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为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周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患手手指肿胀程度以及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2周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手肿胀的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 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人还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偏瘫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更好地发挥患肢功能,提高ADL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1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空气波压力治疗、冷水热水交并浸泡、运动想像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47例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非早期康复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其临床表现 ,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①对脑卒中患者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 ,在并发肩 手综合征时 ,其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程度和疼痛程度均较非早期康复组轻。②经综合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 .0 5 ) ,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预防和减轻脑卒中患者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发病后更易为综合康复治疗所逆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锻炼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减少临床并发症。方法:将3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肢体锻炼,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主动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等;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显著提高患侧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1~12月收治的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护理;2013年1~12月收治的58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上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偏瘫上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肢漩涡浴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水疗组,两组均采用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水疗组另外采用温热水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3周后的疗效.结果:水疗组的患肢肿胀、疼痛、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肢漩涡浴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缓解疼痛与痉挛,改善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两组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能力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12%,对照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30%,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手段包括正确预防方法的体位摆放、主动和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偏瘫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患肢Fugl-Meyer(FMA)、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定,观察患侧肩手综合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相比,治疗组(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结论中药熏蒸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薇  王素香 《中国康复》2009,24(5):339-33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51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均按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患侧肩手指导进行随意主被动运动;观察组采用手法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0.0%、90.0%与4.8%、28.6%,P〈0.01)。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基础护理与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肩 -手综合征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偏瘫肩 -手综合征患者60例 ,随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 ,两组病人均接受临床基础护理 ,观察组病人还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表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护理后两组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ADL能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 ,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偏瘫肩 -手综合征的发生 ,更好地发挥患肢功能 ,提高ADL能力 ,降低偏瘫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予以康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杰 《中国康复》2017,32(3):210-211
目的: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改善状况。方法:将30例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Ⅰ期的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患肢肿胀度及肩关节活动度(ROM)的评定。结果:治疗21d后,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的VAS评分及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早期体位及运动护理对预防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8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作为观察组,采用良肢位摆放、主动及被动运动、运动意念及消除疼痛等方法护理.以2006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作为对照组,采取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疗效评定采用目测比评分法(VAS)、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肩痛、水肿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与时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陛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体位及运动护理可以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用刮痧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刮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病人偏瘫侧肩手疼痛、水肿、肢体运动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冷热中药交替浸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SHS Ⅰ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浸浴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并给予康复训练,中药浸浴组同时给予温度分别为40℃与10℃的舒经活络洗剂交替浸泡患手,每天治疗2次,每次30min,共3周.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情况,记录偏瘫侧手中指的近节指间关节被动屈曲活动范围.结果 治疗后2组疗效比较,中药浸浴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偏瘫侧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偏瘫侧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促进上肢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3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巴氏指数评分法测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空气波压力辅助治疗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