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MRI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无创、可视化的脑效应机制研究方式。由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规范尚未统一,fMRI的介入评估也缺乏一致性。就fMRI应用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fMRI在针刺治疗抑郁症研究中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近年来运用fMRI研究五输穴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文献,对五输穴的针刺效应机制进行整理,分析该领域整体趋向,为临床应用五输穴及今后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总结可知,针刺五输穴的fMRI研究主要包括静息态fMRI与任务态fMRI,研究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单穴和五输穴配伍。五输穴属于特定穴,其配伍应用具有特殊疗效。五输穴配伍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几个单穴脑激活区的简单叠加。针刺五输穴在治疗脏腑、运动、情志等方面的病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创且经济,但其中枢机制尚不明确.当前,静息态fMRI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研究,但仍存在样本量小、治疗参数与对照方法无统一标准、不够全面及深入等局限性;需不断改进及完善,如建设针刺治疗偏头痛fMRI研究的共享平台,建立大样本偏头痛脑功能数据库,优化相关参数,建立假针刺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基于任务态fMRI的针刺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试验的组织与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7个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基于任务态fMRI的针刺研究,共纳入文献66篇,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受试对象特征、研究设计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66篇文献受试对象以健康人为主,平均样本量为18.5例/组;针刺干预以手针为主,53.0%(35/66)的研究为单穴刺激,仅28.7%的研究记录了患者得气情况;针刺任务设计以组块设计和非重复事件相关设计应用最广。结论:任务态fMRI针刺研究在试验设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建立规范、切合临床实际的针刺任务态fMRI研究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研究方案的规范化和结果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显示针刺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客观的可视性依据,难以揭示针刺作用的具体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够为研究针刺治疗AD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对近年来fMRI在阿尔茨海默病针刺作用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f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影像技术,其通过对大脑的功能变化进行可视性研究,从而为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fMRI在针刺领域研究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直接影响到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实验结果。本文综述了数据采集参数、实验设计方案、数据后处理方法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针刺脑功能成像的影响,提出在针刺脑功能成像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利用fMRI研究针刺的作用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各种MRI分析方法成为针灸领域的研究热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抑郁属双心疾病,相关fMRI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与疼痛、情绪相关大脑区域的功能活动异常。既往fMRI研究显示,针刺内关、神门具有调节与情绪、认知等相关脑区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故针刺内关-神门可能是冠心病伴抑郁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及fMRI研究结果,探讨针刺内关-神门干预冠心病伴抑郁中枢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刺足三里穴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技术了解针刺足三里穴时脑的反应 ,为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fMRI -BOLD技术 ,获取脑血流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感兴趣区 (ROI)分析方法 ,获得针刺足三里穴时脑功能变化正相关系数(CC)的脑功能图。结果 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 ,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中央后回脑血流增加 ,且右侧感兴趣区范围较左侧广。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变化 ,与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里穴有治疗胃肠疾病和改善精神及睡眠状态的作用密切联系。针刺足三里穴时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层的反应 ,但以同侧为主 ,表明经络独特感传道的存在 ,且与周围神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老年人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和视空间等认知功能不同程度的下降,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前期阶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过fMRI技术探讨MCI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并已取得重大进展.针刺治疗MCI疗效显著,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通过近年针刺治疗MCI的脑功能fMRI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上fMRI针刺研究采用组块或事件相关任务设计,静息态扫描越来越普及,数据处理新方法应用广泛,多个研究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已发现穴位刺激激活的脑区或者脑网络具有相对特异性,真针刺较假针刺产生了更多的脑激活区或更强更广的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脑区负激活;可见针刺镇痛穴位作用于痛觉的识别、情感及认知脑区;fMRI已初步应用于针刺中风后遗症等病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在不同针刺方法、手法,得气及针刺安慰剂效应方面已有初步研究结果。但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规范,结果诠释有待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综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静息态fMRI探讨针刺治疗下腰痛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拓扑特性.方法:纳入下腰痛患者20例,针刺委中及大肠俞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行静息态fMRI扫描,构建全脑功能网络,分析针刺前后聚类系数(CP)、最短路径长度(LP)、局部信息交换效率(Elocal)和全局信息交换效率(Eglobal)的拓扑特性...  相似文献   

13.
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健康的疾病,在老龄化社会中尤其显著,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对AD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刺是一种重要的中医疗法,已经在AD治疗中得到初步的应用,本文对针刺治疗AD的机理以及fMRI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做初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对提高老年性痴呆认知能力和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双侧合谷和太冲穴 ,进针 2cm ,捻转 180° ,频率为 6 0次 /min ,持续捻转 5min ,间歇 1min ,共 2 0min。结果 :针刺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性痴呆的认知能力 ,改善PET和fMRI脑功能。结论 :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贝尔麻痹(BP)是一种急性单侧面部麻痹或面瘫,临床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刺治疗BP具有明显优势,不同病理阶段的脑功能连接状态对针刺有不同的反应。fMRI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检测、评估针刺脑效应的手段。现就BP患者中枢结构重塑、功能网络异常及f MRI在针刺治疗BP临床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进行昏迷促醒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总结生理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针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fMRI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具有区域特异性;②针刺的促醒效果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③针刺疗法能够增强某些脑区的功能活动或局部血流量,从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fMRI技术是研究针刺昏迷促醒机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承办的"全国fMRI新技术针灸研究高级培训班"于2014年6月1日在首都大酒店成功举办。此次学习班是继"针刺穴位脑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国际研讨会"和"全国首届fMRI技术中西医结合应用研究培训班"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80余位学员参加了本次学习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副会长朱兵研究员等多位领导莅临指导,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  相似文献   

18.
目前,运用fMRI技术探索针刺作用机制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运用fMRI研究针刺机制的现状,从以下5个方面作一综述:①穴位主治功能;②针刺镇痛机制;③不同针刺刺激方式;④穴位-大脑联系;⑤经络-大脑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针刺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多次脑fMRI,探讨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在不同时间进行4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每次扫描间隔至少间隔两周.结果 针刺太溪穴及非穴位点均可以观察到脑功能的活动.针刺两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次实验中及同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BOLD信号均有较大变异,但同一次实验中所有志愿者组分析结果相对恒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太溪与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有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fMRI来研究针刺脑功能活动,为了解针刺某特定穴位点特定个体脑激活模式,需行多个时相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获得精确的脑激活模式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针灸效应较多的有针灸方法和参数对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以及腧穴和脑功能区的特定联系,包括针刺镇痛中枢机制,针灸语言、听觉或运动相关腧穴在中枢的反应等。但fMRI对针刺穴位的研究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脑皮层下功能及脊髓功能活动显示等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综述相关文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