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9.01±5.16)分和(50.11±5.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P=0.000;t=-5.548,P=0.000);干预后,观察组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为(22.72±3.6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量表消极应对评分为(12.24±2.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60.18±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CHD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atus-trait Loneliness Scale,ST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629,-5.548,P0.001);干预后,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7,P=0.722),观察组SCSQ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8,P=0.009);干预后,观察组STLS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9,P=0.128)。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可明显减轻老年CHD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减少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41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人,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在此期间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基线水平、干预8周后及干预结束1个月后随访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UCLA孤独量表和自尊量表(SE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共37人完成研究,1个月后的随访有32人参加。对照组共39人完成8周随访。干预组干预后STAI的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及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两组患者(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及SCSQ消极应对维度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发现干预组患者状态焦虑得分及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集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和9月共招募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80名[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得分为5≤BDI-II<21],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照组在干预期和追踪期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基线水平、8周干预后及随访3个月末通过BDI-II、生活满意度问卷(LSR)、大学生解释风格问卷(ESQ)及社会问题解决问卷中文版(C-SPIS)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BDI-II、LSR、消极解释风格(CN)、消极问题定向(NPO)以及积极问题定向(PPO)评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基线水平,两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干预后,干预组的BDI-II得分低于对照组[(6.6±3.1)vs.(10.3±4.1),P<0.001];随访3个月末,干预组的BDI-II、CN、NPO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5±2.2)vs.(12.6±4.6),(12.2±1.2)vs.(14.9±1.2),(12.8±2.5)vs.(16.9±2.8),均P<0.05],而LSR和PPO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3±0.9)vs.(3.5±1.0),(18.3±2.7)vs.(16.7±2.0),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咨询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状,促进解释风格的积极转变,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进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2016年2—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评估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9.453;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7.733,11.530;P0.05)。结论: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抑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1372,P=0.0000;t=7.6616,P=0.0000),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12,P=0.0019;t=5.1975,P=0.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2,P=0.0873;t=1.8691,P=0.0667)。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MHD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自我报告版筛查出焦虑症状评分高的中学生(得分≥25分)59名,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n=29)或对照组(n=30)。对干预组使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案进行10周(每周1.5 h)的干预,在此期间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照组在干预组10次干预结束后接受与干预组同样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使用Spence’s儿童焦虑量表-儿童版(SCAS-C)和儿童自动思维量表(CATS)对两组进行基线和10周干预后2次测量。结果:对SCAS-C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时间与分组处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57)=8.12,P<0.05]。对CATS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测量时间与分组处理的交互作用接近有统计学意义[F(1,57)=3.88,P=0.054]。干预组SCAS-C及CATS的10周干预后得分均低于基线得分[(28.2±11.3)vs.(35.4±15.8),(37.8±30.7)vs.(48.8±27.0);均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8.
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社交焦虑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个体干预的效果.方法:在大学生中招募宾州忧虑问卷得分在50分以上的被试共计64名,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一天一次为期七次的认知行为小组于预,心理干预重点改善个体对虚假担忧情境的识别能力,并提高被试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同时降低其元担忧.结果:①在干预后,实验组的广泛性焦虑症状、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和元担忧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在干预六个月后,实验组在广泛性焦虑症状上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实验组干预后的广泛性焦虑症状、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和元担忧频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六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的广泛性焦虑症状显著低于干预前.④对照组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6个月后三个测查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以提高个体对虚假担忧情境的识别能力,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及降低元担忧相结合的短期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均采用SDS、SAS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值比较显示: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1);心理干预组住院天数为21~51天,平均25.3±5.8天;对照组住院天数为22~65天,平均34.2±7.3天,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χ^2=6.42,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于提高留守学生弱视患者治疗积极性及改善患者弱视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留守学生弱视患者(104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加以扩瞳检查、验光配镜等常规弱视治疗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团队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护理。护理1个月后采用依从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进行评定;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包括社交效能、饮食选择、保持活力信心、照顾效能等多项指标;对两组患者弱视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在依从性、SAS、SDS得分上有显著差异(t=2.909,-8.14,-6.127;P0.01)。两组在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上具有统计学差异(t=7.112,5.817,4.187,9.91,3.851,4.193;P0.01)。弱视恢复情况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22眼(44.0%)、有效21眼(42.0%)、无效7眼(14.0%)、总体恢复率86.0%,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7眼(31.5%)、有效20眼(37.0%)、无效17眼(31.5%)、总体恢复率68.5%,两组数据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685,P=0.096)。结论: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高留守学生弱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对于弱视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作为基础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饮食和运动进行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胃脘痛、胃脘饱胀和嗳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种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患者的胃脘痛、胃脘饱胀和嗳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3,-3.165,-4.201;P0.01),治疗后干预组的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442,P0.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00,P0.001),干预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结论:行为干预能提高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定.结果 ①经过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实验组SDS、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3、2.17),并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②实验组经过团体心理治疗4周后SAQ中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总分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显著(t=1.78,4.37,1.63,3.67,2.96,4.36;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比较单亲家庭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方法:选取单亲家庭儿童24名,参与7次、约14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单亲家庭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有显著差异(t=2.800,2.210,2.091;P0.05);干预后,单亲家庭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仅在对人焦虑有显著差异(t=2.168,P0.05);单亲家庭儿童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前测和后测得分差异显著(t=2.598,2.304,2.769,2.145,2.892;P0.05)。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改善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干预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进行干预实验,以探索降低高一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中所感知到的帮助因素。方法:选取8名有抑郁症状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大学生,围绕他们所感知到的团体干预的帮助因素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处理访谈数据。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有三类帮助因素,一是“团体过程与动力因素”,包括团体凝聚力、交流与促进、自我效能感;二是“技巧学习与认知调整”,包括情绪的觉察与接纳、思维的识别与转换、行动的意识与执行、系统化学习与应用;三是“团体内外背景性系统”,包括团体内部要素和外部生活系统。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通过多种帮助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自杀风险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杀风险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BECK自杀意念问卷(BSI-CV)(最近1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SIOSS、BSICV(最近1周)评分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实验组治疗后评分显著性降低;对HAMD评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治疗阶段的主效应显著。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绝望分量表、自杀意念、自杀意念严重程度及实施自杀可能性因子分数显著降低。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马军 《校园心理》2009,7(5):302-304
为研究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为高校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将确定的5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团体活动训练,对照组不做处理,训练前后运用个人评价问卷(PEI)、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和自我概念问卷(SCT)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在演说焦虑水平和自信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同学经过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当众演说焦虑水平降低,自信心水平提高,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和总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