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fPS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NIH分类Ⅳ型)对血清PSA、fPSA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36例NIH分类Ⅳ型、42 例有症状性慢性前列腺炎(NIH分类ⅢA型)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SA、fPSA、fPSA/tPSA之间的差异。结果 血 清PSA、fPSA、fPSA/tPSA在Ⅳ型和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NIH分类Ⅳ型前列腺炎可引起血清PSA、fPSA升高。对无症状、高血清PSA患者行前列腺活检前,应考虑到患 Ⅳ型前列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有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520例有症状和196例无症状的BPH患者的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fPSA/tPS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tPSA值分别为(5.13±2.49)、(1.73±1.26)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PSA分别为(1.57±0.80)、(0.54±0.38)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PSA/tPSA分别为0.31±0.09和0.30±0.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下尿路症状BPH患者的tPSA、fPSA明显高于无症状,但fPSA/tPSA比值在BPH患者中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Ⅳ型前列腺炎炎症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范围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排除前列腺癌及不合并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病例,仅BPH合并前列腺炎病例入选,采用NIH-Ⅳ型前列腺炎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每例患者标本按炎症位置、范围和分级3方面分3级比较,评价炎症与血清PSA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BPH合并前列腺炎症46例。①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分级,1级35例,2级7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46±4.09)μg/L、(15.26±5.26)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5±0.93)μg/L、(2.54±0.72)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5±0.11、0.26±0.07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1)、fPSA(P=0.008)和PSAD(P<0.00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②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级32例,2级10例,3级4例。tPSA分别为(8.37±4.07)μg/L、(13.30±5.69)μg/L和(21.05±7.58)μg/L。fPSA分别为(1.76±0.93)μg/L、(3.27±2.21)μg/L和(3.19±1.13)μg/L。PSAD分别为0.14±0.11、0.25±0.06和0.42±0.19。三级之间比较tPSA(P=0.002)、fPSA(P=0.024)和PSAD(P<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③组织病理学炎症位置分级,1级19例,2级17例,3级10例,三级之间tPSA、fPSA、%fPSA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组织病理学炎症范围与tPSA(r=0.6,P<0.001)、fPSA(r=0.5,P=0.001)和PSAD(r=0.6,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与tPSA(r=0.5,P<0.001)、fPSA(r=0.4,P=0.008)和PSAD(r=0.7,P<0.00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fPS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P=0.013)。结论:无症状前列腺炎症患者组织病理学炎症的分级和范围与血PSA显著相关,病理医生应对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炎症描述,其对高分级前列腺炎症患者可避免反复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上皮内瘤(PIN)临床资料分析,探讨PIN的生物特性及应对策略。方法对31例无前列腺癌PIN(NPCaPIN)改变患者(其中1级23例,2、3级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血清PSA、fPSA/tPSA、PSA密度等区域计数资料以及穿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确诊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资料作为对照,分析低级别PIN(LGPIN)和高级别PIN(HGPIN)改变之间及NPCaPIN临床特征与PCa、BPH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LGPIN和HGPIN改变的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和年龄存在差异(P<0.05);LGPIN和PCa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前列腺体积、fPSA存在显著差异(P<0.01),PSA密度、fPSA/tPSA比值存在差异(P<0.05),和BPH患者之间各项均无明显差异;HGPIN改变和PCa患者之间前列腺体积、fPSA水平和年龄存在差异(P<0.05),和BPH患者之间血清PSA水平差异显著(P<0.01),fPSA/tPSA比值和年龄(P<0.05)存在差异;NPCaPIN和PCa患者之间血清前列腺体积、fPSA水平和年龄、血清PSA水平、PSA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和BPH患者之间fPSA/tPSA比值(P<0.05)存在差异。P63、AE1、AE3、P504S、PS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NPCaPIN组类似于BPH而完全异于PCa。结论LGPI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BPH相似,而HGPIN的临床和病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前列腺恶性肿瘤特征,需要积极的临床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血清PSA三种主要指标和Gleason分级主要指标均值;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PSA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并观察血清总PSA(tPSA)与Gleason评分之间变化趋势。结果血清tPSA≤4.0、4.1~10.0、10.1~20.0、20.1~100.0、100.0ng/mL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31±0.47、6.66±0.89、7.04±1.11、7.56±1.03以及7.91±1.01;血清游离PSA(fPSA)≤1.0、1.1~10.0、10.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45±0.69、6.98±0.98以及7.75±1.05;血清总PSA(tPSA)t/fPSA≤0.16、0.17~0.50以及0.50组Gleason评分均值分别为6.72±0.88、7.45±1.04以及8.36±1.12。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比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显著正相关;Gleason评分、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均随血清tPSA、fPSA以及fPSA/tPSA逐渐增加而增加。结论前列腺腺癌患者血清PSA对Gleason评分的具有预测价值;与fPSA和fPSA/tPSA比值相比,tPSA是最有预测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不同类别PSA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 (BPH)病人血清中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的稳定性 ,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病理诊断证实的 1 0 5例BPH病人按总PSA(tPSA)水平分为 3组 :A组 (tPSA <4μg/L)67例 ,B组 (tPSA值 4~ 1 0 μg/L) 2 6例 ,C组 (tPSA >1 0 μg/L) 1 2例。按年龄分为 3组 :a组 (≤ 55岁 ) 1 8例 ,b组 (56~ 69岁 ) 33例 ,c组 (≥ 70岁 ) 54例。采用Bayer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测定各组BPH病人血清中的复合PSA(cPSA)、tPSA、游离PSA(fPSA) ,并计算cPSA/tPSA、fPSA/tPSA、fPSA/cPSA比值 ,比较它们在不同年龄和tPSA水平组间的稳定性。 结果 :无论在不同的tPSA水平组 ,还是在不同的年龄组 ,cPSA/tPSA比值和fPSA/tPSA、fP SA/cPSA比值比其它各种PSA更稳定。 结论 :cPSA/tPSA比值和fPSA/tPSA、fPSA/c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可能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ROC曲线分析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总PSA(tPSA)和游离PSA/总PSA(fPSA/tPSA)3者在PSA灰区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tPSA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5例和前列腺癌患者31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PSA和fPSA,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fPSA/tPSA和PSAD.比较BPH组和PCa组间tPSA、PSAD和fPSA/tPSA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在ROC曲线卜的面积、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PCa组与BPH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PSA/tPSA比值较BPH组降低(P<0.01),PSAD值较BPH组升高(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为fPSA/tPSA>PSAD>tPSA.在诊断敏感性相同的情况下,fPSA/tPSA比值诊断特异性高于PSAD的诊断特异性.当fPSA/tPSA临界值取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67.7%和79.7%,PSAD临界值取0.12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为61.3%和62.7%.结论 当tPSA在诊断灰区时,PSAD和fPSA/tPSA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fPSA/tPSA较PSAD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以及fPSA/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6例正常人、42例前列腺增生(BPH)和44例前列腺癌患者tPSA、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同时,对29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tPSA、fPSA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fPSA/t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88.1%,诊断指数为0.79,显著高于单独tPSA(P<0.05)。结论 fPSA/tPSA的引入提高了对PCa诊断的特异性,动态监测是提示肿瘤是否转移与复发最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应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构建出新的前列腺癌(PCa)预测模型:tPSA/fPSA×cPSA1/2,即前列腺癌预测因子(PCP),进而评估PCP诊断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4年12月1日期间的病例中,筛选出拥有明确病理报告且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结果满足2≤tPSA10ng/ml的PCa患者54例,BPH患者579例;满足10≤tPSA20ng/ml的PCa患者48例,BPH患者147例。应用Logestic regression及ROC曲线对比分析tPSA、fPSA、fPSA与tPSA的比值(f/tPSA)、cPSA及PCP诊断PCa的价值,应用列线图分析PCP预测PCa的能力。结果:在PCa及BPH两组间,tPSA、f/tPSA、cPSA与PCP的中位数(9.2,5.5;0.13,0.19;8.0,4.4;22.1,11.0)均存在明显差异(P0.000)。当2≤tPSA10ng/ml时:P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明显高于tPSA的0.588、fPSA的0.571、f/tPSA的0.675、cPSA的0.613;在诊断PCa的敏感性均为90.7%左右的前提下,PCP诊断PCa的特异性为22.8%,明显高于tPSA的11.1%、fPSA的11.2%、f/tPSA的17.4%、cPSA的15.5%。当10≤tPSA20ng/ml时:PC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明显高于tPSA的0.603、fPSA的0.643、f/tPSA的0.679、cPSA的0.647;在诊断PCa的敏感性均为91%左右的前提下,PCP诊断PCa的特异性为29.3%,明显高于tPSA的10.9%、fPSA的10.2%、f/tPSA的23.1%、cPSA的18.4%。结论:当2≤tPSA10ng/ml或10≤tPSA20ng/ml时,PCP明显较PSA、fPSA、f/tPSA、cPSA对PCa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tPSA)预测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GS)升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根治术前后GS变化与患者年龄、术前GS、术前tPSA、术前fPSA、术前fPSA/tPSA、穿刺与根治术的间隔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术前GS=6分及GS≥7分的患者中评分升高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者经直肠超声(TURS)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GS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S保持一致的104例(58.0%),GS下降的18例(10%),GS升高的58例(32%)。术前fPSA/tPSA与术后GS升高明显负相关(P=0.00);发现术后GS下降与年龄、术前tPSA、术前fPSA、术前fPSA/tPSA、穿刺与根治术的间隔时间无相关性。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GS=6分的患者,当术前fPSA/tPSA0.091 3提示根治术后GS升高可能性较大;穿刺活检GS≥7分的患者,当术前fPSA/tPSA0.071 4提示根治术后GS升高可能性较大。结论术前fPSA/tPSA可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术后GS升高的临床指标:术前fPSA/tPSA越低,提示术后GS升高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tPSA和fPSA/tPSA比值。结果 72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癌24例。tPSA为4.0~10.0ng/ml之间时,前列腺癌患者3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12,而前列腺增生患者有16例,其fPSA/tPSA平均值为0.21,两者差异明显。tPSA为4.0~10.0ng/ml,fPSA/tPSA比值为0.20,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61%,而敏感性为100%。结论 当tP-SA为4.0~10.0ng/ml时,fPSA/tPSA比值作为一种参考标准可以用于临床筛选潜在的前列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价值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方法 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5例及正常人45例,检测睾酮(T)、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泌乳素(PRL)和PSA的水平。比较各组间性激素及PSA的差异。分析性激素及PSA对PCa的诊断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PCa组中T降低明显,FSH、LH增高明显;总PSA(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增高明显,fPSA与tPSA比值(f/tPSA)降低明显。tPSA、fPSA、PSAD、T、FSH、LH的ROC曲线下面积(AROC)分别为1.000、0.894、0.991、0.920、0.753、0.868;各检测参数AROC比较,tPSA和PSAD、fPSA和T、fPSA和LH、PSAD和T、T和LH、FSH和LH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tPSA与T有相关性(P0.05),与E2、P、FSH、LH及PRL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a患者T水平降低,FSH、LH水平增高。PCa患者PSA与血清T有相关性,T、FSH和LH对早期PCa具有与tPSA、f/tPSA和PSAD接近相同的诊断能力。血清PSA联合性激素T、FSH和LH检测有助于PC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寻找廉价且较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具有更高效能的早期前列腺癌(PC)检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PC患者(PC组)、15例偶发前列腺癌(iPC)患者(iPC组)和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初诊时的年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前列腺体积、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检测结果。对比分析3组样本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PSA密度(PSAD)、tPSA(ng/mL)与Hb(g/L)比值(tPSA/Hb)、tPSA(ng/mL)与Alb(g/L)比值(tPSA/Alb)差异。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Hb、Alb基线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PH组与iPC组之间tPSA、PSAD、tPSA/Hb、tPSA/Al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P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f/tPSA仅在BPH组和P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PC组与PC组之间tPSA/Alb(P0.001)的差异较PSAD、tPSA、tPSA/Hb(P0.01)更为显著。结论 常规检测方法不易鉴别BPH和iPC,但结合Alb校正的tPSA可能提升PC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fPSA/tPSA比值优化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tPSA)比值在优化t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PCa)中的作用。 方法 :以长春市 5 0岁以上PCa集团普查中tPSA在 4 .0~ 2 0 .0 μg/L范围、并接受前列腺活检的1 87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 ,测定tPSA、fPSA含量 ,应用SPSS 1 0 .0软件对不同区间fPSA/tPSA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tPSA在 4 .0~ 1 0 .0 μg/L、1 0 .0~ 2 0 .0 μg/L区间时 ,PCa检出率分别为1 8.1 %、2 2 .5 %。②ROC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区间时fPSA/tPSA比值的曲线下面积 (AUC)均大于tPSA (P <0 .0 5 )。③fPSA/tPSA比值取 0 .2 5为界值时 ,tPSA在 4 .0~ 1 0 .0 μg/L、1 0 .0~ 2 0 .0 μg/L两区间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90 .5 %和 87.5 % ,可以分别避免 2 6 .7%和 1 1 .3%的人群进行活检。 结论 :在集团普查中 ,fPSA/tPSA比值在tPSA为 4 .0~ 2 0 .0 μg/L时可以提高检测PCa的特异性 ,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15.
f/tPSA比值对tPSA值为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提高tPSA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的价值。方法对117例tPSA在2.6~4ng/ml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患者血清tPSA,fPSA及f/t PSA值及其他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82例和前列腺癌35例,35例癌中Gleason score≤4分共6例(17%),Gleason score5-7分和8-10分别为22例(63%)和7例(20%)。前列腺癌的f/tPSA明显高于BPH(P<0.01),以f/tPSA0.22为界值,诊断癌的特异性为83%,敏感性为71%,阳性预测值为68%。结论f/t PSA作为一项辅助检查可提高tPSA 2.6~4.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本院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的患者(tPSA>10 ng/mL)以及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又经核素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共收集304例完整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组48例(15.8%),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组116例(38.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56例(18.4%),健康对照组84例(27.6%)。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的tPSA 、fPSA、ALP值及Gleason评分。结果 任意两组之间的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ALP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Gleason评分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进行比较,发现低风险组的骨转移率明显低于中高风险组(P<0.05)。单指标tPSA、fPSA和ALP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时,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700和0.783,其cut off值分别为57.47 ng/mL、8.44 ng/mL、85.47 U/L;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发现tPSA+fPSA+AL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86.20%和64.40%,高于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结论 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宜单独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来判断骨转移,应联合tPSA、fPSA、ALP三者及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游离PSA(fPSA)、fPSA与血清总PSA(tPSA)的比值 (f/t)跟年龄、前列腺体积 (PV)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42 5名老年男性进行前列腺指检 (DRE)和PSA测定 ,然后对其中tPSA >4μg/L者进行了随访复查 ,检查项目包括DRE、tPSA、fPSA和经直肠前列腺B超 ,并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142 5例调查者中 ,tPSA >4μg/L者 16 9例 (11.9%) ,其中 84例得到随访 ,发现tPSA、f/t与年龄无相关性 (P >0 .0 5 ) ,而PV与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5 )。 17例接受了前列腺穿刺活检 ,1例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 9例被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增生 (BPH) ,9例被证实为前列腺癌 (PCa)。BPH组与PCa组tPS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而两组P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瘤标 ,前列腺“6点法”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有效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经过泽桂癃爽联合抗生素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游离PSA百分率(F-PSAR)的变化意义.方法:12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4周合用泽桂癃爽及司帕沙星,后4周单独应用泽桂癃爽.行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血清tPSA、NIH-CPSI评分及EPS检查并统计学分析.结果:血tPSA治疗后第4周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F-PSAR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和8周NIH-CPSI总体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给予泽桂癃爽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有效减轻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PSA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浓度改变及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 22岁~55岁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测定其血清PSA浓度。根据前列腺按摩液中(EPS)白细胞(WBC)计数的多少,将患者分为轻(WBC<10/HP)、中(10/HP≤WBC<30/HP)、重(WBC≥10/HP)三组,并行三组PSA的组间比较。9例重度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PSA分别进行比较。30例行EPS细菌培养。结果 血清PSA升高比例为46.7%。其中轻组10%、中组10%,重度26.7%。轻、中、重三组血清PSA平均值分别为(2.383±2.8350)mg/ml,(3.1571±2.6432)mg/ml及(7.1557±5.9110)mg/ml。轻中组间PSA改变无明显差异,P>0.2而轻、中组与重组间PSA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05。9例重度者治疗后PSA大幅度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清PSA升高比细菌性前列腺炎更明显,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浓度升高比例大约为50%左右,PSA可作为衡量该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Chen ZD  Wei SM  Cai S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593-595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比值 (f tPSA)在tPSA为 4~ 10ng ml时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鉴别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方法 对1998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接受诊治的 180例血清tPSA为 4~ 10ng ml的前列腺癌和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 ,36例 (2 0 % )是前列腺癌 ,14 4例 (80 % )是BPH。血清中tPSA和fPSA通过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前列腺体积通过经腹壁超声测定。前列腺癌与BPH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前列腺体积与f tPS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f tPSA平均值分别是 6 75ng ml与 0 17;BPH患者则是 6 4 8ng ml和 0 2 5。两组患者的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前列腺癌患者的f tPSA值显著低于BPH患者 (P <0 0 1)。此外 ,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与f tPSA均呈显著正相关 (前列腺癌组相关系数r=0 5 0 ,P <0 0 1;BPH组r=0 2 4 ,P <0 0 1)。在前列腺体积小于 4 0cm3,两组患者的f tPSA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当体积超过 4 0cm3,则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f tPSA对tPSA在 4~ 10ng ml之间的前列腺癌和BP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受前列腺体积的影响 ,只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