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融合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式,可采取的手术入路较多,其中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手术方式。近几年,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革新,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PE-TLIF)因其组织损伤小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PE-TLIF的手术方法、临床优势、临床进展与现状及Kambin棱镜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0~82(68.1±3.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微创TLIF组45例,行微创TLIF术;开放TLIF组41例,行开放TLIF术。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2)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3)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4)术前和术后24 h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5)术前与术后16周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和潜伏期(DL)值。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随访6个月。(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病变类型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微创TLIF组较开放TLIF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末次随访时,2组VAS、JOA、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TLIF组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患者术后24 h、7 d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PT先延长后缩短,且微创TLIF组均短于开放TLIF组;血浆FIB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且术后24 h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血浆D-D水平则逐渐升高,且微创TLIF组均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与术前比较,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但微创TLIF组[(246.1±35.5)、(127.8±13.1)U/mL]高于开放TLIF组[(182.5±28.2)、(85.6±14.0)U/mL];2组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但微创TLIF组[(17.9±3.7)、(71.8±6.1)μmol/L]低于开放TLIF组[(30.4±4.1)、(112.3±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5)术前与术后16周比较,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NCV值均升高且微创TLIF组高于开放TLIF组,DL值则降低且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相对开放TLIF,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2009年3月,25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TLIF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6.5岁。病程1.0~12年,平均3.4年。其中L3~L511例,L4~S114例。术前VAS评分为8.3±0.7分,ODI评分45.4±2.0分,改良Prolo评分8.5±2.1分。结果手术时间180~240分钟,平均206.2±51.5分钟。术中出血420~600 ml,平均503.2±30.5ml。住院天数14~30天,平均21.3±2.2天。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5~5.5年,平均4.8年。术后腰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改良Prolo评分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92%。本组25例50个融合节段,术后1年三维CT扫描,有43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6%。术后3例发生切口浅表皮肤感染,2例连杆滑脱。无螺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和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疾病中期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融合率,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9月本院96例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PLIF术治疗(PLIF组),52例行OLIF术治疗(OLIF组).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融合率及术后近...  相似文献   

5.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是采用双通道在持续冲洗及内镜直视下行腰椎椎体间减压及融合的手术,具有手术器械简单、操作灵活性强、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平缓等优势,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该术式在脊柱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一些潜在的优势及不足也逐渐被发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手术入路有两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LIF,本文就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基于正常人L3~5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Pro/E、ANSYS软件分别建立L3~5正常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L4/5左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单侧TLIF)、L4/5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双侧TLIF)。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的人体重力和10 N?m力矩,模拟人体直立、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旋5种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时椎体、椎间盘、螺钉及融合器上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比较两种固定方法力学性能上的差异。结果 各种工况下单侧TLIF、双侧TLIF的L3~5节段变形量均较生理状态模型减少,单侧TLIF、双侧TLIF模型均在后伸运动时融合器的应力达到最大值,且单侧TLIF模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峰值在各种工况中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后伸工况时应力峰值达到463.39 MPa。结论 单侧TLIF可作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固定方法,但应力峰值均明显高于双侧TLIF模型,故系统稳定性差于双侧TLIF模型,提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减少后伸运动,以免发生手术失效或螺钉断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椎间斜行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围手术期指标、融合率,并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56.3±36.4)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6.2±82.5)ml,平均术后引流量(101.8±43.6)ml,平均下地时间(4.2±1.4)天,平均住院天数(9.3±2.2)天。并发症:2例暂时性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囊撕裂。融合情况:融合14例(43.8%),可能融合18例(56.2%),无非融合病例。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随访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术42例(微创组)及同期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50例(传统组)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月ODI评分及术后1 d、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微创组多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出现1例术后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传统组出现1例术中硬膜撕裂,1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ODI、VAS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与PLIF手术比较,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病变具有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 < 0.000 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 < 0.000 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TILF)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疾病的手术病人,分别行MIS-TLIF与Open-TILF治疗,其中MISTLIF组34例,Open-TILF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X线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或移位。Open组术中出血量(460±7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2±3.40)d;平均住院时间(12.2±3.60)d。MIS-TLIF组手术中出血量(145.73±38.32)mL,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3.02±0.43)d,平均住院时间(7.0±3.42)d,均明显少于Open-TILF组(P0.05)。术前,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法评分MIS-TLIF组均优于Open-TILF(P0.05)。结论 MIS-TLIF与Open-TILF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MIS-TLIF组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短期腰痛发生率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辅助单边钉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15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微创TLIF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8~64岁,平均年龄54.7岁.病程1.5~3.0年,平均2年。其中L3-43例L4-5,8例,L5-S17例:单节段病变12例.双节段病变3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6±1.0)分,欧氏失能指数(ODI)评分为(42.4±2.7)分.Prolo功能评分为(10.5±1.6)分,、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仅有单侧下肢痛、麻木。结果手术时间120~240min,统计数据(182.3±35.5)min。术中出血150.420mL.统计数据(280.7±81.2)mL。住院天数7~35d.统计数据(17.7±6.2)d。所有病例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术后VAS评分(3.0±0.8)分,ODI评分(16.4±2.9)分.改良Prolo评分(17.0±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86.7%。该组15例18个融合节段,术后6个月三维CT重建,有15个节段融合,融合率833%。结论微创TLIF辅助单边钉棒系统同定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不破坏对侧的正常结构、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结果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2002 年Foley等首次介绍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减压手术,具有减少组织剥离、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广泛青睐。通常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手术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Ⅰ-Ⅱ度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等。文献报道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由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影像学表现几乎多为双侧狭窄,但临床多表现为一侧下肢症状,通常症状侧压迫严重,无症状侧压迫较轻。对于影像学双侧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侧需要减压治疗,但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及如何减压仍存在争议。 背景: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见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如何实施减压手术仍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腰椎管狭窄但仅有单侧症状且只行单侧入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的病例,比较术前、术后的临床减压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单侧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治疗组采用机器人辅助完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病例,特点是影像学表现为双侧狭窄,但仅表现为单侧症状,仅行症状侧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双侧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等;术前、术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与结论:①患者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69.4 min;术中出血量70-180 mL,平均112.4 mL;②随访3-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③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④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5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⑤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提示采用单侧减压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仅表现为单侧症状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ORCID: 0000-0002-1798-8532(姜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8月采用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32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2~64(52.4±6.2)岁。退变性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7例;Ⅰ度滑脱26例,Ⅱ度滑脱6例;L3~4滑脱5例,L4~5滑脱17例,L5~S1滑脱1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比较并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平均高度、腰椎Cobb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评价椎间孔恢复及腰椎矢状位曲度改变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10.8) min,术中出血(85.2±35.6) mL,术后引流量(34.7±12.5) mL,术后(5.2±1.8) d出院,显微镜术中使用时间(56.4±8.2)min;均未出现硬膜破裂、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融合器移位、下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术后各时段腰痛VAS、腿痛VAS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5.080、148.420、493.080, 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段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870, P值均<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0.4±1.7) mm和(10.1±1.8) mm,腰椎Cobb角分别为39.0°±5.4°和38.6°±7.3°,手术节段Cobb角分别为18.6°±3.2°和18.0°±5.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7.310、33.820、3.950, 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滑脱获得复位;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30/32);根据Siepe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完全融合29例,可能融合3例。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靠、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小切口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因手术技术容易掌握,严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但对于同时符合2种手术适应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如何选择手术方式还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比较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和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6例,分为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组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并发症、术后腰椎融合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及椎间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组(P<0.05);②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高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组(1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2组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节段前凸角大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椎间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和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小切口极外侧椎间融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维持腰椎融合节段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方面有优势,但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微创手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160名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为对照组,80例行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X线照射时间、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 (3.7±0.8) cm和(8.2±1.5) cm ,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63.2±30.3) mL和(170.6±21.4) 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 (22.1±10.7) mL和(80.2±20.3) mL,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 (26.1±3.7) s和(16.5±4.2)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680、25.902、22.651、15.343, P值均<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VAS分别为(0.68±0.41)分和(1.95±0.64)分,ODI分别为7.29%±3.60%和12.70%±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950、8.664,P值均<0.01)。观察组的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1/80)、0、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10.00(8/80)、11.25%(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7、6.447、7.535, P值均<0.05);而椎间植骨融合率100.00%(80/80)则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7, P<0.01)。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84例腰椎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档案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放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的评分和患者椎间植骨的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1周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并且术后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椎间隙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患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治疗,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临床特点,远期可获得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和脊柱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MA-OTIF组和MIS-TLIF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情况。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MA-OTIF组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P均<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相当,但MA-OTIF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