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外科手术方法能够缓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升高、脑组织肿胀、脑干压迫等病变,解除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为内科治疗争取时间,降低致死致残率。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0-55岁。均进行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治疗,术后随访,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疗效分优、良、中、无变化、差5个标准等级。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时,37例患者外科治疗总有效率89%,其中优5例(14%),良15例(41%),中13例(35%),无变化4例(11%),无加重者。头颅CT复查脑梗死患者31例,但其中19例患者梗死灶范围明显减小,尤其是皮质重新密度深,生活能自理12例的脑皮质恢复活性。术后随访1年,31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剩余6例因联系方式失效而失访。23例远期疗效满意,能从事一般工作和简单劳动,2例发生对侧脑梗死,病情加重。表明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可作为治疗大部分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硬膜减张缝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9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行去骨辨减压术同步行硬膜减张缝合和B组38例行去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半年随访病人GOS情况.结果 A组并发脑膨出(0)、脑室穿通畸形(2.4%)、硬膜下或皮下积液(17.1%)、脑脊液漏(4.9%)、颅内感染(7.3%)明显低于B组;半年后评价A组GO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颞肌浅筋膜减张缝合硬膜,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愈后,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护理模式在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组4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C组进行循证护理.于3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  相似文献   

4.
杨旭明 《解剖与临床》2005,10(3):252-252
重型颅腑损伤由于颅内压高,痫情发展快,要求迅速开颅手术治疗,术中每一步骤必须干脆利落、笔者自行设计制作的颞肌筋膜骨膜剥离器应用于剥离颞肌筋膜骨膜时符合此要求。自2004年1月~2004年6月,任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采用该剥离器于骨膜下剥离颞肌及其筋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23-1224
目的 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以yasiarjia手术入路为基础,扩大手术切口)减压术。结果 36例病人,恢复良好2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4例(11.1%)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25%)。结论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逆流颞顶筋膜瓣移转术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颞浅动脉颞顶分支与耳后、枕动脉支,前额支与眶上、滑车上动脉支有丰富吻合或与对侧主要血管支直接交通,构筑跨血供区供血的解剖基础,设计以颞浅动脉轴型血管及其吻合支为蒂的逆流颞顶筋膜瓣,向顶枕侧或前额顶部移转覆盖骨外露缺损区加皮片移植或充填。自1996年11月开始,临床应用4例,最大筋膜瓣13cm×7cm。结果:术后筋膜瓣及植皮区完全存活,外形较为满意。癌肿病例术后三周接受放射治疗。结论:逆流供血的颞部筋膜瓣血运行可靠,是提供颞顶枕部深度组织缺损即期、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法。  相似文献   

7.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底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前颅窝底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膜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颞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前颅窝底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筋膜瓣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覆盖额颞部钛网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钛网修补术后,因钛网外皮肤感染、缺血坏死等原因造成皮肤缺损的患者,选择颞浅筋膜行岛状筋膜瓣转移,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术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存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转移筋膜瓣及全厚皮片全部存活,仅1例出现颞部皮肤边缘洞穿性瘘口,经换药及缝合后痊愈。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本组均未出现钛网外露、感染及皮下积液等现象,所植皮片周围瘢痕平软,创面外形丰满,富有弹性,复原效果满意。供瓣区毛发生长正常,瘢痕掩盖较好。结论选取颞浅筋膜作岛状筋膜瓣转移,联合任意全厚皮片移植,是修复额颞部钛网外露的有效方法,其损伤小,外观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逐步减压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收治于安远县人民医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逐步减压技术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30 例及对照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逐步减压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 7 d、1 m,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颅内压变化情况、损害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术后 3 m,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脑脊液漏、脑积水、急性脑膨出、颅内感染).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颅内压力、颅脑损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预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逐步减压技术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还进一步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带蒂颞深筋膜肌瓣修补前颅窝低缺损的应用解剖及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前颅窝低缺损修复选用带蒂颞深筋部肌瓣,方法:在50个头部标本上对颞深,浅筋膜和颞肌的形态及血供进行了观测。结果:设计了带蒂的深筋膜肌瓣,并对3例外伤性性颅窝低缺损患者施行了修复术,介绍了手术操作与解剖学有关的要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筋膜肌瓣血供好,操作易,抗感染力强,防脑脊液漏性能确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10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HE活性的测定。分别应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mR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的血清CHE活性为(2568±427)U/L,对照A组(非大面积脑梗死组)为(6320±689)U/L,对照B组(正常对照组)为(6252±314)U/L,大面积脑梗死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血清CHE活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19,P〈0.01),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s=-0.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后24h内血清CHE的活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HE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中40例行单纯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溶栓组,40例行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情况,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及预后状况,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溶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颞肌与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组进行人类颞区组织的应用解剖学研究,阐明颞区帽状腱膜、颞肌复合组织瓣动力修复晚期面瘫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5具乳胶灌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颞区标本,分层进行局部解剖观察,精确记录筋膜、肌肉组织的血管神经分布。结果:颞区组织从浅入深分为:颞浅筋膜、颞深筋膜和颞肌,帽状腱膜是颞浅筋膜的向上延伸,各层均有独立的神经血管支配,并且互相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颞肌的显微解剖显示其有三条独立的血管神经束。结论:晚期面瘫眼、鼻和口三个部位畸形的动力矫正可选用颞肌独立的三条神经血管束与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一期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宁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84例,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4~74(59.12±6.97)岁,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用于发病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发病在3~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r t-PA静脉溶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30,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90 d观察组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出血性转化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3~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仍具有显著效果,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性转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包括73例男性和77例女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再分阶段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C反应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尧  刘楠  张洪松 《医学信息》2019,(16):107-109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手术及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治疗组(n=42),延迟治疗组(n=38)和保守治疗组(n=40)。保守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早期治疗组及延迟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组的基础上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14 d、6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比较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恢复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早期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治疗组生存率、肢体运动恢复率和语言功能恢复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治疗14 d、6个月后GCS评分均高于延迟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情况,促进肢体运动恢复及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Toll样受体4(TLR4)、 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mRNA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 神经...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In the study; interrelation in between the distal part of deep layer of temporal fascia, temporali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deep layer of masseter were examined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ossibl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in between them.

Methods

Interrelation in between the distal part of temporal fascia, temporali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deep layer of masseter were examined in six fresh frozen and four embalmed head-neck specimens bilaterally. Three of the specimens were female and seven of them were male. Their ages varied between 76 to 83 years. In all of the 20 dissections; the zygomatic arch was removed and the interrelation in between these anatomical structures were demonstrated.

Results

In the gross anatomic examinati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relation was found. In the first type, there was no continuity or connection in between the temporali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deep layer of masseter. In all of them; masseter formed the superficial relation of temporalis muscle. In the second type; the deep layer of masseter was connected to the temporalis muscle’s distal fibers and all these fibers coursed as a single muscle. Both muscles’ fibre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coronoid process. This type was present both unilaterally and bilaterally. In the third type, the temporal fascia was inserted to the coronoid process, together with the temporalis muscle.

Discussion

Awareness of the surgeons about the high ratio of these types of interrelations will affect the success of the surge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46~81(62.7±12.3)岁。患者均接受急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核心梗死面积,以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患者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间CBF、CBV、MTT、TTP值的差异。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AIS患者的检出率。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按照预后评估结果进行分组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组104例AIS患者中,经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及半暗带血流异常者共96例(检出率为92.31%)。CT灌注成像检出的96例中,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者69例、预后不良者27例。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分别与健侧对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相比,CBF、CBV值降低,MTT、TTP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及高脂血症比例、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参数MTT、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T灌注参数CBF、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脂血症,NIHSS评分,以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CBF、CBV、MTT、TTP等均是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检查可快速反映脑部组织灌注损伤情况,对AIS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受累血管再通情况,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