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32例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施行经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恢复满意.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内固定术后腰背疼痛缓解明显,末次随访显示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2例,C级2例,D级6例,E级22例.结论 椎体成形术联合脊柱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cticle screw fixation,PSF)90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住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8~26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椎体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无丢失,无明显胸腰痛和神经症状.结论 椎弓根螺钉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法治疗,观察记录术后患者脊髓功能、脊柱Cobb角及伤椎后凸等情况。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住院期间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足跟部压疮,换药治疗后伤口愈合。术后随访9~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内固定失效,ASIA(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提高,脊柱矢状位Cobb角,伤椎后凸角及椎体压缩比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伤椎的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术后无复位丢失,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4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至3年半(平均21.4个月),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创伤少等优点,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5月,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并维持良好,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后路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椎体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DBM(脱钙骨基质)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椎弓根植入DBM人工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TPG+SSPI)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7例,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33例,其它伤7例;损伤节段:胸12(T12)23例,腰1(L1)25例,腰2(L2)9例。骨折按Denis分型:A型15例,B型36例,C型6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伤椎的高度,X线片测量Cobb角、VAS评分和Greenough腰痛评分。结果 5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5分钟;平均出血330mL。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VAS疼痛评分由术前(5.1±4.2)分降至末次随访(2.1±0.3)分;Greenough评分由术前(12.8±9.1)分升至末次随访(59.6±10.5)分;临床疗效按照Greenough腰痛评分法评价,优良37例、好5例、一般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6.5%。结论经椎弓根植入DBM人工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稳定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以及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失效现象,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术后利用影像学检查和VAS评分随访.结果:17例患者均获6~33个月随访,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患者伤椎前方高度丢失不超过2 mm.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治疗 ,在临床上手术方法很多。在90年代初我科多采用侧前方减压 ,从 1997年起我科开展了后路经椎弓根椎管前方减压手术 ,同时作后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 ,共 3 2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 18~ 65岁 ,平均 2 7岁。致伤原因 :高空坠落伤 2 0例 ,车祸伤 6例 ,跌伤 6例。损伤的节段 :T111例、T12 12例、L113例、L2 5例、L31例。骨折类型 :按Denis分类方法 :A型 16例 ,B型 10例 ,C型 3例 ,D型 2例 ,E型 1例 ,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 :A级 4例 ,…  相似文献   

10.
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来固定脊椎 ,是脊椎固定方法的一个飞跃 [1 ] ,AF椎弓根螺钉又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一个明显进展。我院 1995年 3月~ 1998年 3月 ,应用 AF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10 7例 ,共计 112个伤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7例 ,男 74例 ,女 33例。年龄 16~ 72岁 ,平均 39岁 ;损伤节段 :T1 1 10例、T1 2 3 0例、L1 41例、L2 16例、L36例、L44例。骨折按 Denis分型 [2 ] : 度以上屈曲压缩型骨折 8例、爆裂骨折 5 3例、安全带型骨折 14例、骨折脱位32例 ,其中并发脊髓神经损伤 5 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2组,经前方椎管减压组(A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1]:C级19例,D级12例;经后方椎管减压(B组),ASIA分级:C级16例,D级15例。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2.0~3.5年,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减压、复位满意,无脊髓损伤加重;内固定器无松动、脱落、断裂。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t=13.748,P<0.05)。A组术前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 >0.05);A组术后椎管容积、末次随访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1.934,P<0.05)。A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t=1.460,t=1.436,P >0.05)。A组术后2年神经损伤好转率为87.10%(27/31),与B组(77.45%、2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800)。A组术后疼痛、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1,t=11.808,t=5.848,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后路减压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合情况、椎管减压程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36个月,术后1周X线片未见支撑体明显移位,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X线片、CT扫描示椎管通畅无占位,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临近椎体间隙模糊;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CT扫描示18例患者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邻近椎体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例支撑与椎间无连续骨小梁通过,但周围植骨已骨性愈合;1例支撑倾斜(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角度均〈10°);19例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减压彻底,有利于脊髓神经恢复,支撑体植骨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融合方式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间本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的病例共89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采取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对照组进行后外侧植骨融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植骨容量,记录其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术后1年时伤椎Cobb角的数值,评估术后1年时矫正度丢失情况,对两组患者1年后骨性融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即刻伤椎Cobb角度数小于对照组患者,并且1年后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度数以及矫正度丢失情况同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发现,其骨性融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中实施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效果优于实施后外侧植骨融合,患者骨融合程度好,矫正程度丢失少,有利于后期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及经伤椎椎弓根羟基磷灰石植骨治疗胸腰段爆散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因胸腰段爆散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例采用单纯内固定,B组16例在单纯内固定基础上联用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椎体内植骨。术后12个月取出内固定。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12、24个月的伤椎楔变角、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Denis疼痛与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断裂。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楔变角、后凸角、椎体前缘压缩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取内固定前A组伤椎楔变角[(11.2±1.7)°]、后凸角[(11.2±2.0)°]、椎体前缘压缩比[(0.79±0.15)]与B组[(9.5±2.2)°、(9.7±2.1)°、(0.87±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个月A组伤椎楔变角[(12.2±2.6)°]、后凸角[(12.3±2.6)°]、椎体前缘压缩比[(0.78±0.13)]与B组[(10.1±2.7)°、(10.3±2.7)°、(0.8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Danis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可以有效的协助术后矫形度数的维持,维持脊柱的矢状序列,防止内固定失效,但是其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像有待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路手术者(前路组)24例,行后路手术者(后路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均随访0.5~2年,分别于术前、出院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改善及丢失情况.结果 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高于后路组,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后路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末次随访Cobb角改善及矫正度丢失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后路组(P<0.01).结论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但在维持矫正度、防止Cobb角丢失方面效果更优,采取何种入路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涛 《西部医学》2011,23(8):1476-147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17个月(6~72个月)。其中23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3级(平均2级);A级6例有1例恢复到B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3例,1例螺钉断裂,1年后取出。无一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7°(13°~32°)矫正到术后11°(0°~17°),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28°(13°~49°),恢复到术后83°(70°~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和固定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