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对患者卵巢功能、炎性因子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进行EMT治疗的128例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孕三烯酮组(62例,孕三烯酮治疗)和联合组(66例,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均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卵巢功能指标促卵泡激素(FSH)、雌激素(E2)、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和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8(IL-8)、观察不同类型EMT特点、随访治疗6、12个月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卵巢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随访发现,联合组治疗6、12个月的自然妊娠率(47.0%、54.5%)与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27.3%、37.9%)均高于孕三烯酮组(24.2%、35.5%,12.9%、19.4%)(均P<0.05);不良反应两组(10.6%、6.5%)无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安宫黄体酮联合察桂枝茯苓胶囊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9例随机分为两组,19例为对照组,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服用安宫黄体酮,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为安宫黄体酮(10mg/次,1次/天)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二组患者服药时间都持续3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比较:通过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有2例患者为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有5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4%,比较两组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服用药物后症状积分进行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安宫黄体酮联合察桂枝茯苓胶囊,疗效准确、安全。对基层医院而言,安宫黄体酮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各项适宜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相关炎性因子与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与研究组72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白细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连因子-1(sI 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形成因子(VEGF)]、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癌胚抗原125(CA125)、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IL-6、sI CAM-1、MMP-9、FSH、CA125、E_2水平经治疗均明显降低,而P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82.68±1.69)分、(74.85±1.77)分,与治疗前(65.12±1.65)分、(65.36±1.74)分相比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68/72),明显高于对照组76.39%(5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4/72)与对照组4.17%(3/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相关炎性因子与激素水平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术后加服孕三烯酮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MMP及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术后1年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复发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及两组MMP-9、TIMP-1、白细胞介素(IL)-4、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观察组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可有效调节相关激素及MMP类物质水平,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显著提高妊娠率及输卵管通畅率,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宫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血清卵泡抑制素(FS)、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白细胞2受体(sIL-2R)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西药组(61例)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中西药组(63例)在加用复宫宁颗粒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激素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高于西药组(80.3%),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_2)高于西药组(4.92±0.58U/L比7.69±0.73U/L,7.12±1.08U/L比9.05±1.24U/L,587.56±39.50pg/ml比514.91±34.85pg/ml),血清FS、sICAM-1、sIL-2R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237.31±20.08ng/L比324.48±25.61ng/L, 271.28±16.74ng/ml比304.53±18.39ng/ml, 245.82±18.54ng/ml比288.39±20.91ng/ml, 3.9±0.8分比5.4±0.9分)(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比3.3%)无差异(P0.05)。结论:复宫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FS、sICAM-1、sIL-2R水平,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MMP-9、TIMP-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采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评价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的MMP-9、TIMP-1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5.694、3.741、4.023、3.816、3.550、3.019,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P-9、TIMP-1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4.263、2.945、3.751,P均<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1.1%,总有效率为92.9%,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2、4.028,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2/112)。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改善MMP-9/TIMP-1平衡,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生育期妇女常见良性病变,可致痛经、不孕甚至癌变,给广大女性带来很大痛苦。药物治疗EM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手术治疗是其第一选择,能有效地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恢复。但传统经腹手术创伤大,易造成盆腔组织损伤、感染,恢复缓慢,而且还会留下永久疤痕,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福姬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19-1119
目的 探析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10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52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均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腹腔镜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及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妊娠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非常有效,可依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使用的治疗方法进行选择,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患者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疼、月经失调、不孕及其他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与生育能力的难治性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为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准确的手段,也是内异症合并不孕的基本治疗,被广泛用于临床[1,2]。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内异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加术后服用孕三烯酮,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湖北省新华医院收治的128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4,术后采用曲普瑞林治疗)和对照组(n=64,术后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病程、EMS分期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受孕率、EMS复发率、痛经评分、血清CA125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受孕率(26.6% vs 25.0%)、EMS复发率(14.1% vs 1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本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痛经评分[(9.3±1.1)分vs (4.2±0.7)分,(9.1±1.0)分vs (4.3±0.6)分]、血清CA125水平[(139.4±27.2) U/mL vs (31.1±7.3) U/mL,(133.7±26.9) U/mL vs (35.4±8.1) 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182,6.086,10.282,13.048;P<0.01)。但两组治疗后痛经评分[(4.2±0.7)分vs (4.3±0.6)分]、血清CA125水平[(31.1±7.3) U/mL vs (35.4±8.1) 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28,1.734;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8.1%)显著低于对照组(4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296;P<0.01)。 结论宫、腹腔联合手术后采用曲普瑞林和孕三烯酮治疗EMS疗效相当,但前者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科研设计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主要治疗方法为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试验纳入一平行的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西药(丹那唑、内美通、三苯氧胺等)治疗或不治疗。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对照比较的随机试验也被纳入。结果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的研究文献占64%,但随机对照的质量欠佳;大部分研究缺乏诊疗标准或标准不一。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还存在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丹那唑,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1年受孕率分别为82.81%、67.19%、62.50%、1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1年受孕率分别为95.31%、34.38%、6.25%、39.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受孕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其可从卵泡发育、排卵、运输、受精、着床、受精卵发育等各个环节影响正常妊娠,导致不孕。EMs主要通过影响卵子质量间接影响胚胎质量,从而引起种植率下降。卵子质量下降可能与EMs患者卵子发育的微环境(卵泡液)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此外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及DNA复制减少相关。EMs可从细胞形态、基因转录到蛋白分子调节方面的异常导致内膜容受性下降,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多项荟萃分析指出合并EMs将降低体外受精的临床结局。辅助生育技术之前是否需要切除内膜样囊肿目前仍存争议,需就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联合孕三烯酮,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5%,对照组为62.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达菲林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达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戊酸雌二醇反向添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未见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雌二醇(E_2)、骨密度(BM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E2水平及BMD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VAS评分及与TNF-α、IL-6、IL-8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潮热盗汗、阴道干燥、关节疼痛及情绪波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性欲下降、乏力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达菲林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能调节雌激素水平,抑制骨质流失,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杜江平  柯小宁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403-1404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中透明质酸与术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及停药后妊娠率。方法60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内异症合并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32例,术中将透明质酸4ml自双侧输卵管伞部注入,并创面涂抹,腹腔镜直视下观察;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mg,2次/周。对照组28例,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停药后1年内总有效率和妊娠率等变化。结果停药后1年内两组总有效率与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透明质酸与术后孕三烯酮可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症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汤联合炔诺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血清环氧化酶(COX-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口服炔诺酮片治疗,中药口服桂枝茯苓汤剂治疗,中西药组采用炔诺酮片联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对比3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血清COX-2、MIF水平。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5.5%)高于西药组(84.1%)和中药组(86.4%),VAS评分痛经(1.12±0.50分)、慢性盆腔痛(1.31±0.37分)、性交痛(1.12±0.21分)均低于另外两组,血清COX-2(24.54±4.32 ng/ml)、MIF(10.98±3.23 ng/ml)水平低于另外两组,生活质量评分(94.2±5.4分)最高(均P0.05),不良反应(4.6%)与另外两组无差异(P0. 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桂枝茯苓汤联合炔诺酮片治疗,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痛经及性生活疼痛感,快速降低COX-2及MI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及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患者按病变部位、年龄和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单侧且年龄<35岁(A组)25例,其中服用妈富隆(A1组)12例,服用米非司酮(A2组)13例;单侧且年龄≥35岁(B组)2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B1组)9例,服用米非司酮(B2组)11例;双侧且年龄<35岁(C组)2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C1组)10例,服用米非司酮(C2组)10例;双侧且年龄≥35岁(D组)10例,其中服用妈富隆(D1组)6例,服用米非司酮(D2组)4例.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3、6、9个月末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巧囊体积缩小率,阴道出血发生率,疼痛缓解率.结果 A1组、B1组、C1组、D1组用药后3、6个月末血FSH、LH、E2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 0.05);A2组、B2组、C2组、D2组用药后3、6个月末仅E2水平较用药前明显减低(P<0.05).用药后9个月末年龄<35岁患者与年龄≥35岁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患者和使用妈富隆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巧囊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A2组[50.00%(6/12)比15.38%(2/13),P<0.05],单侧患者明显高于双侧患者[46.67%( 21/45)比10.00%(3/30),P<0.05].使用妈富隆患者用药后3个月末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米非司酮患者[ 13.51% (5/37)比34.21%(13/38),P<0.01],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使用米非司酮患者[83.78%(31/37)比50.00%(19/38),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及妈富隆治疗巧囊均安全有效.米非司酮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局部异位病灶,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小.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有雌激素应用禁忌证的巧囊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1例),观察组米非司酮,对照组孕三烯酮胶囊.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和74.2%),且治疗后FSH(血清卵泡刺激素)、E2(雌二醇)、LH(黄体生成素)均同对照组和治疗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米非司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