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及 MRI 表现。方法对18例 RESLES 患者的临床表现、MRI 表现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较年轻,其中5例<15岁。临床病史:约67%(12/18)为发热、头痛,临床诊断为脑炎;约22%(4/18)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均无长期酗酒史。MRI 表现:胼胝体压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 T2 WI 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高信号,而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呈低信号,ADC值均<1×10-3 mm2/s,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短期复查病灶消失或 DWI 信号降低。结论RESLES 是一种罕见的临床与影像综合征,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MRI 对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监测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点,提高对RESLES的认识及影像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例RESLES儿童的临床表现、MRI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MRI特点。结果首次检查18例患儿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椭圆形或斑片状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b=1 000)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患儿治疗5~19天后进行MRI复查,原有病灶均完全消失。10例3~6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头颅MRI均表现为正常。结论儿童RESLES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常表现为抽搐,诊断以MRI检查为主,其特征性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RESLES通过治疗后复查病灶均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8例RESLES的临床表现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18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4例,早期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孤立性异常信号,T_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FLAIR为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治疗后随访复查,15例患者,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MRI均消失,无软化灶,2例病灶缩小,1例桥脑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RESLES患者MRI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呈对称分布,治疗后呈可逆性改变,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明确诊断,为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单病程的非特异性脑炎/脑病综合征,颅脑MRI显示以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椭圆形病灶,临床表现多较轻微,可仅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等非典型症状,但也可出现脑实质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谵妄、抽搐、共济失调及眩晕,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病程为自限性,短期内可完全恢复,需与累及胼胝体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相鉴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本院8例MERS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以及脑电图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设备采用GE Signa Excite 1.5T HD Echospeed及DiscoveryMR750 3.0T扫描仪.结果 8例患儿影像学改变均累及胼胝体压部,病灶特征呈类圆形,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DWI上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上呈低信号为典型特征,其中6例在DWI显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受累而被诊断MERSⅠ型;另2例中1例扩展到整个胼胝体,1例扩展到半卵圆中心白质被诊断MERSⅡ型,随访7 d~1月患儿复查头颅MRI均恢复正常.结论 MERS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轻微脑炎/脑病症状,为临床-影像学预后良好的一种综合征;MRI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很大价值,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的MRI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4例患儿中Ⅰ型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20例,Ⅱ型4例。Ⅰ型患儿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椭圆形或圆形病灶,病变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Ⅱ型患儿除胼胝体压部受累外,还出现其它部位受累,其中胼胝体膝部受累3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受累2例、半卵圆中心受累1例以及左侧顶叶脑白质受累1例,病灶均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T2-FLAIR为稍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患儿复查时(间隔8~30天)原有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儿童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头颅MRI表现特异,短期内可完全恢复,以Ⅰ型为常见。MRI能为儿童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微脑炎/脑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7.
<正>病人,女,31岁。于2011年6月8日出现发冷,测体温40℃,连续静滴3 d"氨曲南"后仍发热,又静滴1次"痰热清注射液"后仍发热。6月11日夜间醒后出现口周麻  相似文献   

8.
9.
岳博  栾涛  邓超  祖静  郭兆刚 《武警医学》2022,33(10):895-897
<正>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 RESLE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多有轻微脑炎或脑病等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认知障碍、癫痫等,影像学表现较典型。大部分由抗癫痫药物戒断、感染、高原性脑水肿或代谢紊乱(低血糖和高钠血症)引起[1]。本文对我院确诊的1例伴有尿潴留的RESLES患者进行报道,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及MRI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1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典型MRI特征为胼胝体压部中央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T2WI及FLAIR呈高信号;16例DWI呈明显高信号而相应ADC图呈明显低信号;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其信号特点与病程相关;3例DTI FA值未见明显降低,胼胝体压部白质纤维束完整。临床治疗后MRI复查1例出现其他部位新发病灶。结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是有共同MRI特征的一组不同疾病,有典型MRI特征,信号特点与病程相关,DTI特征提示病变的可复性,临床治疗后的MRI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胼胝体压部可逆行性病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4例急性脑梗死后胼胝体压部可逆行性病变患者行MRI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后1~2周内胼胝体压部出现DWI呈高信号,ADC低信号的新发病变,临床未见与新发病变相关症状,1~2个月后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病变消失。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可逆性胼胝体病变是华勒氏变性早期改变,其应与脑梗死、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及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确诊为成人RESLES的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生化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5例有发热、头痛表现,部分病例伴有意识障碍、视物障碍、呕吐等症状。7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3~14天行头部MRI检查,均提示胼胝体压部(SCC)异常信号,病变在T_1WI为稍低或低信号,在T_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及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针对7例患者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全部病例于发病后7~60天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于发病后10~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ESL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病因复杂,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我院诊断的50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MRI诊断表现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圆形或弧形,少数为斑片状,边界清晰。4例T1WI信号改变不明显,其余患者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为稍高信号,信号均匀,病变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不明显,44例T1WI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特征;DWI呈明显高信号且表现扩散系数(ADC)呈低信号;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4例行MRS检查,5例行MRA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特征;3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显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减低。45例复查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病变完全消失,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预后效果好;3例DWI信号欠均匀,中央区见稍低信号,预后较差;1例随访发现患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四肢无自主运动,长期卧床,预后不良。结论MRI能为RESLE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其临床症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对13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均偏年轻,无明确酒精中毒或长期酗酒史,临床上有一定特征性的病史,与临床常见的由于酒精中毒引起的胼胝体变性明显不同。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的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高信号而相应表观扩散系数(ADC)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与胼胝体变性主要发生于胼胝体体部及膝部且呈对称性不同。结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孤立性病变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患儿资料8例,男7例,女1例,其中淋巴瘤化疗患儿、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各2例,紫癜肾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各1例.其中,5例肾病患儿血压升高.8例患儿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其中1例间时行增强MR及MR血管威像(MRA),1例行MRA和MR静脉血管成像(MRV);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 MRI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8例)、额叶(2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1例)及左脑半球(1例)多发异常信号或低密度,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自质内,6例患儿皮质受累.在T1WI上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上呈高信号,以FLAIR像显示皮质病变为佳.DWI显示大部分病灶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等或高信号.部分病灶DWI表现为高信号.1例行MR增强扫描患儿显示病灶部位沿脑膜斑片状及线样强化,皮层下脑组织内病变呈片状强化.2例MRA及1例MRV各大动脉血管及静脉窦未见明显狭窄、扩张或栓塞征象.随访MRI及CT显示所有患儿病灶范围逐渐缩小,数目减少.结论 FRES好发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变大部分为血管源性水肿,增强T1WI示病灶有强化.儿童与成人病变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有所不同.MRI是PRES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例中,1例严重的肾病综合征,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均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以大脑半球顶枕部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额叶也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损伤的临床轻度脑炎/脑病(MERS)是一种临床及影像学综合征,该综合征同时具有多样的临床症状及典型的影像表现。近年来多种MR功能成像方法已应用于MERS综合征的诊断,如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等。综述MERS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在MRI上多种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MRI 对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临床表现:4例出现头痛、头晕,3例出现一过性晕厥,2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肢体活动障碍。(2)临床诊断:低血糖脑病 3例,1月后复查 MRI 患者病变已吸收消失;脑炎 2例,治疗后好转;脑梗死、癫痫、变性及脑外伤各1例,治疗后病灶仍存在。(3)影像表现: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单发的类圆形、片状稍长 T1稍长 T2信号影,边界清楚,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为低信号,无明显强化表现。结论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其影像表现相似,其中低血糖脑病及脑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具有可逆性),要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胼胝体压部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收集18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症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儿童11例,成人7例,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惊厥相关和低钠血症。首次MR检查距离发病2~10天不等,影像上,17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正中为主孤立性病灶,呈斑片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或稍模糊,D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_1WI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 flair为稍高信号,1例幼儿患者,病灶范围自胼胝体压部呈对称性向胼胝体两侧延伸,至侧脑室后角周围。随访后,7例患者复查MRI,病灶异常信号消失或DWI信号明显减低、范围缩小,复查时间距离首次检查天数自6~30天不等,其余11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未复查MRI。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症的临床症状及病因复杂多变,但是预后良好,MR影像具有特征性,尤其DWI序列突出表现为胼胝体压部为主的可逆性、孤立性高信号病灶,可以明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灶综合征的头磁共振影像(MRI)、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3~58岁,伴发疾病分别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癫痫撤药1例,垂体危象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Still病1例,病毒性脑(膜)炎8例.首次MRI检查距发病时间2~39d.病灶均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中央,胼胝体其他部分不受累及,信号特点为FLAIR和T2呈高信号,T1信号轻度减低,DWI高信号,ADC值减低.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形态上呈卵圆形或回旋镖形.13例患者在首次MRI检查后6~ 30d复查,显示病灶消失或信号明显减弱,且经对症治疗均达临床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灶综合征以头颅MRI发现胼胝体压部中央可逆性病灶为特点,临床症状多样,预后相对良好,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