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干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67,-5.345;P0.01)。观察组出院6个月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Z=11.320,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762,7.748,13.917,13.917,6.146,5.302;P0.01)。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9.950,P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科门诊患者的抑郁情绪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就诊于三甲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7分和临床总体印象评分≥4分的63例患者作为伴抑郁情绪组,选取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7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6分、临床总体印象评分≤2分的63例患者作为无抑郁情绪组,两组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均匹配。调查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并对血糖、血脂、血压指标进行测查,采用Endo-PAT2000检测仪评估内皮功能指数(RHI)。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HI水平与伴抑郁情绪呈负向关联(β'=-0.31,P0.001)。按有/无冠心病病史分层分析伴抑郁情绪与RHI水平的关系,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中,伴抑郁情绪者(n=28)与无抑郁情绪组(n=22)的R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5)vs.(1.8±0.7),P0.05];无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中,伴抑郁情绪者(n=47)的RHI水平低于无抑郁情绪者(n=53)[(2.1±0.6)vs.(2.4±0.6),P0.05]。结论:内科门诊抑郁情绪患者可能存在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军队离退休干部糖尿病(DM)共病抑郁患者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的特点进行对照性研究。方法:283例军队离退休干部DM患者,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分为共病抑郁组(n=119)、非共病组(n=164);同时进行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IS/BAS)评定。结果:共病抑郁组BIS评分显著高于非共病组,BAS评分显著低于非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9,-3.327;P=0.027,0.002);共病抑郁组患者GDS评分与BAS评分负相关(r=-0.308,P=0.032),与BIS评分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行为抑制系统功能增强、行为激活系统功能不足,特别是后者,可能与DM患者的抑郁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存状况与心理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T2DM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别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生存状况评价、心理抑郁评价,先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自我管理能力、生存状况、心理抑郁间的相关性,再行中介效应验证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在T2DM患者生存状况与心理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分、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0.947,3.301,18.885;P 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ESCA评分与SRHMS评分显著正相关(r=0.84,P0.01),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具显著负相关(r=-0.73,P0.01);SRHMS评分与SDS评分亦呈负相关(r=-0.67,P0.01);经中介效应验证分析,自我管理能力在生存状况、心理抑郁间的总效应为0.404,直接效应为0.229,中介效应则占总效应的42.57%,为0.172,且中介变量对心理抑郁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95%百分位数可信区间、95%偏差矫正可信区间均不包含0,中介效应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能力在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状况与心理抑郁之间具显著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PSD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患者进行PSD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达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和HAMD评分分别为(51.63±3.76)分和(19.06±4.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49,P=0.000;t=-6.178,P=0.000);治疗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56.02±7.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14,P=0.000);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4.40±3.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0,P=0.000),观察组CNS评分为(10.84±3.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8,P=0.000)。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患者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活化对老年糖尿病(DM)共病抑郁的疗效,及治疗过程中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老年DM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行为活化治疗(BA组,n=36)和支持性心理治疗(SP组,n=33),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评定Beck抑郁问卷(BDI)、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IS/BAS)。结果:1治疗6周时,BA组、SP组BDI(t=9.319,7.041;均P=0.000)、BIS(t=3.677,3.075;P=0.001,0.004)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4.484,2.308;P=0.000,0.028);2治疗6周时,BA组BDI、BAS评分的变化率显著高于SP组(t=3.189,2.167;P=0.029,0.044),而两组BIS评分变化率无显著差异(t=0.948,P=0.346);3BA组、SP组的BDI评分变化率均与BAS评分的变化率负相关(r=-0.415,-0.353;P=0.011,0.043),而与BIS评分变化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r=0.266,0.213;P=0.104,0.230)。结论:BA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抑郁,并可能与其对行为激活系统有较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策略是否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产生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和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增加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策略。分别于实验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干预后实验组治疗与恢复的血糖控制显著好于对照组(t=-7.88,P0.01),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t=15.54,P0.01),实验组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t=-18.56,P0.01),抑郁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t=-14.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升希望感的心理护理策略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剧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剧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SA-20)及36条目简明量表(SF-36)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h PG、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599,-6.135,-5.19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5.884,P0.05);观察组治疗后TAS-20量表中因子二、因子三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501,-4.065,-5.659;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5.260,P0.05)。结论:心理剧治疗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有利于血糖控制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χ2=11.6,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舞动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64例恢复期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50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2),对照组均给予PSD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舞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量表(FMA)、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阳性和阴性症量表(PANSS)及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疾病专用量表(SI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及FMA评分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3.239,3.749;P0.05);日常生活活动效能、自我管理效能等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737,4.842;P0.05);PANSS量表各维度分值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18.190,-20.936,-15.291,-3.782;P0.001),SIS量表各维度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4.385,4.484,4.823,3.352,2.565,3.189,2.586,2.304;P0.05)。结论:舞动治疗PSD患者可促进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4)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32)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93;P0.05)。治疗12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t=40.26,-27.29;P均0.01;对照组t=19.11,70.85;P均0.01);研究组6、8、12周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2,-2.84,-3.41;P均0.05;t=-2.14,-3.01,-3.34;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9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55,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心电图检查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纳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遵医行为水平、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χ~2=4.386,P=0.036);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t=-3.904,P0.05)、SDS评分(t=-4.654,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GQOL-74量表中社会功能(t=6.851,P0.001)、躯体功能(t=10.961,P0.001)及心理功能(t=6.005,P=0.00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适量运动(χ~2=4.910,P0.05)、心电图检查(χ~2=4.537,P0.05)、生活规律(χ~2=4.386,P0.05)、血压监测(χ~2=6.563,P0.01)依从率及总满意率(χ~2=4.87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干预配合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提高心电图检查依从性、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爱随访在出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抑郁症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患者出院后,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随访,观察组进行关爱随访。随访前和随访后6个月,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状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随访前,患者服药依从性、HAMD评分、WHOQOL-BREF量表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维度和总体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07,P0.01),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3,P0.01),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755,6.753,9.417,6.055,8.598;P0.01)。结论:关爱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对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命意义感等心理康复干预。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命意义量表(MLQ)、生活质量问卷(SF-12)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生命意义感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为期12周生命意义感干预后,研究组在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886,P0.01),研究组在MLQ总分观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9.326,P0.01);在存在意义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7.549,P0.01);在寻求意义感维度评分上高于对照组(t=5.893,P0.01);研究组SF-12生理及心理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614,4.483;P0.05)。结论:生命意义感干预能够很好促进患者管理自己情绪,改善家庭与社会功能,显著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积极情绪和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64例分别以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患者组同时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此外,将患者组分成有被害妄想患者组(n=60)和无被害妄想患者组(n=42),比较两组之间敌意归因偏向及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组AIHQ-C的敌意偏向分(HB)、责备偏向分(BB)及攻击偏向分(A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635,4.438,5.634;P0.01),患者组SE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5.068,P0.01)。与无被害妄想患者组相比,有被害妄想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均显著较高(t=-4.395,-6.680,-3.954;P0.01),SES评分显著较低(t=2.18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与SES分呈负相关(r=-0.249,-0.209,-0.203;P0.05),与PANSS总分(r=0.275,0.286,0.413;P0.01)、阳性症状分(r=0.353,0.341,0.351;P0.01)及偏执分(r=0.240,P0.05;r=0.316,0.314;P0.01)呈正相关;患者组AIHQ-C的AB分与PANSS抑郁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尤其有被害妄想患者组存在明显的敌意归因偏向及较低的自尊水平,这种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低自尊水平患者更可能出现敌意、责备及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11.45±1.42)分、HAMA评分(12.10±1.15)分、PSQI评分(6.93±1.26)分较对照组低(t=-19.630,-16.873,-20.187;P0.01),而SCL-90评分(80.45±5.77)分、QLQ-C30评分(87.15±10.21)分高于对照组(t=7.650,6.752;P0.01);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Z=7.666,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新辅助化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58例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79例,完成73例)和对照组(79例,完成75例)。两组都接受药物治疗和1周的集中内观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3周的改良森田疗法。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6.9688,-4.2307,-2.7112,-5.4547,-6.0812,-4.3267,-7.2164;P0.01);②干预后研究组的PHQ-1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③干预后研究组的外向性思维和T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4.5851,-3.5562;P0.01);④干预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13.6929,P0.01);⑤干预后研究组的PCS和M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3.5060,3.2659;P0.01)。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认知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84)和观察组(n = 84),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神经和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Fugl-Meyer评分量表(FMA)]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各维度及评分明显较高(t = 6.268,6.688,3.586,8.750,3.695,11.64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较低(t = 4.650,4.19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较低(t = 6.575,PP<0.05),FMA评分明显较高(t = 5.81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 = 3.872,3.683,4.533,4.853;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相比,强化认知干预可改善脑卒中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