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其降低术中肌瘤残留及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10例,按照自愿选择原则分为传统腹腔镜组(47例)及腹腔镜超声引导组(63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肌瘤残留及复发情况。结果: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85.8±28.5min)少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117.9±39.9min)(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传统腹腔镜组残留肌瘤病例发生率(19.2%)及残留肌瘤数比率(7.6%)高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4.8%、2.1%),残留肌瘤直径(2.27±0.74cm)及复发率(19.2%)大于腹腔镜超声引导组(1.25±0.33cm、3.2%)(P均0.05),肌瘤复发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超声引导手术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残留及复发率,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应用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是1.89%,对照组复发率是16.98%,组间复发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能够显著减少肌瘤残留与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及经阴道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93例,分别进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肌瘤漏挖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74例,手术时间1.92±0.37h、术中出血量154.32±22.46mL、并发症1例(1.35%),肌瘤漏挖率8.11%;超声引导下腹腔镜组96例,手术时间1.81±0.34h、术中出血量145.62±29.23mL、并发症2例(2.08%)、肌瘤漏挖率1.04%;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组23例,手术时间1.56±0.21h、术中出血量160.43±19.88mL、并发症1例(4.35%)、肌瘤漏挖率8.67%,3组患者手术时间(F=10.210,P=0.000)、术中出血量(F=4.218,P=0.016)、肌瘤漏挖率(χ2=6.286,P=0.040)有统计学差异,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χ2=1.331,P=0.591).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肌瘤漏挖率低于单纯腹腔镜肌瘤剥除术;经阴道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及超声引导下腹腔镜组缩短;3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航空总医院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在21~4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在术前行超声检查,然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术前及术中均行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均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查超声,并于术后每3个月随访复查超声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行超声检查发现残留子宫肌瘤后引导术者继续剔除,术后复查超声在50例中发现2例子宫肌瘤残留(残留率4.0%),术后1年随访发现3例子宫肌瘤复发(复发率6.0%);对照组术后复查超声在50例中发现18例子宫肌瘤残留(残留率36.0%),术后1年随访发现10例子宫肌瘤复发(复发率2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肌瘤残留率(4.0%)和术后复发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次为36.0%、20.0%),且残留子宫肌瘤直径[(0.8±0.3)cm]明显小于对照组[(1.4±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35.6±10.9)min,对照组:(34.3±10.6)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27.0±36.5)ml,对照组:(129.6±35.0)ml]、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6.6±4.3)h,对照组:(27.3±4.4)h]、住院时间[观察组:(4.5±1.0)d,对照组:(4.5±1.1)d]、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可显著降低子宫肌瘤残留和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观察组46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住院花费、术后情况、肌瘤复发率及肌瘤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及镇痛剂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剔除的肌瘤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的肌瘤数多,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小,粘连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7例.甲组患者应用常规经腹超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乙组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子宫肌瘤残留率、复发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乙组患者肌瘤残留率更小,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乙组患者复发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道超声辅助行腹腔镜剔除术的疗效好、术后残留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腹腔镜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果。结果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肌瘤残留率为4.65%显著低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的18.60%(P﹤0.05),观察组肌瘤复发率为11.63%、妊娠率为72.09%与对照组的25.58%、60.47%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3.95%与对照组的19例不良反应、44.18%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少,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均是良好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瘤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南通市瑞慈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抽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肌瘤残留率、肌瘤复发率、术后妊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宋伟奇  张彦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94-3995
目的:探讨阴式B超辅助腹腔镜下剔除子宫小肌瘤术式的价值。方法:3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阴式B超辅助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实验组,33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3.54±11.36)min、术中出血量(100.15±20.46)ml与对照组的(65.28±10.17)min、(98.57±21.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15.53±5.87)h、术后住院时间(4.64±0.62)天与对照组的(15.89±6.37)h、(4.67±0.5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实验组肌瘤残留数明显减少。结论:阴式B超辅助腹腔镜下剔除子宫小肌瘤在临床上有着实用价值,术中不影响术者操作,术后减少肌瘤的残留及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8.29±10.02)min、术中出血量(65.37±12.06)ml,对照组手术时间(69.42±12.39)min、术中出血量(93.06±16.32)ml,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剔除肌瘤个数、剔除肌瘤最大直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0.02±2.06)h、术后住院时间(3.82±1.01)d,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34±3.04)h、术后住院时间(7.06±2.0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月经正常、子宫大小正常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子宫肌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本研究探讨指助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为子宫多发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5-08-01-2017-10-3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指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通过B超监测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75±34.71)min,短于对照组的(82.26±31.56)min,t=4.349,P=0.001;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为(79.38±16.12)mL,低于对照组的(89.56±18.63)mL,t=3.986,P=0.00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剔除肌瘤个数与术前B超符合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χ~2=20.060,P0.001。术后随访,观察组2例(1.9%)复发,对照组12例(15.0%)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3,P0.001。结论指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其肌瘤清除率高、手术时间短,拓宽了手术适应证,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刘小萍 《医疗装备》2015,(16):116-1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肌瘤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残留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及子宫破裂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252例有生育要求的多发性子宫肌瘤病例,其中1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另126例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下肌瘤残留及子宫破裂的发生。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率23.01%,妊娠及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发生率4.65%;开腹手术组患者肌瘤残留率4.76%,妊娠及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患者0例。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在肌瘤残留,妊娠及分娩时子宫破裂方面有显著差异,对要求生育及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应推荐接受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卫生院及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确诊为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组(6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组(50例)和宫腔镜电切术组(11例)。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状,妊娠史,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直径、病理类型,术后妊娠情况及残留复发情况,评估这些因素和子宫肌瘤残留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3~195 min,住院时间4~7 d,术中出血量37~289 ml。术后子宫肌瘤残留与复发35例(28.23%)。子宫肌瘤数目和直径不同的患者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数目4个、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子宫肌瘤数目4个、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18例、腹腔镜组27例。机器人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4例宫颈肌瘤,腹腔镜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5例宫颈肌瘤。分别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131.17±25.26)min vs.(104.30±24.43)min,P0.05]。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0±21.64)min vs.(104.30±24.43)min,P0.05]。而机器人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50.56±21.95)m L vs.(73.33±26.38)m L,(27.00±5.50)h vs.(33.33±5.14)h,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28±1.12)d vs.(5.00±1.24)d,P0.05)]。对于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小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腔镜手术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特别是在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中。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53-1855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妇女26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67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腹腔镜组子宫肌瘤类型主要为浆膜下肌瘤,开腹组主要为肌壁间子宫肌瘤,两组肌瘤类型不同(P<0.05);最大子宫肌瘤直径开腹组为(9.0±5.3)cm,腹腔镜组(7.4±3.7)cm,开腹组大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为(6.8±3.5)个,腹腔镜组(3.2±1.6)个,开腹组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出血量为(122.6±20.9)ml,腹腔镜组为(83.2±19.8)ml,开腹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手术时间为(87.6±40.3)min,腹腔镜组(72.5±30.2)min;开腹组住院时间为(7.7±2.1)天,腹腔镜组(4.4±2.5)天,开腹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妊娠率均较为相近,但腹腔镜组的围术期状况明显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腹腔镜及开腹剔除治疗子宫肌瘤对中远期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有症状、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子宫肌瘤患者523例。根据保留子宫采取的措施不同分为3组:HIFU治疗子宫肌瘤206例(HIFU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40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77例(开腹组)。对其治疗后进行1.5~4年的中远期随访,了解临床症状改善、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HIFU组治疗无创、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子宫肌瘤后HIFU组与腹腔镜组、开腹组相比较,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89%、85.71%及8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复发率分别为20.39%、22.86%及2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次手术率(5.34%、0.71%、1.13%)HIFU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宫内妊娠率(54.17%、44.44%、61.9%)及妊娠结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与腹腔镜、开腹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相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住院费用少,不增加肌瘤复发、不影响生育功能,是一种可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技术的推广及女性越来越重视子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完整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法:应用新引进的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对象术前均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常规检查,术前诊断经阴道及盆腔彩超诊断明确,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宫颈细胞学检查及诊刮术排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结果:24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为(196.47±38.1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57±28.27)mL、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26.17±4.36)h、平均住院(5.27±0.96)d、下床活动时间为(21.35±3.26)h,24例术后均子宫均见症状缓解,1例术后3个月出现子宫肌瘤复发,术后无并发症、肌瘤残留、术后肌瘤种植等情况出现。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术后肌瘤残留率、术后肌瘤复发率低,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在有一定基础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建立支持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西安市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患者327例,其中108例患者成功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同期行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7例患者为对照组A,同期行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B。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及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剔除肌瘤个数(5.9±3.4)个,多于对照组A的(4.2±2.4)个及对照组B的(4.0±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98.1±58.7)ml]与对照组A[(97.4±54.1)ml]及对照组B[(96.2±56.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12354.3±934.1)元]少于对照组A[(15273.7±652.7)元]及对照组B[(15477.4±732.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7.3±13.2)min]短于对照组A[(94.8±21.2)min]及对照组B[(112.4±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2±2.9)d]与对照组A[(5.6±2.8)d]及对照组B[(5.9±3.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19.4±5.3)h]短于对照组A[(28.6±8.1)h]及对照组B[(28.1±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观察组[(12.1±4.2)h]短于对照组A[(18.7±4.9)h]及对照组B[(19.2±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尤其针对子宫颈肌瘤或子宫下段肌瘤剔除是一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手术方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改良剔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4个≤肌瘤数目≤10个)患者42例,其中改良腹腔镜剔除术21例(A组),传统腹腔镜剔除术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时间、肌瘤遗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手术时间、肌瘤遗漏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与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子宫肌瘤,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肌壁间肌瘤,术中定位困难,寻找肌瘤时间长,小肌瘤容易被遗漏,改良后的手术方法解决了肌瘤的定位难题,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中肌瘤遗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