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入冬时节,总有不少心脑血管疾病老患者想要通过输液预防冬季发病。可是在医生看来,输液既没必要也并不提倡。但无论怎么解释,仍有不少患者执意要求输液。输液到底有无必要,如何做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输液预防不靠谱国内目前输液药物通常是中成药提取剂,如血栓通、血塞通、银杏叶制剂等,作用大同小异,主要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以活血化瘀、减轻血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称之为中风。患在初次脑卒中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容易再次发生脑卒中,即脑卒中复发。据报道有极少数患的复发次数可达7次之多。这种致残率、致死率相当高的疾病如果反复发生,不仅严重威胁着患的健康,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投入,最后的疗效往往很不理想,因而掌握和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内对脑卒中复发方面的流行病调查资料不多,因此,本将主要阐述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在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方面的效果. [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007年在两所医院住院的200例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随访1年,了解缺血性卒中的年复发率. [结果]干预组合理膳食率、体育锻炼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戒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健康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提倡.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714例复发性脑梗死及1237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酗酒、颈动脉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并对结果分析、检验。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吸烟、酗酒、年龄>60岁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间糖尿病所占比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定期预防输液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定期预防性输液能否防止脑卒中再发。方法:对189例脑梗塞患者每年定期输液复方丹参2次,每次10天,同时设对照组175例,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再发情况,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再发27例,共37例次,占19.6%,对照组再发31例,共43例次,占2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液后14天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后30天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定期预防输液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再发,但可在短期内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714例复发性脑梗死及1237例未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DM)、吸烟、酗酒、颈动脉斑块等在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并对结果分析、检验。结果 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病、吸烟、酗酒、年龄〉60岁及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两组间糖尿病所占比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及软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性别、高龄均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7.
解东风 《保健医苑》2012,(10):16-17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120~150万人,死亡80~100万人,存活者中3/4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尤以偏瘫、失语、认知障碍最为常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的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为明显,75岁以上者患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脑卒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蕾  龚涛 《保健医苑》2006,(6):14-15
脑卒中复发相当普遍,将导致患已有的功能障碍加重,并可使死亡率明显提高。脑卒中复发往往发生在首次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脑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脑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6 3例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原因及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给予安定口服预防性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0 7例热性惊厥 ,复发 6 3例 ,男性 36例 ,女性 2 7例。首发年龄 1 5月~ 9岁 ,其中 <0 5岁 2例(3 17% ) ,0 5岁~ 12例 (19 0 5 % ) ,1岁~ 2 6例(4 1 2 7% ) ,2岁~ 14例 (2 2 2 2 % ) ,4岁~ 7例 (11 11% ) ,6岁~ 2例 (3 17% )。惊厥体温 <38℃ 3例 (4 76 % ) ,38℃~ 9例 (14 2 9% ) ,39℃~ 47例 (74 6 0 % ) ,40℃~ 4例(6 35 % )。惊厥前发热时间 <6小时 2 1例 (33 33% ) ,6小时~ 2 8例 (4 4…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手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但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行之有效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复发风险评估.方法 通过调查深圳市某三级医院历史病案数据资料,回顾性研究2011—2017年收治新发住院AIS病例及其复发情况共1779例(年龄≥18岁),基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深圳市A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HR=2.862)、饮酒史(HR=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史、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华法林、胆固醇水平等信息。调查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分析其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1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1例(74.69%)服用阿司匹林,5例(3.09%)服用华法林,36例(22.22%)未接受抗栓治疗。合并房颤的29例患者中3例(10.34%)服用华法林,22例(75.86%)服用阿司匹林,4例(13.80%)未接受抗栓治疗。男性血压控制率、血糖达标率、胆固醇正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再发率在不同年龄、吸烟史、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固醇异常、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未控制、合并房颤均是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较低,会增加再发...  相似文献   

13.
社区老年人脑卒中复发是老年人卒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现将我市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648例老年人脑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为随访终点,分为复发组(n=34)和未复发组(n=66)。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70岁、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动脉狭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发病至入院时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病灶直径≥2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做好二级预防,并做好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访1年,填写调查问卷。结果男性复发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3)。家族有脑卒中史组脑卒中复发率为33.33%,无家族史组复发率为15.55%(P=0.001)。脑卒中并高脂血症(P=0.000)或糖尿病(P=0.004)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明显升高。随着尿蛋白(P=0.02)及尿酮体(P=0.04)的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也增加。心电图异常结果与脑卒中的复发关系显著(P=0.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男性及有糖尿病史和尿蛋白阳性可能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家族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蛋白、尿酮体及心电图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生》2012,(13):51-51
最新的中国卒中登记研究数据表明,一年的卒中复发牢高达20%,且卒中复发一次,患者病情就加重一次。乍暖还寒的季节,恰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更要注意二级预防。所谓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指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这在中青年(〈50岁)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其目的是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制订预防措施. [方法] 对2005-2007年的17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有肺部感染与无肺部感染者进行对比. [结果]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使用有关.其中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及侵袭性操作者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 [结论] 避免可能引起感染的一切因素,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和训练吞咽障碍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复发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从1990~1995年5 a间我院住院及门诊急诊病人的脑卒中复发,两次脑卒中发作均经头颅CT、腰穿等确诊,其中男性占81例,女性占45例,死亡21例,占16.7%,年龄最小23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4.1岁.笔者将以上病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及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当发生脑血管病时,往往促发原有疾病的加重或引发新的病症,这些均为其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病情及预后影响显著。现简述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2009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0年6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复发模型.结果 随访期间共79例患者复发,患者1年复发率为12.75%,2年复发率为18.87%,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1)(RR=1.025,95%CI:1.003~1.048)、高血压史(X2)(RR=1.976,95%CI:1.014~3.851)、家族卒中史(X3)(RR=2.647,95%CI:1.175~5.961)、总胆固醇(X4)(RR=1.485,95%CI:1.214~1.817)、ESRS评分(X5)(RR=1.327,95%CI:1.057~1.666)和病情进展(X6)(RR=1.889,95%CI:1.123~3.178)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复发模型的个体预后指数(PI)为0.025X1+0.681X2+0.973X3+0.395X4+0.283X5+0.63X6.PI值越小,复发危险性越低;PI值越大,复发危险性越高.结论 年龄、高血压史、家族卒中史、总胆固醇、ESRS评分和病情进展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建立复发模型及个体PI方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and establish the Cox' s regression model on the re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1,2008 and December 31,2009. Cases had been followed since the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The follow-up program was finished in June 30, 2010. Kaplan-Meier method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currence rate. Monovariant and multivariate Cox' s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to the episodes of recurrence.And then, a recurrence model was set up.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of follow-up program, 79 cases were relapsed,with the recurrence rates as 12.75% in one year and 18.87% in two years. Monovariant and multivariate Cox' s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currence appeared to be age (X1)(RR=1.025,95% CI: 1.003-1.048),history of hypertension (X2) (RR= 1.976, 95% CI: 1.014-3.851), history of family strokes (X3) (RR=2.647,95%CI: 1.175-5.961), total cholesterol amount (X4) (RR= 1.485,95%CI: 1.214-1.817), ESRS total scores (X5) (RR= 1.327,95%CI: 1.057-1.666)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X6) (RR= 1.889,95%CI: 1.123-3.178). Personal prognosis index (PI) of the recurrence model was as follows: PI=0.025X1 + 0.681X2+ 0.973X3 + 0.395X4+ 0.283X5 + 0.636X6. The smaller the personal prognosis index was, the lower the recurrence risk appeared, while the bigger the personal prognosis index was, the higher the recurrence risk appeared. Conclusion Ag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total cholesterol amount, total scores of ESRS, together with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urrence episodes of ischemic stroke. Both recurrence model and the personal prognosis index equation were successful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