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一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病灶内部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明显减少者表明治疗效果佳;病灶内部未出现凝固性坏死,血供改变不明显者,治疗效果欠佳。结果:对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经HIFU刀治疗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术后病灶信号发生明显改变者106个,术前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术后T1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即表现为凝固性坏死,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LAVA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部位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通过MRI观察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评价其治疗效果,是目前评价HIFU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最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治疗子宫单发肌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子宫单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组与造影组,常规组行HIFU消融术治疗,造影组于术前先行Sono Vue超声造影待微泡开始进入至靶区域时开始行HIFU消融术治疗;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治疗参数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肌瘤消融率。结果造影组平均治疗功率、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总能量、能效因子(EEF)、消融后肌瘤体积、消融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团块灰度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造影组累计消融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肌瘤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HIFU消融术治疗子宫单发肌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总能量、缩小治疗功率与辐照时间,同时提高术中消融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患者35例,给予HIFU消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CEUS)检查,评估瘤体体积及血供情况,根据子宫肌瘤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USF-QOL)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对比分析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共消融88个肌瘤,HIFU治疗前肌瘤平均体积为(46.95±24.32) cm~3,治疗后6个月肌瘤平均体积为(27.35±17.68) cm~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为(77.80±5.93)%。HIFU治疗6个月后,体积缩小率为(43.40±10.53)%。根据UFS-QOL表评分,治疗6个月后UF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FU治疗前后的FSH、E2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IFU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消融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围绝经期卵巢内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超声造影评价疗效的措施。方法:应用HIFU治疗106例子宫肌瘤患者113个肌瘤,治疗前后选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子宫肌瘤血流灌注进行比较,通过曲线参数(平均渡越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Tmax、曲线下面积AVC、总灌注量V)评价HIFU效果。结果:HIFU治疗后曲线参数均发生变化,总有效率66.9%,显效率89.6%。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需要增强针对性,超声造影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体肝癌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实时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不作HIFU治疗)和治疗组(15只,作HIFU治疗)。行CEUS检查,获得并记录曲线增强上升斜率(AS)、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并与造影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获得的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AS、PI、AU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V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AT、TTP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CEUS定量参数中AS、PI、AUC分别和MVD呈正相关(P0.05);AT、TTP分别和MVD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的CEUS定量参数与MVD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反映肝癌组织微血管结构变化的情况并有助于判断HIFU对肝癌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强度超声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对患者雌激素受体(E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或HIFU治疗(HIFU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HIFU组恢复自主活动时间(0.6±0.2d)、住院时间(4.5±1.1d)、出血量(0)均少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抗穆氏管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ER、Bcl-2阳性表达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并发症率HIFU组(36.0%)低于对照组(56.0%)(P0.05),术后1年内复发率两组(2.0%、6.0%)无差异(P0.05)。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3):283-284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在此基础上行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的3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 <0.05)。治疗后, B组的手术指标、妊娠率均优于A组(P <0.05)。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IFU子宫肌瘤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不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患者的康复时间更短,且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EEF)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并评价其不良反应及卵巢功能情况。结果子宫肌瘤位于后壁者的体积消融率较低,而EEF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 18、8. 50,P0. 01);子宫肌瘤大小与体积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08,P=0. 93),子宫肌瘤平均径线(d)7 cm者的EEF值低于d4 cm及4~7 cm者(t=8. 36、3. 85,P0. 01);所有患者卵巢激素水平无异常,其不良反应均为国际介入放射治疗学会(SIR) A-B类,无C-F类发生;肌瘤与宫腔距离5 mm者更易发生阴道分泌物异常(χ~2=8. 55,P0. 01)。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高强度超声聚焦肿瘤治疗系统(海扶刀)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中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月该院行海扶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300例,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围术期行高场强MRI检查或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各150例,分别设为高场强MRI组和超声造影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6月行高场强MRI检测、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查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肌瘤病灶数量、术前肌瘤体积、图像质量评分、术后灌注区体积、术后图像质量评分及术后消融率结果。结果 (1)高场强MRI术前检测出的肌瘤病灶数量、肌瘤体积及图像质量评分均较超声造影检查多/高(P0.05);(2)高场强MRI术后检查显示无灌注区体积、术后图像质量评分及术后消融率均较超声造影大/高(P0.05)。结论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海扶刀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病情检测和术后治疗疗效观察中较超声造影更具优势,利于手术医生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促进临床疗效,在行海扶刀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病情诊断和观察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腹腔镜及开腹剔除治疗子宫肌瘤对中远期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有症状、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子宫肌瘤患者523例。根据保留子宫采取的措施不同分为3组:HIFU治疗子宫肌瘤206例(HIFU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40例(腹腔镜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77例(开腹组)。对其治疗后进行1.5~4年的中远期随访,了解临床症状改善、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HIFU组治疗无创、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子宫肌瘤后HIFU组与腹腔镜组、开腹组相比较,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89%、85.71%及8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复发率分别为20.39%、22.86%及2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次手术率(5.34%、0.71%、1.13%)HIFU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宫内妊娠率(54.17%、44.44%、61.9%)及妊娠结局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与腹腔镜、开腹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相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住院费用少,不增加肌瘤复发、不影响生育功能,是一种可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增强MRI信号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的疗效。方法:选取在医院妇科诊治的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根据T2WI信号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低信号组(32例)和等信号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消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消融率,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分析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痛经、月经量评分情况,并对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MRI检测低信号组患者平均病灶体积稍低于等信号组,超声消融率略高于等信号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低信号组=11.221,t=7.788,t=10.043,t=5.421;P<0.05);低等信号组信号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均略低于等信号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信号组患者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的比例及症状缓解率均略高于等信号组,而无效、复发的比例略低于等信号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疗效的降低MRI信号定量参数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增强MRI的信号特征及定量参数可以反映子宫腺肌病患者超声消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对预测及评判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NAC)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NAC治疗的胃癌伴肝转移患者76例,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患者均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3个化疗周期后按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将患者划归为受益组和进展组,统计对比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及不同临床疗效组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变化率(CROPI)值变化,同时分析化疗3个周期后微血管密度(MVD)与超声造影参数PI、RT、TTP、CROPI的相关性。结果化疗3个周期后,RT、TTP值较化疗前升高,但PI值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周期后,53例患者归入受益组,23例患者归入进展组,受益组RT、TTP值与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益组PI值较进展组降低、CROPI值较进展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益组MVD为(66.24±7.38)条/200倍视野,低于进展组的(78.69±11.32)条/2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VD与TTP、RT、CROPI呈负相关,但与PI呈正相关(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参数PI、CROPI值有利于预测及评判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效果,TTP值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等情况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增生不同病理分型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拟诊为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的病例50例,在行诊断性刮宫前行子宫内膜超声造影检查,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分别采集峰值强度(peak time,PI)、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减半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TPH)、内洗斜率(wash in slope,WI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将内膜的参数和肌层的参数做比值。按照病理结果纳入病例共40例,分为3组:单纯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SH)组23例,复杂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CH)组10例,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组7例。比较3组内膜和肌层的PI比、MTT比、AUC比、TPH比、WIS比、TTP比。结果 SH、CH、AH 3组内膜和肌层的PI比、AUC比、WIS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比、TPH比、TTP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超声造影在定量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的不同病理分型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能否增加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靶区能量沉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HIFU组(H组)和无水乙醇联合HIFU治疗组(E+H组),E+H组于HIFU治疗前1 h行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比较两组HIFU消融辐照时间、辐照剂量、能效因子(EEF:消融单位体积所需辐照能量),灰度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E+H组HIFU辐照时间、辐照剂量、能效因子明显低于H组(P<0.05),E+H组以团块状强回声为主,H组以非团块状强回声为主,治疗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E+H组。结论无水乙醇肌瘤内注射能够增强HIFU能量在子宫肌瘤内部的沉积,提高HIFU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剂量,减轻患者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对子宫肌瘤及周边组织和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8例,术前72h对患者子宫中最大肌瘤进行HIFU治疗,术后收集HIFU治疗靶区的子宫肌瘤组织(HIFU治疗靶区组)、周边肌瘤组织(HIFU治疗靶区周边组)。收集同期在本院行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20例为对照组,术后取子宫肌瘤组织(未行HIFU治疗组)。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Bax、Caspase-3、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IFU治疗靶区周边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HIFU治疗靶区组、未行HIFU治疗组(P<0. 05); HIFU治疗靶区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行HIFU治疗组(P<0. 05)。HIFU治疗靶区组和HIFU治疗靶区周边组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行HIFU治疗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行HIFU治疗组(P<0. 05); HIFU治疗靶区周边组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FU治疗靶区组、未行HIFU治疗组(P<0. 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靶区组织坏死,并诱导靶区周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上调Bax、Caspase-3表达,经线粒体途径启动内源性信号通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与患者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宫颈癌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比较宫颈癌超声造影定量及定性的特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PI值显著增高,TTP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UC值和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0 cm及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出现非均匀性增强和血流灌注缺损概率明显升高(P<0.05),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与增强程度、增强边界清晰与否及增强方式之间无明显联系(P>0.05)。时间-强度曲线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宫颈癌PI值较高、中分化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P、MTT及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的PI、TTP、MTT及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反应病灶内的微循环灌注情况,还能够从定性和定量指标两个方面评价,跟常规超声相比更有利于进行宫颈癌的无创性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垂体后叶素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垂体后叶素6U宫颈注射后行HIFU治疗;对照组29例,直接行HIFU治疗。比较两组辐照能量、辐照时间等。结果消融出现单点灰度变化的时间及辐照能量、总辐照时间、总辐照能量观察组为(98±91)s、(39 200±36 400)J、(785±356)s、(314 000±140 400)J,对照组为(269±124)s、(107 600±49 600)J、(1 475±568)s、(590 000±227200)J(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明显降低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所需的能量,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应用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HIFU组(n=30,HIFU治疗),肌瘤剔除组(n=30,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全子宫切除组(n=30,全子宫切除术).测定并分析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肌瘤类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HIFU组和肌瘤剔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子宫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FSH,LH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组与全子宫切除组术后6个月激素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治疗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但是对于HIFU治疗时妊娠的处理及妊娠结局鲜有文献报道。本文报道1例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时妊娠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不同处理方式对妊娠的影响、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时机选择的问题、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若同时合并妊娠时胎儿去留的问题以及近期HIFU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后对流产手术操作的影响等,以期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及术后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月经恢复及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CSP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采用HIFU病灶消融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为HIFU组(80例),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UACE)预处理后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为UACE组(46例)。比较两组出血量、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转阴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随访两组月经恢复正常率、β-hCG转阴率、并发症、输卵管通畅率、再妊娠结局。结果①HIFU组清宫术中出血量<100 mL病例比例高于UACE组,住院费用低于U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β-hCG转阴率、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子宫切除病例。②术后2个月,HIFU组月经恢复正常率高于U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转阴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③HIFU组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术后3年正常宫内妊娠率高于U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与UACE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相比,治疗CSP的疗效相近,但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正常再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