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总结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52例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重点包括人工气道管理、体外膜肺(ECMO)护理、俯卧位通气等呼吸支持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糖尿病患者护理和心理护理,同时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工作。 结果:患者病情及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发挥积极作用,采取个体化的整体护理措施,并且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做到早期干预,科学、有效地做好极危重症新冠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2022年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亚定点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是第一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亚定点医院,自建立以来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本文总结了闵行体育馆亚定点医院患者接收、诊疗、护理、感控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建立了国内首个新冠肺炎亚定点医院的临床路径,为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复旦中山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治疗,转运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应用《ECMO转运核查单》、加强防护和预防感染等措施,转运团队在合适的时机送患者外出检查。结果:7例危重症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转运,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论:组建专业的团队、制定规范的转运流程是安全转运的前提,采用《新冠肺炎ECMO患者转运核查单》是安全转运的关键,转运前对患者的评估、转运途中接受优质化的护理,是安全转运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新冠肺炎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19例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和30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重要检验指标,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者居多,临床表现均以单个症状者较少,大多是数个症状共同或先后出现,但危重症患者程度更严重。新冠肺炎常伴有基础疾病,其中最多为高血压病,其次是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而51.3-63.3%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另外还发现,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非危重症患者,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等指标,危重症患者则明显高于非危重症患者。结论 和非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相比,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年龄更大,临床表现和基础疾病更多、程度更重,炎性反应更明显,对肺、心及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易攻击多个器官,治疗难度大。隔离病区医生冲锋陷阵,积极救治各类重症、危重症患者[1]。截至2020年2月24日9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059例,累计治愈23335例,治愈率30.2%,累计死亡病例2446例。青海省自2020年1月23日收治第1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8例,其中危重型患者3例。  相似文献   

6.
<正>在2022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疫情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瑞金医院)各公共学科和平台科室在定点医院新冠感染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医院功能在各阶段的成功转型,满足了综合医院专科化救治各项功能,实现了方舱模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到定点医院(收治普通型及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转化,同时在攻克高龄失能和(或)失智患者及危重型患者诊治中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以为抢救成功、原发病治疗、健康恢复赢得时间。人工气道的有效护理是保证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从人工气道的妥善固定、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等方面来阐述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为康复者血浆疗法的有效性提供证据,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感染科三病区于2020年7月20日至8月19日收治的6例接受康复者血浆治疗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负压病房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4月,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的部分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7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结果 7例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通过针对新冠肺炎治疗和血液净化治疗,6例成活,1例死亡。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在新冠肺炎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月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治疗措施及6个月随访情况,分析疾病发展动态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共纳入6例新冠肺炎患者,年龄33~83岁,均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积极动员、可持续的梯队建设和培训演练完成团队建设。制定COVID-19应急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病区管理、多级质控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点医院护理部应急队护理人员工作纲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通过磁性管理,人文关怀做好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将科学管理应用到应对COVID-19的应急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提升队员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CT在COVID-19病变筛查以及病情监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28~85岁(48.9±14.3岁)。将图像输入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u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软件自动批量进行肺炎病灶识别和标记,并自动计算病变总体积、内部磨玻璃影体积及实变区域体积。通过PACS系统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识别病灶进行人工诊断复核,记录软件识别区域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并通过手动修复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图像。结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可对肺炎病灶进行自动识别和标记,并计算出患者病灶总体积、内部磨玻璃影体积及实变区域体积。通过人工复核诊断显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对病灶标记的范围与肉眼观察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例临床普通型患者均未见假阳性或假阴性病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有3例患者可见局部软件标记病灶呈假阳性表现,临床患者类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提供的随访功能可直观的以图片及图表方式呈现两次检查病灶范围及密度变化的对比情况。人工复核诊断显示2例患者可见局部病灶标识区域呈假阴性表现,3例患者可见假阳性表现,临床患者类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智能辅助CT可有效识别COVID-19病灶,并提供病灶相关数据信息。在患者病情评估方面通过图片及图表方式可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及内部密度差异的变化,为临床评效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同时提高了影像医师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ISSD)技术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预防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施行人工气道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ISSD技术。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炎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I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延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武汉市首次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目前COVID-19已成全球蔓延趋势。COVID-19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较高的病死率,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其诊疗至关重要。但COVID-19患者的临床样本具有潜在致病性和高传染性,为降低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及生物安全防护相关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坤  张蒙  刘争  王垭  黄浩  朱红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9):819-82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务人员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Kessler心理健康状况量表(K10)对参与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的462名亲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72%的研究对象支持亲人参与新冠肺炎防治一线临床工作,94.59%表示担心在抗疫一线工作的亲人。Kessler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17.15±5.91)分,心理健康状况以良好为主,占47.62%,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于居民K10常模(P<0.001)。结论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的亲属对参与一线抗疫工作总体支持度好,但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医疗机构和社会应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给与支持与帮助,采用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气道管理小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进行常规护理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ICU收治的接受QCC气道管理小组护理的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人工气道平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QCC小组活动后,观察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气道管理相关技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气道管理小组的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意识,并且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平均时间,同时提升了小组成员对于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防治的现状,通过培训和指导及时纠正和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与重视程度。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8所二级医院开展人工气道较多科室的300名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普遍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防治的重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和技术方法上,而通过及时的培训和指导后,相关医护人员明显提高和改善了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的重视程度。结论:要加大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视度,组织培训,及时更新知识,配备设备,进行循证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应急重症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病房护理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即时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物资储备及供应,保障护理人员权益,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结果总结岀一套较为成熟的重症护理应急管理模式。结论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保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护理经验。包括个性化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新型抗病毒药物、兼顾免疫抑制及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应对皮肤排斥反应、营养支持、消毒隔离与保护性隔离、人文关怀等护理经验。经一周的治疗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性,CT检查结果示两肺感染性病变较前明显好转,无其他并发症,最终好转出院。我们案例报道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常态化管控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感染重型病例的护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MacIntyre NR 《Respiratory care》2005,50(2):275-86; discussion 284-6
Ventilator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recovering from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must balance competing objectives. On the one hand, aggressive efforts to promptly discontinue support and remove the artificial airway reduce the risk of 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nosocomial pneumonia, airway trauma from the endotracheal tube, and unnecessary sedation. On the other hand, overly aggressive, premature discontinuation of ventilatory support or removal of the artificial airway can precipitate ventilatory muscle fatigue, gas-exchange failure, and loss of airway protection. To help clinicians balance these concerns, 2 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s were undertaken in 1999-2001. The first was a comprehensive evidence-based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ventilator-discontinuation process, performed by the McMaster University research group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 second was the development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nd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a set of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based on the latter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ose 2 projects, several themes emerged. First, frequent patient-assessment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atient needs continued ventilatory support, from both the ventilator and the artificial airway. Second, we should continuously re-evaluate the overall med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ho continue to require ventilatory support, to assure that we address al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ventilator-dependence. Third, ventilatory support strategies should be aimed at maximizing patient comfort and unloading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Fourth, patients who require prolonged ventilatory support beyond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hould go to specialized facilities that can provide gradual reduction of support. Fifth, many of these management objectives can be effectively carried out with protocols executed by nonphysici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