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抑郁的高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0.14,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23,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t=-0.74,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5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再次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t=5.98,P0.01)。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1.73,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t=0.22,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3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0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3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考前焦虑、抑郁起效快,疗效肯定,对于考前焦虑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张英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184-185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组患者保持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加服艾司西酞普兰,观察周期为4周。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2周、4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以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HAMD总分在治疗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治疗4周末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37,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2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加40~50 min/w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艾斯西酞普兰,6 w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干预组治疗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0,=0.033)。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强迫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所有患者均评定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Y-BOCS ),并评定康复效果。结果:2周后,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1.5,P<0.05),4周后,对照组Y-BOCS评分低于治疗前(t=2.09,P<0.05),且研究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t=3.27,4.62,6.31;P均<0.01);8周后,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2=3.87,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疗效,以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作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88.9%,起效时间在2周左右,副作用有厌食,便秘,口干,头晕等,多能耐受,大部分可自行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焦虑、抑郁者,进行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2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GHb)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5,5.69;P<0.01);②两组间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及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4.67,5.01;P<0.01)、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68,P>0.05);③研究组GH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84例,有主诉颈、肩或背部疼痛不适,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n=92)和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n=92)。所有患者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75%则为显效,减分率≥50%则为有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01),且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HAMA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 <0.01);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01)。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组显效率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28.2%vs. 13.3%,P <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推拿治疗存在颈肩背部疼痛不适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4周、8周、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12周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两组PANSS、SANS、PSP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PANSS、SAN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1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2.209,-2.384,-2.121,-2.603,-3.368;P0.05)。两组比较,PSP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与利培酮单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和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癌症抑郁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癌症抑郁患者进行8周的西酞普兰和认知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健康评定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8周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比入组时明显好转(P<0.01),患者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明显改善。结论认知治疗和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能够降低癌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同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思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22-524
目的了解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喹硫平,对照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为8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依据HAMD总分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有效率70.59%,对照组有效率45.1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在第4周时HAMD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61,P〈0.05),第6周时CGI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24,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能提高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20 mg/d天和帕罗西汀40 mg/d治疗惊恐障碍1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组共有173例符合DSM-IV惊恐障碍诊断标准且筛选成功的患者进入为期12周的随机治疗,分别在随机后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为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nic Associated Symptom Scale,PASS)总分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Marks Sheehan恐怖量表(Marks Sheehan Phobia Scale,MSPS)、Sheehan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 SDS)、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 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 CGI)和病人总体评价(Patient Global Evaluation, PGE).安全性评价包括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改变.结果:治疗终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SS总分分别为(2.1±2.7)和(2.0±2.7),减分分别为(9.1±3.5)和(9.7±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治疗终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和91%,痊愈率分别为87%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31/86),对照组为35%(30/8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嗜睡和头痛.结论:艾司西酞普兰20毫克/天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焦虑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干预,对照组则行艾司西酞普兰及常规心理干预,干预8周后评价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定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MA评分、PSQI评分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39.626,13.807,对照组t=11.888,4.297;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67,-5.132;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对3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西酞普兰治疗,其中部分病例合并认知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均有效,合并认知治疗组起效早,疗效好。结论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焦虑抑郁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1例)和氟西汀组(30例),进行开放式临床对照研究,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氟西汀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05)。治疗1周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氟西汀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氟西汀组出现4例药物副反应。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抑郁共病患者较氟西汀起效快,药物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mg/d联合认知疗法,对照组仅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从治疗第2周开始,两组间HAM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690;P0.05或0.01);在治疗的第6周末,两组间HAMD及NIH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4,-3.192;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较快,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疗程8周,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进行评分。依据HAMA总分减分率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起,HAMA评分,CG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8周有效率为80.4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14.63%),其次恶心(7.32%),但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4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4例),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基线及6周末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CGI-SI、BPRS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各评定指标评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艾司西酞普兰组SF-36总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7,3.203;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均较轻。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9)
简短认知行为疗法(BCBT)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在大规模实施中的难题,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近年,针对抑郁障碍的BCBT在西方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了推广和发展;但现有对抑郁障碍采用BCBT治疗效果的研究仍较少且有一定局限性,研究设计和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PD)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D合并抑郁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艾斯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治疗前后HAMD及MMSE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跃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常规安慰剂治疗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疗效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对CBT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使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329人。6组数据比较了CBT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OR=3.28,Z=2.75,P<0.05)与显效率(OR=2.85,Z=3.90,P<0.05)均优于单纯药物组;5组数据比较了CBT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治愈率,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单纯药物组(OR=2.08,Z=2.82,P<0.05)。结论:鉴于目前结果推测对于惊恐障碍的改善,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