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栀子豉汤证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而致烦燥不宁,以“心中懊憹”为主的一组证候。栀子豉汤以栀子苦寒清心除烦为主药,淡豆豉辛凉升散为辅佐,以起到清热除烦宣郁之功效。后世医家有认为对栀子豉 相似文献
2.
3.
栀子豉汤证是《伤寒论》中主要证型之一,历代伤寒学家对此议论颇多,但在其所属何经病证的问题上认识不一。有认为邪热客于胸中或上焦者,有认为邪热涉及阳明,属阳明轻证者。笔者认为,栀子豉汤证当属少阳三焦证,兹论述之,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一、栀子豉汤证治分析据论中所述,栀子豉汤证的主要见症有“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76条);“烦热,胸中窒”(77条);“身热不去,心中结痛”(78条);“饥不欲食,但头汗出”(228条);“胃中空虚,客气动膈”(221条)等等。综合这些病症可以 相似文献
4.
栀子豉汤证,于太阳病篇作了重点论述,在阳明病篇又重出。但如何看待重出于阳明病篇的此方此证,却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辨而正之。 221条云:“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吉今医案的统计分析,较全面地揭示了栀子豉汤证治规律,本病证发病的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和饮食劳倦三方面;病机为热扰胸膈、心神不宁;主要诊断见症为心烦、失眠、发热、纳呆、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数、滑、弦、浮脉;当以清除烦为基本治疗原则,具体运用辅以健脾开胃、疏肝理气之品;该病男女老少皆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四季皆可发病,以春季为最。 相似文献
6.
7.
栀子豉汤证,即热郁胸膈证。胸膈居于肺胃之间,为外感之邪由肺向胃传变的必经之地。外感之邪在由手少阴肺向足阳明胃传变的过程中,已离肺而又未达胃时,可能会出现热邪扰胸,热郁胸膈的栀子豉汤证这一阶段。其证之病位在胸膈,所强调的是其并不是在某一个脏腑,也可以说它是半表半里的一个阶段。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均有多处论述到栀子豉汤证,可见其是外感热病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个重要病证。因此,在此有必要对其成因、证候、治疗、禁忌症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氨茶碱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症,偶有恶心、呕吐、心烦、心悸甚至惊厥等不良反应。笔者临床中曾见一患者静脉推注此药后,其反应有如《伤寒论》所描述的“懊憹”及“反复颠倒”症状,试投以栀子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栀子豉汤对抑郁证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成栀子豉汤治疗组44例剂量,盐酸氟西汀对照组46例,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汉密尔顿(HAMD,24项)积分、Kupperman (KM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做统计学处理,评价栀子豉汤治疗郁证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某些症状体征方面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在对全身症状的综合改善上优于盐酸氟西汀,副作用比盐酸氟西汀少.结论:本论文为栀子豉汤治疗郁证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栀子豉汤证与五苓散证、真武汤证的关系,揭示太阳病传至阳明及少阴的规律。三汤证虽然病因病机不同,但所导致的气血津液盈虚通滞及筋脉的痉挛、松弛则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栀子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96%)显著高于对照组(77.46%)(P0.05);两组HAMD评分治疗6周、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6周、12周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SDS评分治疗6周、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SDS评分治疗6周、治疗12周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栀子豉汤证的病机是胃中空虚,邪热内郁,热扰心胃,心神不宁,中气不利,心肾不交.从其组方、功效分析栀子豉汤是一首去胃中郁热,恢复中焦胃气,交通心肾的方剂.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栀子汤系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等五方证治.现将诸汤证从病因病位病机作一浅略较析.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属于现代医学中精神病的范畴,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这样的病名,但对其早有认识,将其归属于"郁证"、"不寐"、"脏躁"、"百合病"、"热入血室"、"蓄血"、"奔豚气"等病范畴。 相似文献
18.
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性格、生物化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中西医治疗效果尚不肯定,笔者运用《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8例,颇具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阳明篇中。本方为汗、吐、下后热扰胸膈而设。由栀子、豆豉组成。笔者多年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颇有验效而举例如下。例1:美尼氏综合症:张某某,女,48岁,1997年5月3日初诊。患者自述:已患眩晕3年余,多伴有情绪不畅或经前则复发。此次眩晕加重,头晕如坐舟车、视物翻动视房屋翻动则恶心呕吐十余次,吐多为淡黄苦水,口干欲饮,但怕饮后再吐,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血压130/80mmHg。血、尿、便常规均正常。多年来多家医院诊为美尼氏综合症。据其脉症为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扰胸膈、胃失和降则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有关记述 ,提出百合病及栀子豉汤证病位为三焦 ,并分析了其虚实特点及适宜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