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想法"条目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95%,有自杀意念组的生活事件各因素得分及总分、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人际关系(t=-17.039,P0.001)、学习压力(t=-13.000,P0.001)、受惩罚(t=-11.000,P0.001)、丧失(t=-8.800,P0.001)、健康适应(t=-15.631,P0.001)、其他(t=-12.240,P0.001)、生活事件总分(t=-16.060,P0.001)、抑郁总分(t=-29.821,P0.001),有自杀意念组的自尊总分(t=-3.92,P0.001)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生活事件、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179,0.638,P0.01),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和0.255),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作用于抑郁,又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为0.112)。结论: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消除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在抑郁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起调节效应,自尊水平越高,抑郁对自杀意念的效应越小。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杀意念的素质-易感理论提供了证据,即低自尊是自杀意念的易感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其人格和日常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有无自杀意念者在开放性(t=-2.30,P<0.05)、尽责性(t=-2.34,P<0.05)上有显著性差异,呈现负相关,在神经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7.33,P<0.01)和正相关,在外倾性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2.68,P<0.01),呈负相关;在日常生活事件上,除丧失因子之外,在应激总分和各应激事件上均显示有显著差异。结论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导火索,尤其要关注那些情绪表达过强,易怒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6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根据症状自评量表第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回答轻重程度筛选有自杀意念组和对照组,二组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试.结果 大学新生1个月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5.13%,1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6.14%,有自杀意念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影响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生活事件依次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丧失因子.结论 社会生活事件是引起自杀意念的一种诱发因素,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存理由与其压力性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生存理由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是否具有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和中文版生存理由量表(RFL-C)对湖南6所高校的2679名大学生匿名施测。结果:大学生生存理由总分(r=-0.046,P<0.001)及生存信念(r=-0.096,P<0.001)、对亲友的责任心(r=-0.080,P<0.001)、对未来子女的考虑(r=-0.054,P<0.01)分量表与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的恐惧(r=0.098,P<0.001)、对社会排斥的恐惧(r=0.043,P<0.05)、道德反对(r=0.043,P<0.05)分量表与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呈正相关;生存理由除"对自杀的恐惧"分量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外(r=0.053,P<0.01),其总分及其他分量表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负相关(r=-0.039~-0.330,P<0.05);大学生的生存理由在其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同时具有补偿效应(β=-0.044~-0.321,P<0.001)、中介效应(β=0.093~0.119,P<0.001)和调节效应(B=-0.002~-0.016,P=0.000~0.026)。结论:生存理由是抑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个体资源,它可以补偿和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重要资源也会受到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削弱。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完美主义和自杀意念在是否独生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自杀意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完美主义及其维度、自尊、自我和谐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完美主义的4个维度——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条理性,自尊和自我和谐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结论应采取措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培养适中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和谐的人格,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以目的抽样对湖南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和程度在不同年级(P0.01)、不同学校及专业(P0.05)的比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影响(P=0.000);3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倾、精神质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性相关(P=0.000)。结论1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对自杀意念存在联合预测作用;2各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危机干预工作,对大二学生应有针对性释压;3办学层次越高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的工作应开展得更加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然意念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应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状况,并探讨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79名大学生中,22.69%的人存在自杀意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总体上是持矛盾的或中立的态度;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焦虑(加入中介变量前,β=0.298,P=0.001;加入后,β=0.236,P0.01)和抑郁(加入中介变量前,β=0.277,P0.01;加入后,β=0.200,P0.01)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该中介过程。结论:生活事件不但直接影响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并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即领悟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大学生焦虑、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该中介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37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最近一周、最忧郁时)得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1.
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调查表(SEI)和抑郁状态问卷(D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面市随机抽取的477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自杀意念检出丰与自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呈现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情感温暖理解比其它因子更能预测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 低自尊、更多体验到不良教养方式的高职大学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自尊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徽省某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69名初中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自编的自杀调查问卷、自编自伤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①初中生有过自杀意念报告率为32.14%。1年内自伤行为报告率为47.38%;②有过自杀意念的初中生组中,生活事件量表中亲友及财产丧失因子(t=4.87,P0.01)、健康适应因子(t=5.04,P0.05)、其他因子(t=7.92,P0.01)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存有自伤行为的学生组中,丧失因子(t=5.04,P0.01)、健康适应因子(t=4.93,P0.01)、其他因子(t=7.58,P0.01)显著高于无自伤行为组;③相关生活事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受惩罚因素是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①安徽省某初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伤行为检出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青少年;②生活事件中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与自杀、自伤行为相关;受惩罚相关生活事件对自杀、自伤行为均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成年后自杀意念、攻击性的影响。方法:采取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攻击性问卷对江西省2所高校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亲子分离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分离经历大学生(χ2=4.052,P=0.044),且在绝望(3.84±2.72)、乐观(0.96±0.99)、睡眠(1.74±1.26)、自杀意念(6.54±3.90)、愤怒(2.76±0.75)、敌意(2.70±0.62)、攻击总分(2.63±0.49)上得分显著高于无分离经历大学生(2.87±2.35,0.75±1.02,1.49±1.21,5.12±3.51,2.47±0.71,2.60±0.63,2.51±0.49,P0.05)。开始分离年龄越小、分离时间越长、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率越少、由祖辈或其他人监护,成年后其自杀意念、攻击性水平越高。结论:儿童期亲子分离经历对个体影响具有持续性,会影响到其成年后的自杀意念、攻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冲动性与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冲动性人格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效度比较高的自杀意念量表,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488人。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6%;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量表中除合理化因子外(t=2.13,P0.05)、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都有差异性(P0.01);结果还显示大学生不成熟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学生生命价值观问卷(CSLV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对412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226,P0.01),生活事件与生命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r=-0.137,P0.01),生命价值观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488,P0.01)。有自杀意念组在生活事件各维度上都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组在生命价值观各维度上都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间起调节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生命价值观,有利于缓解和降低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的视角探讨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与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贝克绝望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冲动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筛查出的189名抑郁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有自杀意念的个体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分(t=-2.267,P0.05)和主观支持分(t=-1.990,P0.05)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的个体;最消沉时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有自杀意念的个体抑郁总分(t=2.913,P0.01)和父亲过度保护分(t=2.213,P0.05)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个体。抑郁大学生最近一周与最消沉时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网络模型既有相似又有所不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均是两个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的产生主要与绝望感以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而最消沉时的自杀意念的产生则主要与抑郁情绪、冲动性、父亲的过度保护以及主观支持有关。结论:影响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特点,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作为两个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在整个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大学生自杀和暴力心理的发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攻击问卷(BPAQ)等,对842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暴力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家庭、人格、心理压力的角度分析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产生机制,建立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整合结构方程模型成立。家庭教养、人格和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有直接影响(系数分剐为0.316,0.272,0.553,P〈0.05),心理韧性通过心理压力对危机心理产生影响(系数为0.347,P〈0.05)。结论自杀意念和暴力风险的发生机制存在共性,未来可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心理韧性是个体自杀和暴力心理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对情感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和情感量表对天津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与正性情感相关的依次为情感总分、自尊、学习因子;与负性情感相关的依次为情感总分、自尊、人际关系;与情感总分相关的依次为人际关系、学习、惩罚。结论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