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巨大盆腔肿瘤长期误诊为前列腺增生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59岁。4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频、尿等待、尿滴沥等症状,夜尿增多,约5~6次/晚。多家医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d前出现排尿不出,于当地医院留置尿管,2.5d后拔除,拔除尿管后夜尿7~8次/晚。遂来我院要求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门诊B超示前列腺约2.8cm×3.5cm×4.8cm,并且见前列腺区一肿物显示不清,建议进一步检查;门诊以前列腺增生收入科。查体:肾区无隆起,无叩痛,输尿管行程区无压痛,  相似文献   

2.
牟刚  刘屹立 《中国康复》2006,21(5):319-320
目的:客观了解不同年龄段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控尿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按自行设定标准纳入观察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6例,依据年龄不同分为≤60岁(A组)、61—70岁(B组)及≥71岁(C组),各30、28及28例,均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术前均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存质量(QOL)评定;术后第1、3个月及1年时随访,观察控尿恢复时间及QOL。结果:控尿恢复率,在术后第1、3个月时,A组明显优于C组(P〈0.01和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个月、1年时3组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PSS及QOL评定,术后3个月,C组明显高于A、B组;最大尿流率(Qmax)评分低于A、B组(P〈0.05);IPSS及剩余尿量(PVR)亦显著高于A、B组(P〈0.01)。6个月时3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控尿恢复及生存质量亦不同。≥70岁患者术后恢复控尿相对延迟,致生存质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且未经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对其尿亚硝酸盐进行定性测定,同时将他们根据前列腺重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结果经SPSS13.0软件行x^2检验分析。结果:在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分组中。两组之间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002、〈0.0001、0.009、〈0.0001、〈0.0001。而根据IPSS评分得出结果IPSS≥20组与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1。而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3)。根据前列腺重量分组之间的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结论:尿亚硝酸盐检测简单、实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其阳性检出率不高。尽管如此。一旦尿亚硝酸盐检测阳性,仍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对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冰冻切片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2岁。因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2个月于2007—02—09入院。2个月前自觉劳累后出现尿频,每晚9次。排尿踌躇、尿细、滴沥、尿不尽,尿道内灼痛。无畏寒发热,无血尿。曾外院静点先锋V效果不佳,无其他病史。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约为4.5cm×3.7cm×3.2cm,内部回声不均,无内突。提示:前列腺肥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37例社区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按年龄、前列腺体积和尿流率分层后,再对各层入选者的前列腺体积和尿流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之间无线性相关(r=-0.088,P=0.007)。按年龄、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分层后,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亦无线性相关。结论中老年社区男性的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2岁。因尿潴留1d入院。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质较软,光滑,末及明显结节。血清PSA:20.62ng/ml。磁共振检查:前列腺增生伴囊性变及出血。经直肠超声扫查:前列腺增大,约60mm×58mm×55mm大小.可见结节状突起。略突入膀胱.回声不均质.可见散在多发小囊状无回声区(图1)。CDFI:腺体内血流信号不丰富。超声诊断:前列隙增大(考虑占位病变)。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叶状肿瘤(交界性.趋向低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双极气化前列腺剜除术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气化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英国Guras等离子双极腔内切割系统,快速挖除被剥离的腺体。结果:本组40例,手术时间80~200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80ml,切除前列腺平均重量68.3g。术后发生尿道外口狭窄2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睾丸炎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发生逆行射精1例,无勃起功能障碍,1例术前有勃起功能障碍.术后得到改善.无继发性出血及永久性尿失禁。结论:经尿道双极气化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提供的等离子体双极切割系统(Gyrus—Plasma Kinetic-System,PKS),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25例。结果:25例手术顺利,手术操作时间平均45min,平均切除前列腺38g,无输血病例,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及电切综合征(TURS)出现。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3.5d,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尿路刺激症状轻。术后随访3个月,无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全部病例排尿通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6.5降至5.8,平均最大尿流率从术前9.2ml/s增至21.5ml/s。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尤其适合于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病人。  相似文献   

9.
廖上达  龚继红  李范斌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0):1080-1081,1084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无永久性尿失禁,术后随诊1-9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8.6mL/s升至术后19.8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6分降到术后9.6分,剩余尿由73mL降至10mL。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钬激光剜除术后的疗效进行监测和研究,应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临床疗效。方法: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以手术时间为标志,分别在术前1月和术后3个月、6个月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最大尿流率由8.20ml/s上升至22.52ml/s,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由81.45cmH2O下降至35.51cmH2O,膀胱顺应性由19.63ml/cmH2O上升至39.07ml/cmH2O,出现最大排尿愿望时的膀胱容量由210.1ml上升至360.5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示所有病例综合评分由25.41分下降至6.93分(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检查结果显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尿道外口括约肌有短期的、可逆的损害。结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可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和膀胱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BP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切割加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应用铲状汽化切割电极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TUEAVP)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结果:平均时间45min,平均出血50ml,膀胱冲洗时间12-48h,术后留置尿管3-5d,术后平均住院5d,无电切综合征发生。417例随访3个月-2年,最大尿流率由术前6.3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19.1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3.1,术后3个月降至4.1(P<0.001)。结论;经尿道汽化切割加电切治疗BPH可综合两者的优点,安全生高,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的常见并发症及产生原因,提高TUVP治疗效果。方法:对420例有症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VP术。平均年龄62.9岁。术前及术后测定尿漉率,术后随访l~3个月。结果:该组无死亡率。发生尿道损伤2.1%。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2.4%,包膜穿孔和尿外渗2.9%,出血4.5%,暂时性尿失禁2.8%,永久性尿失禁0.24%,尿道狭窄3.1%,膀胱颈挛缩l.9%.尿道感染及附睾炎、睾丸炎6.9%,阳萎6.4%,逆行射精11.4%。结论:TUVB术中保持清晰视野,规范操作.止血彻底,可防止前列腺包膜穿孔和切破静脉窦及术后出血和尿失禁发生,并且也可减少TUR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于双极电切术(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2007年8月采用TUPKRP治疗BPH患者100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5.6ml/s升高至术后17.3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8.2分降至术后平均9.6分,生活质责评分(QOL)由术前平均4.9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结论:TUPKRP治疗BPH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联合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TUVP联合TURP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1min,切除组织19-56g,平均37g;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6例输血。术后随访1-18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3~14分,平均8分;最大尿流率9~20mL/s,平均14.5mL/s。结论:应用TUVP联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止血效果较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术(TV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尿道梗阻的效果。方法:对43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术(TVP)及去势术治疗。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15—42g,平均22.3g,同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4.3分降至术后平均9.1分(P〈0.01,最大尿流率(MFR)由术前平均5.2mL/s升至术后平均14.4mL/s(P〈0.01),剩余尿由术前平均171mL降至术后平均37mL,生活质量评估(L)由术前平均4.9分降至术后平均1.8分。术后38例平均随访2.5年,4例癌性死亡。结论:TVP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子的常见病。自!1989年以来,笔者应用自拟通闭化结汤治疗3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石与方法1.1诊断标准:(l)早期症状夜尿频繁;(2)进行性排尿困难;(3)尿措目及充盈性原失禁;(4)一时性血尿;(5)直面指诊:前列腺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增生等级标准:轻度增生:前列腺稍增大,中央沟变浅,残余尿测定(排尿后导尿法)在20~40ml;中度增生:前列腺明显增大,中央沟消失,残余尿测定在40~60ml;重度增生:前列腺极度增大,中央沟隆起呈球状,残余尿测定在60ml以上;(6)经膀就镜、X线、B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改良分区切割法,Tuvp和TuRp结合治疗重度BPH88例。结果:切除前列腺重量平均68.2g,平均手术时间70min,术中出血小,无出现TuRs,术后随访3.12个月,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平均1.6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14.5ml/s。结论:本方法治疗重度BHP安全、并发症少、疗效佳,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主要诊断参数及如何结合应用于临床的诊断问题方法:对1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调查,并行直肠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量、尿道测压、压力-尿流率测定)结果:87例(56%)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48例(31%)无膀胱出口梗阻,21例(13%)可疑膀胱出口梗阻组除最大尿流率呈下降趋势外,国际前列昧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指数均大于无梗阻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识和移行带指数可更全面地反映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19.
李国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76-7276
我科于2008-03-25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例,护理体会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3岁,已婚。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a,于2008-03-25入院。2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后滴沥,夜尿增多。门诊作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生,尿流率检查12.4ml/s。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RP)和耻骨上经膀胱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对有巨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侧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前直肠超声评估体积≥95cm3)患者按随机数字分别采用HoLRP和OP进行治疗。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6、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排泄后剩余尿(PVRU)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结果: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oLRP组较OP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Qmax、PVRU均得到显著改善(P〈0.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IIEF-5评分阳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oLRP对巨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能达到与OP完全相同的近期治疗效果。可替代OP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