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猪腹部爆炸伤合并内脏外露时,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控制腹腔、创面感染的作用以及对腹部爆炸创面愈合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爆炸伤导致的全层腹壁缺损的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盐水纱布组),实验组在6 h清创后置入压力为-125 mmHg VSD装置;对照组在6 h清创后使用盐水纱布覆盖爆炸创面,常规换药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6 h和治疗后1、3、5、7 d的创面肌肉组织进行细菌检测,分析2组的细菌量;ELISA检测伤后1、3、5、7 d的腹部引流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表达水平;采集2组治疗后第7天的皮肤、肌肉组织标本,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 VSD组在治疗后1、3、5、7 d创面的细菌数(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猪腹部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在伤后治疗第1天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第3、5、7天VSD组明显低于同时间对照组,三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SD组在第7天皮肤软组织中VEGF、EGF、bF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MMP-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SD可以有效控制创面的细菌量,减少腹腔引流液中TNF-α、IL-1、IL-6的表达量,促进创面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h22细胞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TP初诊组、治疗后完全反应(CR)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22细胞所占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TGF-β、TNF-α、IL-6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ITP初诊组和治疗后组Th22细胞比例、外周血中IL-22、TNF-α、IL-6的表达水平以及IL-22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Th22细胞比例、IL-22、TNF-α、IL-6、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初诊组(P<0.05);ITP初诊组和治疗后组TGF-β水平分别为(3.27±1.02)ng/L、(5.41±1.69)n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65±2.78) ng/L(P<0.01),且初诊组TGF-β的水平低于治疗后组(P<0.05).结论:ITP患者体内Th22细胞数量增加、TNF-α、IL-6的表达升高、TGF-β的表达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烧伤后24 h内削痂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82例老年深Ⅱ度烧伤患者,按照削痂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4 h内削痂治疗)和对照组(烧伤3~5 d行削痂治疗),比较2组患者烧伤后5 d内液体出入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一次性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烧伤后第1天、第5天平衡液、血浆输入量及尿量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3天开始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1天开始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一次性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24 h内早期削痂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减少创面感染概率,提高一次性植皮成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姜黄素(Cur)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小鼠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DTPI)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姜黄素4和8 mg/kg干预组(Cur 4,Cur 8),每组10只。磁铁压迫法构建深部组织损伤模型,每隔48 h于创面注射姜黄素,拍照观察伤口愈合情况。HE染色观察伤口愈合病理改变,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α、TGF-β、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伤口逐渐恶化,病理学改变明显。与模型组相比,Cur 8组伤口愈合明显加快(P<0.05);Cur 8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新生血管密度增多。Cur 8组TNF-α、IL-6的mRNA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IL-10、VEGF-α和TGF-β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Cur 8组VEGF-α、TGF-β、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所致的DTP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8例Ⅱ度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涂抹剂量300 U?cm2-1,将其涂抹于纱布(5 cm×5 cm)上并覆盖创面,每日早晚各1次)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必净治疗,血必净100 mL+生理盐水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各54例,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6(Interleukin-6)、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创面愈合率及瘢痕愈合数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8、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血必净治疗Ⅱ度烧伤患者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炎症状态,促进创面愈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中等强度(4.0 m T)稳恒磁场刺激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和主动脉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磁场暴露组)。对糖尿病和糖尿病磁场暴露组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维生素D3+高脂饮食组合法建立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糖尿病磁场暴露组接受强度4.0 m T全身稳恒磁场暴露,每天刺激2 h。8周后,全部大鼠处死,提取血清样本,进行血脂4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并使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VEGF、TGF-β1、TNF-α和IL-6的蛋白表达;提取主动脉组织,使用PCR法检测主动脉中VEGF、TGF-β1、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稳恒磁场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4项指标的升高(P0.05),同时显著降低血清VEGF、TGF-β1、TNF-α和IL-6表达(P0.05);PCR结果揭示稳恒磁场下调主动脉中VEGF、TGF-β1、TNF-α和IL-6基因表达(P0.05)。结论:中强度稳恒磁场对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积极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对重要细胞因子(如VEGF、TGF-β1、TNF-α和IL-6)的表达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臭氧气浴干预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及局部组织中细胞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3(TGF-β_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臭氧气浴实验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各40只。建立背部深Ⅱ度烧伤模型,伤后3 d、7 d、14 d和21d,2组创面分别取材检测。创面常规换药,对照组的创面以生理盐水清洗和碘伏油纱包扎,隔日换药1次;臭氧气浴实验组在换药前将大鼠放入清洁泡沫盒内,打开臭氧发生器开关,以输出浓度为50 mg/L的臭氧熏蒸创面20min,关闭开关,再行创面常规换药,隔日1次,直至愈合。各时点每组大鼠创面打开时取1次创面中心组织标本,然后实验组行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创面和臭氧气熏蒸,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创面后再分别取材1次。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观察,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及ELISA法检测2组创面组织中细胞因子PDGF、TGF-β_3和TNF-α含量。结果:创面大体观察可见,臭氧气浴实验组的创面平整,边缘清晰,炎性反应轻,肿胀和渗出程度均较对照组弱,创面愈合率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组织可见臭氧气浴实验组的创面各时点炎性反应程度比常规换药对照组轻,而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数量明显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臭氧气浴实验组各时点烧伤大鼠的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PDGF和TGF-β_3表达量均高于常规换药对照组,而TNF-α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气浴疗法干预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改善局部病理变化,促进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因子PDGF和TGF-β_3表达,同时减轻炎性介质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与儿童克罗恩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9月间于我院收治的CD患儿35例及体检健康正常儿童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CD活动程度差异分为轻度活动组和中重度活动组;检测CD组和对照组血浆IL-2、IL-4、IL-6、IL-12、IL-17A、IL-23、TNF-α、TGF-β、IL-10、IFN-γ蛋白表达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 m 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CD组患者血浆IL-2、IL-4、IL-6、IL-12、IL-17A、IL-23、TNF-α、TGF-β、IFN-γ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L-10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中、重度期活动组患者血浆IL-2、IL-12、IL-17A、IL-23、TNF-α、TGF-β表达水平均较轻度活动组显著升高(P0.05)。CD组患者T-bet、RORγ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期活动组患者T-bet、RORγt表达水平均较轻度活动组显著升高(P0.05)。CD组患者T-bet/GATA-3、RORγt/GATA-3、RORγt/T-bet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重度期活动组患者T-bet/GATA-3、RORγt/GATA-3、RORγt/T-bet比值均较轻度活动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Th1、Th2、Th17型细胞失衡导致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紊乱与儿童型CD的发生有关,Th17型细胞数量增加在CD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HSC-T6细胞,给予CQ干预24 h。实验分组为:control组、TGF-β1组、TGF-β1+CQ(15μmol/L)组、TGF-β1+CQ(30μmol/L)组和TGF-β1+CQ(60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比值LC3-Ⅱ/LC3-Ⅰ、自噬靶蛋白P6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RT-q 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3、TIMP-1和TIMP-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Q干预后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62蛋白表达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TGF-β1组(P0.01)。TGF-β1组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TGF-β1+CQ组较TGF-β1组也有明显增加。α-SMA的表达在TGF-β1组和TGF-β1+CQ组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而TGF-β1组和TGF-β1+CQ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MP-13表达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下降(P0.05);TIMP-1和TIMP-2在TGF-β1+CQ组较TGF-β1组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自噬抑制剂CQ能显著增加HSC-T6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与其上调TIMP-1及TIMP-2的表达并抑制MMP-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IFN-γ)-γ2、白细胞介素(IL)-4、转化生子因子α(TG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表达水平和病变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ERCC1)、γ-H2AX蛋白表达变化与白癜风分期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FN-γ、IL-4、TGF-α、TNF-β表达水平的变化,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病变组织中ERCC1和γ-H2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稳定期和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中IFN-γ和TGF-β表达水平降低(F=37.48,F=42.41,P<0.05),IL-4和TNF-β表达水平显著增加(F=56.37,F=77.19,P<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的IFN-γ/IL-4比值降低(F=46.27,P<0.05);稳定期和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病变组织中修复交叉互补蛋白(ERCC1)蛋白水平降低(F =45.71,P<0.05),而γ-H2AX蛋白水平显著增高(F =37.96,P<0.05).结论 IFN-y、IL-4、TGF-α和TNF-β参与白癜风的发病过程,ERCC1和γ-H2AX蛋白与白癜风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4/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IL-34/CSF-1R)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CCK 8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在不同时间点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选用5μg/L TGF-β1刺激A549细胞(0、12、24、48h),提取细胞蛋白和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连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IL-34、CSF-1R、MMP-2、MMP-9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TGF-β1对A549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TGF-β1刺激A549细胞后,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α-SMA表达升高,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E-Cad表达下降,纤维化相关的MMP-2蛋白表达升高,MMP-9蛋白表达先升高后下降,TIMP-1蛋白早期出现短暂性增高后,呈持续降低趋势(P0.01)。IL-34mRNA表达逐渐升高,CSF-1R mRNA、MMP-2 mRNA、MMP-9 mRNA表达先升高后下降(P0.01)。结论 TGF-β1诱导A549细胞的EMT过程中,存在IL-34/CSF-1R的动态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方格星虫水提物(SNE)促进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活性及其机制,测定SNE的止血作用,建立小鼠全皮层创伤模型,观察伤口愈合形态并测定愈合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马森(Masson)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创面的组织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因子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NE具有止血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创伤愈合率并缩短掉痂时间(P 0.05)。研究中,SNE组小鼠表皮生长完全、创面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优于空白(NT)组;第7 d,SNE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P 0.05);第28 d,相比于NT组,SNE组的Smad7表达水平上调,TGF-βII型受体(TGF-βRII)、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云南白药组(P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表明,SNE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活性和抑制增生性瘢痕生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止血、调节炎症因子、促进胶原纤维重塑以及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传导有密切关联。SNE作为皮肤创伤修复和抑制瘢痕制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粉防己碱(Tet)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原代人关节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人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二甲氧基雌二醇(2-ME2)]组、Tet低、中、高浓度组,每组设置6个重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中炎性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的水平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凋亡率、TNF-α、MMP-3、iNOS、COX-2的水平以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升高,细胞存活率、SOD和GPx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L-1β组相比,2-ME2组和Tet低、中、高浓度组细胞的凋亡率、TNF-α、MMP-3、iNOS、COX-2的水平以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降低,细胞存活率、S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衍生肽ARA290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SPF级),在背部皮肤切创造模,分为PBS组,ARA290低剂量组(100μg/kg)和ARA290高剂量组(200μg/kg),造模后每日创面周缘皮下注射100μl PBS或ARA290。每日创面拍照,记录创面愈合率。RT-PCR检测创面TNF-α、IL-6、IL-1β、IL-10及TGF-β1表达,并用Tunel染色计算创面凋亡细胞数目。体外共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RAW)和凋亡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率;RT-PCR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IL-10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ARA290高剂量组创面愈合快于ARA290低剂量组和PBS组,ARA290低剂量组创面愈合快于PBS组;ARA290高剂量组创面TNF-α、IL-6及IL-1β表达低于PBS组,而IL-10和TGF-β1表达高于PBS组,且凋亡细胞数目少于PBS组。ARA290组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NF-α、IL-1β、TGF-β刺激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TNF-α组、IL-1β组和TGF-β组。TNF-α、IL-1和TGF-β组分别加入加入含有浓度为10 ng/ml的相应炎症因子培养液,每组分别在孵育6、12、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TNF-α、IL-1β处理12 h后培养海马神经元CLC-3在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高峰持续从12 h至24 h(P0.05)。TNF-α刺激作用强于IL-1β。TGF-β处理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6 h后即开始升高(P0.05),但在孵育6 h到24 h时下降至正常对平(P0.05)。结论:TNF-α、IL-1β、TGF-β可能通过刺激海马神经元CLC-3表达增加增强神经元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其对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医疗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在实施基础抗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局部外敷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00±2.53)%、(73.90±13.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3.89)%、(48.3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2.640,P<0.05);治疗后14 d,2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的含量[(87.60±8.78)、(71.70±10.30)、(79.80±13.60)、(11.27±2.45)ng/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11.60±9.86)、(81.10±8.03)、(96.90±14.50)、(15.05±2.8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0、-2.260、-2.720、3.200,P<0.05)。 结论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骨关节炎(OA)大鼠膝关节及MMP-3、TGF-β1、Notch1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OA组(模型大鼠)、低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2.5 mg/kg HSYA)、中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5.0 mg/kg HSYA)、高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10.0 mg/kg HSYA)。采用ELISA检测血清指标IL-1β、TNF-α,Pelletier评分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并以Mankin评分进行评估,免疫组化检测MMP-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Notch1蛋白水平。结果OA组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HSYA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低HSYA组和中HSYA组(P<0.05)。各组大鼠Pelletie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软骨和滑膜组织Mankin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HSYA组Mankin评分低于低HSYA组、中HSYA组(P<0.05)。各组大鼠关节组织MMP-3阳性细胞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关节组织TGF-β1、Notch1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能够降低OA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缓解滑膜组织损伤,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其机制与抑制MMP-3和Notch1表达、提高TGF-β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小鼠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健康C57小鼠24只,对24只小鼠分别抽取颈动脉血制备PRP;分别在每只小鼠脊柱2侧对称部位作直径为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损伤创面,共建立48个创面,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小鼠24个创面。48个创面均予PRP覆盖,观察组经皮下创面内予SDF-1α溶液(100μg SDF-1α+100μL 0.9%氯化钠溶液)从正常皮肤处经皮下注射至创面内,对照组同时采取同样方法注射200μL 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注射7 d, 2次/d, 12 h/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比造模后第7、14、21天2组创面血小板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比造模后第7、14天2组创面VEGF蛋白和Samd1蛋白表达量,对比2组造模后第7、14、21天创面收缩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组织中VEGF含量分别为(0.66±0.07)、(0.49±0.07) pg/mL,均高于对照组[(0.45±0.05)、(0.45±0.0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2.25,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组织中VEGF含量[(0.44±0.06) pg/mL]和对照组[(0.43±0.06)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组织中TGF-β1含量分别为(0.54±0.05)、(0.38±0.04) pg/mL,均高于对照组[(0.34±0.04、0.35±0.0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2.52,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组织中TGF-β1含量[(0.33±0.04) pg/mL]和对照组[(0.35±0.04)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VEGF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4.29,P0.05),观察组Samd1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1.13,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收缩率为(41.98±6.94)%、(75.23±10.41)%,与对照组[(36.93±7.59)%、(64.56±5.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4.35,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创面愈合收缩率[(100.00±0.00)%]与对照组[(99.84±0.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5.91±1.21) d,短于对照组[(18.95±1.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结论SDF-1α联合PRP可以促进生长因子表达、调控TGF-β1-Samd信号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