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规CT平扫与能谱CT 2种类型虚拟平扫图像在不同增强扫描期相的泌尿系统结石检出情况,评价能谱CT虚拟平扫在泌尿系统结石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因腰痛怀疑泌尿系统结石行CTU检查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后开启能谱模式行肾脏动脉期、实质期及延时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后分别获得6组虚拟平扫图像,即动脉期抑碘图、动脉期水基图、实质期抑碘图、实质期水基图、延时期抑碘图、延时期水基图,分别比较常规平扫与6组虚拟平扫图像对结石的检出情况。结果:同一扫描期相间2种类型虚拟平扫图像对结石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扫描期相间图像对结石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总检出率实质期总检出率延时期总检出率)。对大结石(5 mm)在常规平扫与各组虚拟平扫图像上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对小结石(3~5 mm)和微小结石(1~2 mm)在常规平扫和各组虚拟平扫图像上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67和0.53)。结论:能谱CT虚拟平扫在泌尿系统结石检出中有重要价值,可基本取代常规CT平扫,从而减少一期扫描次数,降低辐射剂量,为进一步探讨能谱CT低剂量CTU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能量 CT 虚拟平扫(VNC)技术在主动脉 CT 检查中替代真实平扫(RN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双源 CT机对51例主动脉疾病患者进行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后得到 VNC 图像,比较 VNC 与 RNC 2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VNC 图像升主动脉及脊柱后方肌肉的 CT 值、血管噪声、信噪比(SNR)均高于 RNC 图像;图像质量评分(3.61±0.53)稍低于 RNC 图像(3.78±0.42),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NC 代替 RNC 图像后可使主动脉 CT 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3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评价认为约90%(46/51)的 VNC 技术能完全取代 RNC 平扫。结论虚拟平扫技术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主动脉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大部分的 VNC 图像能够替代 RNC 图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双源CT中采用新兴锡过滤板技术虚拟消除对比剂后与泌尿系结石检出有关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此项研究已获制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无需知情同意书。152例病人接受了普通CT平扫及排泄期双源CT尿路成像[140kV和80kV(n=44),或140kV和100kV(n=108),140kV锡过滤板置入]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源双能量CT胰腺虚拟平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患者行上腹部双源CT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双能量CT增强扫描,通过双能量"Liver VNC"软件后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虚拟平扫图像,比较常规平扫与3组虚拟平扫图像的胰腺平均CT值、竖脊肌平均CT值、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主观质量、病灶显示情况及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的胰腺平均CT值、竖脊肌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虚拟平扫图像的SNR、CNR均高于常规平扫图像(均P0.05);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所有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图像对病灶有相似的检出功能;双能量扫描虚拟平扫的总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CT胰腺虚拟平扫图像质量较常规平扫图像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又减少一次平扫的辐射剂量,且SNR更高,因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行双能CT扫描的常规平扫及虚拟平扫图像,评估通过去除常规平扫来降低辐射剂量问题。方法:74例患者行胃双能CT扫描,测量病灶在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图像中的平均CT值、大小、图像质量和有效放射剂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常规和虚拟平扫图像中胃癌的最大厚度和肿大淋巴结的最大直径均无显著意义(P>0.05)。在两者图像中所测组织的平均CT值除主动脉外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绝对值差异值在10HU以下。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虚拟平扫图像中除主动脉外其他测量的组织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虚拟平扫图像的噪声较常规平扫图像低(P<0.01)。虚拟平扫图像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但是图像质量较常规平扫低(P<0.01)。省去常规平扫所降低的放射剂量是21.40%±4.44%。结论:虚拟平扫在胃癌术前分期扫描中具有代替常规平扫的潜在应用价值,并能因此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_目的:探讨双源 CT 双能量腹部虚拟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双源 CT 行腹部双能量增强扫描诊断为脂肪肝的77例患者的平扫期(120 kV)及虚拟平扫(VNC)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运用门脉期双能量(100及140 kV)图像重建而来。选择肝门层面测量真实平扫(TNC)与 VNC 图像上肝右叶、肝左叶、脾脏、下腔静脉的 CT 值及噪声,并在肝门层面测量上腹部前后径及左右径。记录整个扫描和平扫期对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 TNC 与VNC 图像间各 CT 值及噪声的差异,分析两组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及平均径的关系。分别用肝/脾 CT 值比<0.8、肝/下腔静脉 CT 值比<1.0,做为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比较 TNC 和 VNC 图像诊断中重度脂肪肝的一致性。结果:VNC 图像上肝左叶、右叶及脾脏的 CT 值均高于 TNC(P<0.01),差异小于10 HU。VNC 图像上各部位噪声均低于 TNC。TNC 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前后径、左右径、平均径均有中等相关性(r=0.562,0.608,P<0.01);在 VNC图像上,肝右叶噪声与上述径线值相关性弱。用肝/脾 CT 值比<0.8作为诊断重度脂肪肝的标准,VNC 与 TNC 图像诊断重度脂肪肝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591;用肝/静脉 CT 值比<1.0作为诊断标准,两种图像一致性的 kappa 值为0.458。用 VNC 代替 TNC 图像,可降低24.2%的总扫描剂量。结论:VNC 图像与 TNC 图像在诊断中重度脂肪肝上具有中等的一致性,推荐运用肝/脾 CT 值比<0.8这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并行颈部CT常规平扫及双能量模式增强扫描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图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图像和常规平扫(conventional noncontrast,CNC)图像在平均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图像质量,对病灶的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用CTDIvol和DLP表示)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所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常规平扫,而信号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低于常规平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内坏死均可见显示;双能量扫描模式较常规扫描模式的总辐射剂量小(P<0.05).结论 在颈部肿大淋巴结检查中,1次双能量增强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而VNC图像基本不影响病灶的观察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江杰  韩丹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0):958-960
CT的辐射问题已日益引起业界重视.根据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最优化原则[1],如何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系列减少射线剂量的CT扫描方法,如降低kV、mAs,加大螺距及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 CARE Dose 4D)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双能量CT( dual energy CT,DE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又为射线剂量的控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双源CT双能量上腹部虚拟平扫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上腹部双能量虚拟平扫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46例临床拟诊上腹部病变患者行DSCT上腹部常规平扫(CNCT)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双能量扫描(80 kV/404 mA和140 kV/96 mA).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门静脉期2组虚拟平扫数据,并与CNCT对照,比较三者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病灶检出上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3次扫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所测肝、脾平均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图像SNR明显高于CNCT组(P=0.00),2组虚拟平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较CNCT有所下降(F=241.80,P=0.00),但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优于门静脉期(P=0.004);虚拟平扫和CNCT病灶检出性能相似.结论 相对门静脉期而言,肝动脉期的双能量虚拟平扫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要,并可减少一次平扫的辐射剂量,具有更高的SNR、相似的病灶检出性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体内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10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共113结石纳入研究,全部完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于工作站(syngo)上完成结石成分分析,全部结石取出后完成红外线光谱分析确定成分。结果:全部病人均顺利完成体内结石成分分析,以红外线光谱分析为参照标准,双源CT双能量分析显示尿酸、草酸钙和磷灰石成分分别得到准确性97.3%、92.9%、38.1%,灵敏度88.2%、100%、9.6%,特异度99.0%、66.7%、90.0%,阳性预测值93.8%、91.7%、63.6%,以及阴性预测值97.9%、100%、35.3%。胱氨酸盐均为假阳性。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分析体内泌尿系结石成分是可行的,对尿酸和草酸钙的定性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在不同成分尿路结石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种常见类型的尿路结石患者54例(共289个结石),包括一水草酸钙结石21例(97个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11例(68个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13例(90个结石),尿酸结石9例(34个结石).所有患者术前均先行常规CT平扫,然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胸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行胸部常规 CT平扫和双能量 CT 增强扫描。对比分析常规 CT 平扫图像与 VNC 图像,测量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平均 CT 值、计算信噪比(SNR)、评价二者图像质量、比较辐射剂量。结果60例患者降主动脉的常规平扫与 VNC 平均 C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平均 CT 值无差异(P >0.05)。VNC 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 SNR 均高于常规平扫(P <0.05)。运用增强序列卷积核重建得到的肺窗图像与常规平扫肺窗图像基本一致,对肺实变47例,空洞4例,结节26例,肿块24例,纤维化病变31例,胸膜病变29例二者均能清楚显示(P >0.05)。VNC 图像仅对4(4/49)例肺门区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常规平扫图像模糊。常规平扫与 VNC 图像的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NC 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稍高于常规平扫(P <0.05),但节省1次常规平扫剂量,平均每人可减少2.22 mSv ED。结论DSCT双能量 VNC 技术应用于胸部扫描,其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97例已知化学成分的泌尿系结石标本,结石成分包括草酸钙55例、羟基磷灰石13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磷酸铵镁2例、混合结石14例,将结石编号后放入猪肾中进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测量80 k V及140 k V下结石CT值,计算CT值差值及双能量指数(DEI),分析结石成分,计算每种结石利用双能量技术分析结石成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双能量分析结石成分结果为草酸钙59例、羟基磷灰石11例、尿酸9例、胱氨酸4例,混合结石14例。2例羟基磷灰石、2例磷酸镁铵双能量分析均为草酸钙结石,准确率为95.88%(93/97)。不同成分结石双能量扫描(80 k V与140 k V)CT值差值及DEI大小依次为:草酸钙结石>羟基磷灰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F=24.09、11.80,P<0.01);双能量扫描分析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尿酸、胱氨酸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84.60%、100.00%、100.00%,特异度分别为85.70%、100.00%、100.00%、100.00%,准确度分别为95.18%、97.59%、100.00%、100.00%。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分析体外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体内结石成分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袁元  黄子星  李真林  唐鹤菡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13,(12):1191-1195
目的:比较双源CT胰腺双能量扫描虚拟平扫与真实平扫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67例患者行双源CT上腹部真实平扫(TNE)、动脉期和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通过双能量liver—VNC软件后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和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和门脉期虚拟平扫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辐射剂量。结果:TNE、动脉期VNE和门脉期VNE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和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期VNE图像噪声最低,信噪比最高;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满足临床诊断,且评分TNE〉动脉期VNE〉门脉期VNE(P〈0.001);采用动脉期VNE的总有效剂量(ED)和采用门脉期VNE的总ED均低于采用TNE的总ED(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胰腺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接近于真实平扫,并且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优于门脉期,在临床胰腺三期增强扫描中可能替代真实平扫并且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泌尿系结石(以下简称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1%~5%,治疗后易复发,10年复发率高达50%[1]。X线平片常作为初筛方法,可发现绝大部分的阳性结石,缺点是不能发现阴性结石。超声检查无辐射,适用于结石筛查和随访。常规CT诊断结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检查快速,已成为结石影像学检查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上述方法均不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结石成分。分析结石成分对于推测结石病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评价第三代双源CT运用锡滤过器后在泌尿系结石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常规120kV、锡滤过器(Sn)150kV水平图像成像检查的患者30例,筛选直径>3mm的结石进行分析研究。测定120kV、Sn150kV图像上目标结石的长径、短径和CT值,并对两组图像在CT值、噪声、信号噪声比、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20kV图像中结石的长径、短径及结石平均CT值均大于Sn150kV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噪声高于120kV图像,而SNR低于120kV图像(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腰大肌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kV和Sn150kV图像中空气的CT值、噪声、信噪比差异及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锡滤过器的Sn150kV扫描组的辐射剂量比常规扫描组降低57%(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泌尿系结石检查运用锡滤过器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疑似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量CT增强扫描.观察50例患者常规CT平扫图像与VNC图像,测量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平均CT值,计算信噪比(SNR),评价图像质量.使用Liver VNC软件程序获得肿块的VNC CT值及增强净增值.以CT值净增值≥20 HU为诊断肺癌的标准,对本组50例患者进行评价,计算诊断准确率.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结果 50例患者降主动脉的常规CT平扫与VNC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VNC降主动脉、左心房及胸椎椎体后方肌肉的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常规平扫图像与VNC图像的质量评分平均得分无统计学意义.以净增值≥20 HU诊断肺癌为标准,34例经过最终病理证实为肺癌的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38.69±18.3)HU,准确率为94.1% (32/34);其余16例病灶CT值的净增值为(11.38±9.52) HU,假阳性率为6.25% (1/16).比较常规扫描与双能量扫描辐射剂量,虽然VNC的CTDIvol、DLP、ED均稍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运用VNC技术节省一次常规平扫剂量,平均每例患者可减少2.29 mSv有效剂量.结论 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应用于胸部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能确保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