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制定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8名适龄儿童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3.97%,几何平均滴度(GMT)1∶706.78,不同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抗体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1,F=10.22、P〈0.01),不同年度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95,F=19.78、P〈0.01)。结论玉溪市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并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产妇及婴幼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布,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至2010年,选取育龄期妇女、产妇、新生儿及5~8月龄婴儿,采集血清用ELISA法进行麻疹抗体IgG水平检测,同时对5~8月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育龄期妇女IgG抗体阳性率82.98%、保护率49.64%;产妇阳性率85.00%、保护率52.14%;新生儿阳性率79.17%、保护率47.50%,育龄期妇女与产妇间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χ2=0.23,P>0.05),GMT无明显变化。产妇与新生儿间阳性率、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χ2=0.27,P>0.05),GMT无明显变化。5、6、7、8月龄婴儿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及抗体4倍增长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χ2=0.064,P>0.05);各组间GMT无明显趋势。结论建议在麻疹非流行期,为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而在麻疹流行时,可将免疫初始月龄提前至6月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母婴麻疹免疫状况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及其所产的66名6月龄及8月龄婴儿的麻疹IgG抗体,比较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不同水平抗体阳性率,并对34名8月龄婴儿进行M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98例孕妇麻疹IgG抗体GMC为901国际单位(IU),32名6月龄和34名8月龄婴儿抗体GMC分别为471U和541U,母婴麻疹IgG抗体GMC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9.88,10.44;P均<0.01);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6.94%,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0%;66名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52%,无保护性抗体,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73.98,P<0.01).结论 不管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如何,其6~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都几乎处于无保护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母婴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母婴及5~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观察,了解本地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为制定基础免疫最适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50%,GMT774.59和78.50%,GMT408.93;新生儿麻疹胎传抗体远高于5~8月龄.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建议可将麻疹初免月龄提前,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儿胎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目的了解婚前育龄妇女麻疹免疫水平及接种麻疹疫苗(MV)后的免疫效果,为降低新生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个农场的474名婚前育龄妇女,观察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前后的麻疹IgG抗体变化,采集静脉血,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474名婚前育龄妇女IgG抗体阳性率为82·28%,GMT为1∶478·62,低抗体水平者占94·39%,强化接种后GMT为1∶1386·38,显著高于接种前(P<0·01);不同年龄段IgG抗体阳性率接种后均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为降低婴幼儿在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月龄前发病,减少麻疹易感人群,建议在婚前育龄妇女中进行MV复种,从而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掌握西安市婴儿麻疹疫苗 (以下简称MV)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以进一步提高免疫成功率。方法 在西安市城区和郊区随机抽查 5 7名 0岁组健康婴儿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 免疫前MV阳性率为 2 8 0 7% ,GMT 1∶4;免疫后MV阳性率为 98 2 5 % ,GMT 1∶1666;免疫前后阳性率、抗体平均滴度经统计分析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对MV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抗体阳性率 ,平均滴度进行统计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儿在出生后 8个月 ,母体胎传抗体逐渐衰减 ,致MV阳性率极低 ,只需按现行的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接种MV ,就能获得保护抗体 ,达到控制麻疹发病的目的。同时也说明MV的免疫成功与否不受性别和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新生儿麻疹、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疫苗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492对产妇及其新生儿,采集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5 ml,使用德国维润/赛润(virion/serion)麻疹、风疹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 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抗体活性的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1 264.3;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2.5%,GMT为1:151.0。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6%,GMT为1:1 684.3;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203.8。母婴麻疹(Z=-5.622,P<0.001)、风疹(Z=-4.625,P<0.001)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新生儿抗体水平均高于母亲。母婴麻疹(r=0.924,P<0.001)、风疹(r=0.945,P<0.001)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母传麻疹、风疹抗体存在浓缩效应,婴儿麻疹、风疹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加强对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疫苗的接种,以提高新生儿母传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有效降低低月龄婴儿的麻疹及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昌市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探讨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的可行性,为完善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健康育龄妇女,观察育龄妇女强化接种麻疹疫苗(MV)前后的麻疹Ig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南昌市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82.64,抗体阳性率为80.79%,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流动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常住育龄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两组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免疫史者高于无免疫史者;育龄期妇女强化接种MV后麻疹抗体GMT为1∶1 616.47,抗体阳性率为98.52%,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建议对育龄妇女婚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降低育龄妇女和MV初始免疫月龄前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玉溪市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维持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法,在玉溪市一区八县内随机抽取3个县(红塔区、江川县、元江县),抽中的每个县按PPS概念抽样法调查350名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并采集合格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1043名儿童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9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80.93。三县区的阳性率均在94.68%以上,几何平均滴度(GMT1:)在936.10~1321.56之间,县区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年龄段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P0.01),其中以1岁基础免疫组抗体相对较低,仅达91.91%;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无差异;不同户籍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5)。结论玉溪市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产生了有效的IgG保护性抗体,1~15岁儿童形成了较牢固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取得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婴儿胎传抗体衰减进行分析,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s,Live;MV)的免疫策略.方法 在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取0、3、6、8、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738.93,到3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下降至22.3%,GMT为1:36.63,6、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6.9%、6.7%,GMT分别为1:6.89、1:3.69;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516.94;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MV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及6月龄和8月龄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开展母婴配对及不同月龄婴儿MV免疫后麻疹抗体水平研究。2003~2005年在徐州市和盐城市,采集到174对母亲、出生婴儿和3月龄婴儿的配对齐全者血清,及97名6月龄、62名8月龄婴儿的免疫前、后的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结果①母亲与出生婴儿、出生婴儿与3月龄婴儿、3月龄婴儿与6月龄婴儿抗体滴度之间均有相关性,随着母亲抗体水平变化,婴儿抗体水平相应变化。②婴儿母传麻疹抗体随着月龄增加而下降,到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抗体已降到低滴度,达不到保护抗体水平;8月龄时抗体水平基本消失。③97名6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1.34%,免疫后为97.94%;HI抗体总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4.22。62名8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61%,免疫后为100.00%;HI抗体总GMT为1∶54.12。两组婴儿免疫前HI抗体总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0.521,P>0.05);免疫后1个月的抗体GMT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348,P<0.001)。结论婴儿在8月龄时的免疫效果要明显好于6月龄,但在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开展6月龄和8月龄婴儿免疫前麻疹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以探讨最佳初免月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探寻高发人群麻疹免疫预防策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开封市育龄妇女与婴儿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血清学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740名婴儿中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45.00%,抗体保护率为22.57%,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91.34IU/ml。8~11月龄婴儿麻疹抗体GMC高于0~7月龄婴儿(t=5.16,P0.01)。0~7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增大而降低(χ~2=136.51,P0.01),7月龄组婴儿抗体水平最低,GMC为17.41 IU/ml;而8~11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随着月龄的增长而上升(χ~2=49.53,P0.01);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婴儿抗体水平高于无免疫史(t=9.24,P0.01)。249名育龄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8%,抗体保护率为50.20%,GMC为694.54IU/ml;29~35岁组抗体GMC高于18~28岁组(t=5.47,P0.01);有免疫史者抗体GMC低于无免疫史者(t=6.76,P0.01);有患病史者抗体GMC高于无患病史者(t=13.42,P0.01)。结论育龄妇女、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低,需通过提高首剂MCV及时接种率、实时调整首剂MCV接种月龄及育龄妇女接种等综合免疫预防措施来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玉溪市1~15岁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麻疹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1686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2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51.30。调查县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P〈0.05;F=6.39,P〈0.05);年龄间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P〈0.05),大年龄段GMT相对较低;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P〈0.05;t=8.55,P〈0.05)。结论玉溪市各县间麻疹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大年龄儿童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大年龄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流动人群为麻疹接种薄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配对研究母亲及其分娩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询低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原因,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采集母亲外周血2 ml和分娩时脐带血(代表新生儿出生时的水平)2 ml,同时在婴儿3、5、7月龄时随访动态观察,采用德国IBL公司试剂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 孕产妇及新生儿脐带血的麻疹抗体滴度分别是:Max孕妇=6 522,Min孕妇=62,Med孕妇=834.5和Max脐带=6 233,Min脐带=61,Med脐带=76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9)。母亲及婴儿脐带血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8%和86.21%,血清抗体保护率分别为50.00%和46.55%。母婴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83,P<0.01),婴儿脐带血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42.85,P<0.01)。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3月龄时为29.27%,5月龄时为5.88%,7月龄及以后全阴。母亲保护性抗体阳性者的婴儿脐带血保护性抗体阳性率(89.66%)比母亲保护性抗体阴性者的(3.45%)高(χ2=20.06,P<0.01)。不论母亲是否有保护性抗体,3月龄及以后各月龄时婴儿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为0。 结论 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且衰减速度快,7月龄时已经全部转阴,3月龄时婴儿胎传抗体已无保护性。育龄期妇女孕前麻疹抗体水平对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影响,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夏岳峰  胡素芳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5-1626
目的监测和评价深圳市南山区2001年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的8月龄儿童86名,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阳性率22.09%,免后抗体阳性率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P0.01)。86名初免儿童免前抗体GMT为1∶138,免后为1∶2 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2,P0.01)。免疫成功率为80.23%。对麻疹疫苗免疫后不同性别、不同户籍的抗体阳性率及GMT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山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成功率未达到85%的指标要求,建议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18.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银川市孕妇和小月龄(0~7月)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选取6个调查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每个调查点各月龄随机收集2人,每个县区完成调查84人,全市共调查504人;在全市各县、市、区医院产科收集待分娩产妇及新生儿20对,每个县区完成调查20对,全市共调查120对;共计调查744人,采集血标本,检测麻疹IgG抗体,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麻疹抗体水平状况。结果 (1)120名健康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1.67%,孕妇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263.81 mIU/ml。孕妇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P=0.048)。(2)0~7月龄婴儿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67%、51.43%、40.00%、27.78%、20.00%、19.72%、18.92%、14.93%。不同地区(χ~2=55.160,P0.05)、不同民族(χ~2=6.930,P=0.031)、不同月龄(χ~2=132.921,P0.001)、不同分娩方式(χ~2=24.250,P0.001)的婴儿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川市孕妇及小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整体较低,建议必要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婚前MV复种和研制适用于小月龄婴儿接种的新型疫苗,以降低婴儿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78名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及其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20对新生儿及母亲、282名18-38岁育龄期妇女,观察其麻疹抗体消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与其母亲和18。36岁育龄妇女的抗体水平相一致;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14.86%-55.71%之间,且7-8月龄阳性率显著低于5。6月龄(x^2=11.69,P〈0.01);新生儿阳性率及GMT远高于5—8月龄婴儿,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着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278名5—8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89%,GMT平均为1:1154.8,6-8月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5月龄的婴儿(x^2=8.55、14、64、25.73,P〈0.01),尤其以8月龄婴儿免疫应答为好。另外,初免麻疹疫苗前IgG抗体滴度对免疫应答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80名IgG抗体≤1:200的婴儿,其免疫成功率为86,11%,19名IgG抗体滴度为≥1:800的婴儿,有10名免疫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预防我市出现麻疹发病向低年龄组转化的趋势,在同时考虑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胎传麻疹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干预措施,第一种是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还是定为8月龄为宜,从联合免疫等方面考虑也比较科学合理,对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第二种是建议在麻疹流行期内,应急接种可从6月龄开始,从而可为更多的婴儿提供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