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团体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心理干预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养老院的失独老人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进行以团体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进行一般陪伴,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究两者前后测实验数据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失独老人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失独老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独老人的水平(t=4.909~3.206,P0.01);实验组失独老人干预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15.057~5.785,P0.01),对照组失独老人干预前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对失独老人进行了有效干预,比较好地提高了失独老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团体活动的8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实验组进行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用生活目的测试、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两组被试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经过8次的团体辅导,实验组被试的生命意义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均P0.01);人际需求得分显著低于前测(P0.01),对照组被试在三个量表得分上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形式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心理资本,改善其人际需求满足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萨提亚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筛选某高校大学生18人,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结果:(1)被试在接受萨提亚团体干预前、干预后以及追踪后测自尊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26.031,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自尊量表得分最高,追踪后测次之,干预前得分最低;(2)被试在接受萨提亚团体干预前、干预后以及追踪后测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32.768,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心理弹性量表得分最高,追踪后测次之,干预前得分最低;就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检验发现,力量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坚韧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F=7.326,P0.001);乐观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F=9.532,P0.001);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坚韧因子和乐观因子得分均大于干预前和追踪后测。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提高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心理弹性有一定的效果但干预后过一点时间后,团体辅导效果存在反弹倾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本科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自愿报名参加的96名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8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给予每周1次,每次7小时,共8次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对两组被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Questionnaire,BPQ)进行测评。结果:(1)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PQ中的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6.204,-2.820,-3.693,-3.383;P0.05);(2)干预前后,实验组在BPQ中的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紧张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128,2.156,2.637,2.446,3.316;P0.05);对照组在BPQ中单调性、孤独感、自控力、创造力、紧张感、约束性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指导的团体心理辅导能降低大学生的无聊情绪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筛选某高校大学生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2.22,P0.05);②实验组被试干预前后自尊得分均差异显著(t=2.36,P0.05);③实验组被试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追踪后测得分均差异显著(t=2.79,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由Holwtz编制、王才康编译的中文版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自我评价量表(PEI),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在辅导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评定。结果 1干预组前后测在英语课堂焦虑(t=6.522,P0.001)、社交回避与孤独(t=5.210,P0.001)、自我评价(t=-5.462,P0.001)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前后测各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前两项均有显著下降,自我评价则有显著提高;2干预组与对照组同学在外语课堂焦虑总分(t=-5.377,P0.001)及各项因子得分改变量、自我评价改变量(t=4.414,P0.001)、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t=-3.631,P0.01)及因子分的改变量均有显著性差异;3大部分成员及其同学的他评都对本次团体效能予以了肯定。结论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改善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针对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的9名大学生,根据团体咨询的理论设计了6个单元的团体咨询。实验前后测分别使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3个表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通过团体满意度评定量表共同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团辅结束1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①经过6次的团体咨询后,各量表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分、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交谈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47,2.64,4.38,2.1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分、待人接物和交际与交友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36,-5.52,-2.73;P均<0.05);②PRCA-24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70,2.97,2.84;P均<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恐惧、两人间交谈和公众演讲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2.83,-2.88,-3.04;P均<0.01);③SCL-90量表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在人际敏感、恐怖、焦虑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86,3.48,2.46,2.65;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敏感、恐怖和敌对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t=-3.52,-8.97,-2.85;P均<0.05)。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咨询结束1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团体咨询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艺术疗法为媒介的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亲历地震60名儿童,随机分为艺术团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处于常态。干预前后进行SCL-90、SAS和SDS测试,评估团体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后,艺术团体干预组的SCL-90总分及各个因子得分(t=-3.41~-7.83,P0.05)、SAS(焦虑无助情绪)总分(t=-9.51,P0.001)和SDS(悲观哀伤情绪)总分(t=-6.40,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艺术团体干预组后测的SCL-90总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测(t=5.67,P0.001);而干预前两组间各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干预前后测得分无统计学差异;2艺术团体干预组成员SCL-90阳项均分(t=5.50,P0.001)、躯体化(t=4.94,P0.001)、强迫症状(t=3.88,P0.01)、人际关系(t=3.93,P0.01)、忧郁(t=6.44,P0.001)、焦虑(t=4.34,P0.001)、敌对(t=3.44,P0.01)、恐怖(t=5.31,P0.001)、偏执(t=2.14,P0.05)、精神病性(t=3.98,P0.001)和其他得分均有所下降(t=3.28,P0.01),SAS、SDS等指标有明显好转,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测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地震灾后儿童心理辅导的一种有效干预技术,明显改善灾后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根据Luthans的心理资本理论及干预模型,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探究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辅导和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并使用心理资本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结果:1心理资本因子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6.261,P0.001),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5.490,P0.001),心理资本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2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57,P0.05);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t=5.214,P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能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筛选,以24名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作为实验组,24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综合性团体干预的方法,进行了为期6周的辅导。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量表上得分无显著差异;辅导后实验组除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外,其它量表上得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常态学习下的对照组在各量表上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以校园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招募团体成员,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筛选出24名学生,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t=-2.99,P0.01),人际信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6.97,P0.001;t=-3.28,P0.01),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3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进行5个单元的辅导,而对另外30名健康大学生不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验证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除关键题26题外,实验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总分、3个鉴别因子和其他关键题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前测(t=-6.808,-5.982,-7.949,-6.793,-6.595,P<0.001;t=-3.010,P<0.01;t=-16.155,P<0.001),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无显著性差异(t=-0.598,-1.200,0.054,-0.331,1.000,1.795,1.439,1.000;P>0.05).结论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是提升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意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凤姿  张海华 《校园心理》2012,10(3):154-15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应用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对16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采用个人评价问卷、缺陷感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个人评价问卷及缺陷感量表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P<0.05),社交回避与苦恼总分、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辅导前(P<0.05)。结论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干预自卑特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尊、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t=-3.820,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2.904,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自尊评分(t=3.729,P0.05)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坚韧与控制(t=5.114,P0.05)、力量(t=3.011,P0.05)、乐观(t=3.942,P0.0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t=2.443,P0.05)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t=-2.149,P0.05)低于对照组。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可有效调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负性心理,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