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维护护士和患者的共同利益,护士必须结合所在科室,合理应用护理查对制度,防范护理差错发生.2013年1月,门诊输液室护士因未查对患者收费明细清单而出现的输液差错,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输液医嘱:生理盐水250ml加头孢曲松钠20g,5%葡萄糖250 ml加喜炎平6ml静脉滴注.当时患者本人取生理盐水250 ml和头孢曲松钠1.0g交给门诊输液室护士,说先做皮试,皮试阴性之后再去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在感染科门诊夜班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7~12月在感染科门诊进行输液的患者520例,分为观察组(应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和对照组(常规输液)各260例,比较2组的输液效果.结果 观察组每个患者平均占用的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均无护理差错发生.结论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使用显著提高了感染科护士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避免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差错事故。我院在门诊输液流程中使用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 。使用两年内无差错事故发生。移动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简化了护理操作流程,便于三查七对,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优化静脉输液的配药流程,预防和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评估本科静脉输液配药环节的差错,制订优化配药流程,并运用于临床.观察并比较2009年未实施优化配药流程和2010年实施优化配药流程以来,静脉输液流程中所发生的差错的比例.结果 2010年静脉输液配药流程中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2009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优化静脉输液配药流程,提高了护士执行查对制度的自觉性,减少了静脉输液环节中的差错.  相似文献   

5.
护理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分析我科2006年-2007年的护理不良事件,68%是由于查对工作不到位引起的.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将本院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患儿和儿科住院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查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良查对法较传统查对法更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门诊输液室建立医、护、药合作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为门诊输液用药安全提供有利条件。方法:以输液室护士为监测员,急诊内科和儿科医生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处置,药学服务部药师进行药品不良反应评价,形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结果:2008、2009年开展医、护、药合作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量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3.3和10.6倍,药学服务部应用该资料在门诊调节药物使用方法分别为2次、5次,根据该资料停止使用药品批次分别为1次、3次。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建立医、护、药合作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为门诊输液安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并探讨门诊输液区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越性。方法将输液区护士每年平均人数、平均输液总数、护理差错事故次数、护患纠纷次数、护士遭到投诉次数、挽回的经济损失6个指标在计算机管理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门诊输液区实施计算机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计算机管理门诊输液区实用性强,减轻了护士的疲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 研究呼唤应答法查对与常规询问法查对对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实验对呼唤应答法在护理查对工作中进行监测记录,试验时间为122天,单日为实验组,双日为对照组,跟踪反馈至实验结束后5天。结果 实验组差错发生率明显减少,医嘱查对工作中差错率为0.08%,对照组为0.45%。用药查对中,实验组差错率0%,对照组为0.01%。满意度问卷调查,实验组98.66%,对照组为96.57%。结论 呼唤应答法应用于护理查对工作中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了护理缺点或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增进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总结护生在门诊输液室实习的安全隐患预防.护生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主要在医嘱查对、病情观察、输液操作、宣教沟通等.提高护生安全输液意识,巩固与提高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各环节带教指导,可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是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依托条码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等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核对的双重条码化的医疗信息化输液系统[1].目前国内许多三级医院已经将移动输液系统应用于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病房,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2].我院作为县级基层医院,于2012年3月18日整体搬迁当日,在门诊输液室启用移动输液系统应用输液78 645例次,提高了输液应答及时性与输液安全性,改善了输液秩序,提升了门诊输液服务品质,但护理人员在早期应用中因缺乏经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入奶酪原理查对护理方式对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本院门诊静脉输液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奶酪原理查对护理方式,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和焦虑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门诊输液管理、护士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疼痛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护理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引入奶酪原理查对护理方式应用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细微服务理念在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微服务理念对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门诊输液护理水平.方法 2009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护理环节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规范操作流程,并通过日常考核、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细微服务理念的实施效果.结果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实施细微服务理念后门诊护士日常考核成绩、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临床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 细微服务理念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内涵,有利于改善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3.
王微  肖适崎  范玲 《护理研究》2012,26(29):2708-2710
[目的]探讨给药差错发生的高危环节,为提高病人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填写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对护士发生的给药差错高危环节进行分析.[结果]给药流程中最容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是给药环节;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类型是药物剂量错误;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时间是每日08:00~12:00.[结论]根据给药差错的易发环节制定安全规范能够最直接、高效地避免给药差错的发生,达到提高病人用药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玲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58-1759
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2001~2006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的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共有输液患者142 640例次,发生37例护患纠纷的投诉,将调查及处理记录进行分析。1.2发生原因(表1)表1 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投诉原因护士因素服务态度护理差错穿刺不成功小计其他因素接头脱落局部肿胀输液中的杂质或颗粒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门诊输液流程在门诊输液室防范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病人进行静脉集中穿刺和液体集中保管两个环节改进,观察改变前后的纠纷投诉及病人满意度、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预防护理差错,减少投诉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是门诊输液实施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门诊输液原有的“三查七对“制度难以覆盖整个输液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易出差错.为此在原有“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增加大小卡的核对方法,要求护士按要求派发、收回与核对大小卡,把好输液质量关.结果 有效地堵塞了输液查对中漏洞,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 改进输液查对方法,规范输液管理程序,可有效的防止门诊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晔 《全科护理》2016,(7):734-73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区安全管理风险及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将1 320例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区的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进行输液管理,干预组则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患儿进行输液管理,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摆药配药、医嘱转抄、身份核对、药物核对、巡视、拔针后处理各环节而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97%,对照组为8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区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保证患儿输液安全的同时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在门诊输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的门诊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VAS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输液反应、输液错误、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液反应、输液错误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患纠纷、输液核对错误、呼叫不到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IVAS结合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为门诊输液治疗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药物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输液安全,简化输液流程,改善输液秩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门诊输液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最常采取的治疗措施,也是护患纠纷发生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我院门诊每月输液人数约300多人,流动性大,病种不一,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就如何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门诊发生输液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差错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取针对性对策.方法对在门诊输液室发生29例差错的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医嘱转抄错误、病情观察不仔细、液体外渗、打错针和配错药.护师差错发生率与护士及主管护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与主管护师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7~9年的护士发生差错的人次要比其他年限护士发生差错的人次要高.结论工作中凭想像或凭经验、思想麻醉大意及没有做好"三查七对"工作是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防止差错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进科室布局、科学管理、解决护士后顾之忧、挖掘护士的潜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