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R)组和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术后恢复过程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及术后3和24 h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 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C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早于C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术后VRS评分R组高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但应注意尽早实施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行胆道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胆道手术患者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连硬复合全麻等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应用MEC-509多功能监护仪监测SP、DP、HR、SPO2、ECG,并记录下麻醉前、切皮时、牵拉后各时相观察指标。结果:连硬麻中,胆道区域操作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尤以老年人为甚;静吸复合全麻及连硬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以连硬复合全麻为优。结论:(1)连硬麻简便易行,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护理方便。(2)静吸复合全麻镇痛完善,肌松好,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3)连硬复合全麻具备(1)和(2)的优点,且术毕清醒快,拔管时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吸入异氟醚并静脉泵入丙泊酚,B组采用TCI系统Marsh模型输注丙泊酚,C组吸入异氟醚,B组和C组均联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期间9个时点无创SBP、DBP和HR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和剂量。结果:B组或C组SBP、DBP在切皮、腹腔探查、拔管期波动较小(P〈0.05),B组HR在关腹至拔管期相对稳定(P〈0.01)。A组使用尼卡地平次数较B组或C组增多(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稳定,以丙泊酚TCI联合硬膜外麻组心率最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6月40例ASAⅡ级,年龄35~60岁,原发性高血压1~2级,无其他合并症,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组(FI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气腹前后的HR、SBP和DBP的变化,以及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RP组相比,FI组气腹前后HR、SBP、DBP波动较大(P均〈0.05)。RP组苏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I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苏醒迅速,明显优于传统的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5.
不同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两种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对眼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眼科手术患者 8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 (n=4 0 )。在异氟醚吸入基础上 ,A组以异丙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 ,B组以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泵注维持麻醉。监测两组患者血糖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主要操作开始后血压、心率显著升高 ;B组手术中血压、心率稳定。 A组手术操作过程中血糖水平逐渐上升 ,手术主要操作完毕时高达 12 .1mmol/ L (与诱导前相比 ,P<0 .0 1) ;B组诱导后各时点血糖水平基本稳定。A、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 18.5 min和 13.5 min(P<0 .0 5 ) ;苏醒期 A组并发症明显高于 B组。结论 :异丙酚 -芬太尼 -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是眼科全麻手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与差异。方法将40例扁桃体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者为A组(20例),以异丙酚+异氟醚静脉复合麻醉者为B组(20例)。术中2组病例异丙酚泵注速度不变而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或异氟醚用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术毕停止瑞芬太尼及异丙酚输入。记录2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瑞芬太尼单位时间用药量及麻醉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呼吸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有否出现明显躁动、哭闹)。结果术中A组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维持6~12μg/(mg.h)的给药速度,血流动力学稳定,以B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儿麻醉恢复快、苏醒完全,尤其在防止小儿躁动、哭闹方面要强于B组患儿。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效果在麻醉恢复质量方面要优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7.
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气腹和体位的变动,对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出现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表现为心率、血压的升高。丙泊酚是一短效静脉麻醉药,七氟醚是一种诱导和苏醒都较为迅速的吸入麻醉药。为进一步评价其临床麻醉安全l生,本研究观察丙泊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楼京  孙倩  胡壮文  陈本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98-3899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麻醉处理。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在静吸复合麻醉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WBH),包括升温期(食管下段温度达41.5℃),恒温期(维持41.5℃1h)及降温期(开舱自然降温,体温降至38.5℃)、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肺氧合指标,并测定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升温期和降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气道峰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和Bis下降,降温期逐渐恢复,恒温期和降温期低血压和肺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采用对循环干扰较小的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根据热疗过程调节全麻深度,降低代谢,及时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是WBH麻醉处理关键。  相似文献   

9.
孔明健  吴震  陈欢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80-1682
[目的]比较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龄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ASA分级Ⅱ~Ⅲ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入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组(试验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手术室停留时间、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麻醉及镇痛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麻醉满意度高,而且不增加手术室停留时间,术后镇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应用于老龄直肠癌根治手术效果确切,苏醒迅速,安全可靠,且便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2组病例术中均持续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在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0.5%~1.5%七氟醚,R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记录术前(T1)、气管插管(T2)、切皮(T3)、钻颅骨(T4)、动脉瘤夹闭(T5)、缝皮(T6)、拔管(T7)等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BIS等。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CVP、BI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低于T1(P〈0.05)。术中高血压、降压药物的使用率和S组均低于R组(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而在降低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小儿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静脉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下腹部或下肢手术,随机分A,B两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不给术前药,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诱导,开放静脉后泵入瑞芬太尼,A、B两组七氟醚浓度分别为1MAC和1.5MAC,维持自主呼吸,监测血压,心率,ETCO2。观察两组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呼吸抑制程度,药物用量及苏醒情况。【结果】A组与B组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B组能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低浓度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静吸复合全麻时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安全有效,与高浓度七氟醚相比,躁动少,并减少了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2.
微量输液泵控制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微量泵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和单纯静脉麻醉对患者气管插管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条件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微量泵麻醉组(Ⅰ组)、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Ⅲ组),每组60例。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手术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1~5min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Ⅰ组明显小于Ⅱ、Ⅲ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Ⅰ组早于Ⅱ、Ⅲ组(P〈0.05),并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微量泵静脉控制麻醉在气管插管和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条件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恢复期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378例经全麻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在全麻恢复期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共发生各种并发症283例,总发生率为74.86%,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有无合并症、ASA分级水平、手术类别以及手术时间与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恢复期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危险因素有高龄、伴有合并症、高ASA分级水平、急诊手术以及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临床安全。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n=35)和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静吸组,n=35),观察麻醉过程中关键步骤时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出手术室的时间,并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术后躁动、呕吐、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结果静脉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切皮、人工气腹及拔除气管导管时HR、MAP变化较静吸组患儿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手术室的时间较静脉组明显缩短(P<0.05);静吸组术后躁动、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苏醒快而平稳,术后并发症少。静吸复合麻醉更适于小儿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5~66岁.其中肺癌12例,贲门癌8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无高血压及心肺疾患.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n1=10)与单纯静吸全麻组(GA组、n2=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脊椎麻醉)、全静脉复合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的影响.方法 选择股骨闭合骨折,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45岁,ASAⅠ级~Ⅱ级,随机等分为3组.I组为腰麻,Ⅱ组为全静脉复合麻醉,Ⅲ组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3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手术麻醉结束后(T2)静脉采血进行TEG检测.结果 (1)3组组内T1 与T0比较TEG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Ⅲ组中T2分别与T0及T1比较,MA和G值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Ⅲ组分别与Ⅱ组和Ⅰ组比较,出现T2的MA和G值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股骨闭合骨折患者术中的凝血功能没有影响.(2)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可能会改善骨折患者麻醉手术中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醚的不同呼气末浓度对老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 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及血流动力参数的影响。方法行气管内全身麻醉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Ⅱ级,在8%七氟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插管后机械通气,调节挥发罐浓度,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0.6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1.0MAC、1.3MAC,每种浓度均维持15 m in,记录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在各点15 m in后的BIS、AAI、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1.0 MAC、1.3 MAC时的BIS、AAI、MAP、HR值与麻醉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1.0 MAC、1.3 MAC时的BIS、AAI值较0.6MAC时明显降低(P<0.01),而1.0 MAC和1.3 MAC时的B IS、AA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在0.6~1.3MAC范围内,BIS、AAI、MAP随七氟醚浓度增高而降低,并呈显著的等级相关;HR与七氟醚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BIS和AAI可作为老年人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柯长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49-7349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内镜鼻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A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4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血压、心率,记录手术结束时候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等。结果异丙酚组患者恢复苏醒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停药后血浆浓度与静吸复合麻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恢复意识质量显著好于静吸复合麻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下内窥镜术比较,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引入平稳,手术中血流动力稳定,手术后苏醒质量好,并且能减少手术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65~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20):全凭静脉麻醉组(V组)、吸入麻醉组(I组)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4 h、24 h采用运动活力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采静脉血样检测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糖(Glu),记录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I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术后躁动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术后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V组和I组术后30 min、4 h血浆Cor、Glu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C组(P<0.05)。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V组和I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全凭静脉或吸入全麻术后早期存在Cor、Glu水平升高,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恢复较快,应激反应减轻,可改善麻醉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手术病人30例,ASAⅠ~Ⅱ级。年龄65-73岁,分为七氟醚组(Sev组)和丙泊酚组(Pro组),每组15例,分别予4%七氟醚吸入及予3μg/mL丙泊酚靶控输注行麻醉诱导。监测诱导、插管过程及插管后的血液动力学及BIS变化。结果:Pro组病人意识消失快,但在入睡时、插管前、插管后2min及插管后3min血压下降较Sev组明显。Sev组病人意识消失时的BIS值较Pro组高。结论:对老年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均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及切皮刺激.且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更短。而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率。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轻,诱导更平稳.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