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84例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穿刺出血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1-11月需行PICC置管的血管条件差的139例患者,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67)与观察组(N=72)。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普通超声下穿刺血管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总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时置管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和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操作更加安全,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7例需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置管期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超声引导下MST能提高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尤其对血管条件差又需长期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外周静脉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观察操作,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开放困难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管道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助手压迫固定法在老年肿瘤患者中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老年肿瘤置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观察组以助手压迫固定法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无穿刺点出血病例.结论 助手压迫固定法不同于直接压脉带捆扎,应用于血管充盈度差的老年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可有效提高患者PICC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保证置管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50例患者均选择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前臂静脉进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置管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46例患者(92.0%)经前臂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经X线摄片检查无导管异位。结论对前臂可触及到血管的患者,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舷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普通B超机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过程中,B超机探头横轴与纵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11月我科住院行B超引导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病人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采用B超探头纵向探测血管和穿刺点定位;对照组31例,采用B超探头横向探测血管和穿刺点定位。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用时。[结果]普通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组一次成功率92.86%,对照组一次成功率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5,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为(30.58±11.32)min,对照组为(41.26±13.8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1,P0.05)。[结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用时比对照组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使用造影剂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临床情况。方法:108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根据血糖水平被分为3组,分别接受X线造影,观察3组发生造影剂肾病情况。结果:血糖正常组血清肌酐造影前后无明显变化,糖尿病早期组造影后血肌酐升高,与造影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造影后肌酐升高明显,与造影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肌酐恢复较慢,造影后第5天仍处于较高水平,与造影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及糖尿病患者即使肾功能正常,使用造影剂后也容易发生造影剂肾病,对这类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造影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超声联合微泡辐照对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建立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每组各5只.单纯超声辐照组与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于复位后即刻、12 h及24 h各辐照1次,对照组于相应的时间段进行空照,每次辐照(空照)10 min.辐照(空照)结束后,处死家兔获取对侧睾丸,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Johnsen 10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并测定凋亡指数(AI)、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氧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生化指标.结果 (1)对照组AI、Johnsen评分、NO含量、NOS活力、MDA含量和SOD活力分别为(51.36±10.02)%、(7.60±1.14)分、(181.50±7.42) μmol/g、(1.15±0.11) U/mg、(6.49±1.15)nmol/mg和(36.95±4.74)U/mg,单纯超声辐照组分别为(54.97±14.30)%、(7.40±0.89)分、(199.82±21.39)μmol/g、(1.25±0.10)U/mg、(6.36±1.17)nmol/mg和(36.63±4.61)U/mg,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分别为(18.58±2.37)%、(8.80±0.84)分、(286.31±18.43)μmol/g、(1.42±0.11)U/mg、(4.48±0.42)nmol/mg和(43.30±3.80)U/mg.对照组、单纯超声辐照组和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John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1,P=0.084),但AI、NO含量、NOS活力、MDA含量和SOD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417,P=0.000;F=55.120,P=0.000;F=11.926,P=0.001;F=6.587,P=0.012;F=32.705,P=0.000),且超声联合微泡辐照组AI、NO含量、NOS活力、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90、104.803、0.331、2.013、19.366,P均<0.01或0.05),与单纯超声辐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90、86.483、0.231、1.879、19.685,P均<0.05或0.01),但单纯超声辐照组AI、NO含量、NOS活力、MDA含量和SOD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00、18.820、0.099、0.134、0.320,P均>0.05).结论 超声联合常规剂量SonoVue辐照10 min可在单侧睾丸扭转复位致对侧睾丸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对桥本甲状腺炎(HT)病程进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6例经临床确诊的HT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HT甲亢组、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并以5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查并评分.结果 正常对照组、HT甲亢组、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弹性图像评分依次增高,分别为(1.036±0.216)分、(1.757±0.527)分、(2.334±0.450)分、(2.391±0.541)分、(2.683±0.46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3,P=0.000).且正常对照组弹性图像评分低于HT甲亢组、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0、9.992、9.426、11.156,P均<0.01);HT甲亢组弹性图像评分低于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3.590、5.146,P均<0.01);HT甲功正常组弹性图像评分低于HT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P<0.05).正常对照组、HT甲亢组、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别为(2.24±0.26)、(0.06±0.12)、(2.14±1.02)、(10.79±6.25)、(46.94±23.78)μIU/ml.HT患者甲状腺弹性图像评分与血清TSH水平呈正相关(r=0.494,P=0.000),HT患者甲状腺弹性图像评分随血清TSH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方程为Y=1.763+0.014X(Y为弹性成像评分,X为血清TSH).结论 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有助于评价HT的病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测和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肾脏微循环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新方法。方法1级、2级和3级高血压病患者21例、19例和16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应用实时灰阶谐波成像技术观察肾实质血流灌注,记录造影剂灌注增强的时间-强度曲线,观察和分析曲线形态及参数的变化。结果①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的变化:高血压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线形态宽大,并随着高血压病程度的加重,曲线宽大的趋势愈加明显。②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变化:高血压病1级、2级和3级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线达峰时间延迟[(48.28±9.86)s、(53.26±7.80)s、(59.26±6.68)s与(36.69±7.84)s,均P〈0.05],峰值强度减半时间延长[(120.26±3.25)s、(125.78±5.14)s、(130.65±4.15)s与(109.20±4.21)s,均P〈0.05],曲线下降斜率减慢[(0.0032±0.004)s、(0.0026±0.006)S、(0.0019±0.008)s与(0.00444,-0.0002)s,均t9〈0.05],峰值强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病各组间峰值强度减半时间呈逐渐延长,曲线下降斜率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超声造影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分析高血压病肾脏微循环灌注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肾脏微循环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龄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应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人PICC与非US引导应用导管内含14G穿刺针置人PICC(盲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60例,其中US和MST置人组30例,盲穿组30例,分别统计2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US联合MST组导管留置7~12个月者22例,超过12个月者8例;盲穿组导管留置1~3个月者1例,4~6个月者11例,7~12个月者7例,超过12个月者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组1次置管成功率96.7%,盲穿组为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和MST置人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7%,盲穿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应用US配合MST置人PICC较盲穿法成功率高、配合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卢瑛  李军  李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235-23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健康个体血β痕迹蛋白(β-TP)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管硬化的关系。【方法】82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3组:A组,35~岁(30例);B组,50~岁(27例);C组,≥70岁(25例)。用MDRD公式估算GFR,即eGFR;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β-TP的浓度。【结果】①eGFR随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组同其他二纽相比,eGFR明显下降(P〈0.05)。男,女性eGFR降低在7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7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男性eGFR比女性低,35~岁段较女性高,但这种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1)。②C-IMT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组与其他二组相比,C—IMT明显增加(P〈0.05)。男性和女性C—IMT增加趋势一致,均在70岁以上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③eGFR与C—IMT呈负相关。④血β-TP在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血β-TP与eGFR及C—IMT无相关性(P〉0.1)。【结论】不同年龄各组血β-TP浓度无明显变化,且不随eGFR及CIMT变化,其不能做为预测衰老和血管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活动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活动期的20例患者,观察其腹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测量病变段肠壁全层、内侧及外侧肠壁厚度、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对肠壁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测量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厚度、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流入时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结果20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均大于4mm,为5.5~12.0mm,平均(8.8±0.4)mm;内外侧肠壁厚度之比均大于1。20例克罗恩病患者LimbergII型2例、III型8例、Ⅳ型10例。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2种增强模式:13例(13/20,65.0%)表现为内外侧肠壁同时开始的全肠壁增强;7例(7/20,35.0%)表现为从内侧肠壁开始的以内侧肠壁为主的增强。LimbergII型、III型、Ⅳ型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分别为(6.6±0.1)、(7.5±0.4)、(10.2±0.4)m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3.6±0.6)、(5.0±0.2)、(7.3±0.3)mm,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分别为(30.5±2.1)、(26.9±2.4)、(21,0±1.6)S,流入时间分别为(18.0±5.7)、(10.6±1.0)、(8.7±1.2)S。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肠壁全层厚度、内侧肠壁厚度均增加,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及流入时间亦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imberg分型增加,克罗恩病患者内外侧肠壁厚度比也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Limberg分型克罗恩病患者外侧肠壁厚度、肠壁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克罗恩活动期患者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能量多普勒Limberg分型增加: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均匀增强或以内侧肠壁增强为主:各表现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方法的正确性、依从性、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用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达到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3例使用噻托溴铵的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不做定期电话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情况和CAT评分.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CAT评分为(19.10±6.46)分,对照组患者CAT评分为(20.02±6.2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给予定期电话随访的观察组患者CAT评分为(6.98±2.9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56 ±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用药指导问卷得分为10分,对照组为10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指导问卷评分为(9.73±0.49)分,高于对照组的(4.33±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4,P<0.05).结论 电话随访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应用噻托溴铵吸入剂的用药情况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快速诊断肝癌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58例临床可疑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及肝癌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伴出血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周及腹腔内积液的变化情况,造影剂灌注时间、范围、灌注特征,肿瘤荷瘤血管、被膜及瘤内活动性出血的超声造影表现。采用,检验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病灶边界、荷瘤血管及出血点的显示率;采用f检验比较肝癌伴发不同程度活动性出血时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破裂出血即刻、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破裂出血后30min腹腔积液量、肝周积液量。结果58例可疑肝癌出血患者中,34例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常规超声观察到5个出血灶,超声造影观察到30个出血灶(其中快速出血4个,中速出血7个,慢速渗血19个)。超声造影对病灶边界、荷瘤血管及出血点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0,P=0.001;χ2=4.300,P=0.034;2,2=36.790,P=0.0007)。超声造影可见病灶内出血点造影剂呈异常持续浓聚,并因不同程度出血分别呈“喷射状”、“线状”及“间歇样”外溢。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破裂出血后30rain,不同程度活动性出血的腹腔、肝周积液量均大于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破裂出血即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积液量:t=-3.467,P=0.026;t=-12.895,P=0.000;t=-3.055,P=0.007;肝周积液量:t=-8.110,P=0.001;t=-5.642,P=O.002;t=-5.981,P=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观察肝癌出血的直接征象,并可根据造影剂外溢特征及肝周积液量的变化评估出血程度,为临床实现床旁及急救现场快速诊断肝癌破裂出血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谢皓空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68-217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26例,其中未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者159例(A组),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者167例(B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B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1)。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显著低于B组的94.6%(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可有效的阻断疾病的发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无创性及有效性易为患方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