感染22种亚型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43,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2、16、58、11、6、18、33、66、68和42型;高危型感染18.02%,低危型感染9.45%,交叉型感染4.71%;单重感染17.31%,双重感染4.22%,多重感染1.66%。④3 247例HPV感染高峰年龄在<25岁占4.16%,45~49岁年龄段下降到2.37%,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韶关地区门诊高危人群HPV感染率23.19%,宫颈病变常见型别为HPV43、52、16、58、11、6、18、33、66、68和42型,HPV16致癌性最强;人群感染高峰在<25岁年龄段。HPV分型检测准确性高并能明确基因类型,联合液基细胞学和宫颈组织学检测能提高筛查宫颈病变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李志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71-107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基因分型与宫颈组织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反斑点印迹(reverse dot blot,RDB)快速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同时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包括13种高危型HPV、5种低危型HPV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并对筛查出的HPV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确诊,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的标准。结果 2 378例宫颈可疑病变组织标本经HPV基因分型检测出747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1%;经组织病理学确诊475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9.97%;475例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感染HPV372例,分别为2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156例、23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198例、29例宫颈癌感染HPV28例;HPV亚型在LSIL、HSIL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均为最高。结论 HPV亚型感染与宫颈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