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UU)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77例RSA患者(观察组)和5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UU分离培养。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40.2%,对照组UU阳性率9.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自然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分别对106例早孕稽留流产患者(研究组)和98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rea plasma urealyticum,UU)培养,并将两组清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检。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例数(69例,占65.09%)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占1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绒毛膜炎62例(58.49%),对照组5例(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性传播引起宫内感染,发生绒毛膜炎而导致稽留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50例自然流产(其中包括复发性自然流产81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50例同期在医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38.80%(97/250),CT阳性率29.20%(73/250),UU+CT阳性率24.00%(60/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82.71%(67/81),CT阳性率65.43%(53/81),UU+CT阳性率51.85%(42/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P0.05);研究组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35.20%(88/250),CT阳性率28.80%(72/250),UU+CT阳性率20.40%(51/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77.78%(63/81),CT阳性率60.49%(49/81),UU+CT阳性率43.21%(35/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患者(P0.05)。结论 UU、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UU、CT感染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180例稽留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8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并将两察组刮宫后绒毛及蜕膜送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UU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897%(124/180)和20.56%(37/180),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中UU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33%(96/180)和10.56%(19/1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是引起稽留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生育期不孕不育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某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不孕不育门诊256例生育期不孕不育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标本进行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选择已生育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结果 不孕不育组中支原体阳性116例,阳性率为45.3%,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阳性87例,阳性率为34.0%;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25例,阳性率为9.8%;单纯MH阳性4例,阳性率为1.6%.对照组中支原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11.0%;其中单纯UU阳性9例,阳性率为9.0%;UU和MH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1.0%;单纯MH阳性1例,阳性率为1.0%.两组比较,支原体感染率、单纯UU感染率、UU和MH混合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圴P <0.01).药敏结果 显示,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四环素较为敏感,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较高.结论 该医院门诊生育期不孕不育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药敏试验结果 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对早孕蜕膜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法检测40例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及4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对照组)宫颈分泌物的UU感染率,并将手术刮取的蜕膜组织立即送病理检查。随机选取实验组8例患者的蜕膜组织在电镜下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①实验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52.5%(21/40),对照组为20%(8/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实验组蜕膜组织病理诊断宫内感染率为47.5%(19/40),对照组为7.5%(3/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验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者宫内感染率为76.2%(16/21);宫颈分泌物UU阴性者为15.8%(3/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病理检查发现,蜕膜UU感染者,可见蜕膜水肿,细胞之间出现裂隙,间质弥散性淋巴细胞浸润。⑤电镜下可见,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之间以及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细胞膜上均可见大量UU颗粒,滋养层细胞浆呈空泡样变性,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囊性扩张,染色质周边聚集,细胞肿胀坏死。结论:定植在女性下生殖道的UU可引起逆行感染,损伤早孕蜕膜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而导致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107例稽留流产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培养,并对其清宫或流产的绒毛及部分蜕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年龄分组无显著相关性,与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孕周、孕产史和人员来源有相关性。在107例稽留流产孕妇中,支原体感染者中宫颈分泌物阳性42例,感染率为39.25%,组织物阳性10例,感染率为9.35%,衣原体感染者中宫颈分泌物阳性10例,感染率为9.35%,组织物阳性4例,感染率为3.74%。结论: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孕周、孕产史和人员来源等因素都与孕妇稽留流产有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上行传播引起宫内感染、绒毛膜炎,最终导致胚胎停止发育,造成稽留流产,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40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出情况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出情况及体外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6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者宫颈分泌物标本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①支原体阳性236例,感染率为58.13%,其中UU、MH、UU+MH阳性率分别占83.05%、5.93%、11.02%;②UU、MH、UU+MH对12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16.11%、33.93%、55.13%。UU阳性者中有23.98%耐4种以上抗生素,而MH及UU+MH感染者中分别有71.43%、96.15%的病例耐4种以上抗生素。结论①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MH次之,单纯MH感染较少;②单纯UU感染耐药率相对较低,而MH、UU+MH感染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率高。③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而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宜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9.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药敏情况。方法对918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10种抗生素药物敏试验。结果918例中支原体感染376例,感染率41.0%,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309例(占82.2%),人型支原体(MH)感染7例(占1.9%),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60例(占16.0%);药敏情况,对UU、MH感染及UU、MH混合感染敏感的前三种药物均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结论强力霉素是治疗UU感染、MH感染及UU和MH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是交沙霉素、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道中的感染率及耐药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技术对大庆市人民医院400例门诊和妇科住院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感染率为88.05%,UU阳性280例,MH阳性74例。UU和MH混合感染68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7.90%、91.61%、88.81%、67.83%、58.04%、18.18%、17.48%、14.69%和6.99%。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UU和MH混合感染的治疗首选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RSA)与解脲脲原体(Uu)感染、抗心磷脂抗体(ACA)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解脲脲原体感染与抗心磷脂抗体产生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6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RSA组)静脉血中ACAIgM、IgG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解脲脲原体含量;50例孕前咨询查体者(PE组)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应检测。结果:126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ACAIgM、IgG,Uu阳性率分别为21.43%、30.16%、32.54%,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的4.00%、4.00%、12.00%(P<0.05)。RSA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组AC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36.59%、51.22%,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4.12%、20.00%(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抗心磷脂抗体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且抗心磷脂抗体的产生与解脲脲原体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IP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 (IL-10)的表达变化及探讨复发性流产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RSA组)和33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TIPE2、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TIPE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IPE2蛋白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IL-10有利于妊娠,而TNF-α升高不利于妊娠,TIPE2蛋白可能通过与细胞因子的相互调控作用影响Th1/Th2平衡导致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7年1~6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715例患者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检测。结果:715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207例,总感染率为28.9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176例,检出率为24.62%,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11例,检出率为1.54%,UU和MH混合感染20例,检出率为2.80%;检出支原体感染病例中尤其在18~30岁间为最高,占检出率的58.45%;同时有婚外性行为者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2χ=59.82,P<0.001);药敏试验显示:UU单一感染敏感性最高为克拉霉素(89.20%),其次为美满霉素(84.66%),MH单一感染者以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100.00%),UU和MH混合感染敏感性最高为美满霉素(80.00%),其次阿奇霉素和强力霉素(65.00%)。结论:UU和MH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尤以年青性活跃时期、有婚外性行为者感染率为最高;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药敏情况。方法:2006年6有至2007年6月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人民医院对1768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了宫颈分泌物支原休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768例中支原体阳性为997例,感染率为56.4%,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占51.0%(902例)、10.9%(192例)、38.1%(674例)。药物敏感情况:UU单一感染最高为克拉霉素86.0%,MH单一感染最高为美满霉素76.6%,混合感染为美满霉素56.95%。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56.4%,克拉霉素是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美满霉素是治疗MH和混合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5.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临床药敏情况.方法:2006年6有至2007年6月江苏省大丰市第三人民医院对1768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了宫颈分泌物支原休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768例中支原体阳性为997例,感染率为56.4%,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占51.0%(902例)、10.9%(192例)、38.1%(674例).药物敏感情况:UU单一感染最高为克拉霉素86.0%,MH单一感染最高为美满霉素76.6%,混合感染为美满霉素56.95%.结论:在本研究中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56.4%,克拉霉素是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美满霉素是治疗MH和混合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临床药敏情况,为合理规范化诊治本地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5月来枣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760例,进行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76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支原体阳性为468例,感染率为61.58%,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混合感染(UU+MH)的阳性率分别为54.21%(412例)、1.97%(15例)及5.39%(41例)。药物敏感情况:单一UU感染前3位为交沙霉素88.83%(366/412)、强力霉素86.89%(358/412)、美满霉素77.91%(321/412);单一MH感染前3位的为交沙霉素80.00%(12/15)、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73.33%(11/15);UU+MH混合感染前3位为强力霉素58.54%(24/41)、交沙霉素46.34%(19/41)、克拉霉素及美满霉素43.90%(18/41)。耐药性测定结果:单一UU感染耐药性最高的为环丙沙星57.77%(238/412),单一MH感染耐药性最高的为罗红霉素80.00%(12/15),UU+MH混合感染耐药性最高的为氧氟沙星70.73%(29/41)。结论:该研究中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61.58%,主要以UU感染为主。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是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7.
孙莉  刘开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25-2627
目的分析襄阳地区2009-2012年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为本地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培养法检测女性宫颈分泌物和男性尿道分泌物中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不同性别不孕不育组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原体感染类型均是以单纯UU感染最为多见,UU+MH混合感染其次,单纯MH感染最少见;支原体感染率均以21~40岁年龄段最高;对支原体感染用药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结论支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不孕不育患者应常规检测支原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我们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中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22例可疑病例中阳性1189例,总阳性率为42.13%。UU单独感染925例,阳性率为32.78%;MH单独感染46例,阳性率为1.63%;UU和MH混合感染218例,阳性率为7.73%。女性培养阳性率为58.52%,男性阳性率为31.25%。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UU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MH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和MH均对交沙霉素敏感。结论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美满霉素是现阶段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UU和MH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测定,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胚胎、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TAT3含量。结果: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的绒毛和蜕膜中均高表达。RSA组与对照组绒毛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与对照组蜕膜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了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表达,在胎盘形成过程中STAT3参与、促进滋养细胞的存活、生长和浸润,胚胎生长具有肿瘤的特征。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AT3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静  张文淼  郑飞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75-4876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及其感染特点。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68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5例门诊健康检查女性(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宫颈分泌物UU及CT检测。结果:两组宫颈分泌物感染UU阳性率分别为26.47%和6.67%,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感染CT阳性率分别为30.88%和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UU及CT症状隐匿,应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