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血员HBsAg及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已知有20多种,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较严重。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及采供血质量,以及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对献血员作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严格检测。淘汰了一些抗-HCV、HBsAg阳性献血员,淘汰率0.7%。为了保证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的鉴别指标。方法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各12例分为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2组入院时均检查生化和肝炎病毒等指标,并在组间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乙肝组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5.4±453.2)IU/L、总胆红素(TBIL)(122.4±76.1)μmol/L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患者ALT(387.4±321.2)IU/L、TBIL(32.4±40.1)μmol/L,P〈0.05。②当ALT首次降至400IU/L以内时,急性乙肝组血清中HBV-DNA定量11例已转阴,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③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显高于急性乙肝组患者(p〈0.05)。④急性乙肝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9例已转阴;而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无1例转阴;急性乙肝组乙肝e抗原(HBeAg)均已转阴,为HBeAg(-)/HBeAb(+);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组HBeAg虽有数值变化,但变化幅度小,没有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结论入院时血清中HBV-DNA定量已经转阴或ALT〉1000IU/L及ALT降至〈400IU/L以下时,HBV-DNA定量转阴或HBsAg转阴或已经发生HBeAg/HBeAb转换的两种情况诊断为急性乙肝的可能性大。对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必须抓住时机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3.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确保血制品质量及受血者的安全,我们于1993年6月对某石化企业1442名志愿献血员,进行了肝功能状态和HBV感染标志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某石化企业健康志愿献血员1442名,其中男1189名,女253名,年龄20~49岁。 二、实验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生产的体外用诊断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于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由于乙肝病毒感染过程多样化,发病率较高,且多为无黄疸性,不易被人重视,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少数可演变为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呈全球分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国内普通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达8.83%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方法:参与本实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20例为本实验样本(2016年12月~2017年9月),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参照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两组患者均接受ELISA方法进行临床指标检测,将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各指标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中的HBcAb、HBsAb及HBsAg各指标阳性率比较,研究组均更高(P0.05);另外乙型肝炎病毒HBeAg和HBeAb的阳性率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多患者血糖水平指标和糖化血红指标均明显升高,两者呈正向关系(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其肝脏损伤会不断加重,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受影响明显,容易出现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两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输血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防止HBV的感染,我市大部分献血员,均注射了乙肝疫苗。但乙肝疫苗接种人体后,引起的抗-HBs的产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考察国产乙肝疫苗应答结果及我市献血员HBV感染的情况,我们对经乙肝疫苗注射后1.5~2年的470名献血员进行了HBsAg、抗-HBs、抗-HBc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对象:1988年2月至10月,经体格检查合格,肝功能及HBsAg均正常的470名献血员,乙肝疫苗经皮下接种三次(时间间隔0、一月、六月)每次10μg。 2.疫苗:乙肝疫苗均系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医药指南》2016,(2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院内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5例。实验组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1组为慢性肝炎非肝硬化患者,对照2组为恢复期患者。通过检查资料分析对比3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HBV DNA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患者HBs Ag>1000COI的人数占88.89%,明显高于对照1组。实验组患者中HBV DNA>5 lg拷贝/m L的占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史、病程、垂直感染、HBs Ag>1000COI、HBV DNA是诱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做好广大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我校每年对入学新生全部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5项检测,并依据检查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现将2003年级新生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3.
目的 探析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血站2011年3月至2015年7月对常规血液实施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筛选结果,以二对半检测方法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通过综合检测结果,对标本感染状况+献血者HBV DNA予以判断,从中选择隐匿性HBV感染标本+部分HBsAg-HBV DNA作克隆测序及S区巢式PCR,分析基因突变与分型.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250 480份标本中,共筛查出HBsAg-DNA+196例,其中有171例OBI;在171例OBI中,46例作巢式PCR扩增,扩增出S区有16例,其中,C亚型有13例,发生突变5例;B亚型有3例,发生突变1例.结论 在无偿献血者中,OBI具有较高的存在概率,基因突变和分型在各个地区都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更好地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了解新生乙肝的感染及发病情况 ,于2001年9月首次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及肝功能测定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调查对象和内容调查2001年9月入学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本科生及成教生共2355人。2调查方法对入校新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包括既往乙肝疫苗接种和患病情况调查 ,再采空腹静脉血5ml,待分离血清后 ,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肝功能 ,并对HBsAg阳性者和肝功异常者 ,用ELISA法再测定两对半 ,试剂均由上海科利华制剂公司提供。3普查结果共抽血2355份 ,年龄17~27岁。HBs… 相似文献
16.
17.
李春荣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15):128-128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3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和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创伤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染,近年来发现生活密切接触也是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而精神病病人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发病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本文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9例精神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9,(31)
目的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应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分析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患者例数9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分三组,A组为大三阳组、B组为小三阳组、C组为其他模型组;对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分别进行ELISA定性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患者的HBVDNA、HBsAg、HBeAg数据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C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经数据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均比A组、B组更低,P <0.05,差异显著;A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HBV-DNA定量结果经数据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比B组更高,P <0.05,差异显著;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数据差异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应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定量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可以起到诊断优势性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