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自我宽恕和服刑人员攻击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artland宽恕量表、攻击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94名服刑人员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的自我宽恕与攻击性显著负相关(r=-0.252,P0.001);积极应对(β=0.080,P0.05)和消极应对(β=0.117,P0.05)均对服刑人员的自我宽恕与攻击性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自我宽恕对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更显著负向影响,且仅对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自我宽恕对服刑人员的攻击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应对方式可以调节自我宽恕与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罪犯社会适应性的影响,以及人生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劳教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人生意义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量表对207名男性罪犯进行调查。结果:(1)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及人生意义感显著正相关(r=0.493,0.583;P0.001),与心理健康(负向计分)显著负相关(r=-0.337,P0.001);社会适应性与人生意义感显著正相关(r=0.541,P0.001),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r=-0.504,P0.001);人生意义感与心理键康显著负相关(r=-0.369,P0.001);(2)领悟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罪犯的社会适应性,直接效应值为0.206,占总效应的44.685%;(3)人生意义感和心理健康均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罪犯社会适应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效应值为0.154,占总效应的33.406%,后者的中介效应值为0.058,占总效应的12.581%;(4)人生感意义与心理健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罪犯社会适应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43,占总效应的9.328%。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人生意义感及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以及人生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罪犯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生意义感对戒毒动机的影响,以及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弹性在人生意义感与戒毒动机关系中的中介及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生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戒毒动机量表对22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测查。结果:人生意义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和戒毒动机两两间均有显著正相关(r=0.287~0.492,P0.001);人生意义感对戒毒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总效应值=0.431,P0.001),生活满意度在两者的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值=0.074,P0.01);心理弹性对人生意义感与戒毒动机的关系(B=-0.120,t=-1.961,P0.05)、人生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B=-0.108,t=-1.998,P 0.05)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结论:人生意义感对戒毒动机有促进效应,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弹性在人生意义感和戒毒动机的关系中分别起了中介和调节作用;随着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人生意义感对戒毒动机和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均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生意义感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以及自尊、抑郁感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生意义感量表(MLQ)、自尊量表(SES)、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和毒品复吸高危量表对255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人生意义感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240,P0.001),与抑郁感、复吸风险显著负相关(r=-0.300,-0.208;P0.001);自尊与抑郁感、复吸风险显著负相关(r=-0.387,-0.281;P0.001);抑郁感与复吸风险显著正相关(r=0.591,P0.001);②人生意义感不能显著直接影响复吸风险,但可以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复吸风险;③抑郁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30,占总效应的68.783%;自尊-抑郁感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46,占总效应的24.339%。结论:人生意义感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一条是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复吸风险,另一条是通过自尊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复吸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7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控制与拒绝敏感性(r=-0.42,P0.001)、社交焦虑(r=-0.66,P0.001)及网络成瘾(r=-0.64,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r=0.59,P0.001)、网络成瘾(r=0.4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②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t=-22.60,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11,P0.05);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t=15.35,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显著(t=7.90,P0.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2.87,P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1.84,P0.05)。结论:拒绝敏感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条和后半条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兴趣爱好广泛学生在无聊倾向得分上(t=2.35,P0.05)显著低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而在生命意义感上得分(t=-3.26,P0.01)显著高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F=13.56,P0.001)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大四学生;(2)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r=0.14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命意义感(r=-0.271,P0.01)、生活满意度(r=-0.304,P0.01)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生命意义感(r=-0.075,P0.05)、生活满意度(r=-0.094,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1);(3)无聊倾向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6.672,P0.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826,P0.05);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t=-8.010,P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显著(t=6.724,P0.001);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t=4.432,P0.001),生命意义感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209,P0.05)。结论:无聊倾向、人际信任、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生命意义感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医学院43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逃避死亡接受与自杀意念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2,0.184,0.268,0.378;P0.001),自然死亡接受与乐观因子、睡眠因子及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8,-0.226,-0.164;P0.01);2逃避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6.871,P0.001),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469;P0.05);3自我效能感在逃避死亡接受和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c’/b=-1.243,3.616;P0.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有效的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一般拖延量表(GPS),对广东省5所高校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P0.001);②时间管理倾向对拖延行为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497,P0.001),而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25,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同时考察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358名滇西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症状存在显著负相关(r=-0.448,P0.01),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t=0.141,P0.05),但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β=-0.055,P0.01)显著;并且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值(β=-0.353,P0.001)大于由社会支持中介的间接效应值(β=-0.055,P0.01)。结论以增强成就动机水平为主,提升社会支持程度为辅,可能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兵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心理应激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陆军某部434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心理应激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效能感(t=-6.454,P0.001)、心理弹性总分(t=-8.471,P0.001)及其坚韧性(t=-6.948,P0.001)、力量性(t=-6.713,P0.001)和乐观性(t=-6.389,P0.001)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应激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及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0,-0.360,-0.341,-0.336,-0.421;P0.001);(3)自我效能感、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能有效预测新兵心理应激水平,总解释率为19.5%。结论: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密切相关,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水平,能够降低新兵的心理应激水平,促进新兵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宗教信仰对灵性应对、人生意义、心理一致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调查平台以及团体施测的方式,采用灵性应对量表(SCS)、人生意义问卷(MLQ)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对62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有宗教信仰者在灵性应对(t=11.06,P0.001)、人生意义(t=3.92,P0.001)和心理一致感(t=2.73,P0.05)上得分显著高于无宗教信仰者;②不同宗教信仰类别在灵性应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P0.05);③宗教信仰与人生意义、灵性应对和心理一致感4个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④宗教信仰显著正向预测心理一致感(β=0.43,P0.001)、人生意义(β=0.33,P0.001)和灵性应对(β=0.37,P0.001),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人生意义(β=0.45,P0.001)和灵性应对(β=0.58,P0.001)。心理一致感在宗教信仰与人生意义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心理一致感在宗教信仰与灵性应对中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结论:宗教信仰对灵性应对、人生意义和心理一致感产生重要影响且不同宗教信仰类别对个体灵性发展水平的影响也不同,同时心理一致感在宗教信仰对人生意义和灵性应对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自尊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监视量表、外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48人、女生252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3,P0.01),大学生自尊与外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自我客体化可正向预测外表焦虑(β=0.28,P0.001),自我客体化可负向预测自尊(β=-0.13,P0.01);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43(P0.0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6,0.0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36%。结论: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师范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是否在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中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我认同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对安阳师范学院25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自我效能感与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就动机总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我认同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141,-0.665,-0.150;P0.05),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总和、自我认同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6,0.320,0.229;P0.01),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就动机总和、自我认同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673,0.155;P0.05),成就动机总和与自我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r=0.228,P0.01);(2)追求成功的动机对自我效能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5.054,P0.001),避免失败的动机对自我效能感有负向预测作用(t=-2.879,P0.01);(3)自我认同感在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c'/b=0.017,0.033;P0.01)。结论:自我认同能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男性服刑人员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服刑人员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模型,为服刑人员的积极改造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251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方式(r=0.422,0.301,0.310;P0.01)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和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212,P0.01)、和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345,P0.01),心理韧性和积极应对方式、核心自我评价(r=0.534,0.481;P0.01)之间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韧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之间起中介作用,链式中介模型成立(SE=0.031,P0.001,LLCI=0.003,ULCI=0.010)。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心理韧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个体积极应对方式,提高个体领悟到的社会支持程度,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和心理韧性水平,可以帮助改善服刑人员的应对倾向,使其在刑期内积极改造,在重新进入社会生活提高抗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某大学抽取在校本科生,使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PARS-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但身体锻炼量存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差异:男性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女性(t=3.92,P0.01),城市学生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农村学生(t=2.89,P0.01);大锻炼量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都高于小锻炼量群体(t=7.83,8.15;P0.001);身体锻炼量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三者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0,0.36,0.38;P0.01);自我效能感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身体锻炼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适应与自我接纳对95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期为新生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东某综合性大学2014级879名大一新生作为被试,在入学2个月后进行现场测试,分别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自我接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总分与人际关系因子的得分性别差异显著(t=-2.43,P0.05;t=-2.66,P0.01),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独立生活维度,文科生的困扰明显多于理科生(t=3.50,P0.001);学习方法上,独生子女的困扰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t=3.10,P0.01);而在资源利用、人际关系以及心理适应总分上,非独生子女的困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3.73,P0.001;t=-2.67,P0.01;t=-2.03,P0.05);2心理适应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接纳各因素得分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接纳水平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0.51;P均0.05)。回归分析表明,自我接纳总分、抑郁对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有较强的预测性;3经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自我接纳在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适应通过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结论:95后大学新生的自我接纳在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适应通过促进自我接纳而抑制其心理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在该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创造性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20名大一学生进行测查,进而对创造性人格、成就动机和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创造性人格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573,P0.01),与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r=0.407,P0.01);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629,P0.01)。②创造性人格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45,P0.001),正向预测追求成功动机(β=0.54,P0.001),负向预测避免失败动机(β=-0.35,P0.001);追求成功动机正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28,P0.001),避免失败动机负向预测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β=-0.33,P0.001)。③成就动机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都在创造性人格和大学生创新效能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创造性人格能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空虚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空虚感量表、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控制量表通过网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8份。结果:空虚感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431,P0.001);空虚感与自我控制水平显著负相关(r=-0.433,P0.001);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r=-0.513,P0.001)。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自我控制在空虚感和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空虚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手机依赖,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