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状况的关系,为改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9名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护理人员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U=5.76~15.33,P0.01),且41.3%(45/109)护理人员PSQI总分大于7分,远高于正常人群(χ2=69.11,P0.001);本组护理人员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U=12.12,12.39;P0.01);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与PSQI总分呈正向相关(r=0.534,0.897;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较差,改善其抑郁焦虑状况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常丽苹 《医学信息》2018,(18):106-108
目的 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校4个专业827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827名大学生PSQI平均总分为(5.73±2.41)分,SAS平均总分为(43.83±9.11)分,SDS平均总分为(41.93±7.71)分。高年级学生、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高于低年级学生、非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8大学生的SDS得分和SAS得分高于5≤PSQI≤7大学生、高于PSQI≤4大学生,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及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价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3年级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结果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4.73%,男生(6.85%)女生(7.88%)间无显著性差异。19.52%的学生有抑郁情绪,男女生分别为8.22%和11.30%(P<0.05)。14.73%的学生存在焦虑,并且10.27%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并存。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结论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问卷(SAS)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某医院的护士的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结果 PSQI总均分为7.86±4.0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1.3%;46.8%的护士有焦虑情绪,45.3%的护士有抑郁情绪。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均有显著性相关(r=0.36,P〈0.01;r=0.29,P〈0.01)。结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经历与小学生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层抽取重庆市主城3区的9所小学校(重点、普通及农民工小学各3所)的1523名在校4~6年级小学生。运用儿童受虐量表评定小学生的受虐待状况,量表总分中负的分值代表虐待;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评定小学生的抑郁情绪,总分≥15分表示有抑郁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小学生的睡眠状况,量表总分>7分表示有睡眠质量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1417份。结果:小学生虐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分别为41.7%、23.2%、26.2%。受虐者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较非受虐者高(均P<0.05);抑郁者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得分较无抑郁者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和抑郁总分与躯体虐待、言语虐待的总分呈负相关(r=-0.06~-0.72,P<0.05);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r=0.13~0.14,P<0.01)。结论:小学生受虐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均较高,且受虐程度特别是躯体虐待、言语虐待程度越严重其情绪和睡眠质量也越差,值得学校和家长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家养老老人睡眠和抑郁状况,进一步考察老年人睡眠质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18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2.6%的老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女性比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入睡(t=-2.00,P0.05),高龄老人的睡眠总体情况明显比低龄老人差(t=2.85,P0.05),丧偶老人的睡眠效率比在婚的老人低(t=-2.81,P0.05);239.8%的老人有抑郁情绪,丧偶老人比在婚老人更易有抑郁情绪(t=-3.20,P0.005),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抑郁情绪越低(F=5.246,P0.005);3PSQI总分与GDS总分显著正相关,日间功能障碍对老年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释量达14.2%。结论:居家养老老人的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睡眠质量对老年抑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PSQI总均分为10.86±5.10;SAS总分为41.03±8.89,焦虑症状的出现率为22.51;SDS总分为39.51±8.87,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20.85。焦虑抑郁症并存11例,占15.49。SAS与SDS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34,P<0.01)。PSQI总分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西安市603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女性的愤怒情绪(t=2.641,P0.01)和抑郁情绪(t=3.910,P0.001)比男性严重,男性的自尊感比女性强(t=-2.649,P0.01);青年人精力比中年人旺盛(t=2.899,P0.01),青年人比中年人容易产生紧张情绪(t=3.298,P0.01)和疲劳情绪(t=3.850,P0.001),但是中年人的抑郁情绪比青年人严重(t=-2.040,P0.05);2本研究中近一半的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女性的睡眠质量比男性差,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主观睡眠时间(t=2.580,P0.01)、睡眠潜伏期(t=3.900,P0.001)、睡眠效率(t=3.460,P0.01)和总分(t=1.490,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白天功能紊乱因子上青年人得分显著高于中年人(t=3.530,P0.01);3紧张、愤怒、疲劳、压抑、抑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精力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自尊感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正相关。结论: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均低于我国常模,近半数人群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差可能与负性情绪较多、正性情绪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受试者分别于入组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 ①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的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13.272,P<0.001)及对照组(t=10.912,P<0.05);②干预组的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11.343,P<0.001)及对照组(t=6.920,P<0.05);③干预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t=7.900,P<0.05)及对照组(t=6.080,P<0.05);④干预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3.272,P<0.05).结论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企产线工人疲劳与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以便有效的调节情绪和睡眠,缓解疲劳,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外企生产线工人586名,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对其进行测查。结果与常模比较,外企产线工人SAS和SDS总分均高于常模(t=3.37~5.75,P<0.01);疲劳严重程度、疲劳对环境特异性与焦虑、抑郁、睡眠紊乱及白天功能紊乱呈正相关(P<0.05或P<0.01);疲劳的心理后果与焦虑、抑郁及主观睡眠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呈正相关(P<0.01);疲劳对休息、睡眠的反应与焦虑、抑郁、主观睡眠及睡眠持续性呈负相关(P<0.01);与睡眠紊乱呈正相关(P<0.01)。结论外企产线工人存有焦虑、抑郁情绪,其疲劳状况受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抑郁症失眠患者在心理韧性和睡眠信念的差异性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相应诊断标准的27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40例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失眠组)施测心理韧性量表(RIS)、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焦虑症状。结果:失眠症组PSQI中的催眠药物分因子得分(t=2.221,P0.05)、心理韧性总分(t=2.048,P0.05)及主体性因子(t=2.169,P0.05)高于抑郁症失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失眠症组在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分量表"对药物的认知"得分低于抑郁症失眠组(t=-2.39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HAMD、HAMA、DBAS总分及"对失眠引起的后果"和"对睡眠的担忧"分量表存在相关关系(P0.05);睡眠不良信念的回归系数β=-0.128(P=0.003);抑郁情绪在心理韧性和睡眠质量间的调节效应显著(P=0.009),引入交互项后新增解释量△R~2=0.095。结论: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与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相比,有更好的心理韧性和更多的对药物的不良认知。睡眠不良信念越多,睡眠质量越差,且抑郁情绪对心理韧性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0-QOL-BRE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试320例济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同时测试育龄女性和相同年龄段非围绝经期女性以作对照.结果: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低于育龄女性和相同年龄段非围绝经期女性(P<0.05~0.01).不同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知高职的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较好.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均显著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P<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较普通中年女性差,职业、受教育程度、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PSQI总均分为(5.84±3.29)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1);军队医护人员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23.5%,PSQI各项因子检出率居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入睡时间(45.1%)、主观睡眠质量(26.5%)、睡眠障碍(24.5%);2PSQI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r=0.679,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抑郁、躯体化因子进入回归方程;3性别(r=-0.215,P0.05)、受教育程度(r=0.239,P0.05)与PSQI总分相关。结论:某部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躯体化和抑郁情绪对睡眠质量有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甲型H1N1流感医护人员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方法将6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连续7次集中认知心理教育,对照组同期常规处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2周进行测评,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医护人员负性情绪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SAS:t=13.347,P0.01;SDS:t=3.905,P0.01;SCL-90:t=11.793,P0.01);2干预后两组SAS、SDS、SCL-90总分和5个因子减分值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减少(P0.05);3干预2周后负性情绪呈现上升趋势,SCL-90抑郁因子分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中认知心理教育能够短期内集中改善抗甲流医护人员负性情绪,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需要坚持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当前研究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研究生中,19人(10.7%)睡眠质量状况差;53人(30.5%)呈焦虑状态;51人(29.1%)呈抑郁状态.PSQI指数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E(x2=4.543,OR=4.366,P=0.033)和日间功能G(χ2=9.388,OR=2.363,P=0.002)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相关,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改善研究生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睡眠质量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共34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7.80%高中生有睡眠障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得分中位数为7.00;22.40%高中生有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中位数为42.50。高中生睡眠质量PSQI总分与父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09,P=0.001);睡眠时间(χ2=15.347,P=0.004)、日间功能影响(χ2=14.031,P=0.029)与年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状况SAS标准分与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各成分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铁路职工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2名济南铁路分局铁路职工。对所抽样本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PSQI、SAS、SDS得分分别为5.61±2.93,40.2±10.2和45.3±10.0;睡眠质量问题、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1.9%,18.7%和35.2%。PSQI总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1)。结论焦虑、抑郁是影响铁路职工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门应重视职工的睡眠问题,重视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影响因素,提高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中医治疗对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胃病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中医治疗,联合组(n=50)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中医治疗。8周后,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所有脾胃病失眠患者临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论:联合组治疗后临床躯体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891,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AS及SDS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7.796,-5.395;P0.01);联合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低(t=-6.932,-8.123,-11.515,-7.032,-7.291,-7.147,-9.373,-19.121;P0.01)。结论:CBT疗法配合中医疗法可改善脾胃病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