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浙江省宁波市16所医院急诊科268名在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同情心疲乏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68名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得分(103.56±11.79)分;工作压力得分(87.68±17.85)分;心理负荷得分(82.97±14.68)分;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负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同情心疲乏评分呈正相关(P<0.01);急诊科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是其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工作年限、工作压力及心理负荷影响其同情心疲乏,提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护士情绪管理与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等方法,改善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2.
陈炜  吴茜  田梅梅 《护理学报》2014,(12):71-73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总分(105.86±9.67)分,各条目均分(2.87±0.32)分,6个维度均分分别为:精神紧张(3.32±0.56)分,热情丧失(3.02±0.65)分,行为消极(2.67±0.51)分,情感淡漠(2.80±0.65)分,能力怀疑(2.63±0.55)分,斗志丧失(2.74±0.53)分。不同护龄、年龄、用工性质与急诊岗位的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总体同情心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45岁以上、急诊护龄10年、合同聘用、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明显较高。提出制定干预对策时宜将其做为重点关注对象,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强管理、筛查与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正学者Joinson~([1])于1992年首次提出"同情心疲乏"的概念,用以对护理人员出现的情感麻木及工作丧失激情等做出描述。Figley~([2])提出应使用名词"同情心疲乏"代替二次创伤。护理职业具有持续性、密切性和范围广等特点,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同情心疲乏。2012年,赵允兰等~([3])对南昌3所三级医院的21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国内对于肿瘤科、ICU、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体验,分析相关因素与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方法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于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选取来自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分析资料提炼得出4个主题:同情心疲乏体验复杂多样、同情心疲乏与多种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等,对381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条目均分(2.83-0.20)分,其中,感情淡漠得分最高,能力怀疑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是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35.4%的变异量.结论 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可以缓解同情心疲乏,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对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同情心疲乏干预策略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结果试验组的同情心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情心疲乏干预策略可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其同情心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7.
张慧  许翠萍  程彦伶  徐泽俊  高青 《护理研究》2014,(26):3242-324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济南地区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同情心疲乏条目得分中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最高,职业倦怠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和再次选择护理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因素,共解释46.3%的变异量。[结论]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以降低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水平及一个自我关爱教育课程是否有利于急诊护士应对同情心疲乏。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生活质量量表,教育课程评价表,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5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87.5%的护士同情心满足的水平在中等及高水平;所有的护士都存在中等水平到高水平的同情心疲乏和继发性创伤应激;29.2%的护士存在高水平的同情心疲乏,91.7%的护士存在高水平的继发性创伤应激。98%的护士认为自我关爱的教育项目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结论:急诊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处在比较高的水平,通过自我关爱的教育课程加强急诊护士对同情心疲乏的认识以及应对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现状及其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2月便利抽样选取黄石市2所综合性医院、1所专科医院的262名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Stamm设计的专业生活品质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Pro QOL)中文版调查儿科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现状;通过参阅病历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62名护士进行儿科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儿科护士同情心疲乏各维度得分为:二次创伤(22.84±4.04)分、倦怠(22.72±3.62)分和同情心满足(32.46±5.15)分;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护士间各同情心疲乏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儿科护理质量得分为要素质量(31.22±2.24)分、环节质量(26.17±2.58)分、终末质量(31.41±2.38)分;护士同情心疲乏中的二次创伤和倦怠维度与儿科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呈负相关(P0.05),同情心满足与儿科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科护士存在明显的同情心疲乏,其中二次创伤、倦怠维度与儿科护理质量呈负相关,同情心满足维度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军队医院军人护士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两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6名护士的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途径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98名护士有效填答问卷,军人护士(17名)与聘任制护士(81名)的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应急处置、心理评估及干预知识等知识维度,以及灾害救护基本技能、灾后疫病预防、护理管理等技能维度,军人护士得分均高于聘任制护士(P0.01)。目前护士获取和提高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观看视频资源(62.5%),64.2%的护士认为培训是最有利于护士提高灾害救护水平的途径。结论应强化军队医院聘任制护士的灾害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军人护士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范围,并丰富灾害救护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1CU护士睡眠质量、疲劳状况及其相关性,以便有效调节睡眠,缓解疲劳,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疲劳量表(FAl)调查北京3所军队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ICU护士,分析其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67%护士疲劳的严重程度和77%护士疲劳的结果因子得分异常;46%军队ICU护士存在睡眠质量差,表现在睡眠潜伏期延长、主观睡眠质量差、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本组的睡眠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与疲劳程度呈一定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军队ICU护士睡眠质量的降低是增加疲劳感的因素之一,同时疲劳感的增加又可影响睡眠质量。提醒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合理排班,减轻护士压力源,教会护士自我调节睡眠,缓解护理人员的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军队医院护理工作中运用分层管理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军队某三级甲等医院18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及护士积极性问卷、Mueller/McCloskey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分层管理实施前后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及工作积极性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的护理人员对排班、工作被称赞认可、对工作的自主控制、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对工作支配及参与决策的机会、专业发展机会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也较实施前得到了提高(P0.01)。结论分层管理优化了军队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调动了护士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徐巍  苏迅  孙菲  张莺  孙莹  徐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8):1389-1391
目的调查军队医院不同身份护理人员战备能力的现况,探讨提高军队医院护理人员战备能力的策略。方法将被调查的军队护理人员按军人护士、非现役文职护士、合同制护士分为A、B、C三组,应用军队护理人员战备能力评估量表对三组人员进行评估。结果三组人员总量表自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除个人事物/身体素质/心理社会的准备维度、领导和管理的支持维度自评结果显示无差异外,其余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应重视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制护理人员军事行动护理能力和战士/生存能力的提高,以适应军队医院护理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现状。方法2012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的220名招聘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军队医院聘用护士 SCL-90各因子同国内常模相比,人际敏感、焦虑和抑郁因子得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职称、婚恋和家庭结构不同的聘用护士在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5);职务、婚恋、支持总分和利用度是影响聘用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P <0.05或 P <0.01)。结论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社会支持密切有关,并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应积极改善护理人员的的社会支持,消除消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技能的获得途径和现阶段的掌握情况 ,探讨影响其业务素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 9所医院 2 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 ,统计处理用Excel和SAS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 ,知识得分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平均知识得分为 71.95± 10 .75 ;知识得分 =62 .3 67+0 .5 2 5护龄 +2 .15 6职务。护龄、职务对护士知识得分的影响差异显著 ,不同级别医院知识得分差别不显著。结论 急诊科护士急救知识技能的全面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低护龄护士毕业后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业务专长。对急救业务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和怎样进一步提高护士急救水平的研究尚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护士对军事护理任职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科学推进军队医院护士任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所军队医院在职护士共2800名,使用"临床护士军事护理任职教育需求问卷"对其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94.0%的护士有进一步提升军事素养的需求,95.7%的护士认为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军事护理知识与技能,其对军事护理任职教育需求排在前5位的为:战创伤现场救护(98.5%)、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98.5%)、常见急性中毒的紧急救护(9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与护理(96.6%)和伤病员现场一线病情观察与分类(96.5%)。结论军队医院护士亟需通过任职教育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军事护理素质和能力,科学设计适应现代卫勤保障和军队医院护士自身需求的军事护理任职教育模式及课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