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xSPECT/CT断层骨显像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全身骨显像、xSPECT/CT及SPECT/CT断层骨显像资料,比较xSPECT/CT断层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骨显像两种不同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果 xSPECT/CT断层骨显像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56%、95.37%、96.77%、93.48%;SPECT/CT断层骨显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3%、95.56%、88.89%、96.36%、81.13%,且xSPECT/CT断层骨显像能提高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SPECT/CT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提升核医学医师对骨转移的诊断信心和诊断质量,从而早期诊断患儿骨转移情况,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单纯三相骨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间临床怀疑骨肿瘤、并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1~82(44.1±21.2)岁.病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诊断.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分析三相骨显像图,判断病变良恶性;在其基础上,结合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再次判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对单纯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患者病灶良恶性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x2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6例.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6%(28/29)和100%(29/29),特异性分别为37.5%(6/16)和81.2%(1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38)和90.6%(29/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和100%(13/13).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5.6%(34/45),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3%(4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结论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病灶良恶性病变判断的准确性较三相骨显像明显提高,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单纯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153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确诊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单纯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153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51个(33.3%),良性病灶89个(58.2%)。诊断符合率91.5%,灵敏度92.7%,特异度90.8%,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对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女性乳腺癌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全身骨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70例骨样骨瘤患者(男50例,女20例,年龄4~66岁),分析患者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点。结果WBS联合SPECT/CT显像发现70个病灶,以股骨(37.1%,26/70)和胫骨(35.7%,25/70)病灶多见;56例行三时相骨显像的患者病灶与健侧放射性比值(T/NT)为3.7±1.2。WBS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48个(68.6%,48/70),呈梭形者21个(30.0%,21/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SPECT/CT显像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69个(98.6%,69/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WBS中表现为"双灰度征"的病灶有48个(68.6%,48/70);而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表现为"双灰度征"。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有瘤巢,27个(38.6%,27/70)病灶出现钙化或骨化(即"靶征")。结论骨样骨瘤的典型WBS及SPECT/CT显像征象包括"双灰度征"、瘤巢及"靶征"等,这些征象有助于骨样骨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对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99Tcm-MDP骨显像可疑脊柱转移灶患者,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76例患者中,与病理(含术中病理)检查结果对照19例,与随访1年余(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患者,随访至2008年3月)结果对照14例,显像结果与CT及MRI的共同结果对照43例.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肿瘤脊柱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5.83%(23/24),特异性为90.38%(47/52),准确性为92.11%(70/76),阳性预测值为82.14%(23/28),阴性预测值为97.92%(47/48),阳性似然比为9.97,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 SPECT/CT提高了肿瘤可疑脊柱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V/Q SPECT/CT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6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肺Q SPECT/CT、肺V/Q SPECT、肺V/Q SPECT/CT显像,比较3种显像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其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186例可疑肺栓塞患者中,66例符合肺栓塞诊断标准,可以确诊。肺Q 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4%(61/66)、74.2%(89/120)、80.6%(150/186)、66.3%(61/92)、94.7%(89/94),肺V/Q SPECT显像分别为90.9%(60/66)、80.8%(97/120)、84.4%(157/186)、72.3%(60/83)、94.2%(97/103),肺V/Q SPECT/CT显像分别为92.4%(61/66)、92.5%(111/120)、92.5%(172/186)、87.1%(61/70)、95.7%(111/116)。肺Q SPECT/CT、肺V/Q SPECT显像的准确性均明显低于肺V/Q SPECT/CT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Q SPECT/CT显像的特异性明显低于肺V/Q SPECT/CT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V/Q SPECT/CT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高于肺Q SPECT/CT、肺V/Q SPECT显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113个脊柱放射性浓聚灶的全身骨平面像、局部SPECT与SPECT/CT融合图像的代谢及CT表现.结果: 113个脊柱病灶按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分布分别为12个、40个、52个、9个,最后诊断良性灶73个(64.6%),恶性灶40个(35.4%).平面像、SPECT、SPECT/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5.1%、83.2%、94.7%,差异显著(P<0.001).结论: 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灶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对5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计算其5min、60min平面以及60min 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UR);以肺部良性病灶组UR值的+1s为诊断阈值,对肺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肺部良性病灶组其5min和60min平面以及60min 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UR)分别为1.05±0.16、0.97±0.22、1.51±0.39,而40例肺癌组其UR值分别为1.41±0.22、1.37±0.23、2.18±0.61同组两时相比较P>0.05,而组间两时相比较P<0.05.以良性结节+1s为诊断阈值,99Tcm-MIBI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36/40)、82.35%(14/17)和87.72%(50/57);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7.65%(3/17)和10%(4/4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2.31%(36/39)和77.78%(14/18).40例恶性病变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19个,其CT/SPECT断层融合图像的UR值为1.82±0.37.结论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技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至少超过6个月的76例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58例经手术治疗,18例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所有骨折患者均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对76例骨折患者行SPECT显像、CT扫描和SPECT/CT融合骨显像,分析骨折端的放射性分布及CT特征,观察骨折端放射性浓聚是否连续性通过骨折线,跨越两侧骨折端,评价骨折远期愈合能力,最终骨折愈合情况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结果76例骨折患者,58例SPECT/CT融合骨显像显示放射性浓聚连续性通过骨折线并跨越两侧骨折端,诊断为骨折具有远期愈合能力,经对症保守治疗,证实52例骨折远期愈合,6例未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89.66%(52/58)。18例骨折端未见明显连续性通过骨折线的放射性浓聚,诊断为骨折不愈合,且不具备远期愈合能力,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证实为骨折不愈合,SPECT/CT对骨折远期不愈合诊断的准确率达100%(18/18)。结论SPECT/CT融合骨显像可较准确地评价骨折的远期愈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同机CT平扫及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1例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进行同机CT平扫或断层融合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别计算SPECT、SPECT/CT、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上述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对单发、定位不明和难以确诊病灶,SPECT、SPECT/CT、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4%(34/49)、95.8%(23/24)和93.9%(46/49),63.0%(17/27)、100%(23/23)和100%(27/27),76.53%(75/98)、91.9%(34/37)和90.8%(89/98),SPECT/CT和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SPECT平面显像,但SPECT/CT和SPECT+CT对不同类型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平扫或SPECT/CT明显提高了对肿瘤患者骨显像中不同类型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31I-MIBG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全身平面显像两种方法对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为高血压查因或嗜铬细胞瘤待排的患者行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先进行全身平面显像,再进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所得影像资料均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全身平面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2.4%,94.1%, 93.3%,84.2%,88.2%.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100%、88.2%、89.5%、100%、94.1%.后者诊断嗜铬细胞瘤较前者有更高的准确度,特别是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有明显提高.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提高了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度,对较小病灶的发现较平面显像明显提高;并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寻找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9例患者进行SPECT及SPECT/CT骨显像,并对骨显像确诊骨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行SPECT/CT骨显像的259例乳腺癌患者中61例出现骨转移,骨转移率为23.55%,单发骨转移率27.87%,多发骨转移率72.13%。其中有10例因确诊时即发现骨转移而未行手术治疗,占16.39%;2)行手术治疗的51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年至第33年不同时间行骨显像复查,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及5年以上骨转移数占受检者总数的比率分别为1.54%(4/259)、2.70%(7/259)、2.32%(6/259)、3.47%(9/259)、2.32%(6/259)及7.34%(19/259),术后2~5年骨转移占转移总数的54.90%(28/51),是骨转移高峰期;3)61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灶660处,平均每例10.82处。其中胸部骨发生骨转移的病灶数最多,为244处,占36.97%;其次为脊柱骨34.85%,骨盆骨15.30%,颅骨8.18%,四肢骨4.70%,而以肋骨(29.24%)和胸椎(17.88%)最易受累;4)伴骨痛者32例,占52.46%,无骨痛者29例,占47.54%;5)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诊断溶骨性转移30例,占49.18%,成骨性转移19例,占31.15%,混合性转移12例,占19.67%。结论SPECT结合SPEC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结合随访鉴别诊断新鲜/陈旧骨折。结果22例患者中7例为新鲜骨折,骨折处放射性浓聚;3例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并存,部分骨折处放射性浓聚;12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9例骨折处未见放射性浓聚,3例骨折处放射性分布稍增高。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随访及CT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鼻骨新鲜/陈旧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例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患者中,9例经穿刺组织病理或随访病情最终转归而确诊,另外2例为转移瘤。其中,SPECT诊断6例,共发现41个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SPECT/CT诊断9例,共发现44个病灶。SPECT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6/9)、50.0%(1/2)和63.6%(7/11);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9)、50.0%(1/2)和90.9%(10/11),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 < 0.05)。结论SPECT/CT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率及骨显像特异度,可用于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灶精准定位、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多隐匿病灶检出以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等,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景矩阵成像(TIM)技术对全身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进行全身骨扫描与TIM技术全身MRI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5例中,MRI-TIM及SPECT共检出23例63个病灶,其中恶性54个、良性9个,TIM正确诊断50个转移瘤病灶,敏感度为93%(50/54),特异度为67%(6/9),阳性预测值为94%(50/53),阴性预测值为60%(6/10).SPECT正确诊断47个病灶,敏感度为87%(47/54),特异度为56%(5/9),阳性预测值为92%(47/51),阴性预测值为42%(5/12).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7和0.643).全身MRI的诊断准确率为89%(56/63),SPECT的诊断准确率为83%(52/6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SPECT与TIM能有效地检出全身骨转移癌灶,但TIM对骨髓病变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比SPECT的诊断正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