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味甘、微苦而性微温,具有的"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无药可代,为中医古今治疗大病、久病及大吐泻、大失血等各种原因所致人体元气耗散,体虚欲脱,脉微欲绝之第一药。本文通过查阅10年的科研文献,从本草论述、临床应用、现代化学及药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人参大补元气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人参临床治疗危急病证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参,又名吉林人参、野山人参、移山人参、高丽参等,性味甘、微苦温,可入肺、脾二经,有补气调中,生津宁神之功。 人参为比较名贵的补气药,历代医家均言其有“大补元气”之功,《本经》言其“主补五脏,明目益智,久服轻身  相似文献   

3.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唐容川遵先贤之旨,"伸古人所欲言,补前贤所未备",其《血证论》为人参辨析:"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宫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笔者现结合《血证论》所阐述水与气之间的关系,将人参补气生津、益元启源功  相似文献   

4.
人参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虚症;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一味对补虚和祛邪都有很好作用的药物;在外感、内伤热病中,合理使用能起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邪自除之效;在脏腑热证和寒热错杂证中适时运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5.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本品古今临床应用甚广,并非专于虚劳不足之证,若外感疾病,抑或内伤杂病,用之得当,皆有殊效,而其要在于配伍得宜,轻重有法。兹将人参的配伍应用略述数端,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1配入解表剂,扶正以达邪外感疾病,邪在肌表,发汗驱邪乃正治之法。而对于元气不足,正不胜邪者,纵然重用发表之药,亦  相似文献   

6.
正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茎,处方名称因其产地及加工制作的不同,而有野山参、园参、生晒参、高丽参、吉林参、移山参、白人参、红人参等多种。在二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而古代临床方剂中用人参也是很多的,如唐《千金方》中收载的5300多个处方中,用人参的便有358个,可见其临床应用之广。中医学认为,人参性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安神之功,常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参有“神草”之称,古代善用人参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人参的运用共有55条35方(重复、附方除外)。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人参的功用及其配伍,对于进一步认识人参的功效,正确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和探讨仲景学术思想,仍是很有裨益的。一、人参的功用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脾补肺,为补虚扶正之要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关于人参的功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9.
吕建洪 《吉林中医药》2013,(10):1071-1073
《伤寒论》中应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依据方剂的出处对方剂进行归纳总结。方剂功效的强弱与方剂主药作用的峻猛、君药及药味均量、方剂总量成正比例关系。13首麻黄方剂中有甘草的12首,甘草均为炙甘草,其主要作用有:一是缓和麻黄燥烈之性,二是增强麻黄发汗散水之功,三是增强麻黄止咳平喘之功。麻黄作为13首方剂的君药,仲景均提出“去节”“去上沫”“先煮”等炮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女科》中运用人参的方剂有 87首 ,就书中有关人参的配伍及运用进行分类分析 ,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固脱、益气健脾、益气补肺、益气养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七不仅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 ,并还有止血不留瘀的优点[1] ,临床应用广泛 ,兹就其常见配伍探讨如下 :1 三七配人参 凡出血之证 ,如不及时有效地制止 ,往往使血液耗损 ,并可能因失血过多而造成机体衰弱 ,若大出血不止者 ,便会导致气随血脱 ,危及生命。此时若单用止血药 ,则缓不救急 ,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 ,以益气固脱 ,而人参配三七正是这种治法的体现。人参 ,味甘 ,微苦 ,微温 ,大补元气 ,尤善补肺脾之气 ,还可生津止渴 ;三七 ,长于化瘀止血 ,消肿定痛。两药配伍 ,一补一散 ,相辅相成 ,相互为用 ,补而不滞 ,散而不耗 ,共奏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2.
四、配麦、味治气津两伤人参,补气且能生津。然对气津两伤之证,人参之补阴不足以生津,故配用养阴生津之麦冬,参冬味伍用,尤有润养益气之能。五、配兹补阴血药治气血虚弱脾气虚则化源不足。本品味甘归脾,能补脾益气,故人参用之宗旨有二:一为补气则能生血,是气血同源,阳生阴长之意。正是《本草发挥》所述:“仲景以人参为补气者,羌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阴长,血乃旺实。若阴虚单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二为人参味甘归脾能补血,恰是《景岳全书》之文理:”唯其味甘而纯正,所以能补血。气味俱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治气血虚弱而致苍  相似文献   

13.
人参配代赭石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一个经典药对,在治疗喘证的过程中有其独特效果。结合历代中医本草著作、经典条文及医案,探讨人参、代赭石治疗喘证的机理,认为人参可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气,使肺气宣降协调,肾正常纳气,脾气正常运化则喘证自止,主要应用于肺脾气虚之喘证;代赭石重镇降逆,重坠之性,驱浊下冲,主降肺胃之逆气,主要应用于胃气上冲犯肺之喘证。人参大补元气,补益太过可导致元气上逆,易加重喘咳;代赭石降逆配伍人参,可避免人参迫气上升太过。二药并用,一升一降,宣降相宜,以成安肺之功。通过探讨其性味及临床运用,发现二药配合对阴阳两虚型喘证的治疗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4.
黄芪与金银花药性及功效迥然有别。黄芪甘温 ,功擅补中益气 ,借其补气之力又能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毒排脓生肌 ,为补气之要药 ;金银花甘寒 ,长于清热解毒 ,大宜于疮家 ,其清热之中又具补益之力 ,如《本草新编》曰 :“二花性实多攻 ,攻毒之药 ,未有不散气者也。而二花非为不散气 ,且能补气 ,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 ,多用则攻胜于补……若疑二花为长年益寿之药则不可”。二药功用相去甚远 ,然临床常同用于一方之中 ,究其配伍后的功效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益气养阴黄芪功专补益 ,《本草新编》称黄芪“专补气……乃补气之圣药”。而…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女科》中运用人参的方剂有87首,就书中有关人参的配伍及运用进行分类分析,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所固脱,益气健脾,益气补肺,益气养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吴伟  丁舸 《江西中医药》2003,34(12):45-45
人参 ,味甘 ,微苦 ,生者性平 ,熟者性温。功能补五脏 ,安精神 ,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 ,大补元气。其功效卓著 ,正如《神农本草经·上品·人参》中记载人参能“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 ,开心益智。”人参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 ,其主要作用归纳如下 :1 扶正祛邪人参能补益正气 ,增强抗病能力。对正气虚而邪气盛之证 ,在祛邪的方剂中 ,加入人参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如人参在败毒散中配伍 ,并非仅限于补虚益损 ,而是扶助正气以加强祛邪之力 ,与羌活、独活等药配伍 ,协力以祛邪外出 ,加强解表之效。正如清代医家喻昌在《…  相似文献   

17.
人参(含党参)为补气要药.茯苓乃常用健脾药,两药常配对出现在许多方剂中。本文将这种配伍关系称人参茯苓“药对”(以下简称药对),现浅析如下。1补益脾胃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物组成。四君子汤是临床使用频度较高的补益剂,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佐茯苓以渗湿健脾,四君合而益气健脾。就方剂组成则言,由四君子汤衍化的方剂有: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上述方剂的共同点是均含有四君子汤,对应的证候都有脾胃虚弱证。然而,各…  相似文献   

18.
四君子汤抗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君子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代表方剂.方中人参为君,甘温以大补元气;白术为臣,苦温以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以渗湿健脾;使以炙甘草,甘温和中,全方配合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苷对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始载于<本经>,味甘、苦,性平,入脾、肺、心经,传统中医学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补气生血的作用.在祖国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有"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记述.人参在临床上有重要功能,在很多方剂中列为君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按单体皂苷元所含羟基量不同分为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两大类.近年来已有研究报道人参皂苷能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分化、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等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郑重声明     
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功,是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的重要方剂。《伤寒论》论及本方证有10余次之多,足见其重视程度。本方由附子、干姜、甘草3味药组成,但柯韵伯提出本方方中还应有人参,因为“仲景凡治虚证,以补中为主。观协热下利,脉微弱者,用人参;汗后身疼,脉沉迟者,加人参;此脉微欲绝,下利清谷,且不烦不咳,中气大虚,元气已虚,若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治烦躁,且用人参,其冠以茯苓而不及参,则本方有参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