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EB病毒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CD20,CD79a,CD45RA,k,λ,CD5,CD10,bcl-2,cyclin D1)和T淋巴细胞(CD3g,CD8,CD45RO,CD56,GramB,TIA),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结果60例中,免疫组化证实B细胞性淋巴瘤48例(80%),T细胞性淋巴瘤12例(20%)。EBV—EBER原位杂交40例中6例阳性表达,均为T细胞性淋巴瘤,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30%~80%,34例B细胞性淋巴瘤:EB病毒检测阴性。结论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的黏膜相关性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多发,与EBV无相关性。肠道T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较强,且与EBV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3.
非霍奇金淋巴瘤365例WHO新分类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按照WHO恶性淋巴瘤新分类诊断标准对广东地区 3家医院 36 5例NHL进行重新分类。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免疫标记、基因重排检测、病理诊断 6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 5例NHL中 ,结内 14 1例 ,结外 2 2 4例 ;在 2 2 4例结外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消化道、鼻腔、颅内 ;B细胞淋巴瘤 2 71例 ,T细胞淋巴瘤 92例 ,非T非B淋巴瘤 2例 ;113例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82 3% ;4 5例T细胞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检测 ,阳性率为 91 1%。在B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依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在 92例T细胞淋巴瘤中 ,最常见的是周围T细胞淋巴瘤。结论 广东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 ,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 ,但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床资料和库存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选出25例做TCRβ/γ和IgHFr2A/Fr3A基因重排检测。对全部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40例平均年龄(41.53±20.14)岁。老年男性略占优势。肿瘤病变以躯干和上肢首发为主。临床表现以皮下结节为主。光镜下,一般类型PCL瘤细胞分布具有结外同类型T、B淋巴瘤细胞的特点,特殊类型如原发皮肤CD30阳性/阴性大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特点。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对分型有帮助。【结论】①PCL并不罕见,本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共28例(70%);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共9例(22.5%),以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占优势。②PCL有其不同于结内或结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独特亚型,建议采用综合EORTC分类与WHO 2001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修订分类。③CD30的表达与否为原发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CD30阳性者预后好,CD30阴性者预后差。④免疫组化最好两种以上抗体协同使用。⑤基因重排检测对于PCL的早期和交界性病变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10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中9例为女性,发病年龄26~70岁,中位年龄51岁;1例男性,63岁。左乳3例,右乳6例,双乳1例;8例为临床ⅠE期,2例为临床ⅡE期。7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1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10例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均(+);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为(-);B细胞标记9例CD20(+),T细胞标记1例CD3(+)。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准确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对规范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4月13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20~30岁、40~50岁及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中位年龄为49岁,病变多位于空、回肠,结直肠少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1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0例行腹部CT检查,3例行肠镜检查,3例肠镜检查中1例提示肠道肿瘤,2例提示肠道炎性改变或息肉。1例小肠三维重建CT提示小肠淋巴瘤可能。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确诊,病理分型中外周T细胞型淋巴瘤5例,NK/T细胞型淋巴瘤5例,肠型T细胞淋巴瘤3例。免疫表型13例CD3及CD45-RO均呈阳性表达,Ki-67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和漏诊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本文主要综述肠病型肠道T细胞淋巴瘤与不伴肠病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不同病变实体的病因学,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型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者均以肠道溃疡形成为特点,瘤细胞多为中等至大细胞性,表达T细胞标记,TCR基因重排,但前者多见于欧美国家,中老年患者居多,以腹痛、贫血和肠梗阻为主要症状,预后较好,与麦胶病相关,瘤细胞源自黏膜上皮内CD8( )α/β细胞毒性T细胞。后者多见于亚洲国家,青壮年多见,以贫血,便血、B症状、肠穿孔为主要临床表现,预后差;与EB病毒高度相关,肿瘤前体细胞尚不确定。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其他病变实体尚需进一步定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5例PGML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PGML临床表现以体重下降、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内镜表现以溃疡型及隆起型为主;15例全部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5例(33.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6.7%)。结论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表现极复杂,容易漏诊、误诊。需借助免疫组化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typeintestinal T cell lymphoma,EITCL)是多发于小肠的一种特殊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该类淋巴瘤少见,预后极差,由于其病理变化多样,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道2例EITCL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男性8例,女性21例,平均发病年龄66.7岁;26例伴有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29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8例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病理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以甲状腺结构的破坏及形成淋巴上皮病变为基本形态特点,瘤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等B细胞标记,而不表达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标记。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老年女性多见,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伴有淋巴细胞性/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背景,诊断需与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未分化癌及髓样癌等鉴别,必要时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晃性,病灶主要分布于回盲部及结肠,单发病灶常见,全部经手术切除,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型为主(26例),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19例,占73.1%,单纯手术14例,术后化疗18例,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有效,加用利妥昔单抗进一步提高疗效,残留病变放疗2例。结论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复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弥漫大B细胞型为主要病理类型,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联合CHOP为基础的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曹苇  胡浩  王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95-8496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0年收治的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腺癌5例,间质瘤26例,恶性淋巴瘤2例,Maltoma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1例,小肠肉瘤1例,2例肝转移行介入保守治疗。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及腹部肿块为主。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治疗首选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5篇。结果: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抗原长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从无到有产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性增殖,从良性转化为恶性,出现异常克隆而导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免疫组化特点:若κ和λ两种轻链同时染色,为多克隆性,通常提示病变的组织为良性反应性增生;若病灶细胞的免疫球蛋白仅有一种轻链(κ或λ)染色阳性,即单克隆性,则见于原发性肺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D20(+)。结论: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大多属低度恶性,发展缓慢,早期不易浸润至远处部位,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化疗效果好。需与肺的恶性肿瘤、淋巴细胞间质肺炎、淋巴瘤样肉芽肿、隐球菌性肺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例NK/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31例临床及内镜表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分析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及病理结果内镜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全部患者均出现上腹部疼痛。检查血红蛋白为(102.90±26.95)g/L,血清白蛋白为(33.95±4.23)g/L,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除2例出现CA125升高外,其余肿瘤筛查指标均阴性。患者中只有17例经胃镜确诊,HP检测均阳性。全部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肿瘤消耗症状不明显,肿瘤筛查指标敏感度低,HP感染率高,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肠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及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例原发性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本组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7.9岁,20-40岁者占50%,发病部位以结肠和盲肠居多,术前仅3例得以确诊。病理分类T细胞性6例,B细胞性14例,其中2例为肠病相关性T细胞性淋巴瘤,4例为粘膜相关性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临床误诊率极高,肠镜检查及准确地活检有利于本病术前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5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病理资料,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10/2008-02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头痛、头晕可为临床首发症状。影像学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中等或略高密度,周围有水肿。组织形态与结外淋巴瘤相似。免疫组化5例均为B细胞性。结论:完整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术前误诊,明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8.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骨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7例为单骨发病,1例为多发。7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T细胞源性。病变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8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脊柱和骨盆,多侵犯单骨。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是其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平扫和增强MRI检查对骨原发性淋巴瘤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右眼眶原发性黏膜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结直肠淋巴瘤,其中盲肠10例,升结肠2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3例,直肠2例,直肠及乙状结肠病变部位大于2个1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淋巴瘤9例,消化道造影、B超、CT检查确诊率低。单化疗1例;手术4例;手术结合化疗15例,内科保守治疗1例。结论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病理活检是确立诊断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