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童哮喘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确定了186 例哮喘患儿为先证者,收集了186 对核心家系的资料进行了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儿童哮喘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χ2 = 24 .80 ,P< 0 .01) ,先证者Ⅰ、Ⅱ级亲属哮喘病患病率( 分别为13 .68 % 和5 .3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1 .96 % ) 。哮喘病分离比为0 .14 ,95 % 可信限为0 .097 ~0 .18 ,哮喘病Ⅰ、Ⅱ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78 .18 % 和55 .02 % ,且女性亲属遗传度(83 .64 % ) 明显高于男性(73 .48 % ) 。结论 哮喘病属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因素是儿童哮喘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对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 ,以探讨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调查了 118例食管癌新发病例及 168例对照的Ⅰ、Ⅱ级亲属食管癌发病情况 ,比较病例对照各级亲属食管癌发生率。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病例及对照亲属食管癌发病率比较显示 ,血缘关系越近 ,亲属食管癌发病率越高 ,患者Ⅰ、Ⅱ级亲属的食管癌发病率分别为 12 .32 %和 4 .84 % ,高于相应对照组的 3.92 %和 2 .58%。Ⅰ、Ⅱ级亲属的危险度 (RiskRatio ,RR)分别为 3.15( 2 .15~ 4 .61)和1.87( 1.2 6~ 2 .79) ,分层分析RR为 2 .4 6( 1.87~ 3.2 3)。Ⅰ级亲属遗传度为 53.39± 5.93% ,Ⅱ级亲属为 50 .2 1± 10 .75%。加权遗传度为 52 .2 6± 3.82 %。结论 :林州市食管癌有明确的家族聚集性 ,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 ,但环境因素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胆石病家族聚集性及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317个家系 ( 138个胆石病先证家系和 179个对照家系 )进行研究。结果 病例组一级亲属总的胆石病患病率为 2 .60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2 9% ( χ2 =4.78,P =0 .0 2 88) ;分离比为显著低于 0 .2 5 ,不符合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特征 ;遗传度估算显示 ,该病一级亲属中 ,遗传度为2 1.80 % ,其中男性亲属的遗传度为 36.34% ,显著高于女性亲属的 14 .15 %。结论 在胆石病的病因中 ,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 ,尤其对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103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以及103例非精神病患者的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4.27%的先征者的I级亲属有自杀行为,I级亲属发生率为4.56%,显著高于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I级亲属1.92%(﹤0.001)及对照组I级亲属发生率0.264%(﹤0.001),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44(2.01~2.95)、18.07(2.95~23.68);且先征者的I级亲属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I级亲属﹥先征者的Ⅱ级亲属(1.60%)﹥先征者的Ⅲ级亲属(1.04%)﹥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Ⅱ级亲属(0.612%)﹥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Ⅲ级亲属(0.39%)﹥群体自杀行为发生率。多基因阈值模型估计,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I、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71.52±11.02)%、(41.92±11.81)%、(31.09±13.29)%,3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9.38±3.99)%。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Ⅰ、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46.64±13.27)%、(18.57±16.82)%、(2.02±19.01)%,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39.88±4.31)%。[结论]遗传因素在决定自杀行为的易患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可能是独立于伴发自杀的抑郁症传递的。  相似文献   

5.
一个变应性鼻炎家系的遗传特征及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变应性鼻炎家系的遗传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该家系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家系五代共111人(男62人,女49人),变应性鼻炎患者41人(男26人,女15人),男性发病率(43.55%)高于女性(2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Ⅲ、Ⅳ代患病率为73.53%。明显高于配偶的发病率9.68%(χ2=28.74.P<0.01)。先证者Ⅰ级亲属遗传度为72.78%±7.01%。结论该家系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冷空气、烹调油烟和灭蚊剂等是该家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林州市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及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调查了118例食管癌新发病例及168例对照的Ⅰ,Ⅱ级亲属食管癌患病情况,比较病例对照各级亲属食管癌发生率。用Falconer法计算遗传度。结果 病例及对照亲属食管癌患病率比较表明,血缘关系越近,亲属食管癌发生率越高。Ⅰ、Ⅱ级亲属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3.15(2.15 ̄4.61)和1.8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一般遗传模式.方法 对29个阿尔茨海默病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应用Falconer回归法估算遗传度,应用Penrose's法和江三多的阈值模型理论估计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模式等.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先证者Ⅰ级亲属的患病率为5.06%,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0.912%);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度为53.34%;同胞患病率(s)与人群患病率(q)之比为6.348,接近1/q1/2;阈值模型理论推算出阿尔茨海默病Ⅰ级亲属的理论发病率为5.10%.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有明显遗传倾向,但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具有多基因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遗传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调查了39个家系父母Ⅱ系Ⅲ级亲属及无血缘关系亲属15岁以上成人共937人。结果表明:有血缘关系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分别为33.39%和22.11%;不同亲属级别高血压患病率Ⅰ级>Ⅱ级>Ⅲ级>一般人群;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遗传因素仍独立存在;以遗传因素为背景与其它几个重要危险因素相结合时,也均见到相加模型的增效作用;遗传与共同生活二因素经叉生分析,无论共同生活存在与否,遗传因素恒定存在。  相似文献   

9.
盐城市6~13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遗传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盐城市沿海地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情况,估算高血压的遗传度,为高血压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0月随机抽取响水县、滨海县各1所小学,对所有儿童进行高血压普查,将普查中发现的127例6~13岁高血压儿童作为先证组,在同地区小学生中按年龄、性别匹配随机选择131名非高血压儿童作为对照组,获得2组儿童及其1、2级亲属的相关资料,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度.[结果]调查儿童1952名,发现高血压患儿127例,高血压患病率为6.51%,标化患病率为6.25%.高血压患病率,男童为6.96%,女童为6.04%(P>0.05);不同年龄男童与女童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亲属高血压患病率,先证组为15.47%,对照组为4.61%(P<0.01);2级亲属高血压患病率,先证组为34.80%,对照组为25.82%(P<0.01).高血压遗传度1级亲属为70.18%,2级亲属为55.21%.[结论]盐城市沿海地区部分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遗传度1级亲属高于2级亲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东莞市鼻咽癌患者家族癌症发病史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进行鼻咽癌治疗的患者240例进行家族癌症发病史调查,分别确定病例家系,获取其一二三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情况,对其发病情况、人群分布、发病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40个病例共询问7 918个一二三级亲属,共发现患癌188例,其中鼻咽癌118例,非鼻咽癌70例(消化道癌10例,乳腺癌18例、淋巴癌20例、肺癌22例);家族癌症男性(127/240)多于女性(79/188);家族癌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109/188),占57.98%;家族癌症组患者职业以农民居多(128/188),占68.09%;不同性别病例亲属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χ~2=0.23,P0.05);不同性别病例的一级亲属癌症患病率均高于二三级亲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χ~2=5.62,P0.05);鼻咽癌家族癌症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期为40~49岁年龄组(39.36%);家族癌症组患者咸鱼摄入经常度(每周2次)、EB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家族非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χ~2=10.59,P0.05)。结论一级亲属癌症和鼻咽癌患病率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鼻咽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鼻咽癌家属需开展健康教育,避免食用熏制和腌制食物,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降低鼻咽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每组16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于麻醉后、术毕、术后1 d 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 d复合麻醉组CD3、CD4、CD8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60.75±4.22)%、(39.65±3.64)%、(25.90±1.17)%、1.57±0.15](P>0.05),而全身麻醉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55.83±5.20)%、(35.15±5.65)%、(23.00±1.03)%、1.47±0.35](P<0.05),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加体外逆向调强放疗(IMRT)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 160例宫颈癌患者采取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加体外逆向调强放疗(IMRT)放射治疗,体外全盆腔照射IMRT,6MV X射线DT 45~50 Gy,5次/周,1.8~2 Gy/次。全盆腔放疗结束后行192Ir腔内治疗1次/周,5~8 Gy/次,总剂量21~24 Gy。结果 全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8.75%,Ⅱ、Ⅲ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3.89%,患者3年生存率I期与Ⅱ期、Ⅲ期与IV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0%、80%,63.89%、16.67%,P<0.05),Ⅱ期、Ⅲ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80%、63.89%,P>0.05)。病理I级与Ⅲ级的Ⅱ期患者生存率有明显差异(100%、53.33%,P<0.05)。病理I级与Ⅲ级的Ⅲ期患者生存率有明显差异(100%、33.33%,P<0.05)。IV期各病理分级的患者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Ⅱ、Ⅲ期患者中肿瘤直径<4 cm与肿瘤直径>4 cm的3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IV期患者肿瘤直径<4 cm与肿瘤直径>4 cm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放射性直肠炎反应发生率21.8%,膀胱反应发生率7.5%,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7%,晚期膀胱炎反应发生率5%,直肠阴道瘘0.625%。结论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易感基因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各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4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BRCA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RCA1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36/4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4%(22/42),乳腺癌中腋窝有淋巴结转移的BRCA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BRCA1阳性表达率(P<0.05),BRCA1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有逐渐下降趋势,其中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与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CA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无关(P值均>0.05).结论 BRCA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成为临床对乳腺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预后关系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A125水平指导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价值.方法 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l25水平.结果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CA125>20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8.0%.CA125>35 kU/L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100.0%.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结论 血清CA125值的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13-60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恶性程度与肝细胞因子及其受体(HGF/c-Met)、端粒酶(hTERT)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同期确诊为良性乳腺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real~timePCR检测手术切除组织的HGF与c-Met、hTERT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切除组织MVD。结果:乳腺癌Ⅱ、Ⅲ和Ⅳ期患者的hTERT与MVD均显著高于Ⅰ期和对照组(P<0.01),Ⅱ、Ⅲ、Ⅳ期患者hTERT无显著差异(P>0.05),Ⅰ期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HGF、c-Met较Ⅰ、Ⅱ期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MVD、hTERT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HGF及c-Met、hTERT表达与MVD和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明显关系,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重点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90例择期胃癌手术病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取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B组应用FTS理念行剖腹手术;C组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三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 结果: C组与A组和B组比,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治疗费用显著增加(P<0.01).三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相比,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C组与B组病人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在FTS理念指导下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手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肠功能恢复.但与FTS剖腹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顺苯磺阿曲库铵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的肌松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年龄分为50~60岁组(Ⅰ组)、61~70岁组(Ⅱ组)和70岁以上组(Ⅲ组),每组再分别按2倍95%有效量(ED95)或3倍ED95分组,共六组(Ⅰ2、Ⅰ3、Ⅱ2、Ⅱ3、Ⅲ2、Ⅲ3组),每组各30例.连续监测ECG、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HB及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的变化.患者入睡后开启电刺激,将肌颤搐的高度调节至100%,稳定后单次静脉注入2倍ED95或3倍ED95的顺苯磺阿曲库铵,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时间及体内作用时间.结果 Ⅰ3、Ⅱ3、Ⅲ3组患者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93%、90%、80%)明显高于Ⅰ2、Ⅱ2、Ⅲ2组(67%、60%、60%),P<0.05.Ⅰ3、Ⅱ3、Ⅲ3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2、Ⅱ2、Ⅲ2组(P<0.05),且Ⅰ2组和Ⅰ3组较其他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Ⅰ3、Ⅱ3、Ⅲ3组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Ⅰ2、Ⅱ2、Ⅲ2组(P<0.05);Ⅱ2、Ⅲ2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2组(P<0.05);Ⅱ3、Ⅲ3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但是肌松恢复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苯磺阿曲库铵3倍ED95应用于不同年龄患者均是安全有效的,其起效和插管条件均优于2倍ED95.肌松恢复时间与剂量、年龄关系不大.增龄对单次静脉注射顺苯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TERC基因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协助临床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方法:取20例正常妇女及8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其中CINⅠ11例,CINⅡ26例、CINⅢ22例、宫颈癌23例,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hTERC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1%、57.7%、100%、95.7%,CINⅢ及宫颈癌的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明显高于其它组,hTERC预测宫颈高度病变(CINⅡ/Ⅲ及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10%、96.78%。结论:随着组织学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的扩增数逐渐增高,FISH技术可协助临床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HRR)对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sCRP正常组、hsCRP异常组;再于当日或一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根据运动后HRR情况分为HRR正常组、HRR异常组;并根据血清hsCRP正常、异常和HRR正常、异常进行交叉组合分成4组:Ⅰ组为hsCRP正常、HRR正常,Ⅱ组为hsCRP正常、HRR异常,Ⅲ组为hsCRP异常、HRR正常,Ⅳ组为hsCRP异常、HRR异常。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随访2年~3年。结果:1、发生心血管事件52例,总发生率33.3%。2、hsCRP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和46.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sCRP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2.8。3、HRR正常组、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53.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将HRR异常作为预测标准,其相对危险度为16.9。4、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31.3%、3.6%、65.6%,4组间有显著差异。其中,Ⅰ组与Ⅲ组间无显著差异,Ⅰ组、Ⅲ组与Ⅱ组、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间有显著差异。Ⅱ组、Ⅲ组、Ⅳ组相对于Ⅰ组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0.9、1.3、23。结论:HRR异常及hsCRP异常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指标,且HRR异常的预测价值更高;联合应用hsCRP与HRR两项指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的筛查,可进一步提高对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