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 GnRHa组术前应用GnRHa联合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6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7例),肌瘤直径约2.2~4.5cm;非GnRHa组术前不采用GnRHa直接用等离子宫腔镜双极电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0型或1型,其中0型13例),肌瘤直径2.1~4.2cm.结果 GnRHa组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500~5 000mL,平均3 2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820±142mL,手术时间20~70min,平均43±15min,术中出血量20mL,非GnRHa组患者术中膨宫液总用量2 800~7 000mL,平均5 000mL,平均膨宫液吸收量1 450±235mL,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58±18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均无明显肌瘤复发.结论 GnRHa联合等离子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高效率等特点,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后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宫腔镜电切分离术,观察组患者行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治疗,对比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月经、宫腔形态恢复情况以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 73±4. 84) ml、术中膨宫液吸收量(121. 68±45. 36) ml及手术时间(17. 09±2. 71) min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8. 72±5. 12) ml、术中膨宫液吸收量(367. 12±127. 54) ml及手术时间(25. 04±3. 28) min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率88. 57%、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94. 28%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率62. 86%、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71. 57%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14. 29%、8. 57%与对照组患者的37. 14%、31. 43%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后的宫腔形态恢复较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吸收量及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月经恢复,还可避免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官腔镜电切术并发急性水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官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3例,官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例;4例患者灌流液差值均≥1000 ml,平均3050ml.4例患者经及时诊断与抢救治疗,均获得痊愈.结论 官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与灌流液差值、手术创面静脉窦开放情况及膨宫压力有关,严格控制灌流液差值、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膨宫压力是预防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膨宫方法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探寻更佳的膨宫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在该院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手动加压袋膨宫,观察组采用电动加压袋膨宫。比较两组宫腔显示时间、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术野清晰度、人力成本、工作时间、工作量/强度及医护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宫腔显示时间更短、膨宫液吸收量更少(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略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野清晰度优良率为9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人力成本、工作时间、工作量/强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满意度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加压袋膨宫方法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中更具有临床意义,能够缩短宫腔显示时间,减少膨宫液吸收量,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工作量/强度,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医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宫腔镜电切术并发急性水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3例,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1例;4例患者灌流液差值均≥1000ml,平均3050ml。4例患者经及时诊断与抢救治疗,均获得痊愈。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水中毒的发生与灌流液差值、手术创面静脉窦开放情况及膨宫压力有关,严格控制灌流液差值、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膨宫压力是预防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线圈套扎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术前24h用“0”号可吸收线自制一个套圈打结,并用腹腔镜中的套扎器将事先做好线圈套扎肌瘤蒂部。而对照组不予上述处理,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5.6±9.6)min]、术中出血量[(15±2.5)ml]、膨宫液用量[(800±25.6)ml]及并发症发生率(0)优于对照组[(49.7±9.3)min、(80±5.5)ml、(2000±50.6)ml、13.3%,P〈0.05或P〈0.01]。结论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线圈套扎处理后行官腔镜手术中治疗,能减少内膜损伤、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冷刀分离术联合术后药物序贯治疗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形态改善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谯城兴华医院收治的85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电切组(41例,宫腔镜下电刀分离术)和冷刀组(44例,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接受3个月的雌激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宫腔形态疗效,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月经量,治疗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月经改善及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结果 冷刀组宫腔形态疗效有效率高于电切组;与电切组比,冷刀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膨宫液吸收量更少,一次性成功率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容积均增大,冷刀组更大;子宫内膜厚度加厚,冷刀组更厚;月经量增多,冷刀组更多;与电切组比,冷刀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月经改善率高,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联合术后药物序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对于宫腔形态的恢...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宫腔镜对300例子宫内膜息肉实行电切术。结果在局麻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时间为18±3min,出血量为25±5ml。术后已有11例患者妊娠,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斌  楮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12-4313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致严重低钠血症病例,探讨复杂宫腔镜手术并发症——低钠血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2例行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导致严重低钠血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例1于手术50 min后感恶心、呕吐,查血清电解质:钠110 mmol/L,此时膨宫液用量10 000 ml,排出7 800 ml。例2于手术进行1 h感恶心、呕吐,查血清电解质:钠106.7 mmol/L,此时膨宫液用量8 000 ml,排出6 500 ml。2例均诊断为重度稀释性低钠血症,立即停止手术,例1静脉补充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静脉注入速尿,于术后16 h血电解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例2静脉补充15%氯化钾、3%氯化钠盐水,静脉注入速尿,于术后2 h临床症状消失,术后8 h血电解质恢复正常。结论:复杂的宫腔镜手术,在手术进行0.5 h的时候,给予速尿,将有可能预防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如一旦发生低钠血症,立即给予高浓度氯化钠盐水,15%氯化钾,速尿对症治疗,将有利于迅速缓解症状,使预后良好。应用可以连续监测膨宫压力、膨宫液体出入量的先进设备、双极电切系统,生理盐水膨宫,提高医师手术技能,术前评估高危因素并给予相应处理,完善术中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防治严重低钠血症发生并避免不良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约占10%~15%。黏膜下子宫肌瘤使宫腔形态变形,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流产、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宫腔镜电切术由于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是黏膜下子宫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黏膜下子宫肌瘤大小、手术时间、膨宫压力、膨宫介质及术后宫腔粘连等因素均会影响术后妊娠,可通过术前预处理缩小肌瘤的大小、降低宫颈损伤的概率,术中减少子宫内膜损伤、降低机体流体过载发生率,术后各种措施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及严密随访等方法减少手术对妊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致严重低钠血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106例,其中3例发生严重低钠血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106例患者中术后严重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8%(3/106),患者于术后约1h出现恶心、呕吐,查血钠均低于110 mmol/L,膨宫液用量为8000~ 10000 ml,排出量为6300~7500 ml.3例患者均立即给予处理,1例患者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及0.9%氯化钠,并间断注射呋塞米后15h血钠逐渐恢复正常;2例患者静脉滴注3%氯化钠及15%氯化钾,并注射呋塞米后12h血钠恢复正常,症状消失.结论 避免严重低钠血症的发生一方面可通过术中及时监测膨宫压力、膨宫液体出入量、严格控制手术时间、使用0.9%氯化钠膨宫、预防性使用呋塞米等方式,另一方面术者要提高自己的手术技能,术前认真评估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黏膜下子宫肌瘤约占10%~15%。黏膜下子宫肌瘤使宫腔形态变形,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流产、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宫腔镜电切术由于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是黏膜下子宫肌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黏膜下子宫肌瘤大小、手术时间、膨宫压力、膨宫介质及术后宫腔粘连等因素均会影响术后妊娠,可通过术前预处理缩小肌瘤的大小、降低宫颈损伤的概率,术中减少子宫内膜损伤、降低机体流体过载发生率,术后各种措施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及严密随访等方法减少手术对妊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与TCRP联合宫腔负压吸引术对不孕症多发性子宫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医学中心病区2017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因不孕症就诊、助孕前检查发现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例资料,共计13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CRP组和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TCRP组患者63例,行TCRP;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患者71例,先行TCRP后再联合宫腔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息肉平均大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宫腔镜检查结果,根据息肉的大小分层比较术后宫腔愈合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息肉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手术时间[(11.6±2.4)min]少于TCRP组[(18.5±3.6) min],术中出血量[(9.1±1.9)ml]要多于TCRP组[(6.2±1.9)ml];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后复查,TCRP组正常宫腔比例(68.3%)远低于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93.0%);而TCRP组术后息肉复发比例(4.8%)、创面未修复比例(23.8%)及子宫内膜炎发生比例(3.2%)均高于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依次为1.4%、5.6%、0);术后愈合周期TCRP组[(2.0±1.0)个月经周期]长于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1.2±0.4)个月经周期];两组比较,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比较,提示当宫腔息肉平均直径1.5 cm时,两组术后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当息肉平均直径1.5 cm时,TCRP组术后愈合时间[(2.5±1.2)个月经周期]远远高于TCRP+宫腔负压吸引术组[(1.2±0.4)个月经周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TCRP联合宫腔负压吸引术,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愈合周期短,可缩短不孕症治疗周期,尤其对于息肉直径1.5 cm的患者效果良好,可视为治疗不孕症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宫腔镜旋切装置(MyoSure)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黏膜下子宫肌瘤、胚物残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旋切术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为0或1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旋切组),5例为2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为胚物残留,另收集同一时间段在该院行宫腔镜单极电切术的0/1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病例24例作为旋切组的对照组。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液体流失量、手术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旋切组切除0/1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3 min,明显低于电切组的34. 6 min(P=0. 004),两组间膨宫液用量、液体流失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电切组有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性心率减慢,旋切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旋切组切除直径3 cm的0/1型肌瘤使用的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明显多于直径≤3 cm的肌瘤(P0. 05),但两组间液体流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宫腔镜旋切术顺利完成4例2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及10例胚物残留的切除,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满意,但有1例2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转电切术。结论宫腔镜旋切术可安全、有效地切除0/1型黏膜下子宫肌瘤,且手术时间缩短;同时它为胚物残留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定期随访2000年1月~2007年12月126例宫腔镜电切术后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结果: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间(18.48±0.34)min,出血量(10.39±0.53)ml,住院时间5~7天,术后月经量正常者76例(60.31%),月经量明显减少者44例(34.92%);经期缩短者68例(53.96%),除3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旋切术系统(IBS)与宫腔镜电切术(TCR)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s)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殖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EPs患者330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宫腔镜息肉旋切术(IBS组)114例,电切术(TCR组)216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术后1、6、12月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手术结局(治愈、未愈、宫腔粘连、自然妊娠、复发)。结果:IBS组手术时间(9.5±1.3min)短于TCR组(13.1±1.2min),术中宫腔液体灌注量(2265±19ml)少于TCR组(3305±32ml)(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钠离子(138.88±0.130 mmol/L)高于TCR组(138.23±0.280 mmol/L)(P<0.05),两组术后钾离子、钙离子、血红蛋白均无差别(P>0.05)。术后随访,两组术后1月阴道彩超提示均治愈,且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P>0.05),IBS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卵泡期子宫内膜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子宫纵隔冷刀手术与电切手术术后宫腔创面的愈合过程,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就诊的不全子宫纵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宫腔镜下冷刀组(30例)和电切组(30例),记录一般资料及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分别于术后1和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和比较2组宫腔创面的子宫内膜上皮化过程、宫腔粘连、残隔等情况。结果:冷刀组的手术时间比电切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0±3.95)min vs.(23.13±5.15)min,P=0.00],冷刀组与电切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7±2.25) mL vs. (8.83±2.15)mL,P=0.77]。2组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均未发现残隔或宫腔粘连。术后1个月,冷刀组较电切组内膜上皮不满意者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7%(5/30) vs. 93.33%(28/30),P=0.00];术后2个月2组宫腔创面内膜上皮化均良好,无不满意情况发生。2组均未发现宫腔粘连及残隔。结论:子宫纵隔切除术后1个月冷刀组子宫内膜上皮化过程更快,术后2个月2组创面全部愈合。  相似文献   

18.
曹阳 《现代保健》2011,(17):54-55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忭。方法对1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B型超声联合官腔镜电切术治疗,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10-70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术后随访6-48个月,0型、I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率均达100.0%,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结论B型超声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因宫腔疾病在该院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1 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上述入选者术中有无发生子宫穿孔事件,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未子宫穿孔组(1 337例)与子宫穿孔组(20例),记录两组手术指标与一般资料,分析导致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膨宫液吸收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043、0. 122、0. 972、1. 359,P=0. 966、0. 903、0. 331、0. 174);该研究20例子宫穿孔患者穿孔部位分布如下,左侧宫壁占5. 00%,子宫底占15. 00%,子宫后壁占20. 00%,子宫前壁占30. 00%,子宫峡部占10. 00%,宫角占15. 00%,穿孔部位不明占5. 00%;两组患者子宫畸形率、长期口服避孕药率、宫角部妊娠率以及手术类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子宫穿孔组患者子宫壁薄弱率、宫腔手术史率、宫颈软化程度不足率、医师缺乏经验率、中重度宫腔粘连率、多发肌瘤率、手术器械选择不当以及孕次(≥3次)率均高于未子宫穿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壁薄弱、宫腔手术史、宫颈软化程度不足、医师缺乏经验、中重度宫腔粘连、多发肌瘤、手术器械选择不当、孕次(≥3次)为导致宫腔镜手术中出现子宫穿孔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子宫壁薄弱、宫腔手术史、宫颈软化程度不足为导致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穿孔高危因素给予有效识别,并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以控制该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杜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639-2640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性及手术时间与膨宫液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40例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总体情况及术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术中回收的经宫颈体外流出的膨宫液量与经由输卵管途径进入腹腔的液体量,探讨宫腔镜手术时间与膨宫液吸收入血循环的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前后40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在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变动;手术麻醉时间40~180 min;二氧化碳气腹时间27~155 min;宫腔镜手术时间1~30 min;膨宫液总用量80~8 000 ml,吸收入血量10~1 080 ml,膨宫液吸收入血量与麻醉时间、气腹时间、膨宫时间呈正相关;4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体液超负荷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相对安全,术中可有效估计膨宫介质的吸收入血量,减少体液超负荷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