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患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380例,采用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联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对380名哮喘儿童进行一对一问诊,确诊存在社交障碍的患儿94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余社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2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其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为24.7%,其中男58例,女36例,不同性别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72,P=0.788);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长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病程、DSRSC、SCAS、CARS评分等11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χ~2=7.851,13.715,4.253,13.109,18.887,4.656,4.095,8.481,16.228,18.750,13.099;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儿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对患儿社交障碍的影响最显著(Waldχ2=-12.01,10.42;P0.05),家庭经济水平影响最小(Waldχ2=3.42,P=0.021),余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DSRSC评分、SCAS评分、CARS评分、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病程2年、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重-极重度)、生长地(农村)(Waldχ2=9.17,8.95,8.86,8.73,7.16,6.23,6.11;P0.05)。结论:影响患儿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不正确,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的人格特质,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哮喘病程较长,哮喘发作时病情较重,生长地在农村以及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问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以便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与社交焦虑量表(IAS)对我院101名2008级医学专升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个性因子分值均低于常模(t =-11.913,-5.847,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101例被试中,存在社交焦虑59人,占58.4%;③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F=5.095,3.468;P<0.01,P<0.05);④心理控制源3个变量中,内控性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220,P<0.05).结论 大学医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受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社交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内控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对维吾尔族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及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7名维吾尔族高三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维吾尔族高三女学生与男学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3.902,20.358;P=0.001),女生高于男生。不同抑郁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7.487,P=0.001;F=2.915,P=0.038;F=4.305,P=0.016);不同抑郁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628,P0.01);不同焦虑组之间父亲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有统计学差异(F=6.858,P=0.002;F=9.924,P=0.001;F=4.017,P=0.02);不同焦虑组之间母亲对高三学生的拒绝与否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5.399,P=0.006)。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4.025)、父亲惩罚(or=1.158)、父亲过度保护(or=1.312)是高三学生是否抑郁的危险因素。女性(or=5.432)、父亲过度保护(or=1.442)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危险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or=0.927)是高三学生是否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维吾尔族高三学生女生抑郁,焦虑水平高于男生;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对维吾尔族高三学生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有一定影响。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父母养育方式是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及情感支持对支气管哮喘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按时参加教育活动的哮喘患儿家长(父亲或母亲选择一方)为研究对象,共有家长10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名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观察组进行多维度信息及情感支持。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评估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焦虑量表评分评估患儿家长焦虑程度。采用直观满意度模拟标度尺(VAS)评估家长对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程度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t=-10.918,-15.685,-11.325,-8.632,-7.476;P0.01)。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t=-5.722,P0.01)。观察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525,P0.01)。结论:信息及情感支持可显著降低支气管哮喘儿童父母焦虑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程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方法对被试进行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测量。结果样本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男生和女生无显著差异(t=41.2±8.51/38.9±8.59;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t=-0.566,P0.01/t=-0.31,P0.01),父亲的拒绝、否认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t=0.190;P0.05/t=0.372;P0.01)。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所差异且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焦虑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与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的相关关系。方法对保定市两所重点高中的236名高考学生家长共435人,进行了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①高三学生家长中母亲在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t=-2.264,P〈0.05)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PLOC各因子差异显著(P〈0.01);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父母PLOC中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一般和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②教育成效、父母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4个因子得分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焦虑与PLOC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进入了对焦虑的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的精神心理损害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哮喘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家长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7岁年龄组哮喘患儿父母的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较全国常模高,父亲中有31.2%存在抑郁,22.6%存在焦虑;母亲中有37.6%存在抑郁,34.4%存在焦虑.母亲的检出率较父亲高.患儿母亲的抑郁与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总收入及总的社会支持相关;患儿母亲的焦虑与自身和患儿的年龄、总的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相关.患儿父亲的抑郁与社会支持(总、客观、主观及利用度)均相关;而父亲的焦虑未发现明确相关因素.结论3~7岁年龄组哮喘患儿,其父母均存在抑郁和焦虑的现象,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注意对家长的心理疏导,增进家长心理健康,促进患儿的康复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依据,以便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与社交焦虑量表(IA S)对我院101名2008级医学专升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个性因子分值均低于常模(t=-11.913,-5.847,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101例被试中,存在社交焦虑59人,占58.4%;③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F=5.095,3.468;P<0.01,P<0.05);④心理控制源3个变量中,内控性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r=-0.220,P<0.05)。结论大学医学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社交焦虑受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社交焦虑与心理控制源内控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心理状态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父母的精神心理损害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哮喘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家长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7岁年龄组哮喘患儿父母的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较全国常模高,父亲中有31.2%存在抑郁,22.6%存在焦虑;母亲中有37.6%存在抑郁,34.4%存在焦虑。母亲的检出率较父亲高。患儿母亲的抑郁与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总收入及总的社会支持相关;患儿母亲的焦虑与自身和患儿的年龄、总的社会支持和主观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相关。患儿父亲的抑郁与社会支持(总、客观、主观及利用度)均相关;而父亲的焦虑未发现明确相关因素。结论 3~7岁年龄组哮喘患儿,其父母均存在抑郁和焦虑的现象,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还应注意对家长的心理疏导,增进家长心理健康,促进患儿的康复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期依从性相关的因素.方法 纳入拟行择期手术的2~12岁患儿共102例.父母陪同患儿在术前等候区等候时,利用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表(m-YPAS)对患儿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父母不陪同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所有患儿均接受O2-NO2-七氟烷面罩诱导麻醉,期间利用诱导期依从性量表(ICC)评估患儿依从性.陪同父母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前等候区等待时对自身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程度进行自评.结果 患儿ICC评分与患儿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术前等候区患儿m-YPAS评分以及父母STAI-T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 0.01,P<0.05).患儿m-YPAS评分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父母STAI-T及STAI-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 <0.01,P<0.05).结论 在父母不陪同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情况下,患儿年龄越小、术前焦虑程度越高以及父母特质焦虑程度越高,其全麻诱导期依从性越差;父母术前等候区状态焦虑程度不影响患儿诱导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接纳( SAQ)教养方式问卷(s-EMBU-C)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2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r 父=-0.18,P<0.01;r母=-0.12,P<0.05)、母亲过度保护(r=0.16,P<0.01)及自我接纳(r=0.47,P<0.001)与社交焦虑显著相关;②父母情感温暖对社交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度保护对社交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③自我接纳在3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及自我接纳能够预测社交焦虑,但前两者是通过后者自我接纳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亲家庭小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在其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2018年9月-2018年12月在上海某区5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单亲家庭157名2~5年级小学生,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社会期望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不同学校小学生在三方面的程度上有显著差异(χ~2=14.826,19.443,31.035;P0.05);性别对自我意识程度高低有显著性差异(χ~2=6.392,P0.05),且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83,P0.05);是否独子在社交焦虑程度(χ~2=6.225,P0.05)及得分(t=2.133,P0.05)上均有显著性差异;(2)自我意识各维度与儿童社交焦虑(r=-0.504,P0.01)及各因子(r=-0.486,-0.236;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儿童社会期望与儿童社交焦虑(r=-0.340,P0.01)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93,-0.179;P0.05),与自我意识除躯体外貌与属性因子外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社交焦虑和儿童自我意识合群因子是儿童社会期望的影响因素(P0.01);社会期望在合群和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单亲家庭小学生自我意识、社会期望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密切,社会期望受合群因子、社交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医院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情况。结果: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47.82±6.84);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患儿是否是独生子女、脑瘫严重程度之间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成长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692,0.769;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93,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积极应对方式是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引导积极应对能够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以及拒绝敏感性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对7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自我控制与拒绝敏感性(r=-0.42,P0.001)、社交焦虑(r=-0.66,P0.001)及网络成瘾(r=-0.64,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r=0.59,P0.001)、网络成瘾(r=0.43,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拒绝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01);②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t=-22.60,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11,P0.05);拒绝敏感性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t=15.35,P0.001),拒绝敏感性与自我控制的交互项对社交焦虑预测作用显著(t=7.90,P0.001);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2.87,P0.01),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交互项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t=1.84,P0.05)。结论:拒绝敏感性、自我控制、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拒绝敏感性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条和后半条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新生儿黄疸母亲开展心理疏导后患儿病情及母亲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按照住院号单号40例作为对照组,双号46例为研究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研究组患儿的母亲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患儿的母亲不给予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及母亲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患儿出院3个月内,研究组患儿门诊就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459,P0.05),再入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10.168,P0.05);在患儿出院3个月时,研究组患儿母亲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3.082,P0.05),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324,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母亲进行心理疏导可减轻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可积极应对患儿的成长历程,促进患儿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状况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 I)、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23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测查。结果分裂症患者父母状态-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父亲状态t=2.57,特质t=2.647,P0.05;母亲状态焦虑t=5.080,特质t=3.947,P0.001)。患者父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和自尊、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t=0.72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特质焦虑是状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较强预测作用,高焦虑的分裂症父母自尊水平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正常的小儿45例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诱发儿童哮喘高危因素统一调查问卷表来对两组儿童的家长进行面对面地仔细询问及调查。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意义(<0.05)的因素有11个院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儿童有特应性体质、常接触泡沫制品、甜食习惯、父母吸烟史、海产品摄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能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有6个因素,分别是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与多种相关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治愈患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儿科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发病期两组均予以抗感染、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语言安抚,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联合干预,4周后观察疗效,采用艾森克个性(儿童)手册(EPQ)评估患儿治疗前后疾病个性特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并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使用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父母问卷)评估患儿半年来的行为表现,并统计患儿支气管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观察组95.0%(χ~2=13.70,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神质、外向、掩饰性评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3.12,22.80,20.70;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7,6.73;P0.01);干预后观察组哮喘发作症状、情感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66;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障碍、再入院率依次为6.3%、1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1,4.97;P0.05)。结论:语言安抚联合抚摸护理可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拒绝敏感性、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257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拒绝敏感性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中文版(ECR)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 ①父母偏爱保护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86,P<0.01);②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拒绝敏感性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4.0%;③在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依恋焦虑发挥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5.6%.结论 父母偏爱保护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并且会提高拒绝敏感性及依恋焦虑水平,从而导致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20.
抑郁大学生在自我参照编码任务中的认知加工偏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郁大学生是否存在负性的社交依赖自我图式。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大学500名学生进行测量,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被试共77名,其中抑郁组24人,焦虑组12人,抑郁焦虑组17人,正常对照组24人。严格筛选社交依赖人格形容词作为实验刺激,对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正常对照组施测自我参照编码任务。结果:①抑郁组对正性词汇的认可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对负性词汇的认可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抑郁组对特质词、状态词的认可正偏向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焦虑组(P0.001,P0.05);②抑郁组对状态词的反应时间偏向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焦虑组(P0.05)。结论:抑郁大学生具有负性的社交依赖自我图式,但这些内容是状态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