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中医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正常人与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组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糖尿病患者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气阴两虚型患者比气滞血瘀型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A图像分析,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比较颈动脉斑块PFD与对侧正常颈动脉PFD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双侧正常颈动脉PFD。分析PFD与斑块厚度、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颈动脉斑块PFD高于对侧及同侧正常颈动脉PFD(-58.61±11.52)HU、(-66.05±11.8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82±12.75)HU、(-66.70±13.8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正常颈动脉PFD与同侧正常颈动脉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91HU±11.69)HU、(-66.37±16.06)HU,(P=0.806)。颈动脉斑块厚度与P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组间斑块是否含有钙化、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571、P=0.749)。根据PFD诊断斑块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超声检查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2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特性及分布情况、颈动脉狭窄率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内-中膜局限性增厚检出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90.8%vs.61.7%,P0.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68.3%vs.56.7%,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的患者高于非脑梗死组(89.2%vs.35.0%,P0.001)。脑梗死组斑块以软斑为主,非脑梗死组以硬斑为主;脑梗死组软斑检出率高于非脑梗死组(58.5%vs.36.8%,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85处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影像资料,比较MCA及桥前段、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根据MB形态将其分为完全MB与不完全MB,分别分析2型、MB长度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关系.另随机选取同时期75例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未见MBMCA的影像资料作为对照,比较MB组与无MB组左前降支(LAD)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与MCA及桥后段粥样硬化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766,P=0.000).完全MB与不完全MB组桥前段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3.646,P=0.000).桥前段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MB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5,P=0.458).MB组与无MB组LAD粥样硬化发生率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743,P=0.491).结论 MB易导致桥前段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完全MB与不完全MB相比桥前段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加.而桥前段粥样硬化的发生与MB长度无明显相关性.但MB对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脑梗死组,同期将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6例正常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不同斑块类型构成的差异,并分析其颈动脉血流指标及hs-CRP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3.0%高于对照组28.1%,软斑检出率为59.5%高于对照组22.6%,硬斑检出率为3.4%低于对照组19.4%,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而阻力指数、动脉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高,早期诊断软斑等不稳定斑块有利于脑梗死预防和治疗,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86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1)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T2DM患者)96例;(2)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的T2DM患者)90例。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IGF-1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刘粹新  张天成 《人民军医》2011,(11):988-98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脑梗死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老年高血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观察组)和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各4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脑梗死初发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软斑、混合斑及硬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初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更加严重,2型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肾脏二维声像图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肾脏的大小及实质的回声。结果:①随着疾病证候的转变,彩色多普勒观察到的肾脏体积存在不同的表现:阴虚燥热证,部分患者肾脏体积可增大,部分体积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患者肾脏体积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阳衰瘀阻证,肾脏体积逐渐缩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不同证候超声观察到的肾实质回声也存在不同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亦存在相关性:经Ridit分析,R阳衰瘀阻R阴阳两虚R气阴两虚R阴虚燥热,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各证型与肾实质改变的分级亦存在相关性,经Kappa检验,阴虚燥热证与Ⅰ级对比:K=0.696,一致性高度;气阴两虚证与Ⅱ级对比:K=0.594,一致性中度;阴阳两虚证与Ⅲ级对比:K=0.751,一致性高度;阳衰瘀阻证与Ⅳ级对比:K=0.932,一致性极强。结论:DN的二维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86例,按诊断标准分为非脂肪肝组(197例)和NAFL组(89例)。分析两组患者CAS和其他代谢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NAFL组的血尿酸(UA)、ALT、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LT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68,P=0.021),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NAFL患者的UA、TG、BMI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LDL-C低。老年人发现NAFL后应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应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态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8例患者因至少一侧的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前1周,对双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斜矢状位高分辨二维黑血磁共振成像(2D-BB-MRI)及3D-BB-MRI扫描,同时对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2D-BB-MRI、3D-BB-MRI及DSA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程度(Max-stenosis)、斑块横向最大厚度(Max-TPT)、斑块纵向最大范围(Max-LPE),以DSA图像为标准分别分析2D-BB-MRI和3D-BB-MRI、DSA在评价Max-stenosis方面的差异,并对照分析2D-BB-MRI和3D-BB-MRI在显示Max-TPT、Max-LPE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评估Max-stenosis方面,2D-BB-MRI和3D-BB-MRI与D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及P=0.849),但3D-BB-MRI的显示结果更接近于DSA(79.80%±4.06%vs80.63%±4.67%,r=0.945,P=0.001),而2D-BB-MRI与DSA的相关性略低(77.75%±5.61%vs80.63%±4.67%,r=0.516,P=0.001)。对于Max-TPT的显示,2D-BB-MRI和3D-BB-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而3D-BB-MRI所显示的Max-LPE明显大于2D-BB-MRI(16.74±5.54mmvs14.01±3.89mm,P=0.001)。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3D-BB-MRI可以客观地显示粥样硬化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斑块厚度、累及范围,对颈动脉支架治疗手术具有很好的术前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癌化疗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20例进行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未患乳腺癌的120例女性为常规组,再根据年龄分别将两组患者分为青年组(20~40岁)、中年组(40~60岁)和老年组(60~80岁) 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4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中同一年龄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以及检出斑块的位置、数量。结果观察组的中年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青年组及老年组颈动脉IMT增厚发生率高于常规组的青年组及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青年组、中年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青年组、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老年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常规组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共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45块,常规组共检测出89块。观察组中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检出的平均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均多于常规组对应的各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常规组检出的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及颈总动脉的斑块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有效检查方式,通过超声评价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情况,可以发现早期亚临床动脉硬化,积极干预治疗,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桥(MB)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56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确诊为左前降支(LAD)单一 MB的20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根据桥前段冠状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2组,比较2组 MB类型、长度及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狭窄程度的差异。比较完全 MB中2组 MB厚度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不完全、完全MB分别为36例、48例与82例、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1,P=0.000);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34.2±10.1)%、(15.7±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5,P=0.000);MB长度分别为(15.4±3.7)mm、(14.8±4.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5,P=0.183)。完全MB中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 MB厚度分别为(2.4±0.6)mm、(1.5±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4,P=0.000)。所选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吸烟史及心血管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的类型、厚度及 MCA收缩期狭窄程度均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而 MB长度对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并观察其性质,测定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且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 对60例分别有高血压(26例)、冠心病(20例)、脑梗塞(10例,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合并脑梗塞8例),脑供血不足(4例)患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均有程度不等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中16例为单纯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44例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73.3%。CAS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以扁平斑多见,软斑、硬斑次之,溃疡斑最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分析不完全与完全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对冠状动脉形态及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为MB-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的16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MB形态将其分为不完全与完全MB,分别比较两组在MCA、桥前段、桥后段与整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及MCA邻近血管成角出现率的差异。比较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及MCA邻近血管成角组与正常组MB长度的差异。结果不完全MB组MCA、桥前段、桥后段及整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0、29.35%、8.69%、38.04%,MCA邻近血管成角出现率为21.74%;完全MB组MCA、桥前段、桥后段及整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为0、60.29%、7.35%、67.64%,MCA邻近血管成角出现率为69.12%。两组桥前段(χ2=15.323,P=0.000)、整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χ2=13.709,P=0.000)及MCA邻近血管成角出现率(χ2=36.06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CA及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59)。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粥样硬化组MB长度分别为(11.75±5.49)mm、(11.22±4.7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P=0.511)。MCA邻近血管成角组与正常组MB长度分别为(11.76±5.53)mm、(12.17±4.8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7,P=0.620)。结论与不完全MB相比,完全MB更易诱发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易使MCA邻近血管迂曲成角,但MB形态对MCA及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影响不明显,从而导致整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而MB长度则与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冠状动脉形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超声影像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5例临床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4.5%)明显高于对照组(15.5%),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动脉硬化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部多见(50.4%)。在斑块的4种超声分型中,以扁平斑和软斑发生率为高。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 ,研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 1 2 0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硬化斑块 ,同时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1 2 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 (90例)和对照组 (30例 ) ,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 ,但不同病变支数的冠心病患者之间无差异。冠心病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 (以分叉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超声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查不仅可能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还可能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RI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检查的60例体检正常的无脑梗死健康者(对照组),两组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成像、T1WI、T2WI及增强颈部血管成像,研究并分析斑块内成分及其分型。结果: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55例颈动脉颅外段检出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比较(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中老年人常规进行1.5T MRI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预测,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因素,对积极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脑梗死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