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以及两者的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方法 对四川师范大学的150名学生进行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一般人际交往能力测验,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总体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和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相关(P<0.05);②性别不同,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慈善行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方法:选取某校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194名,使用"囚徒困境"任务(测查慈善行为倾向)和捐款实验(测查实际捐款额)评估慈善行为、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估生活满意度。采用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慈善行为倾向、捐款额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大学生慈善行为倾向评分与SWLS评分呈正相关(r=0.22,P0.05),捐款额与SWLS评分呈正相关(r=0.21,P0.05);生活满意度与慈善行为倾向、捐款额均有正向关联(β=0.21、0.19,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生活满意度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做出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本组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女生平均分为4.31,男生平均分为3.65,女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21,P<0.01);来自城市学生的平均分为4.30,来自农村学生的平均分为3.67,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3.06,P<0.01).120名大学生的自尊总均分约3分,属较高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高自尊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低自尊组学生.结论: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中等程度满意;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9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能力(t=-2.22,P<0.01)和努力因素(t=-3.09,P<0.05)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情境因素(t=2.80,P<0.01)上显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内控性因素(t=-3.21,P<0.01)上显著低于女生,而在外控性因素(t=2.29,P<0.05)上显著高于女生;②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与生活满意度总分有显著相关。结论女生倾向于进行内控性归因,男生倾向于进行外控性归因;学业成就归因中的努力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大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学习适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对20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学习适应上性别差异显著(t=3.783,P〈0.001),女生好于男生;在这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但在一些因素上差异显著;自我控制对学习适应有显著影响(F=11.709,P〈0.001),自我评价、学习动机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2.675,P=0.008;t=2.442,P=0.015)。结论提高自我控制水平和学习适应程度有利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伴交往对大学生正向和负向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65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大学生同伴交往频率、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①学生干部的同伴交往频率和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同学(F=13.970,14.988;P0.01),大二学生的同伴交往频率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F=4.245,P0.01);②同伴交往频率、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的正性情绪(r=0.323,0.380;P0.01)和自尊(r=0.273,0.351;P0.01)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交往频率和人际交往能力显著正向预测正性情绪(β=0.319,0.377;P0.001)和自尊(β=0.254,0.345;P0.001),同时人际交往能力在同伴交往频率与正性情绪和自尊的关系上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同伴交往频率与学业压力成弱显著负相关(r=-0.123,P0.01),与负性情绪的相关不显著(P0.05),人际交往能力与学业压力、负性情绪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同伴交往频率对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人际交往能力对学业压力和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的同伴交往频率、人际交往能力与大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如正向情绪、自尊)相关较大,与负向心理健康(如学业压力、负向情绪)的相关较小。  相似文献   

8.
了解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及人际交往困扰的现状,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某省四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的347名本科生为被试,实行问卷调查,采用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倾向,采用郑日昌的人际关系诊断量表来测量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困扰和严重困扰的大学生占半数以上,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倾向基本上处于中等程度,其中冲动维度平均分较高,达到了3.1。②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程度在年级(F=6.324,P<0.01)、专业(F=5.71,P<0.01)、恋爱状况(F=5.849,P<0.01)、生源地(t=3.409,P<0.01)、父亲教养方式(F=7.832,P<0.01)、母亲教养方式(F=8.139,P<0.01)、父母间关系(F=5.294,P<0.01)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倾向在专业(F=3.347,P<0.05)、生源地(t=2.993,P<0.01)、是否独生子女(t=2.571,P<0.05)、父亲教养方式(F=3.192,P<0.05)、母亲教养方式(F=5.901,P<0.01)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异性交往能力维度和身体攻击维度、冲动维度之间,交际与交友维度与身体攻击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除此之外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和攻击性行为各维度间均呈正相关。⑤待人接物、交谈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起到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20.9%。可见,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程度较高;人际交往困扰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其中,待人接物、交谈对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小学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特点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儿童自尊量表(CSES)和简明等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BMSLSS)对494名小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小学生自尊在性别和年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主效应。女生的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三种自尊(均分分别为3.8±0.8、3.8±0.9、3.9±0.8)高于男生(3.5±0.9、3.2±0.8、3.6±0.9,F=17.2、47.0、16.6,P均<0.01)。二、三年级学生的外表自尊最高(均分分别为3.4±1.1、3.4±0.7),其他年级均分为3.1 ̄3.2;六年级学生的能力自尊最高,均分为3.7±0.9,其他年级2.7 ̄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小学生在外表(F=4.4,P<0.01)、能力(F=5.7,P<0.01)、公德与助人(F=5.2,P<0.01)三种自尊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和年级的交互效应。(3)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F=5.9,P<0.05,均值差=0.1)。(4)小学生的六种自尊均与其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值范围0.1-0.3),相关有统计学显著性。(5)小学生的能力、纪律、公德与助人三种自尊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作用。结论:小学生自尊是预测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和中北大学的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进行问卷调查,揭示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处于正常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总体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现为人际交往总体与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呈正相关,而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呈负相关。父母的教养风格越积极,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得分越高,父母的教养风格越消极,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水平得分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问卷和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对唐山市281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及接人待物、与异性交往困扰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F=3.340,4.322,4.191;P0.05);②不同家庭收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困扰上无显著性差异;③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整体水平与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呈显著负相关(r=-0.166,-0.273,-0.443,-0.164,-0.272,-0.336,-0.061;P0.01),与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r=0.374,0.457,0.382;P0.01)。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低于理科和文科专业;性格聪慧、稳定、自律的大学生人际困扰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自我构念启动情境下大学生自尊和生活满意度间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大学生183名随机分为独立构念启动组(n=58)、互依构念启动组(n=65)和对照组(n=59)。3组阅读不同的启动阅读材料进行构念启动,完成启动任务后立即用自尊量表(SLSC)测评能力自尊和价值自尊,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测评生活满意度。用多元回归分析并比较能力自尊、互依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在独立构念启动组,能力自尊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48);在互依构念启动组,价值自尊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5);在对照组,能力自尊和价值自尊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学生在独立和互依构念启动情境下会分别倚重能力自尊、价值自尊来预测生活满意度,提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将会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和体验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殊完美主义、生命意义以及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大学25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特殊完美主义量表(GPSC)、大学生个人生命意义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问卷施测。结果①大学生生命意义在性别、是否独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外表、学业完美主义得分上存在差异(t=-1.98、-2.87,P0.05);是否是独生的大学生在外表完美主义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3.02,P0.05);②大学生的特殊完美主义在学业、爱情、社交及个性完美主义维度与生命意义均呈正相关(r=0.141,0.210,0.404,0.396;P0.05),生活满意度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呈显著正相关(r=0.200,P0.05);③个性、社交完美主义以及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F=24.202,P0.001)。结论个性、社交完美主义以及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处于适当完美主义倾向和高生活满意度的大学生可以提高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采用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①网络成瘾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F=11.267,P0.001);②人际交往当中与异性交往的情况对网络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3.289,P0.001)。结论异性交往情况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交往综合量表了解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采用自尊量表了解女大学生自尊状况,并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总体得分较低,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4.43,P<0.01);②人际关系4个维度中,待人接物困扰不具有年级的差异性(t=0.97,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理工类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情况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304名在校理工类大学生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90后"总体生活满意度以及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校和环境满意度与自尊均显著相关;②男生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t=2.152,P0.05),男生的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t=2.141,P0.05);③来自农村的学生友谊满意度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t=1.934,P0.05),来自农村的学生自尊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t=2.396,P0.05);④高自尊组总体生活、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组。结论 "90后"理工类高校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相关很高;家庭和环境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友谊满意度和自尊存在城乡差异;医科大学生除环境外,其他方面相比非医科理工类大学生较为满意;自尊水平高的理工类高校学生,其总体生活、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校和环境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学生自我体象、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主要采用多维自我体象关系调查问卷(MBSRQ)和抑郁量表(CES-D)以及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 ①男性比女性更满意自己的体象,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重;②体象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4~0.45),抑郁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35,P<0.01);③体象对抑郁和生活满意度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RMSEA=0.000,GFI=0.995,NFI=0.982).结论 体象、抑郁对生活满意度均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抑郁可能是体象与生活满意度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