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与两点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行锁骨及肩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一点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评估两组麻醉后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中阻滞效果,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锁骨外2/3部位和肩部感觉阻滞时间分别为(13.8±1.2)、(13.5 ±2.2) min,均短于A组的(15.7±2.0)、(15.8±2.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肩关节阻滞评分为(1.2±1.5)分,少于A组的(2.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良率为96.7%(29/30),A组优良率为86.7%(26/30);霍纳综合征B组7例,A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及肩部手术中颈浅丛复合肌间沟两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一点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阻滞见效时间及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T2、T3时,两组的HR均较T1时降低,SBP及DBP均较T1时升高,但观察组的HR显著高于对照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手术可缩短麻醉阻滞见效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刘艳 《中国保健》2010,(11):33-34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9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I组:颈丛神经阻滞;II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III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等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I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II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III组切皮、缝皮评分与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II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I、II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锁骨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76 例锁骨手术病例随机分为 A 组 (n=38) 和 B 组 (n=38),ASA I~Ⅱ级,A 组均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B 组先臂丛阻滞 10 min,之后再行颈丛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结果:A 组阻滞优良率为 86.8%,B 组优良率为 100.0%,两组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和 B 组均并发喉返神经阻滞 2 例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锁骨手术应用臂丛 - 颈浅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能达到满意的神经阻滞效果,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平南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采取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35例,采取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1、2、4、6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术前、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以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术后1~6 h两组患者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显著(均P<0.05);术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SBP、DBP、HR、SpO2生命体征指标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急诊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将65例急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0例对照组患者0.5%罗哌卡因麻醉,35例观察组患者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镇痛评分。[结果]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各时点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相比,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急诊上肢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臂丛阻滞、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三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C组采用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统计各组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及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冯光荣 《现代养生》2022,(18):1539-154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实施臂丛阻滞麻醉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资料均衡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观察组穿刺次数、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次数、操作时间、疼痛评分均能降低,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叶利 《医疗装备》2020,(6):106-10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德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盲探式麻醉,试验组于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相较于传统盲探式阻滞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可缩短操作时间,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彭云红 《医疗装备》2022,(22):104-106
目的 比较上肢骨折手术中单纯应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上肢骨折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麻醉后5 min至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毕即刻至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568-156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行颈浅丛复合肌间沟单点或者臂丛多点注药用于锁骨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6例择期行锁骨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点注射组及多点注射组各23例。单点注射组在颈浅丛阻滞的基础上,臂丛上干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多点注射组在多个神经干共给药20 mL。观察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麻醉药起效时间、芬太尼的追加剂量、镇痛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综合满意度。结果多点注射组操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点注射组(P<0.05);两组麻醉药起效时间和芬太尼追加剂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多点注射组的运动阻滞效果优于单点注射组(P<0.05)。结论与多点注射相比,颈浅丛复合臂丛上干单点注药舒适性更高,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小剂量雷米芬太尼辅助颈神经丛阻滞与芬太尼和氟哌啶醇(氟芬合剂)辅助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颈神经丛阻滞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先行双侧颈神经浅丛阻滞,15 min后观察组先给予雷米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而后雷米芬太尼0.05~ 0.10 μg/(kg·min)静脉泵注;对照组静脉推注氟芬合剂1.5 ml,分离甲状腺时追加氟芬合剂1.0 ml.观察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的血压、心率、SpO2平稳,对照组在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血压、心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在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6.28±1.72)分比(2.25±0.48)分,P<0.01].结论 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小剂量雷米芬太尼辅助颈神经丛阻滞效果要显著好于氟芬合剂辅助颈神经丛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至2021年10月广州中兴运动损伤专科医院收治的62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臂丛神经阻滞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和联合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前、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麻醉前及麻醉后2、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麻醉总优良率为96.77%,显著高于臂丛神经阻滞组的70.97%;与术前比,切皮时、骨折复位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S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联合组术中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臂丛神经阻滞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2、12、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麻醉后各时间点联合组显著低于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臂丛神经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上干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肩臂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上干组的肩臂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臂丛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臂丛神经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有利于肩臂功能恢复,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观察相同容量的局麻药单点法高位肌间沟或双点法颈丛+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7例择期行锁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对照组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中位肌间沟+颈丛神经阻滞。分别记录穿刺操作、切皮、骨膜上操作的VAS评分;完成穿刺所需时间。结果:穿刺时患者的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完成穿刺所需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和骨膜上操作时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单点法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疼痛相对减少,是锁骨手术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以及认知功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12、24 h Prince-Hen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Prince-Henr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和T2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3时观察组患者E、NE、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 d认知功能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 d,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显著抑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武乾峰 《智慧健康》2023,(18):150-153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骨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麻醉优良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程度、认知功能。结果 比较心率、血压指标,研究组在手术结束时、气管插管拔管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自主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h、术后3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麻醉后12h、麻醉后24h的认知功能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甲状腺疾病分别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高位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观察麻醉后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等的影响。结果:高位硬膜外麻醉组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组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下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有以下特点:血压、心率影响小,出血量少,镇痛效果好,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5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麻醉后HR为(96±8)min/次、MAP为(89±10)mm Hg、麻醉优良率为96.55%同对照组患者的(105±9)min/次、(97±11)mm Hg和82.76%相比,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