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及冠心病治疗方案选择的价值.方法 对84例患者进行静息和运动负荷201Tl门控心肌灌注SPECT显像,并随访(32.92±16.77)个月.对心肌灌注图像进行评分(1~4分),计算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和总差值分(SDS=SRS-SSS)、负荷左室射血分数(EF)值和静息EF值.结果 随访中9例发生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为3.90%.SSS、SDS、SRS以及EF值均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示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根据患者的负荷后EF值、SDS等可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结论 应用定量门控201Tl心肌显像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正确的预后评估,并可指导选择治疗方案.SSS是心脏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MPI)在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PCI前及后3d内各行1次腺苷SMP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MPI)于PCI前SMPI的次日进行。心肌显像按17节段5分制进行评分。PCI后1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者不知晓患者的检查结果),在此期间发生心肌梗死或心因性死亡为严重心脏事件(HCE),PCI3个月后再次接受PCI或搭桥手术为非严重心脏事件(SCE)。率的比较行χ^2检验,频数比较行秩和检验。结果PCI前血管供血区域的可逆性节段,PCI后示90.9%(40/44)灌注有改善,不可逆缺损节段亦有41.3%(25/58)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PCI后1年内出现1例HCE,5例SCE,预后与PCI前后受损节段灌注改善情况无关(χ^2=3.17,P〉0.05)。结论PCI后近期腺苷SMPI是评估PCI后心肌灌注的有效方法,其中可逆性缺损改善与否是评估PCI疗效的可靠指征;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近期疗效的评估作用。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24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43~79(61.89±17.21)岁。术前3 d内给予负荷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SMPI)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RMPI)检查,术后3 d内给予99Tcm-MIBI-SMPI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按缺血完全改善、部分改善、未改善分为3组,统计发生一般心血管事件和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例数。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 124例患者中,PCI术前99Tcm-MIBI-SMPI检查显示可逆性缺损节段272个,不可逆性缺损节段360个,总负荷分值(SSS)1598分;PCI术后99Tcm-MIBI-SMPI检查显示可逆性缺损节段25个,改善247个(247/272=90.81%),不可逆性缺损节段198个,改善162个(162/360=45.00%),SSS总分636分。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较PCI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50、4.304、12.144,均P<0.01);术后99Tcm-MIBI-SMPI 显示缺血完全改善、部分改善、未改善3组患者半年和一年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χ2=142.668、106.225,均P<0.05)。 结论 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行PCI术的近期疗效有较好作用,且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肌桥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肌桥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9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肌桥,不合并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且无心肌梗死病史的住院患者,接受运动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全部96例肌桥患者,收缩期压迫血管的平均狭窄程度为(65±19)%.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共发现20例心肌缺血,阳性率为20.8%(20/96),明显高于负荷试验心电图(2.1%).对于肌桥压迫血管呈重度狭窄(≥75%)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的比例(50%)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6.3%,χ2=24.758,P<0.001);静息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的肌桥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54.2%和9.7%,χ2=21.558,P<0.001).随诊期间,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组中,有1例发生心绞痛;而显像阴性组中,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压迫血管狭窄严重以及静息心电图异常的肌桥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发现心肌缺血的比例较高.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检测肌桥所致心肌缺血以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48例UAP患者,其中保守组123例,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125例,除上述药物治疗外,于入院后平均4.4 d行PCI治疗,随访两组首次入院后1年内终点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复发和再入院等.结果介入组与保守组住院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8%和1.6%,P>0.05),但介入组住院天数缩短,分别为(10.3±5.6)d和(14.6±10.7)d,(P<0.0.01);介入组较保守组1年的AMI发生率(分别为2.4%和8.9%,P<0.03)、病死率(分别为1.6%和6.5%,P<0.05)、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4.0%和13.0%,P<0.02)、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6.4%和48.7%,P<0.001)、CABG率(分别为1.6%和10.5%,P<0.01)、再入院率(分别为24.8%和45.5%,P<0.01)均显著降低.1年无发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生存率介入组显著高于保守组(分别为96.0%和86.9%,P<0.02).亚组分析显示,PCI降低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的人群主要是高危患者,如静息型心绞痛、TNT阳性、3支病变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3支病变、LAD病变、低LVEF、ST段压低、糖尿病、高血压是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UAP患者早期介入治疗联合术前、后抗血小板、抗缺血、抗凝等药物治疗能显著减少1年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受益人群主要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6.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支架术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75例行PTCA支架术患者 ,术后 3~ 1 2个月内行运动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 1例有术前显像对照。术后随访 1 3~ 98个月。结果  4 1例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改善率为73 1 7%;75例术后显像为正常、可逆性缺损或固定性缺损患者间 ,心脏事件发生率整体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7) ;生存分析依术后显像结果不同 ,无心脏事件概率曲线整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 ,其中可逆性缺损与正常和固定性缺损患者间曲线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在PTCA支架术后疗效判定和预后评估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预测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69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进行多巴酚丁胺201 Tl负荷-再分布显像,显像结束后行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显像后2周内69例病人全部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69例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较术前有改善(△LVEF=4.78±2.4,t=2.02,P值<0.05).②左心室功能降低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组(△LVEF=5.3±2.0对LVEF=3.1±2.9,t=2.83,P<0.05).③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LVEF=5.8±1.6对△LVEF=4.4±1.4,t=2.45,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检出缺血且存活心肌,对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动201Tl肺/心比值对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运动201Tl肺/心比值对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9例正常对照者.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AD患者,分为3组无高血压、高血压无心肌肥厚和高血压心肌肥厚组.受检者均行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取运动断层显像上的前位显像计算肺/心比值.结果无高血压组(0.43±0.09,t=3.01)、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0.42±0.12,t=2.10)和高血压心肌肥厚组(0.47±0.09,t=4.76)的肺/心比值均较对照组(0.36±0.05,P<0.05~0.01)显著为高,但3组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上述3组单支和多支病变的肺/心比值分别为0.40±0.09和0.46±0.10、0.38±0.11和0.48±0.12及0.46±0.11和0.48±0.10.前2组单支与多支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后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肺/心比值≥0.45时对多支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和75%、90%和75%及40%和45%.无高血压组(r=0.402,P<0.01)和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r=0.408,P<0.05)的肺/心比值与半定量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但高血压心肌肥厚组(r=0.114,P>0.05)与半定量评分无相关性.无高血压组(r=-0.413,P<0.01)、高血压心肌肥厚组(r=-0.662,P<0.01)和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的肺/心比值(r=-0.408,P<0.05)与早期(E)和晚期(A)充盈速率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运动肺/心比值对伴和不伴高血压CAD患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对高血压心肌肥厚CAD患者多支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介入延迟骨显像鉴别良恶性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介入24h延迟骨显像鉴别良、恶性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恶性骨病变患者(共242个病灶)、21例良性骨病变患者(共102个病灶)随机分成非介入组和介入组进行对照研究.非介入组于注药后3、24h分别进行骨显像,介入组于3h显像后分次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共6.75mg,于24h行骨显像.勾划ROI,计算24h/3h放射性摄取比值(RUR).结果非介入组与介入组良性病变间的RUR值差异无显著性(q=0.94,P>0.05);非介入组与介入组的恶性病变之间、非介入组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介入组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RUR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q分别为20.10,1.81,16.39,P分别<0.01,<0.05,<0.01).非介入组RUR值判别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5%、86.2%、65.8%,介入组分别为81.5%、87.5%、83.1%.结论口服地塞米松介入24h延迟骨显像可明显提高骨显像的诊断效能,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衰减校正在18F-FDG SPECT显像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评价衰减校正(AC)在18F-脱氧葡萄糖(FDG) SPECT显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恶性肿瘤和4例良性肿物患者进行18F-FDG SPECT显像,进行迭代法重建AC和非衰减校正(NAC),并计算两者的肿瘤与本底比值(T/B).28例正常人进行了胸部18F-FDG SPECT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9个节段,用5分法(0正常;1分轻度减少;2分中度减少;3分明显减少;4分缺损)对AC与NAC图像的各心肌节段进行评分.结果 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4例AC与NAC均诊断为恶性,两者均检出55个病灶,2例(6%)AC与NAC均为假阴性,4例良性病变AC与NAC均为阴性.肺部肿瘤T/B在AC后增加(P<0.01),肺外肿瘤T/B AC后降低(P<0.05),不同部位肿瘤T/B在AC与NAC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AC对病变的解剖位置、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深部病变显示更加清晰.全部28例心肌显像者的左室前、后间壁,下、后壁在NAC影像均出现明显放射性衰减伪影,AC后显著改善(P<0.01);17例(60.7%)心尖、6例(21.4%)前壁心尖段放射性分布在AC后有轻度减低(P<0.01);AC后平均左室总分由NAC时的10.82±2.14下降为3.64±2.23(P<0.01).结论 AC虽未能增加肿瘤检出率,但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范围以及深部病灶,并可显著改善心肌衰减伪影,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