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院前急救中遇到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并按输液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常规静脉输液组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观察两组患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静脉输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可有效缩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在成人危重症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号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予中心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输液通道开通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血压回升及心率恢复时间、4h内抢救效果、中心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成人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经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3.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观察组开展骨髓腔输液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输液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开展骨髓腔输液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促进患者血压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90/60mmhg,无尿或尿量〈17ml/h,SaO:〈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腔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腔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腔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在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液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常规静脉输液)和观察组(n=50,骨髓腔输液),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通道建立耗时显著短于常规组,输液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穿刺后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休克终点与复苏2 h,观察组的乳酸(LAC)、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中性粒细胞(PMN)、血红蛋白(HGB)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休克终点与复苏2 h,观察组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及髓内压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3月来我院急诊的15例危重患者,在90s内未成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时,进行了骨髓腔穿刺并输液,做好全程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骨髓腔输液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易行,能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输液通道建立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爱惠  陈华娟  张可 《全科护理》2024,(6):1137-1139
目的:探讨应急代码模式下护士快速反应和明确角色分工配合院内心搏骤停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70例心搏骤停病人,根据是否采用应急代码进行院内心搏骤停救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复苏成功率、支援人员到位时间、首次除颤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以及干预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及抢救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医院院内病人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由11.4%上升至22.8%;支援人员到位时间由(10.06±1.56)min缩短至(1.68±0.47)min(P<0.05),首次除颤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护士工作压力减轻,抢救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取应急代码模式能有效缩短心搏骤停急救时支援人员到位时间,明确参加抢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促进心搏骤停病人的有效复苏,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预后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就诊至CT检查时间、化验结果出来时间、DN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显著提高AIS静脉溶栓救治有效率,缩短急诊候诊时间,且护理满意度和预后优良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注高氧液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作用,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跳停搏患者46例,分为高氧液组和常规组,每组其他抢救措施相同,高氧液组输入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脑复苏率、血气分析和SpO2恢复平均时间、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高氧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脑复苏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及SpO2恢复平均时间高氧液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高氧液组治疗后高、低切粘度与复苏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停搏患者的复苏有一定作用,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行骨髓穿刺输液,并统计操作所用时间及常压、加压39.9 kPa情况下的输液速率,与周围静脉输液全国所用平均时间及相同情况下静脉输液平均速率对比.结果:本组操作平均用时(2.87±0.82)min,比周围静脉输液全国平均用时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压骨髓输液平均速率(13.66±1.58) ml/min,加压骨髓输液平均速率(41.43±3.22)ml/min,与周围静脉输液全国平均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输液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的特点,是吸毒患者合并休克在急诊抢救早期的首选液体复苏方式.  相似文献   

14.
Intraosseous infusion is considered a useful technique for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s and fluids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when peripheral intravascular access is unobtainabl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osseous infusion for delivery of substances to the central circulation. Central deliveries of a radionuclide tracer administered by the intraosseous and intravenous routes were evaluated during normovolemic and hypovolemic states. Intraosseous infusion achieved peripheral to central circulation transit times comparable to those achieved by the intravenous route.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ipheral to central delivery times comparing intraosseou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traosseous infusion is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delivery to the central circulation and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intravascular access. 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a radionuclide tracer is usefu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ransit times following intraosseous inj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46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32±1.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4±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房颤动、胸部不适、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8 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对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乳腺癌初次放置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6月收治的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20年1—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6个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应用于乳腺癌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