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承受力与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210名航空兵,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军人情境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心理承受力中独生子女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55、4.51、3.39、3.29、3.12、3.87,P0.01);来自城市的官兵在问题解决因子得分显著较高(t=-2.50,P0.01);未婚官兵在意志力方面得分显著较高(t=2.57,P0.01)。已婚官兵在消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未婚官兵(t=-4.21,P0.01),积极应对总分低于未婚官兵(t=2.93,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航空兵心理承受力及各因子(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信心)与积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0.5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情感积极、军事任务消极、独生子女和军事任务积极进入官兵心理承受力总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变异率为33.4%(F=102.93,P0.05)结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承受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军人适应军旅生活和面对军事应激出现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简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7名陆军野战部队官兵进行量表施测,并对回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结果①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方式、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17~-0.60;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6,0.6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负相关(r=-0.36,-0,3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r=0.49,0.67;P0.01);②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应激反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F=28.96~257.00;P0.01);消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适应不良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F=37.64~189.41;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军人适应不良,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适应不良;社会支持只能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军人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中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对25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r=0.4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r=-0.37,P0.01)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抑郁(r=0.50,P0.01)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抑郁(r=-0.36,P0.01)、心理弹性(-0.49,P0.01)与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②路径分析显示,积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Boot SE=0.04,P0.001));消极应对和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Boot SE=0.02,P0.001)。结论:社会支持对初中生抑郁程度的影响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即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海军航空兵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中介变量。方法:从海军航空兵某部保障官兵全体在位人员中采取整群抽样法共抽取1311人,应用卡特尔16种因素人格测试(16PF)、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自动思维问卷(ATQ)和自制应激事件调查表对其进行测评,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方法,筛选官兵的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并做路径分析。结果:测评官兵的整体焦虑情绪状况和国内成人常模并无明显差异(t=-0.373,P0.05)。其中,受教育程度高者SAS粗分明显更低(t=2.26,P0.05),且适应与焦虑型人格得分与SAS粗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4,P0.01),说明受教育程度高和适应与焦虑型人格是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而SRSS得分与SAS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40,P0.01)、应激事件总分与SAS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17,P0.01),心理健康因素得分与SAS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1),且ATQ总分与SAS粗分亦呈明显正相关(r=0.543,P0.01),说明睡眠不佳、高应激水平、心理健康因素得分偏高和负性自动思维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路径分析显示父母健康通过睡眠状况的中介作用导致焦虑情绪,部队烦恼、身体健康和战友矛盾及心理健康因素通过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导致焦虑情绪。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和睡眠状况是心理健康因素、父母健康、部队烦恼、身体健康和战友矛盾等因素引发海军航空兵某部保障官兵焦虑情绪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情景特质应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部海岛516名官兵作为研究组,选取某部非海岛陆军499名官兵为对照组。采用军人情景特质应对量表进行测评,使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研究组军人消极应对总分、军事任务消极应对、军旅特殊生活消极应对、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和健康及经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3.892,-3.838,-3.708,-5.104,-2.036;P0.05)。研究组官兵积极应对总分、军事任务积极应对、军旅特殊生活积极应对和人际关系积极应对高于对照组(t=2.513,3.259,2.026,3.069;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与年龄、文化程度、军龄和职务呈显著正相关(r=0.151~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13,P0.01)。消极应对与文化程度和职务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082,-0.096;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务和文化程度进入以消极应对总分为因变量回归方程(t=-3.070,2.795;P0.01),职务和年龄进入以积极应对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t=2.702,3.219;P0.01)。结论海岛官兵应对能力优于普通陆军官兵,职务、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军人情景特质应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学生D型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DS1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5%,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8,P0.001);(2)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积极应对分数明显低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2,P0.001),大学生D型人格组的消极应对分数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NA)因子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400,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51,P0.01);社交抑制(SI)因子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419,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54,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容易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高原某部新兵抵达驻地1周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团体用心理应激调查表(PSSG)、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问卷,集中进行现场测评。结果:1高原新兵心理弹性较好,总分为(61.87±12.96);2高原新兵不同水平心理弹性组的应激总标分、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外向性、情绪稳定性、SCL-90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3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外向性、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60,0.432,0.421;P=0.001),与应激总标分、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情绪稳定性、SCL-90总分呈负相关(r=-0.190,-0.186,-0.116.-0.209,-0.186;P0.01);4积极应对、外向性、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的预测良好,解释率达到38.44%。结论:高原新兵心理弹性状况较好。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外向性、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驻岛军人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驻岛89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部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于常模(F=42.97,P0.05),SCL-90中躯体(F=5.24,P0.05)及敌对因子(F=4.42,P0.05)高于军队常模,消极应对分高于常模(F=3.91,P0.05)。应激程度与积极应对分成负相关(r=-0.27,P0.05),与消极应对分(r=0.48,P0.01)及SCL-90各因子分成正相关(r=0.57,0.56,0.56,0.51,0.55,0.43,0.55,0.53,0.52;P0.01);驻岛时间与应激程度成负相关(r=-0.26,P0.05)。结论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心理问题多,驻岛时间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殊环境下军人述情障碍的程度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地处偏远山区、作业环境封闭的3935名官兵进行测定,对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的应对方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得分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SQ)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特殊环境下述情障碍高、中、低分组的军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13%、66.45%与13.42%;不同述情障碍组之间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45.676,91.715;P均0.01),述情障碍总分及情感描述困难、外向性思维两因子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5,-0.100,-0.185;P均0.01),述情障碍总分及3个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12,0.182,0.187,0.104;P均0.01)。结论:地处偏远山区的军人述情障碍程度与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高述情障碍的军人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青海省西宁市某支队530名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各领域百分制得分如下,生理领域64.01±8.85;心理领域62.58±9.75;社会领域63.77±11.93;环境领域57.30±9.61;②艾森克个性问卷的E维度分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均分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N维度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在$=0.05的水平上,内外向人格维度、神经质人格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均分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与人格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抗震救灾官兵军事绩效的相关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部参加抗震救灾的128名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与调查,分析WAI总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军事绩效良好者58.6%,较差者41.4%;军事绩效良好者GSES总分(28.5±5.4)、SAQ总分(43.7±8.5)、积极应对因子分(29.7±4.1)明显高于绩效差者,消极应对因子分(10.3±3.6)明显低于绩效差者(P0.05或0.01);WAI总分与职务、健康状况、社会支持、GSES总分、SAQ总分、积极应对方式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2、0.172、0.252、0.221、0.381、0.269,P0.05或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分呈负相关(r=-0.35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SES总分、SAQ总分、消极应对方式、职务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自我效能、自我接纳、应对方式等心理品质对抗震救灾应激条件下官兵军事绩效有明显影响,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改变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官兵应激时的军事绩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航舰艇官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7名护航舰艇官兵进行测评。结果:1舰艇官兵SCL-90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t=-48.719,-45.763,-43.781,-48.083,-53.562,-35.100,-64.515,-58.364,-49.038;P0.0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很好;2护航舰艇官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中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22,-0.171,-0.274,-0.388,-0.284,-0.253,-0.094,-0.121,-0.275,-0.318,r=-0.266,-0.189,-0.247,-0.271,-0.265,-0.213,-0.168,-0.198,-0.185,-0.265;P0.05或0.01),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利用度只与SCL-90某些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0.01),不成熟及混合型应对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33,0.093,0.150,0.099,0.168,0.054,0.125,0.173,0.179,0.144,0.262,0.196,0.207,0.220,0.293,0.087,0.305,0.249,0.200,0.248;P0.05或0.01),成熟应对与SCL-90各因子无相关性(P0.05);3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t=-2.847,-2.262,-2.060;P0.05),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t=4.965,4.945;P0.05或0.01)。结论:护航舰艇官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应加强自信心提升训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体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对3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同时做人格、自尊、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精神症状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SMI-C总分的相关性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包括:病程(r=0.12,P<0.05),PANSS抑郁因子分(r=0.18,P<0.01),SES评分(r=-0.40,P<0.01),GSES评分(r=-0.22,P<0.01),EPQ的P分(r=0.22,P<0.01)、E分(r=-0.22,P<0.01)、N分(r=0.42,P<0.01)和L分(r=-0.25,P<0.01),SCSQ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r=-0.14,P<0.05)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r=0.19,P<0.01),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r=-0.25,P<0.01),主观支持评分(r=-0.18,P<0.01)和支持利用度评分(r=-0.25,P<0.01).回归分析结果 :EPQ的P分、SES评分、SSRS的客观支持评分和PANSS抑郁因子分进入回归模型,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0、-0.23、-0.19、0.13.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神经质人格特征、自尊水平、社会客观支持和抑郁情绪对患者的病耻感体验水平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同期选取80例一般住院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通过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应对方式选择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1)对照组患者家属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病性等均显著高于研究组(t=2.955,3.435,3.832,2.440,2.820;P0.05);(2)研究组患者家属SCSQ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729,5.613;P0.001);(3)研究组患者家属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023,4.501,5.345;P0.001);(4)患者家属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1,-0.384,-0.478;P0.05),积极应对与SCL-90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1,P0.05),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5,P0.05)。结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为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家属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低会对其情绪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官兵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162名基层官兵进行调查。结果:解决问题、求助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99,-0.242;P均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8,0.343,0.306,0.329,0.503;P均0.01);解决问题与自责、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55;P均0.01);与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1);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297,P0.01),与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79,0.531,0.285;P均0.01);幻想与退避、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6,0.587,0.236;P均0.01);退避与合理化、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492,0.326;P均0.01);合理化与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1);自我和谐在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状态焦虑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基层官兵的状态焦虑可以通过自我和谐策略来采用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人格和应对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Eysenck人格量表(EPQ)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WCQ)等测量21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结果 FARS总分在专业满意度、独生与否、性别、生源地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t=-6.37,P0.001,t=-3.69,P0.001,t=-3.76,P0.01,t=-2.43,P0.05);EPQ中的E、N、P维度与FARS总分相关极显著(r=-0.30,P0.001,r=0.43,P0.001,r=0.24,P0.001)、SWCQ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与FARS总分相关极显著(r=-0.34,P0.001,r=0.36,P0.001)。逐步回归显示,专业满意度、性别、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对适应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专业满意度等因素影响其适应水平,在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时应注重个体人格和专业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59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1),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85,r=0.245,P0.01),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及各压力源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校教师越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感受到的职业压力、社会压力和个人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职业对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替代性创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创伤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05名赴川救援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业救援人员在认知反应(F=21.641,P0.001)、情绪反应(F=4.217,P0.01)、行为反应(F=3.347,P0.05)、生理反应(F=6.572,P0.001)及替代创伤总分(F=7.104,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信念因子上无显著差异;2替代创伤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02,P0.01)、主观支持(r=-0.197,P0.01)、积极应对(r=-0.24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但只有消极应对在回归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结论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高于心理工作者、医护人员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创伤程度最高,心理工作者创伤程度最低;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与平原地区空军官兵心身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高原地区抽取某部空军官兵487人作为研究组,抽取平原地区某部空军官兵553人作为对照组。运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军人社会支持量表及军人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使用SPSS 17.0进行t检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在骨骼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躯体症状,睡眠状态、情绪状态、情感状态、语言状态、行为状态和焦虑等心理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6.24~22.71,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军人心身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与职业倦怠(r=0.288~0.311,P0.01)、社会支持(r=0.226~0.335,P0.01)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军人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入以心身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t=6.551、5.817,P0.05)。结论高原地区空军心身健康状况明显较差,社会支持缺乏和职业倦怠是高原空军官兵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00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警察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因子与中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2警察SCL-90所有因子与EPQ中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简易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EPQ中内外向维度简易应对方式中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1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敌对三方面,而人际关系、恐怖两方面要优于一般人群;2警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警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